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降低贝伐珠单抗肾毒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邓皇英 邱志敏 +2 位作者 吴娟 邓磊 王美鑑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缬沙坦、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对复发性或者晚期肿瘤患者经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出现蛋白尿、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出现高血压或者蛋白尿的晚期或者复发肺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宫颈癌及肝细胞癌...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缬沙坦、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对复发性或者晚期肿瘤患者经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出现蛋白尿、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出现高血压或者蛋白尿的晚期或者复发肺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宫颈癌及肝细胞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给予安慰剂处理,B组给予黄葵胶囊口服,C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口服,D组给予黄葵胶囊+缬沙坦联合治疗。观察治疗6周、12周后患者血压及尿蛋白情况。结果A组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血压为(145.34±9.87/89.67±9.32)mmHg,经安慰剂治疗12周后血压为(149.08±8.23/92.49±8.92)mmHg;B组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血压为(149.19±8.63/90.71±8.89)mmHg,经黄葵胶囊治疗12周后血压为(150.08±7.73/92.71±7.74)mmHg;C组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血压为(147.78±9.54/91.98±8.01)mmHg,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血压为(118.46±8.13/68.01±6.45)mmHg,P<0.05;D组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血压为(150.65±7.63/89.73±7.84)mmHg,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血压为(108.08±8.76/60.71±7.29)mmHg,P<0.05。A组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尿蛋白为(998.48±65.56)mg/24 h,经安慰剂治疗12周后尿蛋白为(1120.5±39.71)mg/24 h;B组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尿蛋白为(986.53±48.97)mg/24 h,经黄葵胶囊治疗12周后尿蛋白为(260.3±32.51)mg/24 h,P<0.05;C组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尿蛋白为(1020.03±55.91)mg/24 h,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尿蛋白为(265.21±32.73)mg/24 h,P<0.05;D组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血压为(1054±49.78)mg/24 h,经缬沙坦治疗12周后尿蛋白为(59.17±11.52)mg/24 h,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能显著降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高血压及蛋白尿,从而降低它的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葵胶囊 缬沙坦 贝伐珠单抗 高血压 蛋白尿
下载PDF
尿毒症毒素与心脏损伤的再认识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皇英 牛建英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CKD患者及血液透析(HD)患者发生CVD及全因死亡率与蛋白结合毒素的蓄积密切相关。蛋白结合毒素是一类很难通过单纯HD清除的物质,...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CKD患者及血液透析(HD)患者发生CVD及全因死亡率与蛋白结合毒素的蓄积密切相关。蛋白结合毒素是一类很难通过单纯HD清除的物质,大部分分子质量大于500 Da,与蛋白结合后导致蛋白自身分子结构、电荷甚至功能发生变化,抑或可能导致其他组织、器官损伤。目前研究相对较多的是同型半胱氨酸、硫酸吲哚酚、硫酸对甲酚等物质对肾脏及心血管的毒性,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包括刺激内皮细胞或白细胞产生自由基,影响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的相互作用,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纤维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毒素 心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素的清除效果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皇英 张丽红 +3 位作者 范伟峰 钟晓菁 徐岭 牛建英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尿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每组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尿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每组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结果 HD组、HDF组和HP+HD组透析后BUN、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透析前(P值均<0.05),HDF组和HP+HD组透析后i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透析前(P值均<0.05),HD组透析前后iPTH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和HP+HD组iPTH下降率均显著高于HD组(P值均<0.05),3组间BUN、sCr下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D组透析前后IS、PCS、Hcy、AGEs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DF组和HP+HD组透析后IS、PCS、Hcy、AGEs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透析前(P值均<0.05);HDF组和HP+HD组IS、PCS、Hcy、AGEs下降率均显著高于HD组(P值均<0.05)。结论 3种血液净化方式均能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HDF和HP联合HD清除iPTH的效果明显优于HD,HDF与HP联合HD清除蛋白结合毒素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液净化 尿毒素
下载PDF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合并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4
作者 邓皇英 牛建英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0-21,共2页
患者,男,69岁,因“反复四肢乏力发作半年,再发2天”于2015年3月16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感冒”就诊,发现低钾血症(具体不详),当时伴有四肢乏力,未查动脉血气。抗感染及静脉口服补充氯化钾后症状好转,血钾恢复正常。
关键词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横纹肌溶解症 四肢乏力 低钾血症 动脉血气 氯化钾 抗感染 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