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目共同体:一种“合作做事”的教师发展模式
1
作者 邓庆民 《教育视界》 2023年第22期53-55,共3页
“合作做事”是破解教师发展难题的方法选择。项目共同体教师发展模式,包括问题墙、项目组、活动串、资源库以及成果集等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这一模式的目标成果系统、团队组织系统以及项目活动系统。该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师合作做... “合作做事”是破解教师发展难题的方法选择。项目共同体教师发展模式,包括问题墙、项目组、活动串、资源库以及成果集等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这一模式的目标成果系统、团队组织系统以及项目活动系统。该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师合作做事的过程中,促进师德、综合育人能力、团队文化等方面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共同体 合作做事 教师发展模式
下载PDF
在助人中自助 在互助中成长 ——中学生心理互助教育方式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庆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成长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困惑、挫折,而学生的求助意识较为淡薄,即使有求助行为,其对象往往是同伴,但同伴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助人能力令人担忧。如何提高学生的求助意识,增强同伴助人能力,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同伴 学生 助教 教育方式 成长 求助行为 互助 意识 实践 挫折
下载PDF
唤起学生内在的力量——学生“心力萎顿”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邓庆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各种心理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痛苦源,即心力萎顿。屡屡受挫而导致的“习得性无助感”、逃避惩罚而形成的避免失败动机、过度强化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都是其形成的原因。本文借鉴有效咨询与治疗的共同要素,提出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 各种心理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痛苦源,即心力萎顿。屡屡受挫而导致的“习得性无助感”、逃避惩罚而形成的避免失败动机、过度强化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都是其形成的原因。本文借鉴有效咨询与治疗的共同要素,提出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关注学生情感需要,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提供新的学习经验,以唤起学生内在的力量,让学生成为积极的生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萎顿 有效性 咨询与治疗 共同要素
下载PDF
精神自由:校园文化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庆民 《教育视界》 2022年第1期27-29,共3页
校园文化的美育价值在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学术的价值,感受人性的力量;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引发学生的审美思考与讨论,在于激发、保护学生创造的热情,发挥并展现学生的内在价值。校园文化美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包括精心... 校园文化的美育价值在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学术的价值,感受人性的力量;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引发学生的审美思考与讨论,在于激发、保护学生创造的热情,发挥并展现学生的内在价值。校园文化美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包括精心设计学校的文化景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校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学生社团,给学生提供审美交流的平台;挖掘学校美育资源,形成“把美种在校园里”的系列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美育价值 生活方式 精神自由
下载PDF
学生在场:单元教学的动态实施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庆民 《江苏教育》 2018年第34期58-61,共4页
单元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是课时计划的指引,它的起点是学生认知。单元设计可采用“阶梯型”和“登山型”相结合的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分成目标设计、项目探究、综合评估三个步骤。单元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非确定性的过... 单元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是课时计划的指引,它的起点是学生认知。单元设计可采用“阶梯型”和“登山型”相结合的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分成目标设计、项目探究、综合评估三个步骤。单元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非确定性的过程,应该随着学生学习需要随时调整课时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的“现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设计 课程实施 学生在场
下载PDF
让孩子在课程中找到自己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庆民 《江苏教育》 2016年第50期15-,17,共2页
校本课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在于引导学生'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在于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 学习设计 课程设计 生涯指导
下载PDF
遇见未来的自己——高中生生涯心理指导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庆民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2年第12期30-32,共3页
去年的六月份,我校第一届AP课程班(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学生不参加中国高考,直接申请美国高校)的学生毕业了。我问一位毕业生:“你接受了中国的教育,也接受了美式的教育,你认为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这位学生想了想告诉... 去年的六月份,我校第一届AP课程班(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学生不参加中国高考,直接申请美国高校)的学生毕业了。我问一位毕业生:“你接受了中国的教育,也接受了美式的教育,你认为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这位学生想了想告诉我:“我们的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只需要三天;而在美国教育中,高中三年都在做人生规划,他们有学生发展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指导 学生选择 美国教育 美国大学 先修课程 AP课程 美国高校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析谈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庆民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4年第11期51-53,共3页
处于“风暴期”的中学生有许多的矛盾和困惑。因而,我们的学生需要理解,需要激励,更需要尊重。许多的班主任也认为自己很关心学生,“我这是为了你好”成了他们挂在嘴边的话,但关心只是一厢情愿。其实,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就是尊重并... 处于“风暴期”的中学生有许多的矛盾和困惑。因而,我们的学生需要理解,需要激励,更需要尊重。许多的班主任也认为自己很关心学生,“我这是为了你好”成了他们挂在嘴边的话,但关心只是一厢情愿。其实,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就是尊重并关注学生的需要,从学生面临的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真正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周记 心理咨询 团体咨询 班会
下载PDF
故事中心:中学生生涯辅导教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庆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第18期10-14,共5页
在生涯辅导实践中,教师可引入故事,以故事为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故事叙说和生涯外化中进行自我探索,明确生涯发展方向。“故事中心”实质上是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生涯辅导教学中,故事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教师可借用... 在生涯辅导实践中,教师可引入故事,以故事为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故事叙说和生涯外化中进行自我探索,明确生涯发展方向。“故事中心”实质上是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生涯辅导教学中,故事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教师可借用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生活世界,探索人生方向;作为一种课程设计方式与学习方式,故事改变了知识呈现的形式,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作为一种问题解决或治疗手段,故事能指导学生化解生活中的难题。“故事中心”生涯辅导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对生活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故事与生活对话,教学生成是对生活意义的重建。“故事中心”生涯辅导的教学实现,体现在学生生涯发展学习模型的构建上,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载体、参与方式、思维过程及效果评价等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辅导 故事中心 学习模型 价值导向 意义重建
下载PDF
培养积极的生活者——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庆民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第S1期4-6,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课程的推进,学生面临着更多的价值冲突与选择,普通高中要积极应对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与选择中的困惑,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指导职能。江苏省天一中学将"培养积极的生活者"作为学生发展指导的价值追求,以围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课程的推进,学生面临着更多的价值冲突与选择,普通高中要积极应对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与选择中的困惑,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指导职能。江苏省天一中学将"培养积极的生活者"作为学生发展指导的价值追求,以围绕核心素养的学生发展指导内容为着力点,形成了实质性指导的项目与途径,初步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学生发展指导 积极的生活者
下载PDF
让思维看得见——生涯指导“可视化”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庆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11期22-23,26,共3页
基础教育阶段生涯辅导基本处于"缺席"状态。中学阶段生涯教育开展困难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相应的教材以及教学范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学材料的选择以及再整理的难题。乔纳森提出"可视化知识、可视化认知... 基础教育阶段生涯辅导基本处于"缺席"状态。中学阶段生涯教育开展困难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相应的教材以及教学范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学材料的选择以及再整理的难题。乔纳森提出"可视化知识、可视化认知模式、可视化问题过程和可视化系统建模"框架,"可视化"的思路给生涯辅导带来了一种教学设计方式的突破。所谓"可视化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指导 可视化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播下积极的种子——心理课的三个着眼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庆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21期24-25,共2页
"这是心理课吗?" 每次参加心理评课活动,都会听到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心理课?心理课又该如何上?这也许是智者见智的问题。翻看一些"心理课堂评价表",发现大都是从学科教学课堂评价表移植过来的,用这样的评价体系来要求心理... "这是心理课吗?" 每次参加心理评课活动,都会听到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心理课?心理课又该如何上?这也许是智者见智的问题。翻看一些"心理课堂评价表",发现大都是从学科教学课堂评价表移植过来的,用这样的评价体系来要求心理课,自然学科倾向明显了。也有的心理课怎么看都像班会课、思品课,思想灌输的痕迹太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教育 课堂教学 积极心理
下载PDF
我们离学生有多远?—在学生研究中走向学生发展指导
13
作者 邓庆民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2,共3页
教学远离学生的认知,德育远离学生的生活,管理远离育人的要求,有些教育行为与学生的期待及其成长要求之间存在较长的教育距离。建议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以全体教师为依靠力量,以服务和引领为价值追求,以诊断和指... 教学远离学生的认知,德育远离学生的生活,管理远离育人的要求,有些教育行为与学生的期待及其成长要求之间存在较长的教育距离。建议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以全体教师为依靠力量,以服务和引领为价值追求,以诊断和指导为工作方式,实现教学管理从"服务于高考"转向"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管理从"控制"走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距离 研究学生 感恩教育 学生发展中心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天一中学
下载PDF
善良与爱也有误区
14
作者 邓庆民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教育误区 “奉献精神” 教学能力 专家型教师 教育观念 学生心理
下载PDF
让研究进入教学现场
15
作者 邓庆民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5,共4页
所谓现场研究是指“研究者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真实环境,进入现场,有时需要成为参与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进行研究的一种科研方法”。这种研究强调研究者进入“田野”,感受现场,按照事物的自然状态来观察,或作为群体... 所谓现场研究是指“研究者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真实环境,进入现场,有时需要成为参与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进行研究的一种科研方法”。这种研究强调研究者进入“田野”,感受现场,按照事物的自然状态来观察,或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参与”到行动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研究 教学 科研方法 “田野” 自然状态 “参与” 研究者 参与者
下载PDF
与压力同行——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管理
16
作者 邓庆民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压力 自我管理 教师 同行 智力活动 混合体
下载PDF
高中学生社团发展的三个取向
17
作者 邓庆民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4,共3页
作为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学生社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发展有技术性、服务性、学术性三个取向。"技术性"作为基础取向,以"专题学习"为重点,满足学生汲取知识、学习技能的需要;"服务性"作为关键取向,以"... 作为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学生社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发展有技术性、服务性、学术性三个取向。"技术性"作为基础取向,以"专题学习"为重点,满足学生汲取知识、学习技能的需要;"服务性"作为关键取向,以"服务性学习"为重点,满足学生精神需求,激发社会责任感;"学术性"作为核心取向,以"项目研究"为重点,唤醒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学生社团 技术性 服务性 学术性
下载PDF
理解,一种充盈师爱的智慧
18
作者 邓庆民 《江苏教育》 2008年第3期36-38,共3页
一次,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听到几个学生这样议论:“老师不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不懂我们的心,要是我当了教师,我一定不会这样。”
关键词 智慧 师爱 学生 校园 心理 老师 议论 教师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课程力的培植
19
作者 邓庆民 《教育视界》 2022年第13期60-62,共3页
教师的课程力实质上是教师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的能力。素养生成是教师课程力培植的最终指向,创造力影响教师课程力的高低,而大观念教学是教师课程力培植的作用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师课程力培植需要促进教师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生... 教师的课程力实质上是教师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的能力。素养生成是教师课程力培植的最终指向,创造力影响教师课程力的高低,而大观念教学是教师课程力培植的作用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师课程力培植需要促进教师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生成”的认知改变,进行从“工具人”走向“创造者”的角色重塑,推动从“低阶目标达成”走向“概念性理解”的行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师课程力 认知改变 角色重塑 概念性理解
下载PDF
在问题中寻找答案——教育教学中效果与愿望背离问题的分析
20
作者 邓庆民 《江苏教育》 2006年第12A期23-25,共3页
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奇怪的现象.而我们习以为常之后,就见怪不怪了: “我都讲了100遍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当学生做错了题目.我们会很恼火。我们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而我们往往选择了带给学生畏惧和无能感的责怪与批评。
关键词 教育教学 背离 愿望 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