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节芒核心种质的构建研究概述 被引量:6
1
作者 邓念丹 刘清波 +1 位作者 蒋建雄 易自力 《作物研究》 2010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数量庞大的植物种质资源为植物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介绍了五节芒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进展,包括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及相关... 数量庞大的植物种质资源为植物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介绍了五节芒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进展,包括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及相关研究,希望为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和选育改良新品种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节芒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下载PDF
五节芒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亮 蒋建雄 +3 位作者 易自力 艾辛 邓念丹 林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了解中国五节芒的形态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五节芒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采集自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等10个省份117份材料的12个与茎杆、叶片、花序相关的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 为了解中国五节芒的形态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五节芒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采集自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等10个省份117份材料的12个与茎杆、叶片、花序相关的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五节芒群体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80%~73.43%;(2)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75%,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叶片特征,第2主成分反映茎杆特征,第3主成分反映花序特征;(3)聚类分析表明,10个群体可以分为3类,第1类为湖南和江西2个群体,第2类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和贵州5个群体,第3类包括安徽、江苏和浙江3个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节芒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五节芒表型性状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薛德 肖亮 +6 位作者 艾辛 邓念丹 蒋建雄 覃静萍 陈智勇 刘树玲 易自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106,共11页
本研究利用25个表型性状和33对SSR标记,对53份五节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在不同五节芒种质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6.53%~69.82%,其中整株干重、三级花序数、二级花序数... 本研究利用25个表型性状和33对SSR标记,对53份五节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在不同五节芒种质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6.53%~69.82%,其中整株干重、三级花序数、二级花序数等性状变异较大,是造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表型聚类将53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大部分材料聚在第Ⅲ类群内,但仍有部分材料独立成群。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26对SSR引物在53份五节芒中表现出多态性,这些多态性引物共产生8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4条,占91.3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86~0.374,平均为0.245。53份五节芒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93 2~0.965 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58 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0 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表明,种质资源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结果均表明五节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节芒 表型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水稻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夏冰 刘清波 邓念丹 《作物研究》 2008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综述了水稻氮素的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产量构成、株高、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的关系,指出水稻氮素的吸收量和氮素的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籼粳亚种间和相同亚种的不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并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这... 综述了水稻氮素的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产量构成、株高、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的关系,指出水稻氮素的吸收量和氮素的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籼粳亚种间和相同亚种的不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并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这为超级稻实现高产量和氮素高效利用的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还讨论了根系吸收氮素的能力,土壤氮素的供应能力和栽培环境条件对水稻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以及增强水稻氮素吸收能力和高利用效率的育种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吸收 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