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区域双差层析成像方法研究川滇南部地壳结构特征
被引量:
15
1
作者
邓山泉
章文波
+2 位作者
于湘伟
宋倩
王小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53-3668,共16页
本文联合使用云南、四川和贵州地震台网的85个地震台站在2008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记录的49130个地震、317366个初至Pg震相绝对到时数据和2674110条高精度的相对到时数据,采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川滇南部地壳三维P波...
本文联合使用云南、四川和贵州地震台网的85个地震台站在2008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记录的49130个地震、317366个初至Pg震相绝对到时数据和2674110条高精度的相对到时数据,采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川滇南部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39621个地震的震源参数,探究了川滇南部中下地壳流和腾冲火山区岩浆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南部上地壳的速度异常特征与地表地形密切相关;(2)小江断裂带的中下地壳存在一条绵延近二百多公里的低速异常结构,最南端受到红河断裂带的阻挡而终止于断裂带南段北侧,这可能是川滇南部的一条中下地壳流,低速异常结构在红河断裂带南段转而向南东流动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可能为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3)红河断裂带各段速度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重定位后的震源分布显示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南段虽然不如北段地震活动强烈,但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较北段深;(4)腾冲火山区西侧和北侧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的低速异常体推测为通过怒江断裂带形成的岩浆通道从中地壳涌入上地壳的岩浆囊,可能反映了自更新世延续至今的以橄榄玄武岩和安山岩为主要岩性的壳内岩浆活动,持续的岩浆活动为地表热活动提供了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南部
地壳速度结构
地壳流
腾冲火山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周缘地壳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邓山泉
盛书中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2期55-62,共8页
收集了鄂尔多斯周缘的297个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震源机制解反演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分区反演该地块周缘地区平均应力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该地块周缘地区地壳应力场总体表现为NE-SW向的主压应力,NW-SE向的主张应力。北缘的河套活动断...
收集了鄂尔多斯周缘的297个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震源机制解反演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分区反演该地块周缘地区平均应力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该地块周缘地区地壳应力场总体表现为NE-SW向的主压应力,NW-SE向的主张应力。北缘的河套活动断陷带处于ENE-WSW向的水平挤压和NNW-SSE向的水平拉张共同作用的应力状态。南缘的渭河断陷带处于近NS向的水平拉张应力状态。东缘的山西断陷盆地带处于NNW-SSE向的水平拉张应力状态。在地块西面,主压应力轴方向由南段的ENE向逐渐向中段逆时针转为近NE向,继而往北转为NNE向。应力场反演结果和鄂尔多斯地块NS两侧呈EW向展布的断陷带表现为左旋剪切拉张带以及EW两侧呈NNE向展布的断陷带则表现为右旋剪切拉张带的性质一致。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了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
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对地震定位的定量影响——以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宋倩
于湘伟
邓山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9-526,I0001,共19页
利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731个地震事件的9 284条Pg震相到时数据,首先反演了该地区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和选取的速度模型建立对比模型,以九寨...
利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731个地震事件的9 284条Pg震相到时数据,首先反演了该地区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和选取的速度模型建立对比模型,以九寨沟地震序列为研究目标,定量讨论了两种速度模型分别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中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所得定位结果表明:反演获得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在重定位中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走时均方根残差;绝对定位比相对定位更加依赖于一维速度模型,一维速度模型会直接影响绝对定位结果中的震源分布形态,但在相对定位结果中仅起到调整地震事件相对位置的作用;在地震绝对定位中,震级越大的地震对于速度模型越敏感,而这一特点在相对定位中表现得并不明显。通过本项研究可知,在地震定位研究中,联合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是最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绝对地震定位
相对地震定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
12
4
作者
邓山泉
章文波
+1 位作者
于湘伟
宋倩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3-876,共14页
根据本文提出的更为严格的地震数据筛选方法——横向分区地震均值筛选法,选取了四川、云南、重庆和贵州地震台网的224个固定台站和49个流动台站在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记录的48,177个地震、372,483条初至P波绝对到时数据以...
根据本文提出的更为严格的地震数据筛选方法——横向分区地震均值筛选法,选取了四川、云南、重庆和贵州地震台网的224个固定台站和49个流动台站在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记录的48,177个地震、372,483条初至P波绝对到时数据以及2,413,407条精度较高的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震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地区上地壳结构横向不均匀性明显,四川盆地上地壳10 km深度范围内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松潘—甘孜地块、滇中地块则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2)川滇地区地震主要沿着边界断裂分布,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5 km深度范围内,震源主要位于高速异常与低速异常交界区域且偏向高速异常体一侧;(3)震源分布研究推测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东南侧可能存在一条倾向北西、倾角约为40°的北东向走向的隐伏断裂,且为芦山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4)川滇地区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可能反映了中下地壳弱物质流的存在,中下地壳物质流不是广泛分布在川滇地区,而是沿着川滇块体东部有限的通道向南流动.中下地壳流可能是沿着鲜水河断裂带向东南方向流出,在雅安一带遇到坚硬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物质向北东方向流动,而另一部分物质转向南沿着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分布,并继续向南沿着小江断裂带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川滇地区
三维P波速度结构
中下地壳流
原文传递
题名
利用区域双差层析成像方法研究川滇南部地壳结构特征
被引量:
15
1
作者
邓山泉
章文波
于湘伟
宋倩
王小娜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广东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53-3668,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4105,41604055)资助.
文摘
本文联合使用云南、四川和贵州地震台网的85个地震台站在2008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记录的49130个地震、317366个初至Pg震相绝对到时数据和2674110条高精度的相对到时数据,采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川滇南部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39621个地震的震源参数,探究了川滇南部中下地壳流和腾冲火山区岩浆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南部上地壳的速度异常特征与地表地形密切相关;(2)小江断裂带的中下地壳存在一条绵延近二百多公里的低速异常结构,最南端受到红河断裂带的阻挡而终止于断裂带南段北侧,这可能是川滇南部的一条中下地壳流,低速异常结构在红河断裂带南段转而向南东流动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可能为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3)红河断裂带各段速度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重定位后的震源分布显示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南段虽然不如北段地震活动强烈,但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较北段深;(4)腾冲火山区西侧和北侧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的低速异常体推测为通过怒江断裂带形成的岩浆通道从中地壳涌入上地壳的岩浆囊,可能反映了自更新世延续至今的以橄榄玄武岩和安山岩为主要岩性的壳内岩浆活动,持续的岩浆活动为地表热活动提供了主要动力.
关键词
川滇南部
地壳速度结构
地壳流
腾冲火山区
Keywords
Southern Sichuan-Yunnan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Crustal flow
Tengchong volcanic area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周缘地壳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邓山泉
盛书中
机构
防灾科技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2期55-62,共8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教师基金项目(201401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创新项目团队资助计划)(ZY20110101)
文摘
收集了鄂尔多斯周缘的297个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震源机制解反演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分区反演该地块周缘地区平均应力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该地块周缘地区地壳应力场总体表现为NE-SW向的主压应力,NW-SE向的主张应力。北缘的河套活动断陷带处于ENE-WSW向的水平挤压和NNW-SSE向的水平拉张共同作用的应力状态。南缘的渭河断陷带处于近NS向的水平拉张应力状态。东缘的山西断陷盆地带处于NNW-SSE向的水平拉张应力状态。在地块西面,主压应力轴方向由南段的ENE向逐渐向中段逆时针转为近NE向,继而往北转为NNE向。应力场反演结果和鄂尔多斯地块NS两侧呈EW向展布的断陷带表现为左旋剪切拉张带以及EW两侧呈NNE向展布的断陷带则表现为右旋剪切拉张带的性质一致。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了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
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Keywords
Ordos block
stress fiel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分类号
P315.1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对地震定位的定量影响——以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宋倩
于湘伟
邓山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9-526,I0001,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105,41674056)资助。
文摘
利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731个地震事件的9 284条Pg震相到时数据,首先反演了该地区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和选取的速度模型建立对比模型,以九寨沟地震序列为研究目标,定量讨论了两种速度模型分别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中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所得定位结果表明:反演获得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在重定位中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走时均方根残差;绝对定位比相对定位更加依赖于一维速度模型,一维速度模型会直接影响绝对定位结果中的震源分布形态,但在相对定位结果中仅起到调整地震事件相对位置的作用;在地震绝对定位中,震级越大的地震对于速度模型越敏感,而这一特点在相对定位中表现得并不明显。通过本项研究可知,在地震定位研究中,联合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是最佳策略。
关键词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绝对地震定位
相对地震定位
Keywords
2017 Jiuzhaigou M_(S)7.0 earthquake
"the minimum 1-D velocity model"
absolute seismic location method
relative seismic location method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
12
4
作者
邓山泉
章文波
于湘伟
宋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3-87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4062,41374105)资助。
文摘
根据本文提出的更为严格的地震数据筛选方法——横向分区地震均值筛选法,选取了四川、云南、重庆和贵州地震台网的224个固定台站和49个流动台站在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记录的48,177个地震、372,483条初至P波绝对到时数据以及2,413,407条精度较高的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震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地区上地壳结构横向不均匀性明显,四川盆地上地壳10 km深度范围内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松潘—甘孜地块、滇中地块则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2)川滇地区地震主要沿着边界断裂分布,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5 km深度范围内,震源主要位于高速异常与低速异常交界区域且偏向高速异常体一侧;(3)震源分布研究推测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东南侧可能存在一条倾向北西、倾角约为40°的北东向走向的隐伏断裂,且为芦山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4)川滇地区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可能反映了中下地壳弱物质流的存在,中下地壳物质流不是广泛分布在川滇地区,而是沿着川滇块体东部有限的通道向南流动.中下地壳流可能是沿着鲜水河断裂带向东南方向流出,在雅安一带遇到坚硬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物质向北东方向流动,而另一部分物质转向南沿着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分布,并继续向南沿着小江断裂带流动.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川滇地区
三维P波速度结构
中下地壳流
Keywords
Southeast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Sichuan-Yunnan area
3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Middle-lower crustal flow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区域双差层析成像方法研究川滇南部地壳结构特征
邓山泉
章文波
于湘伟
宋倩
王小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周缘地壳应力场研究
邓山泉
盛书中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对地震定位的定量影响——以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为例
宋倩
于湘伟
邓山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
邓山泉
章文波
于湘伟
宋倩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