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糊精(准)聚轮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慧君 齐彩霞 邓珊霞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3-101,共9页
对基于环糊精的(准)轮烷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做了概述,详细的介绍了不同结构的(准)聚轮烷合成新方法.同时还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环糊精的(准)聚轮烷在智能材料、生物医药和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环糊精(准)聚轮烷在科... 对基于环糊精的(准)轮烷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做了概述,详细的介绍了不同结构的(准)聚轮烷合成新方法.同时还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环糊精的(准)聚轮烷在智能材料、生物医药和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环糊精(准)聚轮烷在科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聚轮烷 准聚轮烷
下载PDF
β-环糊精准聚轮烷对钍的吸附性能研究
2
作者 雷兰林 刘慧君 +2 位作者 冯志远 邓珊霞 齐彩霞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7期3-6,共4页
以β-环糊精和聚醚胺(β-CD-PPG-NH2)为原料合成β-环糊精准聚轮烷,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验证了材料合成的可靠性。并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探究吸附反应时间、p H值、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钍离子的影响。... 以β-环糊精和聚醚胺(β-CD-PPG-NH2)为原料合成β-环糊精准聚轮烷,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验证了材料合成的可靠性。并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探究吸附反应时间、p H值、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钍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准聚轮烷对钍的吸附效果好,探索出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 H值=3.5,震荡时间80min,吸附剂用量20 mg时,吸附容量可达11.1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准聚轮烷 聚醚胺 吸附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改性β-环糊精聚轮烷对Th(IV)的动态吸附
3
作者 冯志远 刘慧君 +2 位作者 齐彩霞 雷兰林 邓珊霞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9-15,共7页
通过使用响应面分析法(RSM)的Box-behnken设计来优化聚轮烷对Th(IV)的吸附过程,考察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对各种相互影响因素建模和拟合,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各独立因素均为T... 通过使用响应面分析法(RSM)的Box-behnken设计来优化聚轮烷对Th(IV)的吸附过程,考察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对各种相互影响因素建模和拟合,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各独立因素均为Th(IV)吸附过程的显著因素,通过相关系数和方差分析发现预测值和实验值基本一致,在pH值=3.72,吸附时间为35.4 min,钍离子初始浓度为22.8 mg/L,吸附剂用量为30 mg时,Th(IV)的最大吸附量为13.62 mg/g。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ckevich(D-R)的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为自发吸附过程。综上可知,聚轮烷在水相低浓度Th(IV)吸附方面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β-环糊精聚轮烷 钍(IV)吸附 响应面分析法 等温吸附模型
下载PDF
6-姜酚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凌琳 李英奇 +1 位作者 邓珊霞 曾健青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9年第4期35-40,共6页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所得的姜树脂为原料,采用连续液-液萃取法制得6-姜酚粗品,再经过加压硅胶柱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量为95%以上的6-姜酚,通过质谱与核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考察原料中6-姜酚含量、硅胶目数、操作温...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所得的姜树脂为原料,采用连续液-液萃取法制得6-姜酚粗品,再经过加压硅胶柱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量为95%以上的6-姜酚,通过质谱与核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考察原料中6-姜酚含量、硅胶目数、操作温度、洗脱溶剂流速等对6-姜酚柱层析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层析硅胶目数为200~300目、操作温度为10℃、洗脱溶剂的流速为1.35 mL· cm-2· min-1、6-姜酚粗品中6-姜酚含量为64.32%的条件下,进行加压柱层析,制备得到含量为95.12%的6-姜酚,6-姜酚的回收率8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酚 姜树脂 加压硅胶柱层析法 结构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