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部固定托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足下垂和足后跟压疮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黄桂玲 李春梅 +3 位作者 李婉玲 邓昌亨 黄爱红 伍高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足部固定托对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发生足下垂和足后跟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9月于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 目的:探讨足部固定托对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发生足下垂和足后跟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9月于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增加使用医院自主研发设计的用于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和足后跟压疮的足部固定托(专利号:ZL 202122529014.0)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足功能、足后跟压疮风险、偏瘫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Maryland、改良Braden及Fugl-Meyer得分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足下垂、足后跟压疮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足部固定托可有效增强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足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降低足下垂、足后跟压疮的发生率,为患者进行早期步行训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固定托 脑卒中 长期卧床 老年患者 足下垂 足后跟压疮
下载PDF
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应用电针和温针灸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昌亨 邓文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5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析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应用电针和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开展治疗,实验组采用温针灸开展治疗。比较两组晨僵改善时间、关节肿胀... 目的探析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应用电针和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开展治疗,实验组采用温针灸开展治疗。比较两组晨僵改善时间、关节肿胀改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对照组晨僵改善时间为(9.51±0.64)d,关节肿胀改善时间为(14.63±1.04)d,疼痛消失时间为(7.68±0.45)d;实验组晨僵改善时间为(6.43±0.50)d,关节肿胀改善时间为(12.87±0.87)d,疼痛消失时间为(5.04±0.36)d;实验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改善时间与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31%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躯体疼痛、生理健康、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骨关节炎疗效更显著,可改善患者机体炎性水平,降低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肾虚髓亏型 电针 温针灸
下载PDF
观察面瘫复元合剂联合眼针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文捷 邓昌亨 黎舒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7期89-90,共2页
面神经炎又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痪或Bell 麻痹,简称面瘫。能够在任何年龄发病,但是最常见的面瘫患者发病年龄多在20~40 岁,男性多于女性,我国每年有1.5 万~4 万人发病。临床并未明确面神经炎的发病原因,但有大量研究显示,面神经炎的发... 面神经炎又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痪或Bell 麻痹,简称面瘫。能够在任何年龄发病,但是最常见的面瘫患者发病年龄多在20~40 岁,男性多于女性,我国每年有1.5 万~4 万人发病。临床并未明确面神经炎的发病原因,但有大量研究显示,面神经炎的发病与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面神经炎会导致患者面部发生扭曲,改变面容,患者不仅存在一定的生理痛苦,心理也会造成阴影,存在很大的精神压力。因此,探讨一种有效治疗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简单阐述了面瘫复元合剂联合眼针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复元合剂 眼针疗法 急性面神经炎 面瘫 病毒感染
下载PDF
腹针结合督脉铺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伍丽蓉 农凤冠 邓昌亨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4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督脉铺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按中风病入院常规处理,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腹针结合督...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督脉铺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按中风病入院常规处理,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腹针结合督脉铺灸治疗。3疗程后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6.7%,对照组7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Barthel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结合督脉铺灸可有效降低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中风后 腹针 铺灸疗法 督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