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陈绚 欧宁江 +1 位作者 叶洁梅 邓瑾倩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56例为研究组,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斑块组)194例,无斑块组62例,根据斑块...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56例为研究组,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斑块组)194例,无斑块组62例,根据斑块是否稳定,将斑块组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分别有91例和103例,并纳入同期20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rs4220、rs6050、rs1800787、rs1800790及rs1800791位点基因型。采用χ2检验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斑块组与无斑块组、稳定组和不稳定组组间基因分布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rs4220、rs6050、rs1800790、rs180079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rs1800787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s4220位点G等位基因(75.59% vs 51.50%)、rs6050位点A等位基因(69.53% vs 59.50%)、rs1800787位点C等位基因(81.25% vs 74.50%)、rs1800790位点G等位基因(74.80% vs 58.25%)、rs1800791位点A等位基因(10.16% vs 2.50%)频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280,P<0.001;χ2=9.950,P=0.002;χ2=6.020,P=0.014;χ2=28.073,P<0.001;χ2=20.775,P<0.001);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rs4220和rs180079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rs1800791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rs4220位点G等位基因(79.38% vs 63.71%)、rs1800790位点G等位基因(77.58% vs 66.13%)、rs1800791位点A等位基因(11.86% vs 4.84%)频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7,P<0.001;χ2=6.535,P=0.011;χ2=5.071,P=0.024);稳定组和不稳定组rs4220位点等位基因、rs1800790和rs180079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稳定组比较,不稳定组rs4220位点G等位基因(83.50% vs 74.73%)、rs1800790位点G等位基因(83.01% vs 71.43%)、rs1800791位点A等位基因(15.53% vs 7.69%)频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1,P=0.033;χ2=7.451,P=0.006;χ2=5.686,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rs4220、rs1800790位点G等位基因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96、1.530、1.456,95%CI:1.104~2.604、1.066~2.194、1.004~2.114,P=0.016、0.021、0.048)。结论: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rs4220、rs1800790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加重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