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盘置换中体位对假体置入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宇骁 洪瑛 +5 位作者 刘浩 胡韬 丁琛 龚全 李涛 宋跃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9期7221-7226,共6页
背景:颈椎间盘置换由于其能保留目标节段的运动功能同时延缓临近节段的退变,目前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颈椎间盘置换中,患者的体位放置及其对置换后假体活动度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中体位摆放和置换后植入假体活动度... 背景:颈椎间盘置换由于其能保留目标节段的运动功能同时延缓临近节段的退变,目前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颈椎间盘置换中,患者的体位放置及其对置换后假体活动度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中体位摆放和置换后植入假体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01/2010-07接受单节段PRESTIGELP颈椎间盘置换共4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置换中C臂透视及置换前后的颈椎矢状中立位及功能位(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测量目标椎间盘的Cobb角,对其置换前中的差异、置换前后的改善等数据进行线性相关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与置换前相比,目标椎间盘在置换中的前凸角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中立位、过屈位及过伸位的角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置换后整体活动范围部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中前屈动度增加(P<0.01),后伸动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目标椎间盘置换后假体的角度及活动范围与置换前中角度差异存在线性相关(P<0.01)。证实颈椎间盘置换中颈椎位置的合理放置对植入椎间盘置换后的活动范围,尤其是前屈活动范围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置换 体位 人工椎间盘 活动度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骨科内固定物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华 刘浩 +5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邓宇骁 丁琛 王贝宇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12.3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轴性疼痛,分为轴性疼痛组和无轴性疼痛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诊断类型、内科合并症情况、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颈椎稳定性、颈椎序列分型、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颈后伸肌群面积、门轴愈合情况、关节突关节完整性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63例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疼痛,156例患者无轴性疼痛,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颈肩疼痛、术后颈椎稳定性、术后颈椎序列分型、术后颈椎曲度变化、术后颈椎活动度变化、关节突关节破坏等指标与术后轴性痛发生可能相关(P<0.1),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颈椎活动度的变化(P=0.047)和关节突关节破坏(P=0.041)与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相关。结论:颈椎活动度减少和微型钢板固定螺钉对关节突关节的破坏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术中应注意保护关节突关节,减少对颈后肌群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轴性疼痛 微型钢板 多因素分析 颈椎活动度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延长引流时间治疗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3 位作者 龚全 王贝宇 邓宇骁 丁琛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评价延长引流时间在治疗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后路手术2 137例,其中术中发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5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68例;均采用延长引流时间的方法,术后5-7 d拔除... 目的评价延长引流时间在治疗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后路手术2 137例,其中术中发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5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68例;均采用延长引流时间的方法,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根据硬脊膜损伤(dural tear,DT)的部位和程度分为:硬脊膜暴露面的损伤(DT-1)、硬脊膜非暴露面的损伤(DT-2)、硬脊膜暴露面和非暴露面同时损伤(DT-3)、隐形硬脊膜损伤(DT-4)。分别采用直接无创缝合修复、直接缝合+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自体脂肪修复+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等方法治疗。结果 157例硬脊膜损伤中DT-1患者106例,DT-2患者18例,DT-3患者26例,DT-4患者7例。68例术后脑脊液漏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23-59岁,平均(37.6±9.3)岁;其中DT-1患者30例,DT-2患者12例,DT-3患者19例,DT-4患者7例。59例患者术后第5天脑脊液漏出量小于200 mL,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9例脑脊液漏出量大于200 mL延长至术后第7天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封闭引流口,引流口和切口均无脑脊液漏的发生,切口区域无皮下囊肿(硬脊膜假性囊肿)出现。脑脊液漏患者中有短期低颅压综合征症状者1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延长引流时间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引流时间 硬脊膜损伤 脑脊液漏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的比较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易难 杨毅 +6 位作者 刘浩 曾俊峰 龚全 马立泰 王贝宇 丁琛 邓宇骁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的行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 目的比较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的行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采用国际上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系统对置换组和融合组患者术后1周、1、3、6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评估记录。结果共纳入置换组134例,融合组126例,所有病人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置换组和融合组在术后1周、术后1、3、6月、术后1年总得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8.36%和44.44%,18.66%和34.92%,13.43%和24.60%,8.96%和17.46%,6.72%和14.28%,值均<0.05。结论与应用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相比,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PRESTIGE LP 钢板 颈椎椎间盘置换 ACDF
下载PDF
切口改良预防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侧方成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立泰 杨毅 +5 位作者 刘浩 王贝宇 邓宇骁 丁琛 龚全 李涛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切口改良来预防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的成角。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纳入40例在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7~68(39.5±14.9)岁。高处坠落28例,重物砸伤9例,车祸伤3例。L_1椎3... 目的:探讨通过切口改良来预防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的成角。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纳入40例在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7~68(39.5±14.9)岁。高处坠落28例,重物砸伤9例,车祸伤3例。L_1椎35例,L_2椎4例,L_3椎1例。骨折椎体AO分型:全部为A型爆裂骨折。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例,C级10例,D级15例,E级9例。内固定材料全部为ANTERIOR(美敦力公司)。患者分为两组:切口改良组(切口方向和切口平面)和常规切口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折节段的冠状面Cobb角,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改良组术前冠状面Cobb角为(1.20±3.26)°,术后为(2.16±3.55)°;常规切口组术前为(1.22±4.42)°,术后为(3.91±3.78)°。两组术前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切口改良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5°以上的侧方成角,而常规切口组出现6例5°~10°的侧方成角,两组患者术后5°以上侧方成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近端的2枚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端的2枚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方向和平面的改进可以有效地预防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侧方成角 手术后并发症 预防 改良切口
下载PDF
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2
6
作者 丁琛 洪瑛 +5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马立泰 王贝宇 邓宇骁 刘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总结应用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4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43.8±12.2岁。根据An... 目的:总结应用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4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43.8±12.2岁。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31例,Ⅲ型骨折11例。42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及枕颈部疼痛,35例有颈椎活动受限,30例有不同程度颈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均为寰椎前脱位,术前行颅骨牵引术,27例有不同程度的复位,15例无复位。所有病例均接受经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观察内置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并采用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5~220min,平均123±18min,术中失血量30~350ml,平均110±80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4.1±14.8个月。42例患者的枕颈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末次随访时NDI及J0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各随访点影像学检査均提示35例复位满意,另外7例为部分复位,SAC由术前的8.5±3.3mm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14.9±3.0mm(P<0.001)。1例患者植骨颗粒部分吸收,并于术后12个月出现线缆断裂,刺入脊髓导致了相应的症状体征,取出内固定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7.6%。1例患者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导致了切口延迟2周愈合。另有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延长引流管安置时间、预防感染等处理,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未出现椎动脉损伤、螺钉钛棒松动、移位、断裂以及寰枢椎再脱位、失稳等并发症。结论: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术中复位、固定可靠等优势,采用该术式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等导致的寰枢椎脱位可获得优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牵拉复位 线缆 悬臂梁 固定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毅 曾俊峰 +6 位作者 刘浩 洪瑛 龚全 马立泰 王贝宇 丁琛 邓宇骁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初步评估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植骨融合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行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植骨融合的三... 目的初步评估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植骨融合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行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植骨融合的三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行颈椎X线正侧位、过伸过屈位、左右侧偏位和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患者术后假体的位置和稳定性、置换节段活动度和异位骨化情况、融合节段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4例,9例患者行单节段置换+双节段融合术,其余15例行双节段置换+单节段融合术,共植入39枚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假体和33枚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和NDI指数在术后历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植骨融合的三节段Hybrid手术是一种安全的可以选择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颈椎节段活动度,降低植骨不融合风险和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病
下载PDF
延伸至上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5 位作者 黄康康 王贝宇 邓宇骁 丁琛 陈华 戎鑫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18-22,28,83,共7页
目的探讨延伸至上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策略。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6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筛选出骨化的后纵韧带向上延伸至颈2/3椎间盘平面以上、资料完整且获得随访的39例患者。其中9例行颈3-7单开门... 目的探讨延伸至上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策略。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6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筛选出骨化的后纵韧带向上延伸至颈2/3椎间盘平面以上、资料完整且获得随访的39例患者。其中9例行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第种手术方式),3例行颈3-7单开门+颈2椎板下缘潜行减压椎管扩大术(第种手术方式),22例行颈3-7单开门+颈2半椎板切除、椎管潜行减压术(第种手术方式),5例颈2-7或2-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第种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常规颈椎正侧位片、屈伸功能位片、CT三维重建、MRI检查。测量术前和随访时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JOA评分及缓解率、颈2平面矢状径椎管占位率,在MRI T2加权像上评价颈2/3椎间盘平面和颈2椎体平面脊髓前后脑脊液信号是否存在。结果 39例中后纵韧带骨化范围累及颈2/3椎间盘平面13例,累及颈2椎体后缘26例。术前全部患者颈脊髓前方脑脊液信号消失范围3-6个节段、后方消失范围1-6个节段。术后有8例前方脑脊液信号消失范围0-4个节段、后方消失范围0-5个节段。术前与术后脊髓前方和后方脑脊液信号消失范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P=0.000)。采用第种手术方式的9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仍有脊髓前和/或后脑脊液信号的消失,采用第种手术方式的30例患者中仅有4例术后仍存在脊髓前和/或后脑脊液信号的消失,术后两类手术方式之间前后脑脊液信号消失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42)。随访6~36个月,JOA术前(3~13)分,平均(6.85±3.35)分,JOA末次随访(4~17)分,JOA改善率0.07~1.00;两类手术方式之间的术前、末次随访JOA评分、JOA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累及颈2/3椎间盘平面以上时减压范围应到颈2椎平面,颈2半椎板切除+潜行减压和颈2椎板成形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减压后脊髓前后脑脊液信号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上颈椎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预防 椎管减压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C_(3-4)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丁琛 洪瑛 +5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马立泰 王贝宇 邓宇骁 刘浩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治疗C_(3-4)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0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采用ACDR治疗C_(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含C_(3-4)的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治疗C_(3-4)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0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采用ACDR治疗C_(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含C_(3-4)的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使用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16例,使用Discover人工椎间盘5例;男14例,女7例;年龄35-60岁,平均42.8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7例,混合型6例;术前病程12-60个月,平均27.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临床疗效,在颈椎正侧位X线片上观察假体稳定性并测量C_(3-4)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的前凸角,在过伸过屈位X线片上测量C_(3-4)节段屈伸活动度。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8.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SF-36躯体及心理评分、JOA及NDI评分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置入的假体均保留了活动度,无假体沉降或移位。C_(3-4)节段FSU的前凸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C_(3-4)节段屈伸活动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4例患者出现咽部不适,2例患者出现C_(3-4)节段周围的异位骨化。结论 C_(3-4)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临床效果良好,维持了手术节段的生理曲度,且人工椎间盘在C_(3-4)节段仍能保持较好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C3-4节段 颈椎间盘置换术 临床效果 活动度
下载PDF
钩椎关节融合器山羊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浩 杨毅 +7 位作者 陈林 胡凌云 吴廷奎 马立泰 戎鑫 邓宇骁 孟阳 王贝宇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钩椎关节融合器的山羊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选取12只成年山羊行C3~4节段颈椎前路减压钩椎关节融合器固定融合手术,术后行X线、CT三维重建、Micro-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融合情况。结果实验山羊手术均顺利完成,术... 目的探索建立钩椎关节融合器的山羊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选取12只成年山羊行C3~4节段颈椎前路减压钩椎关节融合器固定融合手术,术后行X线、CT三维重建、Micro-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融合情况。结果实验山羊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术后未见山羊切口感染、螺钉松动、融合器移位等相关并发症。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75.0%,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83.3%。Micro-CT扫描可见在钩椎关节区域明显的骨小梁结构、部分山羊在两侧钩椎关节区域、融合器前方及后方均可见明显的连续的骨小梁结构。结论山羊可以作为钩椎关节融合器一种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钩椎关节融合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型椎间融合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动物模型 钩椎关节融合器 颈椎 融合 Luschka关节
下载PDF
颈前路手术切口定位工具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洪瑛 安晶晶 +6 位作者 刘浩 王贝宇 邓宇骁 石锐 赵小丹 戎鑫 姜马娇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3期1225-1226,共2页
目的评估透视下手术切口定位工具在颈前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室2011年1—12月121例颈椎退变性疾病需经颈椎前入路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麻并摆放好体位后,放置手术切口定位工具于患者颈部表面。使用C臂透... 目的评估透视下手术切口定位工具在颈前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室2011年1—12月121例颈椎退变性疾病需经颈椎前入路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麻并摆放好体位后,放置手术切口定位工具于患者颈部表面。使用C臂透视1次,并根据透视图像画定手术切口线。若通过手术切口线所作手术切口与手术目标节段匹配,则认为定位准确。记录确定手术切口定位线所用时间,目标节段暴露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结果通过1次透视确定手术切口线的总体准确率为95.63%,其中单节段手术定位的准确率为100%,双节段及多节段手术定位的准确率为92.56%(多为术者术前为了照顾患者颈部皮纹人为将切口线定偏高或偏低,导致切口与节段有2~5mm的误差所致)。术前C臂透视定位确定手术切口线时间为(1.5±2)min,目标节段暴露时间为(8±11)min,总手术时间为(78±85)min。结论手术切口定位工具可方便术前定位目标节段,可准确、简单无创的确定手术切口线,避免了术前多次C臂透视给患者及手术相关人员带来的不必要伤害,还可以缩短定位、暴露节段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手术切口 定位工具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在骨量减少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华 伍援朝 +4 位作者 刘浩 王晓斐 海米提·阿布都艾尼 龚全 邓宇骁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行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7年6月本院采用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单节段置换术治疗的22例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3 ... 目的探讨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行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7年6月本院采用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单节段置换术治疗的22例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及颈椎功能情况。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C_(2~7) ROM)、置换节段椎间角度、置换节段ROM(rROM)、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高度、邻近节段ROM(aROM)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等。观察并记录假体下沉、移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6~78个月,平均38.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及FSU高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C2~7 ROM、置换节段椎间角度、rROM、aROM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等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发生假体下沉3例,移位2例。结论采用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安全有效,可维持满意的椎间隙高度和ROM,但需警惕假体下沉和移位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假体和植入物
下载PDF
颈椎手术实行三级医师治疗组两间无缝衔接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瑛 刘浩 +4 位作者 王贝宇 邓宇骁 杨毅 李关平 安晶晶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解决传统排程三级医师治疗组(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在一个手术间完成连台手术时存在部分操作步骤重叠,时间无效耗费等问题,以各级医师能胜任的操作步骤所需时间为基础,合理安排手术顺序,达到一个主任医师同时在两间多台... 目的解决传统排程三级医师治疗组(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在一个手术间完成连台手术时存在部分操作步骤重叠,时间无效耗费等问题,以各级医师能胜任的操作步骤所需时间为基础,合理安排手术顺序,达到一个主任医师同时在两间多台手术无缝连接,最终提高患者治疗的及时性。方法量化我院骨科一个颈椎外科治疗组2014年2-9月完成的89例颈椎前路手术的操作步骤,分别记录每台手术术前麻醉医师准备及气管插管,巡回留置尿管,安放体位,消毒铺巾,手术目标节段显露,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及止血,植入内固定器材,关闭切口,麻醉医师拔管及送患者至复苏室共9个时间段的所需时间,最后治疗组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根据各个时间段工作时间以及需要的不同级别医师来分析优化排程手术顺序,将传统的2个手术日的手术调整到1d两间无缝衔接完成。结果各时间段所需平均时间:术前麻醉医师准备及气管插管10min;手术室巡回术前留置管尿7min;摆放手术体位13min;助手消毒铺巾17min;手术显露时间8-43min;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及止血时间30-215min;植入内固定器材所需时间6-48min;关闭切口28min;麻醉医师拔管及送患者至复苏室10min。主任医师在手术室连台手术期间无效耗费时间包括助手关闭切口,麻醉师、护士及助手准备下一台手术,助手做颈椎间隙显露约120min左右。由此得出,三级医师治疗组采用两间无缝衔接颈椎手术的排程模式,主任医师可以充分利用无效耗费的120min做另一间手术的切除病灶、减压和植入内固定器材步骤,助手也有更多操作的机会,量化手术各操作步骤数据为合理排程手术顺序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安排三级医师治疗组两间无缝衔接颈椎手术模式节省了主任医师在手术室较长等待上台时间,同时助手有较多机会做其技术水平相当的工作,充分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在同一个手术日内增加了手术量。可缩短患者院外等待时间,提高医院床位利用率,减少医患矛盾,优化社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师治疗组 两间手术无缝衔接 颈椎手术 护理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高速磨钻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马娇 洪瑛 +2 位作者 陈华 王贝宇 邓宇骁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总结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高速磨钻的护理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49例,结合术中使用高速磨钻磨断开门侧椎板及打磨铰链侧椎板时的护理方法、易出... 目的总结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高速磨钻的护理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49例,结合术中使用高速磨钻磨断开门侧椎板及打磨铰链侧椎板时的护理方法、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开门均顺利完成,开门时间(16±6)min,开门时段出血量(90±35)mL。术中磨钻使用过程中未出现连接错误,磨头意外弹出、断裂,医源性损伤脊髓等情况;术后无椎管内血肿、脑积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高速磨钻前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正确的用物准备,熟练掌握磨钻的连接方法,参数的设置,常见问题的应对处理等,有助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高速磨钻开门操作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单开门 高速磨钻 护理
下载PDF
导针定位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5 位作者 杨毅 龚全 李涛 王贝宇 邓宇骁 丁琛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导针定位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行胸腰段前路手术的60例患者,获得随访的患者53例。53例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27~61岁,平均(39.4±12.8)岁。损伤类...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导针定位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行胸腰段前路手术的60例患者,获得随访的患者53例。53例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27~61岁,平均(39.4±12.8)岁。损伤类型: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37例。骨折椎体节段:T_(11)椎体0例,T_(12)椎体5例,L_1椎体37例,L_2椎体6例,L_3椎体4例,L_4椎体1例。骨折椎体AO分型:A型50例,B型3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4例,C级10例,D级21例,E级12例。内固定材料:Antares或Anterior。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定位组和非定位组,定位组在术中置钉前应用克氏针在椎体上临时定位确定椎体正位像上螺钉进钉方向,非定位组则根据椎体的形态确定进钉方向。随访时定位组25例,非定位组28例。测量术后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以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收量、手术时间、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伤椎上位两个节段的平面入路。定位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是(1.89±3.18)°,非定位组为(3.26±3.09)°。定位组中有1例出现超过5°以上的侧方成角,非定位组有7例术后冠状面Cobb角在5°以上,2例超过10°,随访时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有92枚(92%)螺钉与终板的夹角小于5°;非定位组有70枚(62.5%)螺钉与终板的夹角小于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位组术中出血量(230.4±209.8)mL,术中自体血回输量(170.0±132.0)mL;1例于术中术后输异体血300mL,手术时间(158.2±57.4)min;非定位组术中出血量(300.5±252.5)mL,术中自体血回输量(230.0±130.5)mL,5例于术中术后输异体血200~600mL,手术时间(180.1±65.4)min。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导针定位提高了椎体螺钉平行于终板的准确率,可以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发生,同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侧方成角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术后吞咽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康康 邓宇骁 +6 位作者 丁琛 王贝宇 陈华 戎鑫 马立泰 洪瑛 刘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索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功能的影响,改进手术细节,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自2016年3月始,将于华西医院骨科住院拟行颈椎前路连续双节段椎间融合(Zero-P假体)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 目的探索可吸收胶原生物膜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功能的影响,改进手术细节,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自2016年3月始,将于华西医院骨科住院拟行颈椎前路连续双节段椎间融合(Zero-P假体)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入选20例,对照组在植入颈椎假体后常规缝合椎前筋膜;实验组在常规缝合椎前筋膜的基础上于椎前软组织间隙放置可吸收胶原生物膜。术后3天、3月、6月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前软组织(PST)厚度以判断椎前软组织肿胀情况,并完善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和吞咽-生活质量(SWAL-QOL)问卷调查以评估吞咽功能。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59±0.38)cm和(0.63±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PST肿胀分别为(0.19±0.12)cm和(0.43±0.35)cm、(0.2±0.12)cm和(0.4±0.3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2.05±1.57和61.26±1.48、68.75±1.33和68.05±1.4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SWAL-QOL问卷评分分别为65.9±1.41和63.47±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5%和55%、10%和2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5%和4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能够在ACSS术后早期降低吞咽困难总体发生率,在极早期可以预防中度及以上吞咽困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可吸收胶原生物膜 椎前软组织肿胀 吞咽-生活质量问卷
下载PDF
医学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教育中亟待改进的问题——来自一名本科同学的意见 被引量:23
17
作者 邓宇骁 王晓昊 +1 位作者 王飞 邓绍林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3-64,共2页
医学模式的转变给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医学院校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模块课程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目前人文素养和职业素... 医学模式的转变给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医学院校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模块课程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目前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人文素养 职业素质教育
下载PDF
个例报告——股后区半腱肌变异
18
作者 邓宇骁 杜韧 +6 位作者 范欣 范志宇 文艺 杨莹莹 朱洪 宗帝 陈道邦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8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半腱肌 变异 股后 腓肠肌内侧 个例 形态结构特点 附着部位 解剖实验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枕颈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骨折一例
19
作者 李靖 戎鑫 +2 位作者 邓宇骁 刘浩 龚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7-908,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82岁,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因“颈部疼痛伴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于2022年4月入院。入院前3个月于家中滑倒,颈部无外伤,伤后感觉右上肢麻木,颈部无疼痛且能屈伸,未予以特殊处理;入院前1个月,... 1病例介绍患者女,82岁,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因“颈部疼痛伴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于2022年4月入院。入院前3个月于家中滑倒,颈部无外伤,伤后感觉右上肢麻木,颈部无疼痛且能屈伸,未予以特殊处理;入院前1个月,颈部逐渐出现疼痛并伴双上肢麻木,颈部活动明显受限,抬头困难,能下床活动及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 邻近节段骨折 脊髓损伤 手术
原文传递
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邓宇骁 刘浩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717-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因Hangman骨折接受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41例,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价术后椎间植骨愈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 目的观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因Hangman骨折接受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41例,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价术后椎间植骨愈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ale,m-JOA)评定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评估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饮水呛咳,并自发缓解。35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观察到椎间植骨已融合,其余6例在末次随访时均观察到椎间植骨已融合。患者术前VAS评分为(4.5±1.6)分,术后即刻降低至(2.4±1.7)分(P>0.05),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至(0.7±0.9)分(P<0.05);患者术前NDI评分为(29.3±10.9)分,术后即刻降低至(13.2±5.4)分(P<0.05),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至(4.6±3.1)分(P<0.05);患者术前m-JOA评分为(8.4±2.3)分,术后即刻提高至(11.6±3.5)分(P<0.05),末次随访进一步改善为(14.3±2.0)分(P<0.05)。结论采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