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先生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晓芒 赵立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F0003,共5页
邓晓芒教授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坚持面向硕博研究生开设句读课程。他认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有助于国人在思维上的进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有助于在这一台阶上的登顶,对这些著作的句读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 邓晓芒教授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坚持面向硕博研究生开设句读课程。他认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有助于国人在思维上的进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有助于在这一台阶上的登顶,对这些著作的句读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理解西方经典哲学著作的方法。邓晓芒教授把中西比较哲学当作他的一切哲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希望突破传统"中西马"的学科划分,在比较中产生新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晓芒 句读 德国古典哲学研究 中西比较哲学
下载PDF
做一个有反省精神的中国人 --邓晓芒老师访谈录
2
作者 邓晓芒 张胜利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9期140-153,共14页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于2017年3月17—19日召开了“陈家琪与当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以庆祝著名哲学家陈家琪教授几十年来在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方面所做的贡献。在研讨会间隙,陈教授的弟子张胜利博士专访了陈教授的多年挚友邓晓芒老师。访谈...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于2017年3月17—19日召开了“陈家琪与当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以庆祝著名哲学家陈家琪教授几十年来在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方面所做的贡献。在研讨会间隙,陈教授的弟子张胜利博士专访了陈教授的多年挚友邓晓芒老师。访谈在四十年的岁月里,围绕邓晓芒老师做工、考学、读书、研究、交友、思考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晓芒 当代哲学 纯粹理性 现代西方哲学 张胜利 哲学教育 哲学研究 人文学院 《精神现象学》 《判断力批判》
下载PDF
做一个思想者——访美学家邓晓芒
3
作者 王海龙 邓晓芒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9期113-124,I0004,共13页
一、为学当成人王海龙(以下简称“王”):邓老师,您好!受《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委托,晚辈来给您做个专访。众所周知,您是国内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家,尤精康德,成果丰硕,能简单介绍一下您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缘由和历程吗?
关键词 思想者 文艺评论 邓晓芒 德国古典哲学 美学家 王海龙
下载PDF
赵敦华与邓晓芒对谈——康德与黑格尔
4
作者 赵敦华 邓晓芒 《德国哲学》 2017年第2期18-48,228-229,共32页
这次对谈的主题是对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进行比较,两人一致认为康德和黑格尔在哲学上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但对于中国当代思想文化来说,我们既要康德,也要黑格尔;但在究竟如何评价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方面,两人抱有不同的意见并展开了... 这次对谈的主题是对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进行比较,两人一致认为康德和黑格尔在哲学上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但对于中国当代思想文化来说,我们既要康德,也要黑格尔;但在究竟如何评价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方面,两人抱有不同的意见并展开了一些深入的讨论。由此涉及康德和黑格尔对伪善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问题,战争与永久和平问题,历史文化、政治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德国哲学与卢梭和法国大革命的关系问题。在提问和回答时还谈到了对卢梭的整体把握、中西语言文字的差别和中西文化的比较、德国古典哲学对中国当代哲学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启蒙作用;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黑格尔 中西文化比较
下载PDF
“成人”的哲学——邓晓芒教授访谈 被引量:7
5
作者 邓晓芒 欣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关键词 邓晓芒 人物访谈 哲学 传统文化 人际关系
原文传递
现代逻辑思维对诗性的背离与回归——从罗素、维特根斯坦到伽达默尔 被引量:2
6
作者 邓晓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5,209,共15页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在原始思维中有其“互渗律”的起源,因而是基于语言本身的隐喻本性的,但直到康德,以往的隐喻都被理解为“使陌生变得熟悉”,成为形式逻辑的工具论,隐喻的“使熟悉变成陌生”的创新性一面却被忽视了。弗雷格和...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在原始思维中有其“互渗律”的起源,因而是基于语言本身的隐喻本性的,但直到康德,以往的隐喻都被理解为“使陌生变得熟悉”,成为形式逻辑的工具论,隐喻的“使熟悉变成陌生”的创新性一面却被忽视了。弗雷格和罗素等从逻辑中清除了陌生的东西,使之变得数理化、僵化而无创造性,必然遇到“罗素悖论”而无法自拔;维特根斯坦是一个转折,从早期的分析哲学的逻辑观到晚期摆脱工具主义而转向语言游戏,有了西方逻辑思维从背离诗性到回归诗性的苗头;最后,经过伽达默尔对这一苗头的修正和发挥,将其扩展为诠释学的“语言学转向”,为隐喻和诗性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可惜,他受到海德格尔和基督教传统“圣言”的局限,最终未能就此将其创造性的对话学说提升到“语言学之后”的形而上学,而沉陷于传统存在论(本体论)的“物理学之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逻辑 隐喻 诗性 语言游戏 语言学转向
下载PDF
论中西形而上学语言的自否定向“语言学之后”生成
7
作者 邓晓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8,F0003,共14页
中西形而上学的语言都表现出固有的自否定倾向,但又有不同的风格。西方形而上学是逻辑意义上的自否定,即逻辑系词“是”的存在论必然会遇到自身的语义悖论,显示出语言在其根本处所隐含的辩证本性。中国传统形而上学则是意会中的自否定,... 中西形而上学的语言都表现出固有的自否定倾向,但又有不同的风格。西方形而上学是逻辑意义上的自否定,即逻辑系词“是”的存在论必然会遇到自身的语义悖论,显示出语言在其根本处所隐含的辩证本性。中国传统形而上学则是意会中的自否定,即在起点上就是从悖论开始的,但并不在乎逻辑,而是深入到悖论底下不可言说的隐喻,因而具有反语言学的语言倾向。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必须以语言本质中的这种自否定结构为中介,一方面借助于西方哲学的辩证法而将语言的非逻辑功能容纳于逻辑功能之中,以超越“物理学之后”的片面性,另一方面使中国传统诗学的“言外之意”成为“元语言”之内的本质要素,以摆脱“伦理学之后”的局限性,由此而生成一种以语言的自否定这一辩证本性为动力结构的“语言学之后”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自否定 语言学之后 物理学之后 伦理学之后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再造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晓芒 《同舟共进》 2016年第2期8-12,共5页
拙文《我与儒家》(载于《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4期)在半年多前发表以来,关于“我是批判儒家的儒家”的“怪论”引起了众多议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批判儒家的一方,有人说你邓晓芒干吗要把儒家的帽子给自己戴上,未免污了一世清名;... 拙文《我与儒家》(载于《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4期)在半年多前发表以来,关于“我是批判儒家的儒家”的“怪论”引起了众多议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批判儒家的一方,有人说你邓晓芒干吗要把儒家的帽子给自己戴上,未免污了一世清名;有人说连邓晓芒都妥协了,可见舆论的压力多么可怕!一种是属于捍卫儒家的一方,有人得意地欢呼,说这是儒家阵营的一次“胜利”;还有人以儒家正宗代表自居,鄙夷不屑地宣布:我们不承认你是儒家!给人一种入党申请书被支部书记拒绝了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 邓晓芒 《探索与争鸣》 鄙夷不屑 儒家学说 儒家学者 当代儒学 儒家伦理 郁郁乎文 熊十力
下载PDF
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中德哲学家对话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晓芒 奥特弗里德·赫费 +2 位作者 张廷国 袁辉(翻译/整理) 窦飞(校订) 《德国哲学》 2020年第1期197-233,共37页
张廷国教授:今天我们活动的标题是“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副标题是“中德哲学家对话”,主要围绕康德哲学及康德哲学在当代哲学的效应展开一场哲学家的深层次对话。邓晓芒教授和赫费教授分别是中德学界泰斗级哲学家,因而在这样一场重要... 张廷国教授:今天我们活动的标题是“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副标题是“中德哲学家对话”,主要围绕康德哲学及康德哲学在当代哲学的效应展开一场哲学家的深层次对话。邓晓芒教授和赫费教授分别是中德学界泰斗级哲学家,因而在这样一场重要的活动中扮演对话者当之无愧。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宣布这场对话正式开始。我们将提出康德哲学所引发的几个问题,请两位哲学家谈一谈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邓晓芒 当代哲学 当代意义 学界泰斗 中德 对话者 副标题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导引 被引量:67
10
作者 邓晓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5-70,共6页
胡塞尔现象学导引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近年来,胡塞尔现象学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尽管已翻译了不少胡塞尔的著作,也有相当一批介绍和研究文章,但人们仍感到胡塞尔的思想难以把握。本文试图以简明扼要和清晰易懂的方... 胡塞尔现象学导引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近年来,胡塞尔现象学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尽管已翻译了不少胡塞尔的著作,也有相当一批介绍和研究文章,但人们仍感到胡塞尔的思想难以把握。本文试图以简明扼要和清晰易懂的方式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内在线索从总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还原 经验心理学 非理性 主体间性 先验还原 自然科 本质还原 可能世界 本体论
下载PDF
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104
11
作者 邓晓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0,共7页
文章把康德的自由观划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 (1 )“先验的自由”在理论理性中为实践的自由预留了一个可能的自由的“理念” ;(2 )“实践的自由” ,分为“一般实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的任意”(der... 文章把康德的自由观划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 (1 )“先验的自由”在理论理性中为实践的自由预留了一个可能的自由的“理念” ;(2 )“实践的自由” ,分为“一般实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的任意”(derfreieWillk櫣r)和“纯粹实践理性”的自由即“自由意志”(derfreieWille) ,两者都具有自由本体的意义 (不纯粹的或纯粹的 ) ;(3 )“自由感” ,分为审美鉴赏的自由感和社会历史中的“自由权”(言论自由、立法自由、财产权等 ) ,这两者都被划归“反思的判断力”的范围 ,并非人的自由本体 ,但却都是人的自由本体的“象征”或“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自由感 自由权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启蒙的缺陷 被引量:42
12
作者 邓晓芒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5,共6页
近代启蒙是近年来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鉴此,本刊特约请国内一些富有思想深度的学者,共同探讨"历史学语境中近代启蒙的反思"问题。学者们或者站在历史的情境之中,解读卢梭的"公意"学说和自由思想及其对... 近代启蒙是近年来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鉴此,本刊特约请国内一些富有思想深度的学者,共同探讨"历史学语境中近代启蒙的反思"问题。学者们或者站在历史的情境之中,解读卢梭的"公意"学说和自由思想及其对于近代启蒙的意义,从而回答"什么是启蒙运动"问题;或者以康德的启蒙学说为切入点,深入剖析20世纪中国两次启蒙的缺陷;或者考察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转向学说的前瞻性与历史局限;或者通过对启蒙限度的考究,凸显正当信仰的重建在科技理性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组笔谈注重史实,富有历史使命感。本刊相信,在倡导科技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组笔谈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谈的组织工作得到了南京大学历史系于文杰博士的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20世纪80年代 缺陷 启蒙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 “大跃进” 新中国成立 五四运动
下载PDF
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 被引量:51
13
作者 邓晓芒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4,共20页
关键词 儒家伦理 郭齐勇 “亲亲相隐” 腐败 争鸣 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收录文章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被引量:29
14
作者 邓晓芒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7-94,共8页
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行现代解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人学的崭新实质。马克思通过对自然主义人学的批判,对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对人的本质的意向性结构和主体间性的分析,以及对人-自然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行现代解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人学的崭新实质。马克思通过对自然主义人学的批判,对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对人的本质的意向性结构和主体间性的分析,以及对人-自然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实现了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探讨的一次革命。马克思在本体论上第一次把对人的存在的研究提升到了现象学的层次,而在方法论上又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等人阐发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学思想。我们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社会性与“先验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马克思的人 国民经济学 自然主义 胡塞尔 人的本质 本体论证明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劳动者
下载PDF
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被引量:59
15
作者 邓晓芒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8,54,共4页
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史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 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史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的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西方哲学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发展出来的,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逻各斯 努斯 迷狂 柏拉图 黑格尔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被引量:28
16
作者 邓晓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57-62,共6页
马克思实践哲学通过人的“感性活动”与胡塞尔现象学通过人的“意识现象”来直观人的本质的思想方法,都在批判继承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超越了古典自然主义哲学,因而有相近之处。把现象学方法批判引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当今... 马克思实践哲学通过人的“感性活动”与胡塞尔现象学通过人的“意识现象”来直观人的本质的思想方法,都在批判继承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超越了古典自然主义哲学,因而有相近之处。把现象学方法批判引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当今人文学术更高层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胡塞尔 自然主义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 中国学术 心理学 《精神现象学》 人的本质
下载PDF
教育的艺术原理 被引量:27
17
作者 邓晓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艺术 自由 人格 技巧 政治 实用主义
下载PDF
康德的“智性直观”探微 被引量:28
18
作者 邓晓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智性直观”概念在欧洲大陆理性派那里有其思想来源,康德对该概念的提升和改造在于使之与数学直观割断联系,并赋予了它三层含义一是我们人所不可能具有的一种撇开感官直接直观自在之物的能力,二是作为一种自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直接给... “智性直观”概念在欧洲大陆理性派那里有其思想来源,康德对该概念的提升和改造在于使之与数学直观割断联系,并赋予了它三层含义一是我们人所不可能具有的一种撇开感官直接直观自在之物的能力,二是作为一种自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直接给出对象的能力,三是作为人的感性直观和知性思维所模仿的“原型”的能力,所有这些含义都只是一种逻辑上不矛盾、事实上对于人来说却不可能的假设。康德的智性直观对德国哲学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马克思到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智性直观 自发性 接受性 想象力 哲学思想
下载PDF
文学的现象学本体论 被引量:20
19
作者 邓晓芒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2,共8页
文学的本体论本质上不是一个认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问题,而是一个现象学问题,它是首先以美的现象学本体论为基础,将审美现象的社会历史前提和物质条件全部都放进"括号"内存而不论,直接从美感中直观到的现象学本质的理论。美... 文学的本体论本质上不是一个认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问题,而是一个现象学问题,它是首先以美的现象学本体论为基础,将审美现象的社会历史前提和物质条件全部都放进"括号"内存而不论,直接从美感中直观到的现象学本质的理论。美是"对象化了的情感",这是美的本质的现象学定义,它具有"作为自我意识的情感"、"作为情感的美感"和"作为美感的情调"三个层次。艺术则是"情感的对象化",它的最普遍、最贴近"人学"的方式就是文学和诗。诗是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是隐喻,语言作为"存在之家",既是"思",又是"诗"。文学是最直接表达了艺术本质的一门艺术,用中国传统美学的术语来表达,文学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语"之上以便传达的"情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现象学本体论 对象化 情感 诗和思 语言
下载PDF
康德论道德与法的关系 被引量:28
20
作者 邓晓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从追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源流而引出康德对传统自然法概念的改造,即从"自然法则"转移到"自然法权"(自然权利),使之从一种外在束缚的法规引申为一种内在自由的自身立法(自律),从而归结到道德上来。康德把外在法... 本文从追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源流而引出康德对传统自然法概念的改造,即从"自然法则"转移到"自然法权"(自然权利),使之从一种外在束缚的法规引申为一种内在自由的自身立法(自律),从而归结到道德上来。康德把外在法律视为引向内在道德的一个桥梁,并在其中运用了第三批判中的"反思判断力"的原理,使自然法则成为道德法则的一个"模型"(Typus),把传统道德建立于法律之上的模式颠倒为将法律建立于道德之上的模式,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这一革命仍然不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然法 自然法权 自由 道德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