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31
1
作者 邓幼文 吕国华 +2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刘伟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至2004年诊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42例,根据受伤机制(屈曲暴力或过伸性损伤)及影像学表现(脊髓损伤不同)采用了3种手术方式,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8例(Ⅰ组)...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至2004年诊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42例,根据受伤机制(屈曲暴力或过伸性损伤)及影像学表现(脊髓损伤不同)采用了3种手术方式,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8例(Ⅰ组),后路减压11例(Ⅱ组),后路脊柱稳定性重建23例(Ⅲ组),观察各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4.1分(Ⅰ组4.2分,Ⅱ组3.6分,Ⅲ组4.2分),随访4、12、24周,JOA评分分别平均增加6.7分(Ⅰ组6.7分,Ⅱ组6.3分,Ⅲ组6.9分)、7.8分(Ⅰ组7.7分,Ⅱ组7.2分,Ⅲ组8.1分)、8.1分(Ⅰ组8.1分,Ⅱ组7.7分,Ⅲ组8.3分)。1例术后1年时仍有神经功能的改善。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无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手术
下载PDF
一期后路VCR技术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 被引量:8
2
作者 邓幼文 吕国华 +5 位作者 王冰 康意军 李晶 刘伟东 陈飞 马泽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5-870,共6页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VCR)技术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1998至2006年活动期胸腰椎结核伴严重僵硬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6例,均应用VCR技术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脊髓减压术,术后外支具制动3...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VCR)技术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1998至2006年活动期胸腰椎结核伴严重僵硬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6例,均应用VCR技术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脊髓减压术,术后外支具制动3个月。所有病例随访至少2年,随访期间每6个月进行临床评估和放射学检查。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平均手术时间208(145-385)min,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57.2°(17°-86°)矫治到术后平均为8.9°(-6°-27°),C7-S1水平距离术前平均为13.6(8-19)mm,术后平均为3.6(-11-9)mm。术前有神经症状功能障碍者19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89.5%(17/1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6),包括肺炎和表层伤口感染,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2/36),表现为内固定植入物松动,25例(69.4%)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随访期间,25%(9/3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66.7%(24/3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2例一般,1例不满意。结论:一期后路VCR技术是一种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外科医师必须熟练病理解剖并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后凸畸形 全脊椎截骨 手术
下载PDF
全脊椎截骨治疗静止型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9
3
作者 邓幼文 吕国华 +3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康意军 刘伟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手术治疗静止型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到2004年诊治静止型胸腰椎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患者72例,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术前术后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侧位片上C7-S1水平距离...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手术治疗静止型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到2004年诊治静止型胸腰椎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患者72例,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术前术后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侧位片上C7-S1水平距离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随访1~7年,平均27.8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56.7°,术后平均为11.2°,平均矫正45.5°,矫正率80.2%;C7-S1水平距离术前平均为13.7mm,术后平均为3.8mm,矫正率72.3%;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19例,FrankelC级8例,D级11例,术后Frankel分级D级2例,神经功能改善率89.5%(17/19);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6.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永久性神经组织损害者1例,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矫正无显著丢失。结论:对静止型胸腰椎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患者通过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手术可获得良好的矫形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全脊椎截骨 结核 手术 静止型胸腰椎结核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9
4
作者 邓幼文 吕国华 王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5年到2004年诊治3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针对三种不同情况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者16例,后路手术者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6例,比较分析临床结果。结果:三种术式都没有严...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5年到2004年诊治3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针对三种不同情况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者16例,后路手术者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6例,比较分析临床结果。结果:三种术式都没有严重并发症,术后及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36.1°矫正至12.8°,三种术式的矫正率相近。结论:对陈旧性胸腰骨折患者,术前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陈旧性骨折 手术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邓幼文 吕国华 +2 位作者 王冰 马泽民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1998年10月~2003年5月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治疗各种胸椎疾病患者118例,手术方式包括锁孔和小切口技术,清除病灶和/或内固定重建,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1998年10月~2003年5月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治疗各种胸椎疾病患者118例,手术方式包括锁孔和小切口技术,清除病灶和/或内固定重建,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结果: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肺炎合并胸腔积液2例,暂时性单侧肢体瘫痪1例,轻度后凸畸形和局部疼痛2例,结核病灶清除前路重建术后8个月结核复发1例,术中套管损伤肺1例,单侧支气管积脓致肺炎、肺不张3例。结论: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但存在胸腔镜技术特有并发症,只有掌握操作原则、改善麻醉技术、严格手术适应证和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才能发挥胸腔镜技术的优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脊柱 前入路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幼文 周义家 +6 位作者 吕国华 王冰 李晶 康意军 卢畅 刘伟东 马泽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自1994年3月到2005年3月应用徒手法螺钉植入技术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83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10例,成人脊柱侧凸32例,先天性脊...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自1994年3月到2005年3月应用徒手法螺钉植入技术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83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10例,成人脊柱侧凸3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8例,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7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期脊柱侧凸Cobb角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矫形率,并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病例畸形矫正率为72%,矫形效果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有一定的优势;本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4%(术中椎弓根爆裂1.5%,术后感染3.8%,肺部并发症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失血性休克1%);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6%(迟发感染0.5%,内固定松动断裂1%,矫形显著丢失或畸形加重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矫形丢失不显著、永久性损害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各种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低,熟练掌握椎弓根螺钉技术并熟悉椎弓根及其邻近组织的解剖,同时进行术中脊髓功能监护,能有效地防治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胸椎 脊柱侧凸 并发症
下载PDF
脊柱侧凸畸形脊椎旋转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邓幼文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畸形 脊椎旋转 影像学测量
下载PDF
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引起疼痛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幼文 吕国华 +1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所致疼痛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治的3例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合并疼痛性脊柱侧凸畸形病例的症状学、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 目的:探讨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所致疼痛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治的3例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合并疼痛性脊柱侧凸畸形病例的症状学、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消失,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继发的脊柱侧凸都得到了良好的矫形.结论:脊柱良性成骨细胞瘤引起疼痛性脊柱侧凸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切除,无需术后化疗与放疗,继发的脊柱侧凸多为功能性侧凸,不需额外矫形,若为结构性脊柱侧凸,可按脊柱侧凸的矫形原理进行侧凸矫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成骨细胞瘤 疼痛性 脊柱侧凸畸形 手术治疗
下载PDF
Jackson骶骨棒内固定技术与腰骶部常用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幼文 邱勇 王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 :评估Jackson技术与几种腰骶部常用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 ,为Jackson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15具小牛新鲜脊柱标本 (L4 到骶尾部全部脊椎 )和 5具人体新鲜脊柱标本 (L3到骶尾部全部脊椎 )分成骨密度相似的 5... 目的 :评估Jackson技术与几种腰骶部常用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 ,为Jackson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15具小牛新鲜脊柱标本 (L4 到骶尾部全部脊椎 )和 5具人体新鲜脊柱标本 (L3到骶尾部全部脊椎 )分成骨密度相似的 5组 ,分别用Dick ,RF ,Steffee ,CD和Jackson等技术进行腰骶部固定 ,并测量它们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 :Jackson技术固定组比其它组更坚固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抗扭转时的载荷 应变 位移曲线上明显优于其它组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ckson骶骨棒 内固定 腰骶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畸形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4 位作者 康意军 李晶 陈飞 邓幼文 刘伟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骨短节段植骨融合治疗28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1.6~7...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骨短节段植骨融合治疗28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1.6~7岁,平均3.8岁。完全分节半椎体24例,半椎体伴对侧分节障碍4例。术后定期复查脊柱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及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术中发生胸膜损伤和脑脊液漏各1例,分别经胸腔和伤口引流痊愈;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抗炎和换药处理治愈;无神经系统损伤。随访23~48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35.2°±2.2°,术后为5.2°±1.2°,末次随访为7.4°±1.1°,丢失2.2°;后凸角平均为26.2°±3.1°,术后为4.2°±0.8°,末次随访为4.8°±1.0°,丢失0.6°;均获得良好骨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能安全有效地矫正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并能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畸形 椎弓根 内固定 儿童
下载PDF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正胸椎侧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3 位作者 马泽民 李晶 邓幼文 刘伟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评价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正胸椎侧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3月~2002年3月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的118例胸椎侧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手术并发症、侧凸矫正率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胸椎... 目的:评价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正胸椎侧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3月~2002年3月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的118例胸椎侧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手术并发症、侧凸矫正率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胸椎椎弓根总计置入螺钉916枚,术中及术后螺钉松动16枚;螺钉位置不良12枚;椎弓根骨折7例;脑脊液漏3例;1例术后螺钉松动压迫脊髓。术后平均随访5年,脊柱侧凸畸形平均矫正率为75%,平均矫正度丢失率1.2%,1例出现交界性后凸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矫正脊柱侧凸畸形一种较安全、有效的三维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椎侧凸畸形 有效性 安全性 矫形手术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孔金海 吕国华 +5 位作者 康意军 王冰 韩莹松 李晶 邓幼文 陈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94-599,共6页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的疗效。方法:1998年5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28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体9例,4个椎体8例,5个椎体7例,6个及6个以上椎体4例。患者均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体重减轻19例,...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的疗效。方法:1998年5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28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体9例,4个椎体8例,5个椎体7例,6个及6个以上椎体4例。患者均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体重减轻19例,胸背部显著疼痛25例,腰骶部疼痛3例。血沉58~126mm/h,平均73.7mm/h,合并椎旁脓肿19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27°~108°,平均61.5°,伴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7例,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7例,C级8例,D级3例,均采用一期后路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胸椎后凸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6±0.7h,平均出血890±130ml。术中1例由于T4椎弓根较小无法置钉而改用钩棒系统固定。1例发生胸膜撕破,行术中缝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乳糜漏,行纵隔引流14d后愈合;1例左下肢回流不畅,给予抬高患肢,被动肢体活动,2周后好转;2例患者腹部皮肤出现麻木疼痛,给予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物西乐葆口服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早期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7d后脱机好转,肺功能正常。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无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所有患者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消失;24例胸背部疼痛及3例腰骶部疼痛者症状消失,1例背部疼痛患者半年后自行缓解。随访11~22个月,平均17.3个月。1~2个月后血沉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未见结核复发,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周时后凸Cobb角21°~33°,平均24.7°,末次随访时为24°~35°,平均26.3°,无1例出现椎旁脓肿复发。神经功能除A级2例、B级1例无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于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效果好,能同时解决病灶清除、减压、稳定、融合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多节段 前后路手术 一期
下载PDF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内固定术后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孝宾 吕国华 +4 位作者 李晶 王冰 康意军 胡佳 邓幼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7-1044,共8页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翻修手术的策略。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21位患者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胸腰段(T10-L2)爆裂性骨折翻修手术。原因包括:前路手术后内固定松动4例,其中畸形愈合局部后凸1例;...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翻修手术的策略。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21位患者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胸腰段(T10-L2)爆裂性骨折翻修手术。原因包括:前路手术后内固定松动4例,其中畸形愈合局部后凸1例;后路手术椎弓根螺钉误置3例;邻近椎体再次骨折2例;局部未融合假关节形成导致内固定松动或断裂10例,其中5例残留明显后凸畸形;过度撑开导致融合失败,取内固定后出现后凸畸形2例。首次术后症状无改善者6例,神经功能损害加重7例,轻至中度改善8例。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髂骨或钛网重建固定融合术;后路内固定重置并行相应节段的椎管减压;邻近骨折椎体骨水泥强化;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68(27.0±13.2)个月,没有再次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术后6至12个月随访时均获得坚强融合。围手术期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Frankel分级上升0-2(1.3±0.7)级。末次随访时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由术前平均7.6降至2.1,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由48.7降至10.3° 7例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后凸角10°~75°(42.5°±15.3°),术后矫正至-3°~10°(2.3°±3.7°),末次随访时角度丢失0°~1.3°(0.7°±0.3°),最终后凸矫正率为92.3%。结论:重视骨折椎体的前中柱重建是防止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关键措施。合理的翻修手术能够矫正畸形,融合骨折椎体从而缓解局部疼痛,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损伤 脊柱骨折 内固定 翻修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前路上颈椎肿瘤切除与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国华 邓幼文 +3 位作者 王孝宾 王冰 李晶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动脉三角C1~C2肿瘤切除、稳定性重建和后路内固定的手术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8例上颈椎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6~51岁,平均35.6岁。枕颈部疼痛不适5例,合并神... 目的:探讨前路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动脉三角C1~C2肿瘤切除、稳定性重建和后路内固定的手术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8例上颈椎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6~51岁,平均35.6岁。枕颈部疼痛不适5例,合并神经症状3例(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2例)。均以枢椎椎体破坏为主,同时累及枢椎后柱者3例,累及寰椎前弓者1例。浆细胞瘤3例,转移癌2例,骨软骨瘤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联合前路内窥镜辅助下肿瘤切除自体髂骨植骨重建,术后良性病变患者定期随访观察,原发恶性肿瘤及转移癌患者行辅助放疗或化疗。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9个月~4年,平均24个月,CT证实植骨获得满意融合。3例术前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各改善1级。1例转移癌患者于术后11个月时死于肺癌,另1例转移癌患者术后9个月复发并出现多个椎体转移,1例浆细胞瘤患者术后17个月随访时转为多发性骨髓瘤,其余5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前路内窥镜辅助下切除上颈椎肿瘤、稳定性重建并后路内固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手术显露困难的缺点,减少手术并发症,但如何完成肿瘤一期彻底或整块切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寰椎 枢椎 内窥镜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龙智生 马泽民 +2 位作者 吕国华 王冰 邓幼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采用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分别于伤后3h、1d、3d、7d时(每个时间...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采用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分别于伤后3h、1d、3d、7d时(每个时间点6只)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其神经功能;然后处死动物,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CHOP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并应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其量的评定借助于IPP(Image-ProPlus6.0)软件,结果分别用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opticaldensity,IOD)及平均光密度(meandensity)表示。结果:对照组大鼠均未见明显瘫痪,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对照组各时间点的Tarlov评分均高于实验组(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坏死细胞和细胞凋亡,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和凋亡。实验组CHOP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内CHOP表达1d增加,3d达到高峰,7d减少。实验组内细胞凋亡1d时增加,3d达到高峰,7d减少,且3h<1d<3d>7d(P<0.01)。CHOP表达与细胞凋亡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644。结论:急性脊髓损伤能够诱导CHOP表达,CHOP表达的增高可能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CHOP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泽民 王冰 +6 位作者 吕国华 李晶 康意军 卢畅 邓幼文 刘伟东 陈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3期103-105,共3页
目的 :评价前路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对所有的病人术前进行颅骨牵引 ,前路手术方法是椎间盘摘除和椎管减压后应用撬拨法进行复位 ,成功者椎间钛网植... 目的 :评价前路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对所有的病人术前进行颅骨牵引 ,前路手术方法是椎间盘摘除和椎管减压后应用撬拨法进行复位 ,成功者椎间钛网植骨、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固定 ;未复位成功者行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和钛网植骨、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固定。结果 :38例患者中 30例获得完全复位 ,8例未获得复位 ,复位率为 78.6 % ,所有病人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无术中、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 2 4 .5个月 ,未见内固定失败 ,所有病人均获得良好骨融合。结论 :前路椎间撬拨法进行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手术方法 ,对未复位者进行椎体切除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减压、固定和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 颈椎 骨折脱位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胸椎结核合并流注脓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冰 吕国华 +3 位作者 李晶 邓幼文 刘伟东 马泽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分析胸椎结核合并流注脓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21例合并流注脓肿的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7.2岁。结核病灶累及2个椎体12例、3个椎体6例、4个椎体... 目的:分析胸椎结核合并流注脓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21例合并流注脓肿的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7.2岁。结核病灶累及2个椎体12例、3个椎体6例、4个椎体3例,均合并椎旁或流注脓肿。8例出现它处流注脓肿,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14例合并后凸畸形,平均后凸Cobb角55.3°。病灶仅累及椎间隙和椎体骨膜下且无后凸畸形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和椎间植骨;2个以上椎体中心型破坏和合并后凸畸形者采用后路畸形矫正、一期或分期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应用自体髂骨植骨14例,钛网植骨4例,髂骨联合钛网植骨3例。术后伤口窦道形成2例,再次行清创术后2周愈合;合并胸背部疼痛1例,保守治疗半年后好转。术后后凸角平均30.5°。平均随访2.1年,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植骨均融合。结论:胸椎结核伴脓肿形成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病灶清除、闭式灌洗、负压引流或分段植骨重建结合合理的后路内固定,均可取得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结核 脊柱融合术 脓肿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5 位作者 王孝宾 李晶 康意军 陈飞 邓幼文 刘伟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路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技术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7年3月间共对3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矫形术,男13例,女20例,年龄11~17岁,平均14.6±1.5岁。LenkeⅠ型2... 目的:探讨应用前路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技术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7年3月间共对3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矫形术,男13例,女20例,年龄11~17岁,平均14.6±1.5岁。LenkeⅠ型21例,包括1AN10例,1BN7例,1CN4例,术前主胸弯Cobb角54.5°±6.3°(40°~64°);LenkeV型12例,均为5CN,术前主弯Cobb角38°~62°,平均48.8°±8.0°。均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非穿透椎体对侧皮质螺钉置入技术行胸椎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术。对所有患者的融合节段、矫正效果、围手术期参数和并发症以及SRS-22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平均融合节段5.3个,平均手术时间223±48min,术中失血量263±50ml,术后伤口引流量169±28ml,伤口引流管放置时间3.0±1.8d,住院时间12.3±3.3d,并发症发生率6.1%。平均随访2.2年,主弯矫正率平均68.2%±10.5%(LenkeⅠ型65.1%±10.5%,LenkeV型73.5%±8.4%),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相比较主弯矫正丢失率为4.8%±1.7%,顶椎去旋转率为59.4%±12.2%,冠状面与矢状面均获得良好平衡。末次随访时患者SRS-22评分的"外表"、"心理"和"总分"得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内固定进行侧凸前路矫形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矫形效果满意和经济等优势,配套操作器械和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内窥镜 小切口 SRS-22评分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损伤脊髓micro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嘉瑞 吕国华 +3 位作者 李晶 王冰 邓幼文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2-808,共7页
目的:检测他汀类药物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损伤脊髓组织中microRNA(miRNA,miR)表达谱的影响,探讨他汀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药物组,每组6只,其中手术组和药物组以阻断腹主... 目的:检测他汀类药物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损伤脊髓组织中microRNA(miRNA,miR)表达谱的影响,探讨他汀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药物组,每组6只,其中手术组和药物组以阻断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在开腹后于腹主动脉上绕线而不阻断动脉。药物组大鼠给予胃内灌注10mg/kg/d阿托伐他汀14d后再行建模手术,手术组在建模术前仅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对各组分别在术后6、12、24和48h应用BBB评分评价脊髓神经功能。在术后48h处死动物,取腰骶段脊髓组织。对组织切片后采用HE染色和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明确神经组织病理变化及损伤情况,对缺血面积和脊髓横断面面积行定量检测并计算缺血百分比;应用miRNA芯片检测组织中miRNA表达谱;分别用假手术组和手术组RNA为模板,采用实时定量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手术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BBB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药物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较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HE染色显示手术组和药物组均存在脊髓缺血性损伤,但药物组较手术组减轻。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药物组的缺血百分比分别为(2.1±0.1)%、(77.3±5.1)%和(43±3.2)%,手术组缺血百分比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大(P〈0.05),而药物组缺血百分比与手术组比较显著缩小(P〈0.05)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芯片检测miRNA表达谱显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中48种miRNA表达明显改变,38种上调1.6~4.9倍,另有10种miRNA表达下调;与手术组相比,药物组有13种miRNA表达发生改变,并可逆转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8种miRNA,包括miR-365、miR-323、miR-672*、miR-760-5p、miR-376b-5p、miR-369-5p、miR-210和miR-199a。miRNA表达的实时定量PCR结果和芯片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可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对miRNA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损伤 阿托伐他汀 微小RNA
下载PDF
颈僵硬畸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晶 吕国华 +4 位作者 康意军 王冰 卢畅 马泽民 邓幼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已僵硬畸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合理手术入路。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2例颈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合并不完全性瘫痪,1例完全性瘫痪。3例... 目的:探讨颈椎已僵硬畸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合理手术入路。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2例颈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合并不完全性瘫痪,1例完全性瘫痪。3例行前路手术未能纠正脱位而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2例先行前路手术,发现无法复位而立即改为后路手术完成复位、固定后再经前路减压、融合;另7例均先经后路完成脱位复位、侧块固定融合,然后再经前路行减压融合。结果:3例仅行前路内固定者于术后第3 ̄7天发现钢板松动移位,行后路翻修术,通过后路完成了复位固定;9例先行后路手术再行前路融合者均顺利完成脱位复位及固定融合。随访3个月 ̄4年,10例不完全性瘫痪患者2例恢复到伤前水平,8例恢复部分功能;1例完全性瘫痪者术后半年无改善,死于并发症。结论:对于颈椎已发生僵硬畸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外伤性骨折脱位时应先经后路复位固定融合,然后再一期行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强直性脊柱炎 骨折脱位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