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德何以为“一”?——柏拉图《理想国》中德性关系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向玲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92,共7页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四主德下了不同的定义,它们分属于城邦或者灵魂的不同部分,因而可以彼此分离。这种看法不仅与柏拉图在早期对话录(尤其是《普罗泰戈拉》)所主张的德性是“一”的观点相违背,而且在文本解释上...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四主德下了不同的定义,它们分属于城邦或者灵魂的不同部分,因而可以彼此分离。这种看法不仅与柏拉图在早期对话录(尤其是《普罗泰戈拉》)所主张的德性是“一”的观点相违背,而且在文本解释上存在困难。事实上,在柏拉图那里,德性“是什么”的问题不仅可以在定义,也可以在灵魂状态的意义上被理解。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并没有在严格的意义上对四主德进行定义,而是在描述它们所指向的灵魂状态。这一状态是同一的,即理智拥有知识、意气坚定执行理性命令、欲望温和平静,整个灵魂和谐一致。尽管智慧本身不需要非理性部分的配合,但从生成角度来看,当人获得智慧时,他的灵魂状态与上述状态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国》 四主德 德性关系
下载PDF
《蒂迈欧》中的“第三种东西”(■)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向玲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5,共8页
柏拉图在《蒂迈欧》中区分出除宇宙与宇宙的理念之外的"第三种东西",是宇宙万物"在之中"生成并且"从之中"消失的东西。关于它究竟是质料还是空间的争论由来已久。事实上,它既不能是亚里士多德式的质料,... 柏拉图在《蒂迈欧》中区分出除宇宙与宇宙的理念之外的"第三种东西",是宇宙万物"在之中"生成并且"从之中"消失的东西。关于它究竟是质料还是空间的争论由来已久。事实上,它既不能是亚里士多德式的质料,也不能是"原初质料",也不能是静态的、空的空间或者个别事物占据的"地方",而是一种"潜能/力量"(■)。此外,它作为宇宙的第二本原,可以回溯到柏拉图哲学中的总的第二本原——"不定的二"上去,是它在可感世界中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种东西 潜能/力量 第二本原 不定的二
下载PDF
《斐莱布》中的本原学说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向玲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95,共10页
柏拉图在《斐莱布》中探讨了快乐与理智哪个对于人而言是善的。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他先后引入了"神的方法"与"四分法"作为其形而上学基础。两处文本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充满争议。在柏拉图"未成文学... 柏拉图在《斐莱布》中探讨了快乐与理智哪个对于人而言是善的。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他先后引入了"神的方法"与"四分法"作为其形而上学基础。两处文本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充满争议。在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视野下,我们会看到,柏拉图在这两处文本中通过有限与无限揭示了存在者的两大本原,并且展示了两大本原如何通过"混合"生成存在者,两处文本并没有前后不一致,只不过在范围与角度上存在区别。"神的方法"涉及所有存在者,而"四分法"仅涉及可感物;前者侧重静态构成,后者侧重动态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原 有限 无限
原文传递
居间向善的爱欲与“不定的二”——本原学说视野下的柏拉图《会饮》中爱欲学说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向玲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4,共12页
作为鲜有的对爱欲进行专门探讨的哲学家,柏拉图向我们展示了丰富而生动的爱欲学说。然而其哲学意义远非灵魂学说、伦理学或者美学等部门学科可以穷尽。事实上,通过分析柏拉图《会饮》中爱欲的目的、特征与“身世”,我们会发现,柏拉图的... 作为鲜有的对爱欲进行专门探讨的哲学家,柏拉图向我们展示了丰富而生动的爱欲学说。然而其哲学意义远非灵魂学说、伦理学或者美学等部门学科可以穷尽。事实上,通过分析柏拉图《会饮》中爱欲的目的、特征与“身世”,我们会发现,柏拉图的爱欲可以不局限于人的一种情感或者灵魂状态,而是具有普遍化的可能,即代表所有不完善者对于完善者的追求,在不完善者向本原回归的“上升之路”中发挥关键作用。这样一种形而上学化的爱欲学说也影响了亚里士多德以及以普罗提诺、斐奇诺为代表的整个柏拉图主义传统,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欲 居间向善 不定的二 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