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春花 江庆萍 +6 位作者 林丹 陈炜 肖艳怡 林莉 邓渊润 蒋惠萍 郭遂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P2K4蛋白和波形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28(38.3%)和83/128(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P2K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FIGO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呈负相关(P=0.010,P=0.016),而波形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FIGO分期(P=0.025)、组织学分级(P=0.017)、肌层浸润深度(P=0.044)及淋巴结是否转移(P=0.032)呈正相关。在子宫内膜癌中,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8,P<0.001)。MAP2K4蛋白阳性表达(MAP2K4+)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其阴性表达(MAP2K4-)的患者高(P=0.002),而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其阴性表达的患者低(P=0.007)。并且,MAP2K4+/波形蛋白阴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最长,而MAP2K4-/波形蛋白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最短(P=0.004)。结论 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 波形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Sp1与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渊润 蒋惠萍 +3 位作者 吴兰芳 陈炜 林丹 郭遂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探讨Sp1在不同种类宫颈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不同种类的6种人宫颈癌细胞系(Si Ha、He La、Caski、Me180、Ms751、C33a)中Sp1的基础... 目的探讨Sp1在不同种类宫颈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不同种类的6种人宫颈癌细胞系(Si Ha、He La、Caski、Me180、Ms751、C33a)中Sp1的基础表达水平,选择Sp1高表达细胞株和低表达细胞株,利用慢病毒载体进行SP1的沉默及过表达。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过表达稳定株及其对照组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存活情况,曲线拟合计算不同剂量辐射后各放射生物学参数。结果 6种宫颈癌细胞Sp1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Me180>Caski>C33a>Si Ha>Ms751>He La。Western blot证实成功构建稳定沉默Sp1及过表达Sp1的宫颈癌细胞株。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电离辐射作用后,靶向抑制Spl的表达可以使Me180细胞的存活分数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e180/sh SP1细胞SF2、D0、Dq值较对照组偏低,α/β增高。经X射线作用后,稳定过表达Sp1(He La/SP1)细胞存活分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 La/SP1细胞SF2、D0、Dq较对照组显著升高,α/β值则显著降低。结论沉默Sp1的表达能够增加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而过表达Sp1则能增强宫颈癌细胞放疗抵抗,Sp1在宫颈癌放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 宫颈癌 放射敏感性
下载PDF
DC-CIK诱导宫颈癌细胞休眠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赵晴 刘艳 邓渊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69-1573,共5页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DC)-杀伤细胞(CIK)对宫颈癌细胞休眠的诱导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SiHa细胞,采集宫颈癌患者静脉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取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层,分别诱导DC、CIK,分组培养后观察DC-CIK对宫颈癌SiHa细胞存活率及增殖...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DC)-杀伤细胞(CIK)对宫颈癌细胞休眠的诱导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SiHa细胞,采集宫颈癌患者静脉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取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层,分别诱导DC、CIK,分组培养后观察DC-CIK对宫颈癌SiHa细胞存活率及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侵袭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宫颈癌组、DC组比较,CIK组、DC-CIK组增殖率较低,凋亡率较高;与CIK组比较,DC-CIK组增殖率较低,凋亡率较高(P<0.05)。与宫颈癌组、DC组比较,CIK组、DC-CIK组细胞存活率较低,且DC-CIK组存活率低于CIK组(P<0.05)。与宫颈癌组、DC组比较,CIK组、DC-CIK组侵袭、迁移细胞数较低;与CIK组比较,DC-CIK组侵袭、迁移细胞数较低(P<0.05)。与宫颈癌组、DC组比较,CIK组、DC-CIK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较低,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相对表达量较高;与CIK组比较,DC-CIK组PI3K、Akt、mTOR、MMP-9相对表达量较低,E-cadherin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结论建立DC-CIK共培养体系,并对宫颈癌细胞进行干预,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诱导宫颈癌细胞休眠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使用DC-CIK细胞培养调控PI3K/Akt/mTOR通路蛋白及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杀伤细胞 细胞休眠 细胞存活率
下载PDF
广州市HPV的基因分型特点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炜 刘艳 +2 位作者 赵芳 邓渊润 方笑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353-2356,2365,共5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基因分型特点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HPV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和病理活检检测的女性816例,根据病理学诊断将受试者分为宫颈... 目的分析广州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基因分型特点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HPV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和病理活检检测的女性816例,根据病理学诊断将受试者分为宫颈癌组(n=48)、癌前病变组(n=213)、宫颈炎症组(n=421)、正常宫颈组(n=134),分析各组HPV感染的基因分型特点及其与宫颈癌的关系。结果816例受检女性共有337例HPV阳性,479例HPV阴性,阳性率为41.30%;共检测出506个HPV基因型,其中高危型HPV 245例,占48.42%,低危型HPV 261例,占51.58%,高危型常见基因型主要为HPV16,占13.44%;正常宫颈组、宫颈炎症组、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HPV阳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正常宫颈组、宫颈炎症组,且宫颈癌组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高危型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广州市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常见基因型为HPV16、52、58、53、18、33、31,HPV感染、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正相关。临床上应根据HPV基因分型特点开展防治工作,减少广州市女性宫颈癌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