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线热成像测温在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兴 杨镒宇 +6 位作者 邓皓晖 廖伟强 何小红 廖艳霞 陈金璐 高海燕 萧慧敏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观察红外线热成像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局部温度变化特点,以探讨其对脓毒性休克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在产科正常分娩、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正常的婴幼儿及幼儿园、小学体检正常的... 目的观察红外线热成像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局部温度变化特点,以探讨其对脓毒性休克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在产科正常分娩、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正常的婴幼儿及幼儿园、小学体检正常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瑞士FLIR T400型红外线热像仪对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测量,测量其在治疗前的中指、母趾根部及胸骨柄的温度,一个部位测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取焦距对准中指根部、母趾根部、胸骨柄的显示最大值,并与对照组比较,把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指根部、母趾根部的温度分别为(28.81±2.27)℃、(27.76±1.99)℃,低于对照组的(35.12±0.43)℃、(33.64±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脓毒性休克患者胸骨柄的温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双足末端可见黑色低温影像,对照组患者双足末端可见金黄色正常温度影像。结论红外线热成像应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指、母趾根部温度的观察,有望为休克患者的无创监测其微循环功能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红外线热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伟祥 邓皓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1期88-89,共2页
目的比较红花黄色素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独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每天静滴红花黄色素,并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患者的偏瘫肢体,训练6d/... 目的比较红花黄色素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独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每天静滴红花黄色素,并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患者的偏瘫肢体,训练6d/周,连续训练2周。对照组仅单独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MI)与功能独立性评定(FIM)作为疗效评测工具,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红花黄色素联合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后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后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偏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