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不典型胸痛患者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邓必俊 董朝辉 +2 位作者 汪坚勇 钟志萍 张颖 《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不典型胸痛患者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96例中老年患者分为不典型胸痛50例(A组)和典型胸痛46例(B组),均接受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与经食管心房调搏负... 目的探讨中老年不典型胸痛患者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96例中老年患者分为不典型胸痛50例(A组)和典型胸痛46例(B组),均接受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与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阳性并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A组冠心病(18.0%)明显低于B组(91.3%)(P<0.01)。A组中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发病率均低于B组(P<0.05)。以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诊断冠心病,A组敏感性(63.6%)低于B组(9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特异性及准确性(97.5%和90%)与B组(100%和91.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89.0%),显著高于B组(43.0%)(P<0.05)。两组累及血管顺序均为左前降支(40.0%和43.1%)、右冠状动脉(40.0%和36.5%)、左回旋支(20.0%和17.6%)(P>0.05)。两组病变分型均以A型多见(70.0%和67.6%,P>0.05),其次为B型(20.0%和25.6%,P>0.05),C型少见。结论对中老年不典型胸痛根据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阳性伴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明确诊断尽早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不典型胸痛 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下载PDF
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芳 陆文明 +1 位作者 邓必俊 沈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对186例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分成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但无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内膜增厚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 目的了解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对186例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分成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但无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内膜增厚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无颈动脉斑块组和有颈动脉斑块组的最大收缩压、最小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组和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舒张压、最小舒张压、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全天平均动脉压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组的异常昼夜节律的检出率和动态血压负荷值等于或超出40%的检出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有斑块患者的动态血压负荷值增大和昼夜节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动态血压
下载PDF
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芳 罗玉寅 +2 位作者 沈艳 邓必俊 吕惠民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观察ST-T改变对窄QRS波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鉴别诊断及旁道初步定位的作用。方法分析150例窄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T波倒置等情况。结果诊断为AVNRT55例,AVRT9... 目的观察ST-T改变对窄QRS波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鉴别诊断及旁道初步定位的作用。方法分析150例窄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T波倒置等情况。结果诊断为AVNRT55例,AVRT95例。ST段压低≥2mm且持续≥100ms者AVRT组(51例,53.68%)多于AVNRT组(15例,27.27%),ST段压低幅度AVRT组(1.58±1.35mm)大于AVNRT组(0.71±0.67mm),心房间传导时间AVRT组(81.02±32.47ms)长于AVNRT组(33.30±13.56ms),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ST段压低导联分布左侧游离壁旁道者多见于V3~V6,左后间隔和右后间隔者多见于Ⅱ、Ⅲ、aVF,右侧游离壁旁道者无特异性。结论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时ST段改变可作为区分AVRT与AVNRT的指标,且有初步旁道定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窄QRS波群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 动过速 ST-T改变
下载PDF
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患者无创性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必俊 陶星法 张颖 《临床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患者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中老年胸痛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5例(A组),非典型胸痛58例(B组),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阳性...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患者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中老年胸痛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5例(A组),非典型胸痛58例(B组),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阳性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B组(17.2%)有冠心病明显低于A组(92.3%),P<0.01。B组中血脂水平、血糖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均低于A组,P<0.05。TEAPT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中老年非典型胸痛(B组)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54.5%,特异性97.9%,准确性89.7%。B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显著高于A组(90.0%,38.2%,P<0.05)。A、B两组累及血管顺序均为左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38.2%、28.1%、33.7%及36.4%、27.3%、36.4%,P>0.05)。病变分型均以A型多见(66.2%及63.6%,P>0.05),其次为B型(25.9%及27.3%,P>0.05),C型少见。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或非典型胸痛伴冠心病危险因素诊断冠心病要慎重;TEAPT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正确率,为筛选阳性病例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尽早行药物或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 危险因素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青少年夜间房室传导阻滞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芳 吕惠民 +1 位作者 邓必俊 沈艳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1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青少年夜间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意义。方法夜间出现AVB的青少年144例,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组75例(A组),有器质性心脏病组69例(B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PNN50、RMSSD、三角指...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青少年夜间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意义。方法夜间出现AVB的青少年144例,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组75例(A组),有器质性心脏病组69例(B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PNN50、RMSSD、三角指数),分析其昼夜规律。结果A组AVB有明显昼夜规律,白天活动时AVB消失或减轻,夜间深睡时AVB加重,且有心率依赖性;B组夜间AVB56.5%有昼夜变化规律,经随访夜间AVB部分随原发心脏疾病的治愈而消失。两组AVB昼夜规律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SDNN、PNN50、RMSSD、三角指数明显增高,与器质性心脏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的AVB者有昼夜规律变化,且有明显心率依赖性,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所致,提示迷走神经活性增加。但有明显昼夜规律变化的AVB者不一定都是功能性的,此种规律变化也可出现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 青少年 动态心电图监测 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意义 青少年 夜间 无器质性心脏病 昼夜规律变化 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探讨肌钙蛋I、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QT离散度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邓必俊 董朝晖 +3 位作者 罗玉寅 庞士慧 王世锴 卢琦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S2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入院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肌钙蛋白I(cTnI)联合18导心电图QT离散度(Q-Td、Q-Tdc)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AMI)恶性心律失常(MVA)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初发STAMI患者202例依据住院及出院4个月期间MVA发生情况分为... 目的探讨入院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肌钙蛋白I(cTnI)联合18导心电图QT离散度(Q-Td、Q-Tdc)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AMI)恶性心律失常(MVA)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初发STAMI患者202例依据住院及出院4个月期间MVA发生情况分为,MVA组26例和NMVA组176例,比较两组cTnI、hs-CRP联合QT离散度对MVA预测情况。结果 MVA组cTnI峰浓度[(17.88±5.87)ng/ml]hsCRP水平[(15.08±7.25)mg/L]18导心电图Q-Td、Q-Tdc[(62.98±7.25)ms、(69.13±9.34)ms](26例)均高于NMVA组cTnI峰浓度[(8.68±3.07)ng/ml]hs-CRP水平[(7.08±4.25)mg/L]18导心电图Q-Td、Q-Tdc[(38.78±2.25)ms、(41.13±2.34)ms](2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hs-CRP、cTnI峰浓度联合18导心电图Q-Td、Q-Tdc值增大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肌钙蛋I峰浓度 超敏C反应蛋白 QT离散度 恶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