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XT-CG-1型超高温钻孔轨迹测量仪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彭新明 季伟峰 +3 位作者 李忠 邓启江 孔祥军 沈鹏飞 《地质装备》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KXT-CG-1型超高温钻孔轨迹测量仪在北京、云南、黑龙江、青海等地区地热井、科学钻探井等的应用解决了高温环境钻探施工轨迹测量问题,形成了超高温钻孔轨迹野外测量解决方案和工艺规程。该仪器在满足测斜的基础上增加了井温的测量,适用... KXT-CG-1型超高温钻孔轨迹测量仪在北京、云南、黑龙江、青海等地区地热井、科学钻探井等的应用解决了高温环境钻探施工轨迹测量问题,形成了超高温钻孔轨迹野外测量解决方案和工艺规程。该仪器在满足测斜的基础上增加了井温的测量,适用于高温地热井、干热岩钻探等高温环境下的测温需求,在地表模拟270℃条件下可以连续工作4 h,这对于高温环境下的钻孔轨迹测量是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钻井现场的试验测量数据,可知KXT-CG-1型超高温钻孔轨迹测量仪具有集成度高、技术先进、测量精度高、辅助器具少以及结构轻便的特征,其中顶角测量精度0.15°,方位角测量精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钻孔 轨迹测量 井温测量
下载PDF
某新建国际机场岩溶塌陷易发性预测评价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启江 李星宇 +1 位作者 王峥嵘 李艳霞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4-819,共6页
岩溶塌陷是某新建国际机场建设面临的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岩溶塌陷易发性预测评价研究十分必要。选取3个条件层的15个因子构建岩溶塌陷预测模糊层次评价模型,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刻画各因子对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影响程度及各因子的组... 岩溶塌陷是某新建国际机场建设面临的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岩溶塌陷易发性预测评价研究十分必要。选取3个条件层的15个因子构建岩溶塌陷预测模糊层次评价模型,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刻画各因子对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影响程度及各因子的组合效应;采用模糊数学和MapGIS方法,对含有不同权重的各因子进行空间迭置分析计算,确定工程区岩溶地面塌陷的易发性分区。预测评价结果客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易发性 预测 评价 新建国际机场
下载PDF
昆明市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和防治措施 被引量:25
3
作者 邓启江 李星宇 +1 位作者 吕琼 李坚峰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3-29,共7页
昆明市是岩溶塌陷危害较重的城市之一。岩溶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翠湖—圆通山、金马寺等8个地段,已形成塌陷坑405个,发生时间主要在6-9月,该时段形成的塌陷占全年发生数的73%。岩溶塌陷多发育于地下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m、地下... 昆明市是岩溶塌陷危害较重的城市之一。岩溶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翠湖—圆通山、金马寺等8个地段,已形成塌陷坑405个,发生时间主要在6-9月,该时段形成的塌陷占全年发生数的73%。岩溶塌陷多发育于地下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m的地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昆明市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其中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至关重要。昆明市岩溶塌陷机理主要有地下水位升降致塌、地表水下渗致塌和动荷载致塌3种类型。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避让、合理开采地下水的预防措施和防渗封闭、结构物跨越及地下加固处理的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发育特征 塌陷机理 防治措施 昆明
下载PDF
模糊层次综合法在某新建机场喀斯特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启江 王峥嵘 +1 位作者 李星宇 岳永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4-510,共7页
喀斯特塌陷是某新建国际机场建设面临的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选取3个条件层的15个因子构建喀斯特塌陷预测模糊层次模型,确定各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以MapGIS为平台,对含有不同权重的各因子进行空间迭置分析... 喀斯特塌陷是某新建国际机场建设面临的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选取3个条件层的15个因子构建喀斯特塌陷预测模糊层次模型,确定各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以MapGIS为平台,对含有不同权重的各因子进行空间迭置分析、计算,来确定、划分工程区喀斯特塌陷的危险性分区。现状下,喀斯特塌陷绝大部分处于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大的范围内。预测评价结果客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塌陷 危险性 模糊层次综合法 预测 评价
下载PDF
福建平潭九梁Ⅰ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6
5
作者 邓启江 曾瑾 周春水 《福建文博》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一沉船遗址地理位置九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屿头乡碗礁海域,西距屿头岛5756米,东距平潭县大练岛6126米,东北距平潭县小练岛3437米。沉船遗址东北部约40米处有一红色航标,西北距离2005年发掘的碗礁Ⅰ号沉船遗址1607米,东距200... 一沉船遗址地理位置九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屿头乡碗礁海域,西距屿头岛5756米,东距平潭县大练岛6126米,东北距平潭县小练岛3437米。沉船遗址东北部约40米处有一红色航标,西北距离2005年发掘的碗礁Ⅰ号沉船遗址1607米,东距2007年发掘的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5461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简报 水下考古 屿头 圈足 底径 青花瓷器 福建省平潭县 白釉罐 平潭 山水纹
下载PDF
昆明地区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惠麟 胡世学 +2 位作者 张志军 邓启江 詹冬琴 《云南地质》 2016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昆明地区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历史,进一步讨论了澄江动物群的形成条件、演化趋势及组合特征。昆明地区澄江动物群的各类生物化石归并为26个类群179属201种。昆明地区的澄江动物群以节肢动物占统治地位,蠕形动物和... 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昆明地区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历史,进一步讨论了澄江动物群的形成条件、演化趋势及组合特征。昆明地区澄江动物群的各类生物化石归并为26个类群179属201种。昆明地区的澄江动物群以节肢动物占统治地位,蠕形动物和触手动物种类繁多。同时毛颚动物和棘皮动物、脊索动物门中的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均有发现,特别是脊椎动物海口鱼(Haikouichthys)和昆明鱼(Myllokunmingia)的发现,使脊椎动物出现的历史向前推移了5000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动物群 演化趋势 组合特征 云南昆明
下载PDF
湖北松滋西斋汪家嘴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何驽 邓启江 +8 位作者 肖玉军 郑中华 张正发 何德珍 廖华云 肖永红 金陵 雷友英 笪浩波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3,共41页
汪家嘴遗址是江汉平原与澧水流域过渡地带的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时代从二里岗上层偏早延续到殷墟二、三期。其文化特征与湖南澧水流域青铜文化皂市类型之土著因素保持强烈的一致性,中原商文化的因素极少或不见,是一个典型的地域类型。... 汪家嘴遗址是江汉平原与澧水流域过渡地带的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时代从二里岗上层偏早延续到殷墟二、三期。其文化特征与湖南澧水流域青铜文化皂市类型之土著因素保持强烈的一致性,中原商文化的因素极少或不见,是一个典型的地域类型。本报告运用了考古界面理论和存在背景关系理论,不仅为该遗址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为今后考古报告的科学编写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汪家嘴遗址 商代 考古界面理论 存在背景关系理论
下载PDF
荆州市施家山南朝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启江 张万高 +3 位作者 张正发 叶华 肖友红 杨开勇 《江汉考古》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发掘 墓葬 简报 南朝 情况 林场 荆州市 清理
全文增补中
基于嵌入式与云平台的智能物联泊车管理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扬 高洋 +1 位作者 陈东民 邓启江 《电子世界》 CAS 2021年第4期123-124,127,共3页
针对当前社会人们寻找车位难、车位利用率低、返回取车难等问题,设计了一项基于嵌入式单片机与物联网云平台技术的智能泊车管理系统,系统由上位手机APP信息处理和多个下位智能车位地锁两大部分构成。多个智能地锁通过模式-视图-控制器... 针对当前社会人们寻找车位难、车位利用率低、返回取车难等问题,设计了一项基于嵌入式单片机与物联网云平台技术的智能泊车管理系统,系统由上位手机APP信息处理和多个下位智能车位地锁两大部分构成。多个智能地锁通过模式-视图-控制器三层处理架构协议和云平台与上位的APP信息交互,通过APP实现停车场车位信息的查询、预约、导航,前端地锁硬件的信息采集控制等功能。该系统具备成本低、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方便使用等优点,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良方。随着社会全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城市道路上的机动车数量也急速增长,由此带来的令社会困扰的停车难问题也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单片机 管理系统 云平台 智能车 信息处理 智能泊车 停车场 机动车数量
下载PDF
海洋文化遗产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初探——以《甘泉岛遗址保护规划》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凤 安磊 +1 位作者 张治国 邓启江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6期79-88,共10页
近年来,伴随我国水下考古水平不断提高,以岛礁遗址和水下沉船为主的我国各类海洋文化遗产情况逐步明晰。同时,海洋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新兴而特殊的不可移动文物类型,如何基于正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开展保护管... 近年来,伴随我国水下考古水平不断提高,以岛礁遗址和水下沉船为主的我国各类海洋文化遗产情况逐步明晰。同时,海洋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新兴而特殊的不可移动文物类型,如何基于正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开展保护管理工作,将是下一步要着重关注并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甘泉岛遗址保护规划”项目编制工作,参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尝试探索了岛礁类海洋文化遗产文物保护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方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规划 甘泉岛遗址 水下考古
下载PDF
长乐市东洛岛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嘉斌 邓启江 +23 位作者 王亦晨 孟原召 聂政 路昊 朱砚山 陈建国 栗建安 羊泽林 楼建龙 宋蓬勃 陈浩 危长福 林果 朱滨 郑茜 赵荣娣 张红兴 傅恩凤 薛彦乔 欧东海 邱秀华 甘慰元 陈昕 姜武威 《福建文博》 2014年第4期14-23,共10页
长乐东洛岛沉船遗址是2014年度福建水下考古调查的重要收获。从出水瓷器标本来看,该遗址不仅年代跨度长,而且历史内涵丰富。对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洛岛 沉船 水下考古 调查
下载PDF
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
12
作者 阿布力米提 邓启江 郑有菊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26-26,共1页
随着人们对疼痛认识的深入,术后镇痛被越来越多的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选择合理的镇痛方法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伤害性刺激,加速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应用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 随着人们对疼痛认识的深入,术后镇痛被越来越多的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选择合理的镇痛方法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伤害性刺激,加速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应用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术后硬膜外镇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曲马多 术后镇痛 疗效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和下腹部手术的应用
13
作者 阿布力米提 邓启江 热样姑丽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7-37,共1页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肌松完善、麻醉用药量少、延长麻醉时间、实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等优点。近年来随着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的开展和成熟应用,大大提高了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广泛用于下肢和下腹部手术。我院将罗哌卡凶腰硬联合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肌松完善、麻醉用药量少、延长麻醉时间、实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等优点。近年来随着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的开展和成熟应用,大大提高了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广泛用于下肢和下腹部手术。我院将罗哌卡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和下腹部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阿托 镇痛
下载PDF
荆州川店楚冢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启江 贾汉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3-143,163,共12页
一荆州城北5公里的纪南城遗址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1],这一时期正是楚国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楚人在荆州创造了极为辉煌和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在这些文化遗存中丧葬遗存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荆州城北5公里的纪南城遗址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1],这一时期正是楚国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楚人在荆州创造了极为辉煌和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在这些文化遗存中丧葬遗存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荆州境内楚墓林立,这些墓葬主要分布在八岭山、川店、马山、纪山、雨台山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群 冢墓 川店镇 墓冢 楚墓 纪山镇 陪葬墓 墓葬(考古) 岗地 异穴合葬 墓葬 纪南城遗址 墓区 熊家冢 荆州
原文传递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第一阶段考古调查简报
15
作者 邓启江 岳超龙(执笔/图) +4 位作者 陈传绪 张凝灏(执笔/图) 宋建忠 李滨(摄影) 黄泽鹏(摄影) 《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5,1,共23页
2022年10月,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两艘古代沉船,分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2023年5~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了对两艘沉船的第一阶段考古调查。一号沉船发现多个隔舱的船货堆积,包括大量外... 2022年10月,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两艘古代沉船,分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2023年5~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了对两艘沉船的第一阶段考古调查。一号沉船发现多个隔舱的船货堆积,包括大量外销陶瓷器及金属器等,年代为明正德年间;二号沉船船载大量从海外输入的原木,年代为明弘治年间。两艘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明确,是我国乃至世界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同时,两艘沉船船载不同船货,首次可以同时对我国海外贸易的外销与输入开展考古与研究,为深入探索和充分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贸易流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 深海底 华南大陆 深海盆地 岛架 岛坡 大陆架 阶梯状
原文传递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启江 王霁 《博物院》 2018年第2期50-60,共11页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是一处以石质文物和瓷片为主要堆积的清代遗存,石质文物多为福建闽南地区生产,瓷器窑口为福建闽南地区的德化、华安、安溪、南靖等地窑址。石质文物和瓷器的使用人群有可能为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移民。
关键词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 时代 产地 输出地 使用人群
原文传递
肯尼亚马林迪奥美尼角沉船遗址2013年度水下考古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威 赵嘉斌 +17 位作者 邓启江 孟原召 王霁 王亦晨 鄂杰 邱玉胜 林国聪 王光远 朱滨 楼建龙 羊泽林 谢广维 翟杨 冯雷 张辉 曾瑾 詹波 凯撒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23,共18页
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组成的中肯联合水下考古工作队,对马林迪奥美尼角沉船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本次发掘主要完成了遗址东北部A区船体以上堆积和遗址东部、南部二条探沟的发掘和清理,发掘面... 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组成的中肯联合水下考古工作队,对马林迪奥美尼角沉船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本次发掘主要完成了遗址东北部A区船体以上堆积和遗址东部、南部二条探沟的发掘和清理,发掘面积共计150平方米,确认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层位堆积、船体结构、船载文物和文化内涵等基本情况。通过发掘揭露出较为清晰的船体结构,船壳外板单层、厚实,肋骨密集、粗壮,舱底垫板单层、轻薄,船体外包铅皮,以铅条填缝,造船工艺特点鲜明;出水有象牙、铜锭、铜范、水银、硫化汞、绿釉陶器、有孔石器等重要遗物,通过对比研究,奥美尼角沉船为16-17世纪葡萄牙船。奥美尼角沉船遗址是肯尼亚和东非的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为探讨肯尼亚乃至东非沿海贸易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海上贸易与交流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尼角沉船遗址 水下考古发掘 船体 出水文物
原文传递
重庆市万州区包上秦汉墓地
18
作者 朱江松 邓启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71,I0007,共17页
包上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新乡镇寨子村八组,北与武陵镇隔江相望,东北距万州市区约36.5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8°15′25″、北纬30°33′75″(图一)。墓地位于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上,地势北低南高,东西各有一道大冲沟,形... 包上墓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新乡镇寨子村八组,北与武陵镇隔江相望,东北距万州市区约36.5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8°15′25″、北纬30°33′75″(图一)。墓地位于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上,地势北低南高,东西各有一道大冲沟,形成半圆形台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墓葬就分布在这个半圆形台地上。台地顶部地势平坦,海拔163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包上墓地 西汉 东汉
原文传递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第二阶段考古调查简报
19
作者 宋建忠 邓启江 +12 位作者 陈传绪 张凝灏 李滨(摄影) 安兴龙(摄影) 李秋莹(摄影) 邓嘉韶(制图) 于海明(制图) 黄泽鹏(制图) 陈子晗(整理) 董佳馨(整理) 赵宋园(整理) 董佳馨 李滨 《文物》 2024年第7期4-26,F0002,1,共25页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150公里海域,两处沉船遗址所处水深约1500米。为探明并掌握这两处深海沉船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保存状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5~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150公里海域,两处沉船遗址所处水深约1500米。为探明并掌握这两处深海沉船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保存状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5~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对两处沉船遗址开展了第一阶段考古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船遗址 考古调查 国家文物局 调查简报 中国科学院 考古研究 海南省三亚市 保存状况
原文传递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出水乌木研究
20
作者 赵宋园 邓启江 《文物》 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
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南海开展科考时于南海西北陆坡海域约1500米深的海底发现2处明代沉船遗址。2023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对2处沉船遗址进行... 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南海开展科考时于南海西北陆坡海域约1500米深的海底发现2处明代沉船遗址。2023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对2处沉船遗址进行了深海考古调查,将其命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二号沉船遗址。其中二号沉船遗址海床表面暂未发现船体,以排列紧密、码放整齐的原木为主要堆积,经木材DNA鉴定为乌木,另有少量陶瓷器、螺壳等遗物。本文拟以出水乌木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科技检测分析,对二号沉船性质、贸易航线、木材消费等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调查 沉船遗址 中国科学院 国家文物局 历史文献记载 DNA鉴定 考古研究 陶瓷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