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邓燕贤 李浩 +3 位作者 周智鹏 苗颖 金铭 韦家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BBA患者行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于术后当天采用Raymand分级评价栓塞效果;术后28天及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 目的探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BBA患者行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于术后当天采用Raymand分级评价栓塞效果;术后28天及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周患者外周血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3.55%(29/31)。29例顺利完成BBA栓塞,术后当天Raymand分级显示栓塞治疗有效(Ⅰ、Ⅱ级)率为100%(29/29,其中Ⅰ级22例、Ⅱ级7例);术后28天及术后3个月mRS显示预后良好(0~2级)率分别为68.97%(20/29,其中0级5例、1级8例、2级7例)和75.86%(22/29,其中0级7例、1级12例、2级3例)。与术前相比,31例患者术后1周ET-1[(518.38±22.91)pg/ml vs (550.32±28.57)pg/ml,t=-4.848,P<0.001]、vWF[(1.66±0.20)ng/ml vs (1.86±0.29)ng/ml,t=-3.161,P=0.002]均明显升高,而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37.40±4.88)nmol/ml vs (33.02±4.24)nmol/ml,t=3.796,P<0.001]。结论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BBA疗效肯定,但对患者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泡样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经肝动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9
2
作者 邓燕贤 漆剑频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5~ 2 0ml ,然后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 (PVA)颗粒适量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所有病例...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5~ 2 0ml ,然后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 (PVA)颗粒适量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征象 :“爆米花样染色”、“早出晚归”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 ,栓后肿瘤血供中断 ,瘤体缩小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或PVA颗粒治疗肝血管瘤 ,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栓塞疗法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介入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 SELDINGER技术
下载PDF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邓燕贤 漆剑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肝血管瘤 介入疗法 适应症 禁忌症 治疗方法 栓塞剂 明胶海绵颗粒 不锈钢圈 平阳霉素 无水乙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产后大出血产妇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邓燕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654-1656,1660,共4页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对产妇月经、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45例为治疗组,记录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对产妇月经、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45例为治疗组,记录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和卵巢功能以及盆底功能,并设立同期入院分娩的正常产妇42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后月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均能快速有效止血,止血成功率100%;两组治疗后月经周期及月经天数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项激素水平指标E_2、P、FSH、LH及PRL,卵巢功能指标RI及PI,盆底肌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等盆底功能相关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疗效确切,且不会对患者月经情况、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和盆底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 性激素 卵巢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邓燕贤 冯健麟 徐军红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693-695,共3页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26例,进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结果:肝动脉、脾动脉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4h...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26例,进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结果:肝动脉、脾动脉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4h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1月后,12例(46.15%)达到正常水平,13例(50%)部分缓解,1例(3.85%)无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肝动脉栓塞的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既可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有效改善外周血象、提高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部分性脾栓塞 肝细胞癌
下载PDF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燕贤 冯健麟 周智鹏 《华夏医学》 2004年第4期487-488,共2页
目的 :探讨介入诊断和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 2 3例 ,常规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造影后保留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或行栓塞治疗 ,追踪观察止血情况。结果 :2 3例中 1 4例有... 目的 :探讨介入诊断和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 2 3例 ,常规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造影后保留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或行栓塞治疗 ,追踪观察止血情况。结果 :2 3例中 1 4例有血管异常表现 ,其中 5例见造影剂外溢。1 7例行灌注治疗 ,6例行栓塞治疗。2 2例在介入治疗后止血 ,1例治疗无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诊断不明确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血管造影 栓塞 灌注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邓燕贤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97-200,共4页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被认为是不能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化疗栓塞不但可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还能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对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重要作用。笔者就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经微导管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制备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8
作者 邓燕贤 周智鹏 +5 位作者 邱维加 徐军红 张辉阳 廖国宇 曾阳东 成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介入微导管插管法制备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技术以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雄性广西猕猴10只,将1.7F微导管插管至大脑中动脉M1段注入自体血栓20cm(直径1mm),大脑中动脉正侧位造影确认栓塞成功,栓塞后2小时MRI扩散加权序列扫描再次确认... 目的研究介入微导管插管法制备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技术以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雄性广西猕猴10只,将1.7F微导管插管至大脑中动脉M1段注入自体血栓20cm(直径1mm),大脑中动脉正侧位造影确认栓塞成功,栓塞后2小时MRI扩散加权序列扫描再次确认脑梗死,并计算ADC值。栓塞后24小时,MRI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H 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动物大脑中动脉栓塞后收缩压较栓塞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只动物大脑中动脉共插管12次,其中两只动物颈内动脉迂曲插管不成功,将导管换至对侧大脑中动脉插管成功,动物插管成功率为100%(10/10),血管插管成功率为83.3%(10/12)。麻醉和手术期间动物死亡率为0,术后24小时以内死亡1只,死亡率10%(1/10)。栓塞后2小时以及24小时病灶ADC值降低,核心区ADC值降低较边缘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大脑正常区ADC值在栓塞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2小时病灶在DWI图像上信号升高,24小时明显升高。24小时后脑组织HE染色显示脑梗死灶边界清楚,梗死灶内脑组织液化、坏死,高倍镜下显示细胞坏死如筛网状,细胞核碎裂和溶解。结论介入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能制备稳定的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微导管 脑缺血模型
下载PDF
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9
作者 邓燕贤 刘光俊 邱维加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1003-1004,共2页
关键词 X线诊断学 医学影像学 多媒体教学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邓燕贤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E)联合经皮穿刺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2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TAE+PEI治疗(治疗组),29例采用单纯TAE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的下降情况及生存...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E)联合经皮穿刺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2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TAE+PEI治疗(治疗组),29例采用单纯TAE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的下降情况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肿瘤缩小明显,AFP下降率高于单纯TAE组(P均<0.05),患者的2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AE+PEI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优于单纯T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乙醇 注射 病灶内 治疗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1
作者 邓燕贤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68-66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股动脉加压灌注溶栓药治疗DVT 41例,观察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68%,无效率为7.32%,...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股动脉加压灌注溶栓药治疗DVT 41例,观察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68%,无效率为7.32%,未出现肺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股动脉应用溶栓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注射 动脉内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t-PA溶栓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智鹏 邱维加 +8 位作者 邓燕贤 余俊雄 冯飞玲 何卓凯 韦瑛 甘瑞静 韦日明 容明智 黄志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猴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该模型中的溶栓效果。材料与方法对21只成年食蟹猴,术前做CT平扫及介入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行介入法于大脑中动脉注入自体血栓造成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MCAo);再经... 目的探讨猴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该模型中的溶栓效果。材料与方法对21只成年食蟹猴,术前做CT平扫及介入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行介入法于大脑中动脉注入自体血栓造成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MCAo);再经介入血管造影和CT灌注扫描证明栓塞成功,术后30mic颈内动脉t-PA灌注溶栓,术后2h再次做CT灌注扫描和(或)介入血管造影确认溶栓成功,术后14天连续观察行为学表现。结果21只实验动物中,3只手术前发现病变,未行手术(占14.3%)。18只进行手术的动物中,共有17只DSA及CT灌注扫描证实栓塞成功,成功率94.4%,1只栓塞后介入血管造影及CT灌注扫描均未发现明显缺血,动物麻醉复苏后无脑缺血的行为学表现,占5.6%。17只栓塞成功的动物中13只发现明显血管闭塞、消失(占76.5%),4只表现为部分血管分支显影不良(占23.5%),1只由于栓塞体积过大死亡,1只手术后因穿刺部位出血而死亡,手术死亡率为11.1%。将栓塞术成功并存活的15只动物随机分成两组,8只作为假治疗组;7只为溶栓组,其中1只由于溶栓后颅内出血死亡,溶栓后死亡率为14.3%。MCAo后CT灌注扫描可见缺血区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增高,和对侧相同区域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1)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制作猴脑缺血模型,手术创伤小,能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增加手术的稳定性;(2)t-PA溶栓治疗脑缺血可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动脉内溶栓治疗
下载PDF
自体白色血栓性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3
作者 韦瑛 冯飞玲 +8 位作者 黄志宏 邓燕贤 庾俊雄 邱维佳 何卓凯 周智鹏 甘瑞静 韦日明 容明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715-3717,372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白色血栓在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自体白色血栓经血管介入造影法准确导入至猴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M1分支。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提示大脑中动脉M1分枝血管显影... 目的探讨自体白色血栓在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自体白色血栓经血管介入造影法准确导入至猴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M1分支。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提示大脑中动脉M1分枝血管显影不良;1h后CT灌注成像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72h后CT平扫可见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两例进行尸体解剖,大脑TTC染色呈阳性;存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结论用自体白色血栓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因该动物模型是目前最接近临床病例的模型,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溶栓治疗有着切实的临床前期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栓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
下载PDF
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军红 邓燕贤 +3 位作者 邱维加 周智鹏 张辉阳 曾阳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 目的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部分分支闭塞;2 h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高信号,T_2WI无异常,24 h复查MR示在相同位置DWI及T_2WI均可见高信号。重度栓塞1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分支广泛减少;2 h DWI可见大片高信号,于术后18 h死亡。结论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及死亡率低的优点,而栓塞术后2 h的DWI即可显示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 介入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不同程度猴脑缺血模型的CT灌注和脑血管造影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智鹏 邓燕贤 +2 位作者 邱维加 庾俊雄 冯飞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以及栓塞剂量对猴自体血栓栓塞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成年食蟹猴2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轻度缺血组、中度缺血组、重度缺血组和极重度缺血组,每组各4只。各组动物经介入法插管至大脑中动脉,...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以及栓塞剂量对猴自体血栓栓塞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成年食蟹猴2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轻度缺血组、中度缺血组、重度缺血组和极重度缺血组,每组各4只。各组动物经介入法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对照组注入一定量的盐水,其他各组注入不同体积的自体血栓造成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介入血管造影(DSA)和CT灌注(CTP)扫描证明栓塞成功,分别于术后30min和120min行CTP扫描,测量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值,术后14天连续观察行为学表现。结果术后30minMTT:所有手术组MTT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差别;术后120minMTT:轻度缺血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别,其他各组和对照组可见明显差别;术后死亡率:极重度组和重度组明显高于其他组,极重度组又明显高于重度组;术后行为学表现: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可见明显行为学改变。各组有明显差异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猴不同程度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脑缺血疾病有重要的作用;DSA和CTP对早期脑缺血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模型 CT灌注扫描 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文海 邱维加 +4 位作者 周智鹏 邓燕贤 余俊雄 冯飞玲 韦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2-1414,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只健康的食蟹猴,运用介入技术建立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h行脑血管造影、CT平扫及CTP检查。使用CT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患侧CBF,CBV,MTT...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只健康的食蟹猴,运用介入技术建立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h行脑血管造影、CT平扫及CTP检查。使用CT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患侧CBF,CBV,MTT及健侧镜像区CBF,CBV,MTT的比值rCBF,rCBV,rMTT,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1只动物中,17只栓塞成功;在CT灌注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表现为病灶区MTT延长和CBF、CBV的下降。缺血坏死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镜像区的rCBF分别为0.35±0.13,0.57±0.18(P<0.05)。rCBV分别为0.61±0.15,0.89±0.24(P>0.05);rMTT分别为4.77±2.34,2.51±1.00(P<0.05)。结论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猴超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且栓塞准确、可靠的优点;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梗死、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为溶栓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超急性期脑梗死 CT灌注灌注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局部脑缺血食蟹猴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7
作者 韦日明 冯飞玲 +9 位作者 黄志宏 韦瑛 邓燕贤 于俊雄 邱维佳 何卓凯 周智鹏 甘瑞静 容明智 肖福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458,共3页
目的:构建局部脑缺血食蟹猴动物模型,从而为局部脑缺血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方法:选择10只健康的食蟹猴,采用血管介入法从股动脉插管,将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M1分支,注入自体血栓堵塞其血管、阻断其血流... 目的:构建局部脑缺血食蟹猴动物模型,从而为局部脑缺血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方法:选择10只健康的食蟹猴,采用血管介入法从股动脉插管,将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M1分支,注入自体血栓堵塞其血管、阻断其血流。结果:栓塞后,通过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MCAM1分支血管显影不良;栓塞1h后CT灌注成像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48h后进行CT平扫可见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对2例尸体进行解剖,取出大脑组织TTC染色呈阳性;其余动物清醒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结论:用超选MCA自体白色血栓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因该动物模型是目前最接近临床病例的模型,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溶栓治疗有着切实的临床前期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脑缺血 食蟹猴 动物模型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与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卓凯 许乙凯 +7 位作者 邱维加 邓燕贤 周志鹏 黄志宏 冯飞铃 韦瑛 甘瑞静 庾俊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0-724,共5页
目的利用猴局部脑缺血模型探讨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恒河猴静脉血制作自体白色血栓,经DSA手术导入至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支,分别于栓塞前后不同时间段行CT平扫及CT灌注检查,并结合其DSA栓塞结果、临床... 目的利用猴局部脑缺血模型探讨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恒河猴静脉血制作自体白色血栓,经DSA手术导入至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支,分别于栓塞前后不同时间段行CT平扫及CT灌注检查,并结合其DSA栓塞结果、临床表现及大脑病理标本综合分析。结果经DSA栓塞并造影证实猴脑一侧大脑中动脉M1分支栓塞成功;于不同时间段行CT灌注扫描,可见相应区域灌注异常,表现为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降低,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24h后CT平扫亦可见局部低密度梗死灶。结合尸检病理标本,3种检查结果具一致性。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判断猴局部脑缺血模型超急性期脑缺血病灶的形成,对临床超急性期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经济及简便的检查方法,特别对指导临床溶栓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脑缺血 疾病模型 动物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对猴脑栓塞模型脑脊液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庾俊雄 张睿 +2 位作者 周智鹏 邱维加 邓燕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研究猕猴脑栓塞模型制作成功后导致颅内压升高,探讨应用七叶皂苷钠处理后猴生命体征的反应及脑脊液压力的改变。方法:本实验将猕猴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猕猴脑栓塞模型制作时,实验组给予七叶皂苷钠(0.4mg/kg)20mL,对照组... 目的:研究猕猴脑栓塞模型制作成功后导致颅内压升高,探讨应用七叶皂苷钠处理后猴生命体征的反应及脑脊液压力的改变。方法:本实验将猕猴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猕猴脑栓塞模型制作时,实验组给予七叶皂苷钠(0.4mg/kg)20mL,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20mL。分别记录在栓塞前,栓塞后1、10、30和60min记录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记录脑脊液压力变化。结果:实验组动脉栓塞后1min,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栓塞前后比较血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动脉栓塞后1min,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栓塞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较栓塞前下降显著(P<0.05);栓塞后60min,心率较栓塞前下降(P<0.05)。实验组脑脊液压力在栓塞后与栓塞前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脑脊液压力(CSFP)在栓塞后与栓塞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能减少脑动脉栓塞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降低脑脊液压力,防治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七叶皂苷钠 脑脊液压力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及表面弥散系数在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军红 周智鹏 +2 位作者 邓燕贤 邱维加 廖国宇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面弥散系数(ADC)在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价值及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只广西猕猴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颈总动脉,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后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栓塞后1、2、24 h及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面弥散系数(ADC)在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价值及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只广西猕猴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颈总动脉,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后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栓塞后1、2、24 h及7、14、21、28 d行磁共振检查并测量ADC值。结果栓塞后1 h 6只实验猴DWI显示高信号,术后2 h 8只实验猴DWI均显示高信号,而T1WI及T2WI均无显示;24 h DWI呈明显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7 d时DWI呈高信号,14 d时DWI呈稍高信号,21 d时DWI呈等或低信号,28 d时DWI呈低信号,而T2WI均呈高信号。24 h内ADC值逐渐降低,7 d时升高至接近正常,14、21、28 d时高于正常值并呈逐步升高。结论 DWI比常规T2WI更早发现脑梗死信号;在脑梗死急性期,DWI呈高信号而ADC下降,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ADC逐渐上升,DWI信号逐渐降低,但两者并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