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密度调查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对其的灭效
被引量:
3
1
作者
邓熙龄
徐高伟
+6 位作者
刘伟
杨庭勇
何剑
谢红旗
杨孔
李西动
Bastiaan G.Meerburg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为了掌握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 Pallas种群密度和提高D型肉毒素杀灭高原鼢鼠的效率,于2013年和2014年在位于川西北草原的红原县草原调查了高原鼢鼠的密度,并研究了不同引诱剂的引诱效果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
目的为了掌握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 Pallas种群密度和提高D型肉毒素杀灭高原鼢鼠的效率,于2013年和2014年在位于川西北草原的红原县草原调查了高原鼢鼠的密度,并研究了不同引诱剂的引诱效果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对高原鼢鼠的灭效。方法采用开洞堵洞法和连续捕净法调查高原鼢鼠密度;选用菜籽油和花生油配制引诱剂,然后用引诱剂和D型肉毒素配制复合毒饵,采用开洞堵洞法研究其灭效。结果红原县草原高原鼢鼠密度2013年为39.70只/hm2,2014年为42.14只/hm^2,平均密度为40.92只/hm^2,危害程度为Ⅳ级(严重危害)。菜籽油引诱剂取食率为72.2%,花生油引诱剂取食率为60.0%,二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未添加引诱剂的D型肉毒素毒饵的灭效为77.2%,添加引诱剂的灭效为89.8%,二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合毒饵各组内灭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浓度0.10%的D型肉毒素与引诱剂配制复合毒饵,可以显著提高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灭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原县
高原鼢鼠
D型肉毒素
引诱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陵山西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孔
刘伟
邓熙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8-717,共10页
为深入了解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境内)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4年8月及2015年4—5月对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市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采获两栖类2目8...
为深入了解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境内)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4年8月及2015年4—5月对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市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采获两栖类2目8科24属43种,爬行类2目12科37属56种,其中我国特有种29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22种。此外,经查阅资料对调查区域内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补充完善。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物种大多为东洋界物种和广布种,仅有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古北界物种。G-F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该区域内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整体较高,且爬行类的指数均高于两栖类。与以往研究成果对比,当地两栖爬行类动物多样性形势相对稳定,但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迅速,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栖息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调查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密度调查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对其的灭效
被引量:
3
1
作者
邓熙龄
徐高伟
刘伟
杨庭勇
何剑
谢红旗
杨孔
李西动
Bastiaan G.Meerburg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省甘孜州草原工作站
Wageningen University&Research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380)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项目(CX2015SZ100)
文摘
目的为了掌握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 Pallas种群密度和提高D型肉毒素杀灭高原鼢鼠的效率,于2013年和2014年在位于川西北草原的红原县草原调查了高原鼢鼠的密度,并研究了不同引诱剂的引诱效果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对高原鼢鼠的灭效。方法采用开洞堵洞法和连续捕净法调查高原鼢鼠密度;选用菜籽油和花生油配制引诱剂,然后用引诱剂和D型肉毒素配制复合毒饵,采用开洞堵洞法研究其灭效。结果红原县草原高原鼢鼠密度2013年为39.70只/hm2,2014年为42.14只/hm^2,平均密度为40.92只/hm^2,危害程度为Ⅳ级(严重危害)。菜籽油引诱剂取食率为72.2%,花生油引诱剂取食率为60.0%,二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未添加引诱剂的D型肉毒素毒饵的灭效为77.2%,添加引诱剂的灭效为89.8%,二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合毒饵各组内灭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浓度0.10%的D型肉毒素与引诱剂配制复合毒饵,可以显著提高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灭效。
关键词
红原县
高原鼢鼠
D型肉毒素
引诱剂
Keywords
Hongyuan county
Myospalax baileyi
D-type kreotoxin
attractant
分类号
S812.6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陵山西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孔
刘伟
邓熙龄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8-717,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101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 KJFP05)
文摘
为深入了解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境内)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4年8月及2015年4—5月对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市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采获两栖类2目8科24属43种,爬行类2目12科37属56种,其中我国特有种29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22种。此外,经查阅资料对调查区域内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补充完善。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物种大多为东洋界物种和广布种,仅有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古北界物种。G-F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该区域内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整体较高,且爬行类的指数均高于两栖类。与以往研究成果对比,当地两栖爬行类动物多样性形势相对稳定,但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迅速,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栖息地保护。
关键词
武陵山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调查
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Wuling Mountains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resource investigation
biodiversity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西北草原高原鼢鼠密度调查及引诱剂与D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对其的灭效
邓熙龄
徐高伟
刘伟
杨庭勇
何剑
谢红旗
杨孔
李西动
Bastiaan G.Meerburg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武陵山西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杨孔
刘伟
邓熙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