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及变形机制的弹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邓宗策
崔军文
+2 位作者
冯晓枫
武长得
朱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65-75,共11页
利用现今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垂直高原总体构造走向的南北向直立剖面的有限元模型,其根据实际资料,划分成分层和有限单元。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弹性材料的计算模拟和分析。 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挤压、高原北部岩石圈...
利用现今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垂直高原总体构造走向的南北向直立剖面的有限元模型,其根据实际资料,划分成分层和有限单元。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弹性材料的计算模拟和分析。 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挤压、高原北部岩石圈阻碍及软流圈拖曳是青藏高原北移变形、隆升和地壳增厚的动力机制;重力及其均衡调整作用是地体间相对运动和地体内差异运动的主要动力,另外青藏高原还受地壳和上地幔结构构造的影响。计算模拟还得到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如活动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现象的分带集中、主边界和雅鲁藏布江等地体边界断裂的逆冲性质、各地体南部地表的南倾正断层及喜马拉雅山南坡向南的重力推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动力
变形机制
隆升
印度板块
逆冲
地球物理研究
弹性有限元
推覆
正断层
构造变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
10
2
作者
武长得
朱红
+1 位作者
邓宗策
崔军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87-94,共8页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界面。通过对断裂带及邻近地质体的构造变形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将断裂带的发展划分成4个阶段:1)蛇绿岩侵位前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以前):2)蛇绿岩侵位时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左右—...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界面。通过对断裂带及邻近地质体的构造变形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将断裂带的发展划分成4个阶段:1)蛇绿岩侵位前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以前):2)蛇绿岩侵位时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左右—始新世);3)板块碰撞阶段(始新世以后);4)走滑阶段(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蛇绿岩带
构造变形
板块俯冲
侵位
日喀则群
复理石建造
欧亚板块
印度板块
板块碰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喜马拉雅碰撞带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一种陆壳构造演化模式
被引量:
5
3
作者
崔军文
武长得
+2 位作者
朱红
邓宗策
冯晓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5-64,共10页
“回流”是大陆碰撞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构造-物理过程。本文基于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事实,提出“回流”模式,以阐明喜马拉雅碰撞带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碰撞带的构造演化规律。
关键词
碰撞带
陆壳
隆升
构造演化
拉雅
大陆碰撞
推覆
增生楔
岩浆岩带
仰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昆仑西大滩混合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朱红
崔军文
+2 位作者
武长得
邓宗策
冯晓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77-86,共10页
研究沿昆仑山口北侧大致呈东西向展布的西大滩混合岩带,对探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厘定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边界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开展青藏高原地学断面研究之际,横穿东昆仑构造带,进行了近南北方向的地质...
研究沿昆仑山口北侧大致呈东西向展布的西大滩混合岩带,对探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厘定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边界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开展青藏高原地学断面研究之际,横穿东昆仑构造带,进行了近南北方向的地质调查,重点对西大滩三道沟混合岩进行变质构造研究,以期对昆仑地质构造演化提供必要的实际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混合岩化
西大滩
地学断面
构造研究
构造演化
微斜长石
片麻状构造
黑云母花岗岩
地质调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及变形机制的弹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邓宗策
崔军文
冯晓枫
武长得
朱红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65-75,共11页
文摘
利用现今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垂直高原总体构造走向的南北向直立剖面的有限元模型,其根据实际资料,划分成分层和有限单元。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弹性材料的计算模拟和分析。 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挤压、高原北部岩石圈阻碍及软流圈拖曳是青藏高原北移变形、隆升和地壳增厚的动力机制;重力及其均衡调整作用是地体间相对运动和地体内差异运动的主要动力,另外青藏高原还受地壳和上地幔结构构造的影响。计算模拟还得到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如活动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现象的分带集中、主边界和雅鲁藏布江等地体边界断裂的逆冲性质、各地体南部地表的南倾正断层及喜马拉雅山南坡向南的重力推覆等。
关键词
构造动力
变形机制
隆升
印度板块
逆冲
地球物理研究
弹性有限元
推覆
正断层
构造变形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
10
2
作者
武长得
朱红
邓宗策
崔军文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87-94,共8页
文摘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界面。通过对断裂带及邻近地质体的构造变形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将断裂带的发展划分成4个阶段:1)蛇绿岩侵位前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以前):2)蛇绿岩侵位时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左右—始新世);3)板块碰撞阶段(始新世以后);4)走滑阶段(现代)。
关键词
构造特征
蛇绿岩带
构造变形
板块俯冲
侵位
日喀则群
复理石建造
欧亚板块
印度板块
板块碰撞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喜马拉雅碰撞带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一种陆壳构造演化模式
被引量:
5
3
作者
崔军文
武长得
朱红
邓宗策
冯晓枫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5-64,共10页
文摘
“回流”是大陆碰撞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构造-物理过程。本文基于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事实,提出“回流”模式,以阐明喜马拉雅碰撞带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碰撞带的构造演化规律。
关键词
碰撞带
陆壳
隆升
构造演化
拉雅
大陆碰撞
推覆
增生楔
岩浆岩带
仰冲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昆仑西大滩混合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朱红
崔军文
武长得
邓宗策
冯晓枫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77-86,共10页
文摘
研究沿昆仑山口北侧大致呈东西向展布的西大滩混合岩带,对探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厘定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边界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开展青藏高原地学断面研究之际,横穿东昆仑构造带,进行了近南北方向的地质调查,重点对西大滩三道沟混合岩进行变质构造研究,以期对昆仑地质构造演化提供必要的实际素材。
关键词
东昆仑
混合岩化
西大滩
地学断面
构造研究
构造演化
微斜长石
片麻状构造
黑云母花岗岩
地质调查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及变形机制的弹性有限元分析
邓宗策
崔军文
冯晓枫
武长得
朱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武长得
朱红
邓宗策
崔军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喜马拉雅碰撞带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一种陆壳构造演化模式
崔军文
武长得
朱红
邓宗策
冯晓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昆仑西大滩混合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朱红
崔军文
武长得
邓宗策
冯晓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