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筛选稳定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琦 邹志余 +3 位作者 杨瑞泽 邓洪利 张蕊 周劲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9-623,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感染兔BMSCs的最佳条件,筛选稳定转染的兔 BMSCs 。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感染兔BMSCs的最佳条件,筛选稳定转染的兔 BMSCs 。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获得兔BMSCs;茜素红、甲苯胺蓝及油红O染色对BMSCs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分化进行鉴定;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检测CD44及CD90的表达;不同浓度嘌呤霉素筛选BMSCs的最小致死浓度;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0、100、150、200的慢病毒载体介导eGFP转染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并用嘌呤霉素筛出稳定转染系。结果当MOI为150,慢病毒载体介导eGFP感染兔BMSCs效率最高;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转染兔BMSCs的最适质量浓度是1.0 μg/mL。结论成功培养了兔BMSCs,用慢病毒介导的GFP标记了兔BMSCs并筛选出了稳定转染的兔BMSCs,建立了一个简便有效的干细胞标记方法,为BMSCs在动物体内实验标记示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转染 嘌呤霉素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3
2
作者 邓洪利 高文杰 +2 位作者 朱金文 王晓东 周劲松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TESSY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TESSY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12例;年龄30~55(35.2±6.4)岁;L3,46例,L4,522例,L5S110例。使用德国Joimax GmbH公司椎间孔镜,局部麻醉,透视下双侧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应用4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双侧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完全松解。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分别比较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双下肢疼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应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6例患者手术顺利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1、3、6、12月的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3个月与术后6、12个月双下肢疼痛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术后6个月与12个月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4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结论:运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从双侧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神经根进行减压,可以有效应用于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TESSYS技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丛雨轩 雷金来 +6 位作者 樊志强 王虎 邓洪利 黄海 王鹏飞 魏星 庄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21-04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4例老年髋臼骨折,记录术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效...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21-04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4例老年髋臼骨折,记录术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定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侧髋关节功能,采用简明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0~510(219.54±86.39)min,术中出血量200~4 000(1 314.82±798.21)mL,术中输血量200~5 200(1 664.82±1 118.65)mL,住院时间7~49(11.69±6.02)d。随访时间平均27.8(6~73)个月。1例术中出血采用纱布填塞止血,二次手术取出纱布;1例切口发生深部感染,经清创手术后愈合;4例发生异位骨化;4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5例螺钉松动;3例术后股骨头坏死,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4例均为髋臼骨折合并髋臼顶关节面压缩;1例术后13个月死亡。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29例,良10例,差15例。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4例,良36例,可12例,差2例,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为(80.41±9.60)分。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中期疗效良好,骨折复位质量将影响髋关节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压缩骨折
原文传递
股骨头负重区压缩对老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虎 马吉海 +12 位作者 蔡明建 魏星 严新安 黄海 尚昆 邓洪利 付亚辉 雷金来 王鹏飞 张斌飞 丛雨轩 张堃 庄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434-1442,共9页
目的评估股骨头负重区压缩对老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合并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损伤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73.2±6.5)岁(范围6... 目的评估股骨头负重区压缩对老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合并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损伤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73.2±6.5)岁(范围60~87岁)。术中对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未行处理。髋臼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4例,前柱+后半横断骨折12例,"T"形骨折4例,横断骨折4例,后柱+后壁骨折2例;其中14例伴髋臼关节面压缩,29例伴关节脱位。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Matta分类法评价髋臼骨折复位、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估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Ficat-Alert分期评估股骨头坏死。将随访期间出现股骨头坏死Ⅲ期、Ⅳ期或创伤性关节炎Ⅲ、Ⅳ级或接受关节置换术定义为手术失效。术前、术后(第2~5天)行骨盆CT扫描,于冠状面、横断面片测量股骨头压缩大小,并计算压缩体积。将压缩严重程度按照体积大小分为小(<1 cm^(3))、中(1~2 cm^(3))、大(>2 cm^(3))。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股骨头压缩体积是否为手术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随访(34.7±8.9)个月(范围25~54个月)。术前测量大、中、小体积股骨头压缩患者分别为7例、14例、15例;术后分别为12例、10例、14例。Matta分类:优6例、良22例、差8例,优良率78%(28/36)。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s评分为优2例、良8例、可5例、差21例,优良率28%(10/36)。随访期间发生手术失效20例,失效率56%(20/36)。手术失效组与非手术失效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类型、骨折复位Matta分类、合并髋臼关节面压缩及合并关节脱位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股骨头负重区压缩体积频数分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47,P<0.001)。股骨头负重区域大、中、小体积压缩患者的手术失效率分别为92%、80%、7%,股骨头负重区大中体积的压缩为手术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333,P<0.0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股骨头压缩的老年髋臼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率;但大中体积的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明显影响治疗结果,术后2年内有极高的手术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股骨头 骨折固定术 治疗失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清ALP水平对肱骨干不同节段骨折愈合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洪利 许兆辰 +2 位作者 杨瑞泽 黄睿 周劲松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8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ALP的水平变化对肱骨干不同节段骨折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肱骨干中上2/3骨折患者(A组)、36例肱骨干中下1/3骨折患者(B组)均行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分析两组伤后1d与术后1、3、6、9、12、15、24周血清ALP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ALP的水平变化对肱骨干不同节段骨折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肱骨干中上2/3骨折患者(A组)、36例肱骨干中下1/3骨折患者(B组)均行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分析两组伤后1d与术后1、3、6、9、12、15、24周血清ALP水平的变化、术后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的变化。结果:伤后1d与术后第24周两组血清ALP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9、12、15周A组血清ALP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6、12、15周骨折愈合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P动态水平变化与肱骨干骨折愈合相关,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愈合的程度越好,血清中ALP水平与其峰值越高,反之越低。血清ALP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肱骨干骨折愈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中上2/3骨折 肱骨干中下1/3骨折 碱性磷酸酶
原文传递
两种微创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邓洪利 高文杰 +2 位作者 朱金文 王晓东 周劲松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中,跨伤椎置钉、经伤椎置钉两种微创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9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MIPPSF治疗,其中23例行跨伤椎置钉(A...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中,跨伤椎置钉、经伤椎置钉两种微创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9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MIPPSF治疗,其中23例行跨伤椎置钉(A组),26例行经伤椎置钉(B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侧位X线片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伤椎Cobb角、腰背疼痛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12~18个月,平均(12.5±2.3)个月随访。两组组内术后的AVH、伤椎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AVH,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及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及伤椎Cobb角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发生断钉断棒等现象,A组则有1例断钉1例断棒。结论:在后路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起到良好的矫正效果,与跨伤椎相比,伤椎置钉能更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 跨伤椎 伤椎置钉
原文传递
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被引量:8
7
作者 费晨 庄岩 +7 位作者 张堃 丛雨轩 段永超 邓洪利 樊志强 柯超 黄海 王鹏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815-822,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2例, 男7例、女5例, 年龄(39.41±12.56)岁(范围25~60岁);受伤至手... 目的探讨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2例, 男7例、女5例, 年龄(39.41±12.56)岁(范围25~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67±5.81)d(范围4~24 d)。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挤压伤2例。Tile分型:B型3例(B2型2例、B3型1例), C型9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2例);骶骨骨折Denis分区:Ⅰ区5例, Ⅱ区7例。合并骶丛神经损伤2例, 均为Gibbons Ⅱ级损伤。7例行术中患侧肢体牵引复位及Starr架固定维持;2例术中双下肢分别行纵向骨牵引进行复位;3例Tile B型骨折以Schanz钉进行复位, 骨盆外固定器维持复位。复位后以"O"型臂透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在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置入空心螺钉, 完成置钉后再次行"O"型臂透视验证螺钉位置。记录每枚螺钉置入的时间、手术时间, 随访观察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8.17±1.99)个月(范围6~12个月)。12例患者共植入27枚螺钉, 单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9.9±1.8)min(范围9~31 min)。所有患者均为闭合复位后和置钉完成后各行一次"O"型臂透视, 手术时间为(257.78±80.63)min(范围160~450 min)。置钉完成后"O"型臂透视证实23枚螺钉一次置入满意位置, 首次置钉位置满意率85%(23/27)。1枚螺钉稍突入S1椎管、3枚螺钉突破耻骨支皮质, 均未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及临床症状。2例术前合并GibbonsⅡ级骶丛损伤患者术后1例恢复为Ⅰ级, 1例仍为Ⅱ级但麻木范围较术前减小, 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为优9例、良2例、可1例, 优良率92%(11/12)。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骨折量化评估系统评分为(85.75±5.82)分(范围74~96分), 优8例、良4例。1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随访期间无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经皮螺钉固定具有操作安全、置钉精准及可减少放射线暴露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机器人手术
原文传递
硬膜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洪利 高文杰 +3 位作者 朱金文 王晓东 周劲松 贺欣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693-695,F0004,共4页
椎间盘突出按突出位置的不同分为硬膜外型和硬膜内型,硬膜内型椎间盘突出症(Intradural disc herniation, IDH)是髓核突入硬膜内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病,占所有椎间盘突出症的0.27%。自1942年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已超过150例IDH被报... 椎间盘突出按突出位置的不同分为硬膜外型和硬膜内型,硬膜内型椎间盘突出症(Intradural disc herniation, IDH)是髓核突入硬膜内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病,占所有椎间盘突出症的0.27%。自1942年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已超过150例IDH被报道,其中92%发生在腰椎区域,颈区约有3%,胸区5%,腰区最常影响的是L4~L5(55%)、L3~L4(16%)、L5~S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DISC 硬膜外 IDH
原文传递
2015—2020年中国西部地区老年髋臼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5
9
作者 樊志强 张云飞 +7 位作者 李萌 刘重 费晨 周凤金 邓洪利 王鹏飞 王虎 庄岩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0-435,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西部地区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部地区4家三甲医院住院收治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率、致伤原因、合并伤及合并症、... 目的分析中国西部地区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部地区4家三甲医院住院收治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率、致伤原因、合并伤及合并症、骨折类型、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299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其中男203例,女96例;年龄60~97岁[(68.6±7.6)岁]。患者平均年龄从67.5岁上升到71.1岁。发病率从39例/年上升到64例/年。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42.47%),其次为摔伤(30.44%)。胸部损伤为最主要合并伤(39.81%),高血压为主要合并症(28.76%)。最主要的骨折类型为前柱+后半横形骨折(31.32%)。在299例患者中,共210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占比70.23%。结论老年髋臼的发病年龄、发病率逐年增长,主要致伤原因是交通伤,以胸部为最主要合并伤,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合并症,前柱+后半横形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臼 骨折 流行病学 合并症
原文传递
重组人BMP-2/多孔磷酸钙人工骨/自体骨结合富血小板血浆在Masquelet技术修复兔大段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丛雨轩 张斌飞 +6 位作者 付亚辉 魏星 王虎 邓洪利 庄岩 张堃 雷金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88-1295,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Masquelet技术修复大段骨缺损时,使用重组人BMP-2(recombinant human BMP-2,rhBMP-2)复合多孔磷酸钙人工骨(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PCPC)与自体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最佳成骨能力时的混合比例;并评估在最佳混合比... 目的探讨使用Masquelet技术修复大段骨缺损时,使用重组人BMP-2(recombinant human BMP-2,rhBMP-2)复合多孔磷酸钙人工骨(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PCPC)与自体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最佳成骨能力时的混合比例;并评估在最佳混合比例下联合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取5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尺骨2 cm长骨缺损模型,利用Masquelet技术进行治疗,在Masquelet技术第二阶段进行两部分实验。首先取36只已造模实验动物,根据植入自体骨及rhBMP-2/PCPC质量比不同随机分为4组(n=9)。A组:自体骨(100%);B组:25%自体骨+75%rhBMP-2/PCPC;C组:50%自体骨+50%rhBMP-2/PCPC;D组:75%自体骨+25%rhBMP-2/PCPC。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HE染色)、ALP活性检测及生物力学检测(三点弯曲试验)评估成骨能力,确定自体骨和rhBMP-2/PCPC最佳混合比例。然后取18只已造模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n=9),对照组植入最佳混合比例自体骨+rhBMP-2/PCPC,实验组植入最佳混合比例自体骨+rhBMP-2/PCPC+自体PRP。术后4、8、12周同上法进行各项指标观测。结果术后各组大体观察到缺损断端骨痂形成至骨皮质连接的骨愈合过程;影像学检查可见新骨生成、与宿主骨形成桥接以及骨质重塑至正常骨密度;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形成新的编织骨、新生毛细血管、骨髓腔等结构;各组ALP活性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ALP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C、D组高于B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检测表明各组三点弯曲试验最大载荷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A、D组最大载荷显著高于B、C组(P<0.05),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得出最佳混合比例为75%自体骨+25%rhBMP-2/PCPC。后续实验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均观察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新骨形成过程,且实验组成骨能力优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两组ALP活性和最大载荷均逐渐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ALP活性和最大载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实验组最大载荷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Masquelet技术第二阶段,采用75%自体骨+25%rhBMP-2/PCPC混合物填充骨缺损部位治疗兔尺骨大段骨缺损具有最佳成骨能力;结合PRP可以提高rhBMP-2/PCPC与自体骨混合物的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Masquelet技术 重组人BMP-2 多孔磷酸钙人工骨 富血小板血浆
原文传递
腔隙闭合术辅助内固定一期治疗合并骨盆骨折的Morel-Lavallée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东阳 刘春贵 +4 位作者 邓洪利 丛雨轩 雷金来 庄岩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探讨腔隙闭合术辅助内固定一期治疗合并骨盆骨折的Morel-Lavallée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32例合并骨盆骨折的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资... 目的探讨腔隙闭合术辅助内固定一期治疗合并骨盆骨折的Morel-Lavallée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32例合并骨盆骨折的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18~58岁,平均40.5岁。损伤部位:单侧髋部20例,双侧髋部6例,腰背部4例,大腿后侧2例。骨盆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联合腔隙闭合术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骨盆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28 d,平均19.2 d。32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23例患者行1次腔隙闭合术后Morel-Lavallée损伤区域伤口愈合,最终皮肤成活良好,无皮肤软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行2次腔隙闭合术后损伤区域伤口获愈合;3例患者损伤区域伤口愈合后周围皮肤浅感觉减退;1例患者损伤区域出现伤口脂肪液化,经对症处理后伤口痊愈;1例患者伤口见少量分泌物,细菌培养呈阴性,经对症处理后伤口痊愈。32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3.9个月。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功能评分为65~100分,平均84.5分。结论对于合并骨盆骨折的Morel-Lavallée损伤,腔隙闭合术辅助内固定一期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Morel-Lavallée损伤 腔隙闭合术
原文传递
鼠和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及临床转化的应用
12
作者 邓洪利 张蕊 +2 位作者 赵静静 杨瑞泽 周劲松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4-88,共5页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背疼痛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为验证细胞移植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载体。在各种动物模型中以鼠和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应用最为广泛,本文根据近年...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背疼痛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为验证细胞移植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载体。在各种动物模型中以鼠和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应用最为广泛,本文根据近年鼠和兔椎间盘各种退变模型及临床转化应用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模型 临床转化
原文传递
三花膏治疗湿热瘀闭型膝关节滑膜炎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兆辰 祁汗登 +2 位作者 邓洪利 黄睿 郝阳泉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8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三花膏治疗湿热瘀闭型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湿热瘀闭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治疗组采用三花膏治疗,对照组运用扶他林软膏治疗。5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 目的:探讨三花膏治疗湿热瘀闭型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湿热瘀闭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治疗组采用三花膏治疗,对照组运用扶他林软膏治疗。5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肿胀的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对照组为6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与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花膏治疗湿热瘀闭型膝关节滑膜炎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滑膜炎 湿热瘀闭型 三花膏 扶他林软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