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运用推拿联合通便一号方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丁逸矾 吴成成 +2 位作者 余绪超 邓晨薇 肖慧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运用推拿联合通便一号方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胃肠积热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麻仁丸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推拿联合通便一号方治疗... 目的:探究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运用推拿联合通便一号方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胃肠积热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麻仁丸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推拿联合通便一号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临床评分、粪便性状,以及治疗后症状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临床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粪便性状正常例数多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发生率为1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运用推拿联合通便一号方能够有效改善胃肠积热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积热 便秘 子午流注纳子法 推拿 通便一号方
下载PDF
新一代真菌荧光成像及计算机视觉系统在浅部真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胡杰伟 陈晶晶 +5 位作者 汤霞 邓晨薇 彭紫梅 江情 高文超 占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891-894,共4页
目的研究新一代真菌荧光成像及计算机视觉系统(简称为“视觉系统”)在浅部真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从2022年4月至2022年9月到三家医院皮肤科就诊且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刮取皮损位置的甲屑或皮屑,将每份样本平均分成3份,分... 目的研究新一代真菌荧光成像及计算机视觉系统(简称为“视觉系统”)在浅部真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从2022年4月至2022年9月到三家医院皮肤科就诊且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刮取皮损位置的甲屑或皮屑,将每份样本平均分成3份,分别予以视觉系统、特敏增强荧光染色法及传统KOH湿片法检测标本,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工作效率。结果共检测300份阳性皮损,其中特敏增强荧光染色法检出率最高(96%),其次为视觉系统(92%),传统KOH检出率最低(77.67%)。视觉系统存在2%的假阳性率,部分标本将纤维、荧光杂质自动识别为真菌结构;视觉系统的优势在于速度快,不依赖于人工,可同时扫描10份标本。结论视觉系统是一种对检验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可进行高效批量检测的新型真菌检测技术,但目前版本仍存在假阳性率,需要继续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系统 特敏增强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浅部真菌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热敏点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健 陈施宇 +5 位作者 陈小敏 黄李婷 吴佳锋 邓晨薇 吴允波 邱桂荣 《山西中医》 2022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探查不同发病部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热敏点,总结热敏点分布规律。方法:针对38例患者不同发病部位所对应阿是穴及相关经络循行方向,以经穴为中心,1cm半径范围内,距离皮肤3 cm左右,以患者稍感热为佳,先行回旋灸2 min以提... 目的:探查不同发病部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热敏点,总结热敏点分布规律。方法:针对38例患者不同发病部位所对应阿是穴及相关经络循行方向,以经穴为中心,1cm半径范围内,距离皮肤3 cm左右,以患者稍感热为佳,先行回旋灸2 min以提高施灸部位体感温度,温热气血,后分别予雀啄灸及循经往返灸2 min加强敏化,灸至灸感消失为度,观察并记录穴位热敏化情况。结果:躯干部及头颈部PHN患者热敏点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主要分布于阿是穴、腰阳关、极泉、神阙、丝竹空、翳风等神经分布较为密集区域。发于四肢部PHN患者热敏点分布规律尚不明显。结论:躯干部及头颈部PHN患者热敏点分布具有一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热敏点 分布规律 热敏灸
下载PDF
芍药汤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4
作者 邓晨薇 占萍 +3 位作者 田玉 尧鑫 丁逸矾 邱桂荣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95-101,共7页
目的:观察经方芍药汤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酵母菌肉汤稀释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案,测定芍药汤对白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MIC_(50))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芍药汤干预... 目的:观察经方芍药汤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酵母菌肉汤稀释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案,测定芍药汤对白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MIC_(50))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芍药汤干预白念珠菌作用时的形态变化,并采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及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芍药汤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最小抑制浓度(SMIC_(50))、代谢活性及生物膜量的影响。结果:芍药汤对白念珠菌的MIC_(50)和MBC为1.60 mg/mL和20.15 mg/mL;芍药汤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_(50)为5.04 mg/mL;芍药汤可破坏白念珠菌生物膜结构及菌丝的生长;在不同时间点(2、6、12、24、48 h)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芍药汤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生成活性具有抑制作用(P<0.05),然而在2 h时,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24、48 h时间点生物膜生成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但24 h生物膜生成量相比于48 h生物膜生成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12 h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整体代谢活性呈下降趋势(P<0.05),然而在12~48 h白念珠菌整体代谢活力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TT减低法和结晶紫染色测定法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汤对白念珠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芍药汤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具有浓度依赖性,并通过延长芍药汤的药物作用时间达到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汤 白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生物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