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三维重建的成人第5掌骨的形态学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邓玖征 赵喆 +3 位作者 朱剑津 程晓光 马毅民 潘勇卫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1-4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成人第5掌骨CT三维重建数据进行测量,探讨人类第5掌骨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和器械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医学影像工作站内留存的114例第5掌骨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模型测量第5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弓... 目的通过对成人第5掌骨CT三维重建数据进行测量,探讨人类第5掌骨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和器械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医学影像工作站内留存的114例第5掌骨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模型测量第5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弓半径和1/2掌骨弓圆心角、掌骨头偏心距和偏心比及髓腔狭部内径。结果成人掌骨长度(51.55±3.01)mm,掌骨头半径(6.59±0.49)mm,掌骨弓半径(99.58±26.83)mm,1/2掌骨弓圆心角(15.90±3.36)°,掌骨头偏心距平均(0.49±0.26)mm,掌骨头偏心比平均(7.4±3.9)%,髓腔峡部内径平均(2.28±0.77)mm。结论男性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头偏心距及髓腔峡部内径大于女性,其余指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左右手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掌骨 解剖形态学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原因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燕琨 张友乐 +1 位作者 李祥 邓玖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肌腱粘连的因素。方法1990年5月-2000年6月,行异体肌腱移植手术85例因肌腱粘连行二期肌腱松解术。男76例,女9例;年龄8~46岁,平均24.5岁。机器绞伤、碾压伤38例,电烧伤32例,切割伤4... 目的通过对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肌腱粘连的因素。方法1990年5月-2000年6月,行异体肌腱移植手术85例因肌腱粘连行二期肌腱松解术。男76例,女9例;年龄8~46岁,平均24.5岁。机器绞伤、碾压伤38例,电烧伤32例,切割伤4例,爆炸伤4例,肢体离断伤7例。屈肌腱缺损66例,伸肌腱缺损19例。单指肌腱缺损6例,两指以上79例。缺损范围为Ⅰ~Ⅴ区。术前关节总活动度<220°者73例。合并皮肤缺损者以皮瓣修复创面,骨折行内固定,骨缺损行髂骨移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行一期修复。结果85例异体肌腱移植术后主动活动度小于被动活动度50%以上,于移植术后4~15个月行二期肌腱松解术,平均8.8个月。松解后第2天开始主动手指屈伸活动,并配合支具牵引进行功能锻炼。松解术后患者均获7~17年随访,平均12.7年。患者关节主动活动度与被动活动度一致,平均关节总活动度为200°。结论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肌腱愈合和粘连的主要因素,改进异体肌腱的选材和处理方法,以及制订安全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可减轻术后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异体肌腱移植 粘连 松解术 分析
下载PDF
滑膜切除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付立功 邓玖征 +1 位作者 蔡谞 陈连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时行滑膜切除术对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因患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在我院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2例,其中32例术中进行滑膜切除(实验组),30例术中...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时行滑膜切除术对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因患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在我院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2例,其中32例术中进行滑膜切除(实验组),30例术中不进行滑膜切除(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血色素较术前降低值、术后隐性出血量、术后输血率以及术后4周、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输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vs. 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血色素较术前血色素降低值、隐性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KSS评分(包括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及KSS评分(包括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时,与保留滑膜相比,滑膜切除在缓解术后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未带来明显获益,且增加了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滑膜切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利用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移植一期再造拇指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凯 邓玖征 +3 位作者 潘勇卫 赵喆 宋飞 何大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组织进行急诊再造拇指的可行性。方法将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的皮肤和甲床剥除后,将骨骼、关节和肌腱组织原位回植,然后采用同侧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5... 目的探讨利用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组织进行急诊再造拇指的可行性。方法将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的皮肤和甲床剥除后,将骨骼、关节和肌腱组织原位回植,然后采用同侧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外观与健侧相似,两点辨别试验9.2~12.0 mm(平均10.1 mm)。保留的关节均有部分功能,5例患者掌指关节活动度为20°~90°(平均69.6°),2例患者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和20°。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和骨吸收发生。4例骨折顺利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如果骨骼肌腱保留完整,可用于拇指再造,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再造 ■甲皮瓣 自体骨移植 急诊
下载PDF
骨性锤状指伸直支具固定与阻挡克氏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卢飞旗 袁野 +5 位作者 李成利 段古满 邓玖征 朱剑津 何大炜 潘勇卫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伴关节脱位的骨性锤状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伸直支具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并与同期采用石黑法固定的患者相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 目的伴关节脱位的骨性锤状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伸直支具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并与同期采用石黑法固定的患者相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支具治疗的19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导致骨性锤状指患者资料,收集同期采用石黑法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资料,对比两组骨折和关节复位情况、患指关节主动屈伸角度、患/健侧活动度占比、Dargan功能评定、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支具固定组患指远指间关节(DIPJ)伸直欠缺角度0 °~15 °(4.68±5.00)°,手术组为0 °~12 °(3.14±4.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支具固定组主动屈曲角度38 °~60 °(50.42±6.73)°,手术组为35 °~62 °(48.38±7.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患/健侧活动度占比支具固定组为(0.74±0.14),手术组为(0.76±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Dargan功能评价手术组优17例,良12例。支具固定组:优10例,良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支具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47.3%,手术组为4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锤状指支具固定与手术治疗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手术治疗并发症一旦发生,多较严重,且可能为永久性;支具固定需要关注患者的依从性,才能取得较好结果。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选择恰当的患者,有其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锤状指 外科手术 支具固定 石黑法
原文传递
低温冻存同种异体骨膜和骨髓移植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玖征 张友乐 李翔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9-653,共5页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关节移植中骨膜和骨髓经低温冻存处理后的免疫原性,探索同种异体关节制备的合适方法。 方法 6月龄新西兰白兔5只,体重2.6~3.0 kg,切取双侧膝关节,分离骨膜及骨髓,梯度降温冻存1个月,经复温后无菌研磨,混合生...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关节移植中骨膜和骨髓经低温冻存处理后的免疫原性,探索同种异体关节制备的合适方法。 方法 6月龄新西兰白兔5只,体重2.6~3.0 kg,切取双侧膝关节,分离骨膜及骨髓,梯度降温冻存1个月,经复温后无菌研磨,混合生理盐水制备骨膜、骨髓悬浊液。6月龄青紫蓝兔18只,体重2.1~2.8 kg,随机分成3组(n=6):A、B、C组分别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骨膜悬浊液、骨髓悬浊液。测定注射前及注射后1、2周血清IL-2、IL-6、TNF-α浓度和外周静脉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比值。 结果 IL-2测定:组内比较注射前后浓度无时间变化趋势(P=0.2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IL-6测定:组内比较注射后浓度出现显著下降趋势(P=0.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 TNF-α测定:组内比较注射前后浓度无时间变化趋势(P=0.925);组间比较B组浓度较其余两组显著升高(P 〈 0.05)。 CD4+ T细胞/CD8+ T细胞比值测定:组内比较注射前后无时间变化趋势(P=0.24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 结论 经低温冻存处理后的骨膜、骨髓无显著免疫原性;制备同种异体关节时建议保留骨膜,去除骨髓,彻底冲洗松质骨中的红骨髓,降低其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移植 免疫原性 骨膜 骨髓
原文传递
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掌骨弹性髓内针治疗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玖征 袁野 +5 位作者 朱剑津 何大炜 赵喆 赵锋 孔德敬 潘勇卫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掌骨弹性髓内针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冰冻手掌标本12例,取第2~5掌骨共计48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切取的掌骨分为3组,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 目的探讨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掌骨弹性髓内针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冰冻手掌标本12例,取第2~5掌骨共计48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切取的掌骨分为3组,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每组包含第2~5掌骨各4根,共16根掌骨;其中8根用于悬臂折弯测试,8根用于扭转测试。用骨刀距掌骨远端20 mm处横行截骨,制作简单横行骨折模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以直列4孔掌骨锁定接骨板,以骨折线为中心,在骨折线远端、近端各采用2枚2.0 mm双皮质锁定螺钉固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采用1.0 mm不锈钢克氏针以骨折线为中心交叉固定;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使用笔者团队设计的直径2.0 mm的掌骨弹性髓内针,配合把持器和开髓器,自掌骨基底部顺行穿入髓腔,经骨折线到达掌骨头关节面下固定。使用生物力学测试机对3组进行悬臂折弯和扭转测试,计算3组的最大折弯力、折弯刚度和最大扭矩、扭转刚度。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法。结果(1)在悬臂折弯测试中,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最大折弯力分别为(126.3±53.9)、(48.7±18.2)、(88.4±13.9)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0,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折弯刚度分别为(12.33±4.90)、(5.86±5.02)、(10.49±2.05)N/m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8,P=0.017);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扭转测试中,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最大扭矩分别为(1.98±0.42)、(0.61±0.39)、(0.50±0.34)N·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35,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扭转刚度分别为(0.093±0.040)、(0.022±0.021)、(0.032±0.029)N·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54,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笔者团队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弹性髓内针,最大折弯力,折弯刚度在钢板和交叉克氏针之间,且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而最大扭矩和扭转刚度与交叉克氏针相当。该新型弹性髓内针能够满足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髓内针
原文传递
掌骨髓内针及置入辅助装置的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
8
作者 邓玖征 朱剑津 +3 位作者 袁野 何大炜 赵喆 潘勇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包括符合中国人解剖特点的掌骨髓内针和辅助置入装置),并探索其临床试用效果。方法根据前期中国人掌骨解剖数据研究结果,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并应用于临床7例(试验组),与同一时期手工自制髓内针(对照组)的治疗... 目的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包括符合中国人解剖特点的掌骨髓内针和辅助置入装置),并探索其临床试用效果。方法根据前期中国人掌骨解剖数据研究结果,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并应用于临床7例(试验组),与同一时期手工自制髓内针(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复位前后以及骨折愈合后的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2±1.3)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7~27min,平均(13.86±4.0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4~26min,平均(19.80±3.94)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试验组透视次数18~35次,平均(25.00±5.20)次,对照组透视24~35次,平均(29.80±3.1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3);试验组术前颈干角(49.29±13.03)°,术后(15.71±1.11),愈合后(15.43±0.98)°,对照组术前颈干角(51.20±10.45)°,术后(15.00±1.76)°,愈合后(15.50±1.90)°,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愈合后颈干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背几乎无瘢痕,试验组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患侧(75.71±6.63)°,健侧(76.29±6.92)°,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28)。对照组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患侧(77.60±9.07)°,健侧(78.60±7.81)°,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3)。结论我们设计的掌骨髓内针套件有临床应用价值。髓内针能有效维持掌骨颈骨折复位,临床效果良好。辅助置入装置能安全高效置入髓内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 髓内固定 闭合复位 经皮固定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辅助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波 陈山林 +5 位作者 刘畅 荣艳波 王志新 朱瑾 邓玖征 田光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 通过标本研究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基于ISO-C^3D影像的术中即时导航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舟骨三维定位与导向框架,对2具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舟骨经皮内固定手术.对手术标本... 目的 通过标本研究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基于ISO-C^3D影像的术中即时导航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舟骨三维定位与导向框架,对2具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舟骨经皮内固定手术.对手术标本进行大体和影像学评价,对导航手术的可行性进行评判. 结果 本研究采用的术中即时三维影像系统结合舟骨经皮内固定框架导航手术系统,可在标本的腕关节上顺利进行舟骨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2具标本均一次完成舟骨导针的置入,内固定物位置位于舟骨安全区内. 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导航手术系统应用于舟骨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该导航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满足舟骨经皮固定手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内固定术 计算机导航 数字医学
原文传递
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剑津 潘勇卫 +2 位作者 何大炜 邓玖征 赵喆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 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右侧4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4 h,平均26 h。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复位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复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29.4 min(21~42 min);复位时间平均为6.3 min(3~10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7 min(82~275 min)。透视次数:导针置入平均37次(14~96次),复位平均23次(10~49次),合计244次(121~360次)。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Baumgaetner复位标准评定:优6例,可接受1例。7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交锁钉孔处钻头折断,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应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术中透视方便,且进针点不受患者肥胖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复位 俯卧位
原文传递
腕中关节的在体MRI三维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勇 陈山林 +5 位作者 田文 李忠哲 邓玖征 白荣杰 钱占华 田光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28-1234,共7页
目的通过MRI技术探讨腕中关节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在体运动特点和规律。方法健康志愿者12名,行右腕投掷平面(桡背伸25°、50°,掌尺屈10°、20°)、屈伸平面(屈曲0°、25°、50°、75°,背伸20... 目的通过MRI技术探讨腕中关节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在体运动特点和规律。方法健康志愿者12名,行右腕投掷平面(桡背伸25°、50°,掌尺屈10°、20°)、屈伸平面(屈曲0°、25°、50°、75°,背伸20°、40°、60°)和桡尺偏平面(桡偏10°、20°,尺偏20°、40°)运动模式下共15个体位的MR检查。应用自行研发的腕关节运动学测量软件分析头状骨分别相对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运动规律。结果在投掷平面运动中,当腕关节从背伸桡偏位向掌屈尺偏位运动时头状骨相对舟骨、月骨、三角骨分别旋前20°、20°、28°,掌屈2°、25°、17°,尺偏58°、59°、66°;头状骨相对舟骨的掌屈幅度小于月骨和三角骨,相对桡骨旋前9°、尺偏56°;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桡骨分别旋后11°、11°、19°,桡偏3°、3°、1100在屈伸平面运动中,当腕关节从背伸位向掌屈位运动时,头状骨相对舟骨、月骨、三角骨分别旋前47°、45°、47°,掌屈-11°、37°、22°,尺偏89°、103°、107°;头状骨相对舟骨背伸、相对月骨和三角骨掌屈,相对桡骨旋前38°、尺偏82°;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桡骨旋后9°、7°、9°,桡偏7°、22°、25°。在桡尺偏平面运动中,当腕关节从桡偏向尺偏运动时,头状骨相对舟骨、月骨、三角骨分别旋后13°、6°、2°,背伸-9°、6°、2°,尺偏6°、0°、7°,头状骨相对舟骨掌屈、相对月骨和三角骨背伸。结论腕中关节的运动是在空间中的三维复合运动,以冠状面的运动最为显著,其次为横断面。舟骨是腕中关节运动的关键,在矢状面上舟骨与头状骨同步运动,在横断面和冠状面上舟骨与月骨和三角骨协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术后早期活动对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后关节软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翔 张友乐 邓玖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采用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动物模型,于术后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照实验,探讨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后早期活动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生长条件相同的6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10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 kg)作为供体,取其一侧半膝关节... 目的采用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动物模型,于术后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照实验,探讨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后早期活动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生长条件相同的6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10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 kg)作为供体,取其一侧半膝关节,经深低温冻存处理后移植于取下股骨侧半膝关节的6月龄青紫蓝兔(雌雄不限,体重2.5~3.0 kg)膝关节处,术后分别给予早期活动(术后2周,早期活动组,n=5)或持续石膏固定6周(持续固定组,n=5);并取供体对侧半膝关节设立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n=5)和冻存对照组(经深低温处理2周,n=5)。术后分别行大体、X线片及组织学观测,观察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的变化情况。结果大体观察示,早期活动组实验兔关节活动良好;持续固定组实验兔关节活动受限明显。X线片示,术后当天、术后2周同种异体关节供体骨端与受体骨端对合整齐、对位对线良好;术后6周,早期活动组3只实验兔受体和供体骨端略有成角畸形,持续固定组对位及对线仍良好。HE染色示,早期活动组同种异体半膝关节标本软骨细胞数量和形态基本正常,偶见核碎裂及核溶解;持续固定组同种异体半膝关节标本中软骨细胞大量减少,大部分细胞核溶解消失,软骨基质中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细胞存活率检测示,早期活动组细胞存活率(49.66%±2.15%)显著高于持续固定组(20.68%±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早期活动组同种异体半膝关节标本可见软骨细胞细胞核核膜尚完整,染色质凝聚、边集,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肿胀;持续固定组同种异体半膝关节标本可见软骨细胞细胞膜消失,软骨细胞与周围基质界限不清,核膜破裂,染色质及细胞质内细胞器消失。结论同种异体关节移植术后进行早期功能活动对兔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软骨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关节移植 关节软骨 早期活动
原文传递
开放创面的负压治疗与传统换药治疗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耀斌 邓玖征 +1 位作者 马炜 田光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 database、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 database、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且配合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英文检索关键词:"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subatmospheric pressure dressing","subatmospheric pressure therapy","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VAC","vacuum assisted closure"and"vacuum therapy","vacuum sealing","foam 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and"suction therapy"。中文检索关键词:"VSD","VAC","负压封闭引流"。纳入应用NPWT与传统换药治疗开放创面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va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初检文献12214篇,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个研究(845例)。7个研究以慢性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8。P<0.05,提示NPWT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换药组;5个研究以急性创面经治疗后可以关闭创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001。P<0.05,提示急性创面经治疗后NPWT组可早于传统换药组关闭创面;6个研究以创面大小的改变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P=0.04。P<0.05,提示NPWT组创面缩小快于传统换药组。结论 NPWT治疗较传统换药在治疗开放创面存在优势,可缩短急慢性创面闭合时间及加快缩小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创伤和损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嵘灿 李成利 +3 位作者 郭新峰 袁野 邓玖征 潘勇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Tsuge分型为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8年9月,采用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11例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6~29岁,平均24岁。按照Tsuge分型,轻型6例、中型... 目的探讨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Tsuge分型为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8年9月,采用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11例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6~29岁,平均24岁。按照Tsuge分型,轻型6例、中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9个月~25年,中位时间为17年。首先松解前臂中段1/3处深层肌肉内的瘢痕条索;未达充分松解标准者,进一步松解近端1/3肌肉内瘢痕及屈肌起点处紧张的腱性结构;若仍未达松解标准则行屈肌起点滑移术。术后从手、腕关节活动度,灵活性,握力,感觉,主观功能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估表(Quick-DASH)及患者腕和手评估表(PRWHE)]和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106个月,中位时间为13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手、腕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获优3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75%。患者灵活性评价均获满分12分,接近正常手的灵活性。末次随访时患侧握力为健侧的37.6%~95.5%,平均77.6%。7例患者手术前后感觉正常,末次随访时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单独支配区两点辨别觉均为4~5 mm;1例前臂机器挤压伤患者术后手指感觉仍麻木,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单独支配区两点辨别觉分别为8 mm和7 mm。主观功能评分Quick-DASH评分为0~15.9分,平均4.5分;PRWHE评分为0~23.0分,平均6.6分。所有患者均表示对治疗过程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针对性的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缺血性肌挛缩 肌肉松解 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手机
15
作者 邓玖征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第5期39-40,共2页
如果从"大哥大"算起,手机进入中国已有30年的历史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不仅仅是"移动电话",而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今天,我想说三个临床工作中亲身经历的故事,它们都和手机有关。
关键词 手机 移动电话 临床工作 大哥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