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水驱厚油层复合堵水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邓爱居 刘寅亮 +2 位作者 何得海 艾华川 李宁 《油气井测试》 2016年第5期55-57,62,共4页
大量室内水驱油实验、检查井密闭取芯资料和剩余油监测资料表明,边水驱正韵律厚油层在高含水期,层内40%~60%以上的潜力未动用,并且基本集中于油层顶部。针对这种剩余油潜力,目前国内其它油田用超细水泥堵水复射工艺,取得一定效果。但该... 大量室内水驱油实验、检查井密闭取芯资料和剩余油监测资料表明,边水驱正韵律厚油层在高含水期,层内40%~60%以上的潜力未动用,并且基本集中于油层顶部。针对这种剩余油潜力,目前国内其它油田用超细水泥堵水复射工艺,取得一定效果。但该工艺堵剂用量少,封堵半径短,封堵强度高,在堵死出水层的同时也封堵了油流通道;并且工艺条件要求高,施工风险高,增产效果差,有效期短。针对此工艺的不足,借鉴水井深部调驱的技术思路,研究出复合堵水技术,该技术采取“远驱"、“深调"、“低保"、“近堵"、“后改"的相互补偿多段塞注入方法,实现了层内压锥,管外防窜,有效动用低水淹段的目的。在留西油田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边底水活跃的复杂小断块油藏进行了大量实践,累计措施55口井,累增油7.98×10^4t,平均单井增油1000t,措施有效期15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 厚油层 层内挖潜 复合堵水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边水油藏开发后期二类层挖潜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邓爱居 王进宝 +3 位作者 冯瑞林 李东津 李运娥 张桂萍 《油气井测试》 2004年第6期39-41,共3页
高29断块为一边水能量较为充足的油藏,原主力层采出程度高(38%),剩余资源量较小,但存在一定数量未动用的油水层,若挖掘这部分潜力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最主要的是监测技术的滞后,导致措施风险程度大。为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以来开展了二... 高29断块为一边水能量较为充足的油藏,原主力层采出程度高(38%),剩余资源量较小,但存在一定数量未动用的油水层,若挖掘这部分潜力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最主要的是监测技术的滞后,导致措施风险程度大。为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以来开展了二类层挖潜技术的研究,在历年油井措施挖潜实践中总结出综合判断开发潜力层的方法,即利用录井、井壁取芯、电测曲线特征、砂体和井间构造的高低关系等资料,进行有序的综合分析优选,最终确定挖潜井层。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油藏开发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 挖潜技术 油藏开发 采出程度 录井 油井 油水层 剩余资源 主力 风险程度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路家庄区块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爱居 李海涛 +3 位作者 吴翠莲 黄志佳 张兰 谢琳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8期106-110,共5页
近几年地震属性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部分,在勘探阶段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大尺度的储层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开发阶段,面临较薄的储层,主要通过测井来进行解释,所以井间储层分布无法控制。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多... 近几年地震属性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部分,在勘探阶段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大尺度的储层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开发阶段,面临较薄的储层,主要通过测井来进行解释,所以井间储层分布无法控制。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多学科协同工作成为趋势,地震虽然在纵向分辨率低,但是在横向上分辨率较高,如何把地震属性技术应用在开发阶段的砂体描述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路家庄地区综合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子体分析技术、基于地层切片体的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多属性储层模型砂体雕刻技术,然后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把地震属性融入地质模型中,最后基于地震属性模型清晰的刻画了研究区内东营组各层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与实际钻井结果基本吻合,通过该方法形成的砂体分布图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油田开发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大王庄油田留62断块二次调驱技术
4
作者 邓爱居 田小川 +3 位作者 郭永军 蒋涛 李运娥 刘秀云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2,共3页
针对大王庄油田留 62断块埋藏深、地层温度高、三大矛盾突出及多次小剂量调剖和一次大剂量复合调驱后 ,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油藏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 ,优选SDC、TC -93 8天然混合羧酸盐三元复合调驱剂进行整体二次调驱 ,取得较好增油降水... 针对大王庄油田留 62断块埋藏深、地层温度高、三大矛盾突出及多次小剂量调剖和一次大剂量复合调驱后 ,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油藏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 ,优选SDC、TC -93 8天然混合羧酸盐三元复合调驱剂进行整体二次调驱 ,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庄油田 留62断块 二次调驱 天然混合羧酸盐 采收率 驱油剂
下载PDF
河北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剑萍 杨君 +2 位作者 邓爱居 郭永军 李运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2-687,共6页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等手段,以揭示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以下认识: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藻砂屑云岩、鲕粒云岩、泥晶云...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等手段,以揭示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以下认识: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藻砂屑云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及含陆源碎屑的藻屑—鲕粒云岩是本区主要的岩石类型。滩坝发育四种沉积微相,包括藻屑碳酸盐岩滩微相、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泥晶碳酸盐岩湖湾微相及含陆源碎屑的颗粒碳酸盐岩滩微相。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分布主要受到湖平面变化、古地形、构造活动强度及陆源碎屑物质供应程度的影响,中央隆起带古地貌微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岩石类型和沉积微相的差异,高部位形成藻屑碳酸盐岩和鲕粒碳酸盐岩,低部位的低能环境形成泥晶碳酸盐岩湖湾。藻屑碳酸盐岩滩和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是本区碳酸盐岩滩坝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及相模式的建立有助于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下一步精细的储层预测,也为类似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相模式 湖相碳酸盐岩 滩坝 沙三段 饶阳凹陷
下载PDF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滩坝沉积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剑萍 李亚 +3 位作者 陈瑶 邓爱居 李凤群 黄志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8,7,共8页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发育薄层碳酸盐岩沉积,在岩心观察描述、镜下分析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探讨了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发育薄层碳酸盐岩沉积,在岩心观察描述、镜下分析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探讨了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可以划分为颗粒滩和灰泥坪2种沉积微相,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藻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是主要的岩石类型。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发育,主要受相对湖平面升降、陆源碎屑供应程度和古地貌等因素的影响,高部位的高能环境主要发育颗粒滩沉积,低部位的低能环境发育灰泥坪沉积。在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滩坝沉积模式,为类似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碳酸盐岩滩坝 沙一段 蠡县斜坡 冀中坳陷
下载PDF
边底水驱高含水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田小川 邓爱居 +3 位作者 蒋涛 龚辉 李运娥 武滨 《油气井测试》 2013年第6期39-42,75,共4页
边底水活跃的油藏,天然能量充足,总体开发效果较好,但统计发现产油量往往与油层厚度不成比例,厚度2~3m的油层时常累产油达几万吨,而有些7~8m以上厚油层累产油不足万吨。通过剩余油监测,结合剩余油分布研究,高含水期的厚油层仍... 边底水活跃的油藏,天然能量充足,总体开发效果较好,但统计发现产油量往往与油层厚度不成比例,厚度2~3m的油层时常累产油达几万吨,而有些7~8m以上厚油层累产油不足万吨。通过剩余油监测,结合剩余油分布研究,高含水期的厚油层仍有较大潜力。近几年来,华北油田技术人员针对水淹厚油层剩余潜力,应用复合堵水、钻水平井等技术挖掘层内剩余油,取得较好效果,对同类油藏剩余油挖潜和提高采收率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厚油层 剩余油 复合堵水 水平井
下载PDF
多层砂岩油藏分注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满平 赵晓晶 +3 位作者 邓爱居 李凤群 何得海 党鹏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20期106-109,共4页
多层状砂岩油藏采用分层注水能够有效提高开发效果,通过国内多个油田分层注水开发现状,总结了分注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分注效果的评价内容包括:分注合格率是否有提高;吸水剖面是否得到改善;含水上升速度是否减缓;注... 多层状砂岩油藏采用分层注水能够有效提高开发效果,通过国内多个油田分层注水开发现状,总结了分注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分注效果的评价内容包括:分注合格率是否有提高;吸水剖面是否得到改善;含水上升速度是否减缓;注水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注水利用率是否提高;产量递减速度是否减慢;水驱动用程度是否得到了提高等。分注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动态开发指标评价、水驱指标评价、监测指标评价和经济指标评价等。最后以华北油田同口地区Y63断块为实例,对分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实施分注后水驱开发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分层注水 开发效果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间12断块微生物驱替现场试验
9
作者 刘淑敏 邓爱居 +5 位作者 田小川 田玉珍 赵黎明 杨雪松 王秀平 郭素贞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18期4-5,共2页
针对间12断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特点,开展了微生物采油室内试验和评价,优选适合油藏特点的微生物菌种,优化驱替试验参数。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微生物驱替现场实施方案论证和编制。通过4个井组微生物驱替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 针对间12断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特点,开展了微生物采油室内试验和评价,优选适合油藏特点的微生物菌种,优化驱替试验参数。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微生物驱替现场实施方案论证和编制。通过4个井组微生物驱替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12断块 微生物驱替 室内实验 物理模拟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留楚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及开发地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爱香 邓爱居 +1 位作者 郑秀娟 李淑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3-65,共3页
留楚构造带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南部 ,是华北油田 1998至 1999年的重点滚动勘探开发区块。该区生储盖层配套 ,纵向上多层系、平面上普遍含油 ,构造两翼含油层位老且单一 ,核部含油层位新且多 ,断层为主要供油通道 ,油层分布垂直断层... 留楚构造带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南部 ,是华北油田 1998至 1999年的重点滚动勘探开发区块。该区生储盖层配套 ,纵向上多层系、平面上普遍含油 ,构造两翼含油层位老且单一 ,核部含油层位新且多 ,断层为主要供油通道 ,油层分布垂直断层剖面上呈牙刷状、平面上呈窄条状。据此 ,认为留楚构造带还有较大的增储潜力。主要从 5个方面论述留楚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机理 :两套生油岩为油藏形成提供了较丰富的油源 ;东抬地层与反向正断层配合形成多个构造圈闭 ;河流相沉积使东营组成为有利储盖组合 ;深切烃源岩的断层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 ;构造、储集层、油源的有机配合形成留楚复式油气聚集。运用各种地质资料 ,分析储集层分布特征 ,结合油气分布找出滚动开发的有利潜力区 ,并通过已钻潜力区域总结出潜力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楚油田 油气富集规律 油藏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基础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1
作者 吴键 曹代勇 +3 位作者 邓爱居 李东津 蒋涛 翟光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52-55,共4页
基于钻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在留楚油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使油藏研究达到较高的精确性。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构造精细落实、地层精细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钻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在留楚油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使油藏研究达到较高的精确性。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构造精细落实、地层精细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精细地质模型在C2020井开发措施调整及C2945井注采关系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三维地质模型是地质体的一种数字化表述,因此,它还在数字化油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质研究 建模技术 三维地质模型 应用 三维建模软件 钻井资料 留楚油田 建模过程 技术手段 常规方法 关系分析 开发措施 数字化 精细 精确性 C20 地质体 油藏 地层
下载PDF
饶阳凹陷肃宁地区新生代断裂活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邓爱居 张少华 +4 位作者 李凤群 雷志斌 黄志佳 李其瑞 李运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4,共7页
断裂活动对裂陷盆地的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肃宁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新生代断裂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肃宁地区新生代的断裂活... 断裂活动对裂陷盆地的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肃宁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新生代断裂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肃宁地区新生代的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古近纪可分为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共3期由弱变强的断裂活动幕,其中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和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为研究区构造活动最强烈的2期断裂活动幕;新近纪以来,研究区仅在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发生断裂微弱活动。肃宁地区新生代的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古近纪最强烈的2期断裂活动幕形成2套优质烃源岩,强伸展作用控制富烃洼槽的形成,断裂演化过程控制潜山圈闭的发育与定型,并影响沉积体系的演化与砂体展布。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研究区发育新生古储型断裂—不整合侧向供烃成藏模式和新生新储型多期充注混源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 油气成藏 新生代 饶阳凹陷 渤海湾 盆地
下载PDF
三维地震速度场建立技术——以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易远元 叶辉 +3 位作者 邓爱居 黄志佳 李其瑞 田建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0-826,共7页
在复杂构造地区,由于受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体,还存在大量低幅度构造,其速度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也很大。用传统的Dix公式变速成图方法所用的地震叠加速度不准确,不适合于高陡倾角地层的速度转换,构造图... 在复杂构造地区,由于受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体,还存在大量低幅度构造,其速度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也很大。用传统的Dix公式变速成图方法所用的地震叠加速度不准确,不适合于高陡倾角地层的速度转换,构造图的精度也较低。模型层析法变速空校成图方法是一种解决高陡构造速度计算的方法,其能够消除地表结构复杂、地下地层倾角大、层速度纵横变化大等因素对构造形态及构造高点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是基于解释数据来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的,解释层位不足以描述全区构造变化特征时,建立初始模型的效果较差,会造成速度运算错误。因此,单一使用一种方法无法较好解决全区构造成图问题。针对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的情况,采用Dix公式法和模型层析法分区建立速度场变速成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速度场 复杂构造区 模型层析法 Dix公式法 分区建立速度场 高陡构造 构造高点
下载PDF
饶阳凹陷武强地区沙二、沙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超 邓爱居 +2 位作者 李凤群 张新见 李运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为明确饶阳凹陷武强地区沙二、沙三段有效储层的成因和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分析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结合物性测试和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等资料,研究该区储层的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过程及其对物... 为明确饶阳凹陷武强地区沙二、沙三段有效储层的成因和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分析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结合物性测试和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等资料,研究该区储层的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过程及其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是研究区主要的砂岩类型,结构和成分成熟度为中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此外发育少量原生孔隙和裂缝;储层埋藏深度大,整体以中低孔、中—低渗储层为主;储层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 中成岩A期,受烃源岩成熟过程的影响,垂向上次生孔隙主要发育深度为2 400-2 800 m.该研究对武强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武强油田 沙二段 沙三段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段下部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8
15
作者 姜超 邓爱居 +2 位作者 田小川 李风群 李运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7,6-7,共6页
歧口凹陷西南缘是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尤其是沙一段下部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的层段.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沙一段下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生物碎屑灰... 歧口凹陷西南缘是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尤其是沙一段下部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的层段.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沙一段下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和泥晶云岩,其中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的物性最好,泥晶灰岩和泥晶云岩物性较差.优质储层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储层的类型和规模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为预测有利储集相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沙一段下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Methodology of High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3D Geological Model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16
作者 吴键 曹代勇 +3 位作者 邓爱居 李东津 蒋涛 翟光华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By generating a high accuracy and high resolution geological model in Liuchu oil field, the technique of geological modeling is expanded and involved in primary geological study, making the sand bodies and reservoir b... By generating a high accuracy and high resolution geological model in Liuchu oil field, the technique of geological modeling is expanded and involved in primary geological study, making the sand bodies and reservoir be easily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3D visualization and 3D interactive editing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model are the key for modeling procedure. And a high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geological model has been well applied in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数学模型 交互式 3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