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性凝血病修正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5 位作者 吴骏 何龙平 林青伟 邓星平 宋晓敏 曾俊杰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性凝血病(SIC)修正评分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SIC修正评分分为普通脓毒症组(n=222)和脓毒症性凝血病组(n=120),比较两组患者入科2 h内... 目的探讨脓毒症性凝血病(SIC)修正评分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SIC修正评分分为普通脓毒症组(n=222)和脓毒症性凝血病组(n=120),比较两组患者入科2 h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水平和凝血功能试验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IC修正评分系统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并与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SIC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与普通脓毒症组的APACHEⅡ评分[(21.76±6.84)分]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20.3%)比较,脓毒症性凝血病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26.07±6.56)分]和ICU病死率(48.3%)显著升高(P<0.05)。与普通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的APTT及TT延长,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水平下降,FD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栓弹力图(TEG)的R及K值显著延长,Angle显著缩小,MA值显著增加(P<0.05);血浆TM、TAT及t⁃PAI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ROC分析显示ISTH⁃SIC评分预测DI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1,ISTH⁃SIC评分界值为4分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0.63。SIC修正评分系统预测DI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4,取修正SIC评分界值为4分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0.73。SIC修正评分系统预测DIC发生的AUC显著高于SIC评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SIC修正评分系统可以提高识别SIC和预测DIC发生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小板 抗凝
下载PDF
肝素酶修饰的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净化时肝素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邓星平 曾庆波 +5 位作者 胡炜 林青伟 陈涛 宋景春 钟林翠 张昕 《东南国防医药》 2018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研究肝素酶修饰的血栓弹力图(hm TEG)用于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时肝素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CBP治疗时应用肝素抗凝的50例患者,依据CBP抗凝时采用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 目的研究肝素酶修饰的血栓弹力图(hm TEG)用于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时肝素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CBP治疗时应用肝素抗凝的50例患者,依据CBP抗凝时采用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监测或hm TEG监测,将患者分为APTT组(19例)和TEG组(31例),比较2组患者血液净化前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差值、血液净化时间、肝素总剂量与出血并发症(包括置管处、口腔、鼻腔、胃肠道等部位)情况。结果与APTT组肝素总剂量[45(20~62.5) mg]相比,TEG组的肝素总剂量[73.5(29~84.5) mg]明显增加(P<0. 05);与APTT组的血液净化时间[23(14~29.5) h]相比,TEG组的血液净化时间[26.8(20. 00~47.25) h]明显延长(P<0. 05);与APTT组的SOFA评分减少差值(1.16±1.15)相比,TEG组的SOFA评分差值(2.16±0. 95)明显增加(P<0. 05); 2组间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hm TEG监测CBP时的肝素剂量可以延长滤器使用时间,疗效优于使用APTT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肝素酶修饰的血栓弹力图 肝素 凝血
下载PDF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血清1,3-β-D-葡聚糖和降钙素原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星平 陈自力 黄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4-65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假丝酵母菌老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47例假丝酵母菌感染老年患者及5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老年人,均采集静脉血检测1,3-β-D-葡聚糖及PC...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假丝酵母菌老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47例假丝酵母菌感染老年患者及5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老年人,均采集静脉血检测1,3-β-D-葡聚糖及PCT水平。结果假丝酵母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假丝酵母菌组1,3-β-D-葡聚糖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针对老年患者,1,3-β-D-葡聚糖最佳cut-off值为24.2 pg/ml,此时诊断敏感度为93.9%、特异性为81.6%、此时Youden指数为0.755,优于cut-off值为20 pg/ml。假丝酵母菌组PCT诊断ROC AUC为0.832,PCT最佳cut-off值为0.55 ng/L,此时诊断敏感度为82.7%,特异性为80.9%,Youden指数为0.636。1,3-β-D-葡聚糖诊断效能大于PCT指标(Z=2.723,P<0.05)。针对老年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PCT最佳cut-off值设定在0.55 ng/L最合适。假丝酵母菌组1,3-β-D-葡聚糖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PCT阳性检出率(χ2=16.000,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PCT水平可辅助早期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还可用来监测治疗效果,作为抗生素使用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降钙素原
下载PDF
某院ICU病房老年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与血清1,3-β-D-葡聚糖和PCT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星平 陈自力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7期51-53,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ICU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老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7例假丝酵母菌感染老年患者(感染组)及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于入住ICU、体检时检测1,3-β-D-...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ICU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老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7例假丝酵母菌感染老年患者(感染组)及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于入住ICU、体检时检测1,3-β-D-葡聚糖及PCT水平。结果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针对老年患者,1,3-β-D-葡聚糖最佳cut-off值为24.2ng·L-1,诊断敏感度为93.9%,特异性为81.6%;感染组PCT诊断AUC为0.832,针对老年患者,PCT最佳cut-off值为0.55ng·L-1,诊断敏感度为82.7%,特异性为80.9%;1,3-β-D-葡聚糖诊断效能优于PCT(Z=2.723,P=0.006,P<0.05)。感染组1,3-β-D-葡聚糖阳性检出率(89.36%)显著高于PCT阳性检出率(44.68%)(χ2=16.000,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老年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诊断具有高度灵敏度与特异性,诊断效能高;PCT检测诊断效能低于1,3-β-D-葡聚糖,但也可辅助临床早期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感染 1 3-Β-D-葡聚糖 降钙素原 老年人
下载PDF
心肺复苏33例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邓星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1年第4期215-216,共2页
回顾性分析33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复苏成功率,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复苏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及急救水平。结果 33例患者中,失败12例,成功11例,成功率33.3%。呼吸、心跳骤停复苏起始早晚是... 回顾性分析33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复苏成功率,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复苏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及急救水平。结果 33例患者中,失败12例,成功11例,成功率33.3%。呼吸、心跳骤停复苏起始早晚是影响抢救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效的心脏按压和心脏电除颤、尽快开放气道,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合理正确的药物使用是CPR成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救
下载PDF
大黄素对脓毒症后期小鼠血小板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宋景春 林青伟 +3 位作者 曾庆波 邓星平 宋晓敏 钟林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9-714,共6页
目的血小板的分泌、聚集功能失调与脓毒症炎症失控和凝血异常密切相关。文中研究大黄素对脓毒症后期小鼠血小板聚集、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11只健康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开腹后寻找盲肠后还纳)、盲肠结扎组(结... 目的血小板的分泌、聚集功能失调与脓毒症炎症失控和凝血异常密切相关。文中研究大黄素对脓毒症后期小鼠血小板聚集、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11只健康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开腹后寻找盲肠后还纳)、盲肠结扎组(结扎大部分盲肠)和大黄素组[盲肠结扎后灌喂250 mg/(kg·d)大黄素],观察盲肠结扎术后72 h的生存率,检测血小板(PLT)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酶联免疫法检测五羟色胺(5-HT)血清浓度,RT-PCR检测Rab27 mRNA,Western blot检测Rab27b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大黄素组的盲肠结扎术后72 h存活率依次为100.0%、60.0%和66.7%。术后72 h,盲肠结扎组的血小板计数[(461.00±64.77)×10~9/L]较假手术组[(775.00±65.89)×10~9/L]明显降低(P<0.05);大黄素组[(635.20±83.57)×10~9/L]较盲肠结扎组明显升高,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盲肠结扎组的ALT[(194.02±31.85)U/L]和Cr[(1.94±0.29)mg/dL]均高于假手术组[ALT(41.55±1.24)U/L、Cr(0.72±0.11)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的ALT和Cr[(162.56±31.51)U/L、(1.53±0.30)mg/dL]较盲肠结扎组明显下降,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2 h时,盲肠结扎组的PLT聚集率和5-HT血清浓度依次为(12.67±4.04)%、(13.18±2.31)ng/L,较假手术组[(43.33±2.89)%、(34.35±5.79)ng/L]明显降低(P<0.05);大黄素组PLT聚集率为(24.67±2.52)%,较盲肠结扎组明显升高,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大黄素组的5-HT血清浓度(17.41±2.16)ng/L]与盲肠结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2 h时,盲肠结扎组的P-选择素表达率(16.78±1.6)%,较假手术组[(2.33±0.14)%]明显升高(P<0.05);大黄素组P-选择素表达率[(12.58±2.28)%]较盲肠结扎组明显下降(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大黄素组的盲肠结扎术后72 h的Rab27b mRNA水平为依次为(1.85±0.04)、(1.84±0.02)和(1.87±0.29),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盲肠结扎组和大黄素组的Rab27b蛋白水平分别为(0.093±0.015)和(0.14±0.026),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38±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黄素组与盲肠结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可改善脓毒症后期的血小板数量和聚集能力,通过下调P-选择素发挥抗炎作用,保护肝肾功能,降低脓毒症后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脓毒症 血小板 分泌 聚集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判断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4 位作者 钟林翠 邓星平 胡艳晶 宋晓敏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创伤时凝血功能紊乱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文中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相关指标判断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预后,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4例创伤性凝... 目的创伤时凝血功能紊乱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文中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相关指标判断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预后,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4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收集患者入重症医学科时的临床资料、入院2 h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以及TEG结果。根据患者伤后90 d的预后分为生存组(n=108)和死亡组(n=16),比较两组间TEG相关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筛选最佳预后判断指标,并根据指标界值分组,比较组间的血小板计数和病死率。结果与生存组的血块形成时间(K)[3.2(2.2~4.8) min]相比,死亡组K[5.2(5.0~9.8) min]显著延长(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α角[(47.01±16.27) vs (39.24±16.29)]、血块最大强度(MA)[(49.99±12.39) mm vs (37.88±11.89) mm]和凝血综合指数(CI)[-3.1(-5.9~-1.15) vs-6.5(-6.9~-5.5)]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值与创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MA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其界值为45.65 mm,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87.5%、66.7%和97.5%。MA<45.65 mm组的PLT计数[86(46~114)×10~9/L]明显低于MA>45.65 mm组[116(84~171)×10~9/L],病死率则明显高于MA>45.65 mm组(31.8%vs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指标中,MA能够判断创伤性凝血病的预后。MA<45.65mm提示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已经出现血小板早期功能障碍,并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凝血病 血栓弹力图 预后 血块最大强度
下载PDF
创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血栓弹力图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5 位作者 林青伟 胡炜 邓星平 张昕 陈涛 宋晓敏 《东南国防医药》 2018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研究创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弹力图(TEG)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8例创伤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116)与死亡组(n=12),比较2组患者入院2h的TEG... 目的研究创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弹力图(TEG)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8例创伤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116)与死亡组(n=12),比较2组患者入院2h的TEG和常规凝血指标如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比较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诊断标准与TEG诊断DIC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与生存组K值[3.0(2.1~4.5) min]相比,死亡组K值[5.0(2.1~8.7) min]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生存组α角[51.6°(40. 8~59.6)°]、血块最大强度(MA)[(51.82±13.07) mm]与凝血指数(CI)值[-2.9(-6.3^-0. 7)]均分别显著高于死亡组α角[39.5°(28.2~55.6)°]、MA值[(37.35±17.49) mm]和CI值[-6.85(-11.45^-2.73)]均明显降低(P<0. 05)。符合TEG-DIC诊断标准的DIC患者发病率较ISTH-DIC诊断标准升高(P=0. 048); TEG评分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2=0. 9423,P=0. 006)。结论 TEG可用于诊断创伤合并DIC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血栓弹力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下载PDF
脓毒症老年患者与TREM-1、MMP-9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星平 陈自力 宋景春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血症老年患者血清TREM-1、MMP-9水平,探讨脓毒血症与血清TREM-1、MMP-9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7例脓毒血症老年患者纳入实验组,同期选择32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在入院后第12h、24h、...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血症老年患者血清TREM-1、MMP-9水平,探讨脓毒血症与血清TREM-1、MMP-9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7例脓毒血症老年患者纳入实验组,同期选择32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在入院后第12h、24h、48h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使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MMP-9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TREM-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MMP-9与TREM-1水平;实验组MMP-9基因表达相对于对照组表达差异倍数用2-ΔΔCT方法表示。结果实验组第12h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平均高1.73倍(1.03-2.96);实验组第24h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平均高1.53倍(1.08-2.92);实验组第48h 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平均高1.61倍(1.07-3.09)。实验组各时间点TRE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第24h TREM-1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第12h(P<0.05),实验组第48h TREM-1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第24h(P<0.05)。结论实验组血清MMP-9、TRE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脓毒血症与血清MMP-9、TREM-1水平升高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MMP-9 TREM-1
下载PDF
序贯抗凝联合免疫吸附治疗对称性周围肢端坏疽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青伟 彭恩兰 +4 位作者 张昕 余诗凯 刘慧强 邓星平 宋景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5-318,共4页
对称性周围肢端坏疽(symmetric peripheralgangrene,SPG)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疾病,由WiglesworthJ于1887年首次报道,特征是无主要血管闭塞而出现肢体远端缺血性改变的致命性并发症[1]。其急性期死亡率高达40%,幸存者截肢率达70%[2]。常见... 对称性周围肢端坏疽(symmetric peripheralgangrene,SPG)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疾病,由WiglesworthJ于1887年首次报道,特征是无主要血管闭塞而出现肢体远端缺血性改变的致命性并发症[1]。其急性期死亡率高达40%,幸存者截肢率达70%[2]。常见病因为脓毒症、休克、弥散性血管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风湿免疫病和天然抗凝剂活性缺乏等[3]。本文拟介绍1例脓毒症休克合并DIC导致SPG患者的成功救治。该SPG患者因脓毒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并发脓毒症休克、DIC、脓毒症性心肌病和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肝肾衰竭和脓毒症脑病,救治难度大。本例使用多种器官支持手段,同时针对SPG采用了抗凝、抗炎和抗休克治疗,最终患者存活。以下对本案例在DIC的诊断、抗凝药物选择与监测、免疫吸附抗炎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周围肢端坏疽 萘莫司他 脓毒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免疫吸附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龙平 宋景春 +5 位作者 彭恩兰 钟林翠 林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窦建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衰竭 热射病 中暑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治疗脓毒症性凝血病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青伟 宋景春 +4 位作者 彭恩兰 余诗凯 刘慧强 邓星平 钟林翠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报告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成功救治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脓毒症性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的治疗体会。方法针对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血小板显著减少的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前提下,应用萘莫... 目的报告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成功救治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脓毒症性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的治疗体会。方法针对1例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导致血小板显著减少的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前提下,应用萘莫司他抗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严格控制出血风险,择期进行手术。结果应用萘莫司他进行抗凝治疗后,体内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血栓弹力图普通杯的凝血反应时间均明显延长。在未输注血小板的情况下,入院第4 d患者血小板计数由2×10^(9)/L上升至16×10^(9)/L。经行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术后尿量逐渐恢复,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萘莫司他具有显著体内抗凝作用,可作为脓毒症性凝血病抗凝治疗的备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莫司他 脓毒症 凝血病 抗凝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乌司他丁的体外抗凝作用
13
作者 宋景春 胡炜 +3 位作者 杨洋 林青伟 曾庆波 邓星平 《东南国防医药》 2018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仪评价不同剂量乌司他丁的体外抗凝作用。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20名,男10名,女10名,从肘静脉采集静脉血4 mL,按乌司他丁剂量设置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1000 IU/mL)、中剂量组(2000 IU/mL)和高剂量组(4000 mL/IU),同时...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仪评价不同剂量乌司他丁的体外抗凝作用。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20名,男10名,女10名,从肘静脉采集静脉血4 mL,按乌司他丁剂量设置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1000 IU/mL)、中剂量组(2000 IU/mL)和高剂量组(4000 mL/IU),同时检测血栓弹力图,并对R值、K值、α角、最大振幅(MA)和综合凝血指数(CI)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的R值和K值均显著延长(P<0. 05),α角、MA和CI均显著降低(P<0. 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R值均显著延长(P<0. 05),MA和CI均显著降低(P<0. 05)。针对健康男性,对照组与低剂量组在各项指标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R值和K值均显著延长(P<0. 05),MA和CI均显著降低(P<0. 05)。针对健康女性,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的R值和K值均显著延长(P<0. 05),α角、MA和CI均显著降低(P<0. 05),但低、中、高剂量组间的R值、K值、α角、MA和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乌司他丁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功能,促使机体形成低凝状态。这种体外抗凝作用与剂量和性别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栓弹力图 凝血 体外 性别
下载PDF
高压氧对兔油酸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黄薇 陈自力 +4 位作者 宋景春 李剑 陈黎新 邓星平 宋晓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hyperbaric xygen,HBO)是否对油酸诱导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有肺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N)组、ARDS(A)组、ARDS常规治疗60min... 目的研究高压氧(hyperbaric xygen,HBO)是否对油酸诱导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有肺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N)组、ARDS(A)组、ARDS常规治疗60min(M60)组、ARDS常规治疗120min(M120)组、ARDS HBO治疗60min(O60)组和ARDS HBO治疗120min(O120)组。M60组和M120组为兔制备ARDS模型后接氧气吸入治疗60min和120min;O60组和O120组分别为兔制备ARDS模型后,给予HBO治疗在2.5atm(1atm=101.325kPa)下接氧气吸入(氧流量5L.min-1)治疗60min和120min。同时在相应时相点取颈内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和乳酸;留取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白细胞介素-l(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取左肺标本计算肺湿重/干重(W/D)比值及肺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1)与N组比较,M60、M120组PaO2均下降,呈进行性加重的状态(P<0.05),但经过HBO治疗的O60、O120组PaO2值有明显上升(P<0.05);与N组相比,M60、M120、O60、O120组pH值明显下降(P<0.05);M60、M120、O60、O120组乳酸值较N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M60、M120组随着时间延长各组数值逐渐增高(P<0.05),经过HBO治疗后,乳酸值O60、O120组较M60、M120组有明显下降(P<0.05)。2)O60、O120组较M60、M120组肺泡灌洗液中SP-A值有明显上升(P<0.05);肺泡灌洗液中IL-1、TNF-α值在O120组较M60、M120组有显著下降(P<0.05)。3)M组和O组肺W/D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M60组相比,O60组W/D无显著性差异(P>0.05),O120组有明显下降(P<0.05)。4)病理:O60组兔肺组织切片较M60、M120组见肺间质水肿有所减轻,O120组与M60、M120组相比水肿、出血、渗出进一步改善。结论 HBO对兔ARDS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压氧 肺保护 病理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高压氧对兔油酸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酏保护作用
15
作者 黄薇 陈自力 +4 位作者 宋景春 李剑 陈黎新 邓星平 宋晓敏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3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HB0)是否对油酸(0A)诱导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肺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RDS组(A)、ARDs常规治疗60分钟组(M60)、ARDS常规治疗120分钟组(M120)、A... 目的:研究高压氧(HB0)是否对油酸(0A)诱导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肺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RDS组(A)、ARDs常规治疗60分钟组(M60)、ARDS常规治疗120分钟组(M120)、ARDs高压氧治疗60分钟组(O60)和ARDS高压氧治疗120分钟组(O120)。M60组和M120组为兔制备ARDs模型后接氧气吸入治疗60min和1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压氧 肺保护 病理
下载PDF
两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星平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1年第6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演示实验 实验改进 物理教学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对脓毒症性凝血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庆波 张念清 +5 位作者 余婷 何龙平 林青伟 钟林翠 邓星平 宋景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2例脓毒症患者。按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2017年发布的SIC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C组(n=...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2例脓毒症患者。按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2017年发布的SIC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C组(n=68)与普通脓毒症(SA)组(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合并疾病、ICU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分子标志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的变化,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C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凝血分子标志物对SIC的诊断效能,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TM分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与SA组的TM[10.5(7.8~14.9)TU/ml]、TAT[8.6(4.8~18.0)ng/ml]及t-PAIC[11.6(7.1~22.2)ng/ml]比较,SIC组的TM[15.0(10.5~25.9)TU/ml]、TAT[15.1(5.7~34.6)ng/ml]及t-PAIC[22.1(11.0~39.1)ng/m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血乳酸升高是SI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M诊断SIC的曲线下面积为0.685;当TM界值为11.5 TU/ml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1%、61.5%、55.2%、77.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M>11.5 TU/ml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是TM≤11.5 TU/ml脓毒症患者的3.61倍。SOFA≥2分且TM>11.5 TU/ml患者的病死率为47.2%(42/89),不符合该标准患者的病死率为14.5%(12/83);符合ISTH-SIC诊断标准的患者病死率为47.1%(32/68),不符合该标准的患者病死率为21.2%(22/104)。结论TM>11.5 TU/ml时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升高,联合SOFA≥2分可为诊断SIC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脓毒症 凝血病 诊断
下载PDF
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18
作者 邓星平 黄莲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S1期114-115,共2页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这是教学大纲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这是教学大纲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观察、实验等各项要求,以适应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加强实验教学是对当前中学物理最基本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 中学物理教学 科学素质 教学大纲 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学 实验现象
下载PDF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
19
作者 邓星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4-145,共2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教学语言运用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好坏.文章具体阐述了如何熟练运用和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语言 培养 因材施教
下载PDF
大黄治疗脓毒症性凝血病的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艳晶 宋景春 +5 位作者 李单 余甜 李兆芳 何龙平 林青伟 邓星平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SIC患者,按是否接受大黄治疗分为大黄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SIC患者,按是否接受大黄治疗分为大黄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以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3天,大黄治疗组患者的FIB水平[(2.92±0.99)g/L]和TEG-MA[(57.8±6.0)mm]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FIB水平[(2.14±1.01)g/L]和TEG-MA[(49.3±9.2)mm(P<0.05)]。用药后第5天,大黄治疗组患者的[TEG-MA(59.5±9.0)mm]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第5天的TEG-MA值[(46.9±16.4)mm](P<0.05)。结论大黄可以改善SIC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功能,但不影响SIC患者的90d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病 大黄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