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倩 曹素霞 +2 位作者 庞剑月 邓彭 李恒芬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9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认知组,n=65)、经典团体心理治疗组(经典组,n=65)以及单用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65)。认知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合并短程... 目的探讨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9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认知组,n=65)、经典团体心理治疗组(经典组,n=65)以及单用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65)。认知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合并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经典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合并经典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对3组患者评分。结果认知组治疗后的HAMD总分[(25.3±6.6)分]、BDI总分[(14.2±5.4)分]均低于治疗前[(30.1±6.4)分,(17.4±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组治疗后的HAMD总分[(25.3±6.6)分]、BDI总分[(14.2±5.4)分]均低于经典组[(29.7--.6.7)分。(16.4±5.3)分]与对照组[(30.1±6.2)分,(18.O±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组抑郁、悲观、满意感、自罪感、消极倾向、自我形象改变、工作困难、疲乏感的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短程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认知行为疗法 重性抑郁症 团体治疗 负性认知
原文传递
CREB1和BDNF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与反复发作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邓彭 赵晓锋 +3 位作者 庞剑月 刘倩 张洪艳 李恒芬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环腺苷酸(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l)基因多态性(rs889895,rs3770704,rs2551645,rs4675690)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rs7124442,rs10835210)交互作用是否与反复发作抑郁症有关。方法提取768例... 目的探讨环腺苷酸(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l)基因多态性(rs889895,rs3770704,rs2551645,rs4675690)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rs7124442,rs10835210)交互作用是否与反复发作抑郁症有关。方法提取768例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及51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DNA,通过质谱分析检测5个标签SNP(tagSNP)基因型,采用x。检验分析抑郁组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度分布差异,广义多因素降维法(GMDR)分析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与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调整性别年龄后,GMDR分析发现一阶模型中rs10835210为最优模型,样本测试精确度为0.5319,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且对反复发作抑郁症的患病风险有统计学意义(P=0.0107),未发现二阶及以上模型中各SNP位点间的交互作用对反复发作抑郁症患病风险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优模型,发现携带杂合子AC的个体较携带野生型纯合子CC个体发生反复发作抑郁症的风险降低(OR=0.772,95%CI=0.608~0.980,P=0.033);未发现CREBlrs889895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结论BDNFrs10835210可能是反复发作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发作抑郁症 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标签SNP 广义多因素降维法
原文传递
难治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护理一例
3
作者 石弘 张铭光 +1 位作者 邓彭 李肖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2190-2191,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0岁,已婚。因"反复腹痛10年、发热6年,呕血伴黑便4年,近日解红色血便4 d"于2013年11月5日入住我院治疗。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胀痛,随后左上腹持续性绞痛,持续12 h后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巩膜...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0岁,已婚。因"反复腹痛10年、发热6年,呕血伴黑便4年,近日解红色血便4 d"于2013年11月5日入住我院治疗。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胀痛,随后左上腹持续性绞痛,持续12 h后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巩膜黄染、发热、呕血、便血、黑便等,未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门脉高压 介入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