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脑外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水香 毛宜虎 +1 位作者 曹同瓦 祝禾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脑外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 PCT )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105例单纯脑外伤患者,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第1、2、3、5、7天检测血PCT、C-反应蛋白( CRP)和白细胞计数( WBC)。结果生存组89例... 目的:探讨单纯脑外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 PCT )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105例单纯脑外伤患者,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第1、2、3、5、7天检测血PCT、C-反应蛋白( CRP)和白细胞计数( WBC)。结果生存组89例,死亡组16例。死亡组入ICU第1、2、3、5、7天PCT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 P<0.01),入ICU第5、7天CR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 P<0.05),入ICU第7天血WBC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 P<0.05)。入院期间血清PCT水平升高组患者死亡率与PCT下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1,P=0.004);而入院期间 CRP、WBC升高组患者死亡率与CRP、WBC下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0.787,P=0.375;χ2=0.111,P=0.739)。患者PCT的动态变化与入院GCS评分、感染及预后存在相关性(r=0.394,P=0.001;r=0.55,P=0.000;r=0.283,P=0.003)。结论与CRP、WBC比较,PCT的动态变化与患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感染及预后存在相关性,血清PCT水平的持续升高提示患者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血清PCT可作为预测单纯脑外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PCT) C-反应蛋白( CRP) 单纯脑外伤 预后
下载PDF
1例多发性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水香 曹同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8-480,共3页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是一种罕见的累及骨骼肌肌肉的进展性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以近端对称性的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较低,多发性肌炎同时合并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伤的病例非...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是一种罕见的累及骨骼肌肌肉的进展性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以近端对称性的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较低,多发性肌炎同时合并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伤的病例非常少见.我科最近收治了1例多发性肌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多发性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损伤的特点,帮助临床及时诊断,减少误诊、漏诊,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多发性肌炎 急性肾损伤 临床分析 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肌肉活检 临床表现 文献复习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危重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邓水香(综述) 胡祖鹏(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项新的炎症指标,近年来PCT检测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测其血清浓度可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本文简要介绍PCT在危重病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降钙素原(PCT) 危重病 感染 脓毒症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以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3
4
作者 邓水香 曹同瓦 +2 位作者 祝禾辰 王昆仑 方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入选120例单纯性脑外伤患者。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2、3、5、7、10天早上采集血标本检测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CRP)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入选120例单纯性脑外伤患者。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2、3、5、7、10天早上采集血标本检测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收集患者入院10d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28d后的生存情况。另选30例健康人群(正常组)作为对照。结果轻、重度脑外伤患者各时段血PCT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CT水平第1、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5、7、10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入院高PCT水平组与低PCT水平组患者28d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高PCT水平的患者病情更严重且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感染且预后不良。动态监测血PCT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单纯脑外伤患者病情、感染控制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颅脑外伤 感染 预后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水香 曹同瓦 夏志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36,共2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由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肺部影...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由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激素治疗 非心源性肺水肿 糖皮质 进行性呼吸衰竭 渗出性病变 影像学表现 严重感染
原文传递
加兰他敏对间歇性低氧引起的认知损害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祥云 唐婷 +2 位作者 热不开提.地里夏提 邓水香 黄延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3期2413-2415,共3页
目的:探究加兰他敏对间歇性低氧引起的认知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从而说明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引起的认知损害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建立间歇低氧大鼠模型,行水迷宫试验检测行为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目的变化... 目的:探究加兰他敏对间歇性低氧引起的认知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从而说明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引起的认知损害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建立间歇低氧大鼠模型,行水迷宫试验检测行为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加兰他敏与间歇低氧模型组相比,行水迷宫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总距离减少;免疫组化的结果海马神经元的数目有所增加,胶质细胞的数目减少。结论:加兰他敏对间歇性低氧引起的认知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减少神经元的丢失及减少胶质细胞的再生有关。所以对于诊断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ASA)的患者,如果同时合并其他痴呆的易感因素,可预防性应用加兰他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兰他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间歇性低氧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表达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纪迎洁 倪洁 +2 位作者 邓水香 谷佳 金俊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患者156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颅脑损伤未发生肺部感染患...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患者156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颅脑损伤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1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表达谱差异。结果芯片杂交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有差异表达且改变倍数≥2倍的miRNA共42种,其中表达上调18个,下调24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复筛结果显示,miR-146a、miR-125b、miR-155和miR-22-3p在研究组患者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46a、miR-125b、miR-155和miR-22-3p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60、0.734、0.855和0.781,对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效率较高(P<0.05)。结论临床检测miR-146a、miR-125b、miR-155和miR-22-3p表达谱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诊断,可作为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临床诊疗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iRNA表达谱
原文传递
血流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和相关基因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谷佳 邓水香 +2 位作者 倪洁 薛韵 金丽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663-2667,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关基因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流感染AB 271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价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血流感染AB耐药性,并分析...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关基因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流感染AB 271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价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血流感染AB耐药性,并分析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结果271株血流感染AB中,213株(78.60%)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生物膜阴性血流感染AB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5%,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完全耐药,生物膜阳性血流感染AB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5%,对青霉素类耐药率最高,生物膜阴性血流感染AB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共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生物膜阳性血流感染AB(P<0.05);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结果显示,271株血流感染AB中,231株(85.24%)可扩增出Bap基因,206株(76.01%)Bfs基因,202株(74.54%)csuD基因,200株(73.80%)intI1基因,195株(71.96%)csuE基因,184株(67.90%)csuC基因,170株(62.73%)AbaⅠ基因。结论血流感染AB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其耐药情况严峻,且随着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其耐药性降低,Bap、Bfs、csuD、intI1、csuE基因可能参与了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鲍氏不动杆菌 生物膜 基因 耐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