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V_1导联起始r波振幅(R-V_1)对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CLBBB)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反应性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CRT的108例患者中,遴选出术前心电图为t-CLBBB...目的探讨V_1导联起始r波振幅(R-V_1)对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CLBBB)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反应性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CRT的108例患者中,遴选出术前心电图为t-CLBBB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55例,根据R-V_1振幅分为研究组(R-V_1≥0.1 m V,n=26)和对照组(R-V_1<0.1 m V,n=29)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专人随访并记录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评估CRT患者心功能应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变化,测量QRS时限,检测各心腔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等,评估两组患者的CRT反应性及临床获益情况。患者均完成至少6个月随访。结果 CRT前两组间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后两组患者QRS波时限、LVEF、FS、LVEDD等指标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后对照组ΔLVEF和ΔFS较研究组增加更显著(P<0.01)。结论术前R-V_1<0.1 m V的患者CRT反应性明显优于R-V_1≥0.1 m V的患者。R-V_1振幅可作为影响CRT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负荷和起源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中心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1例特发性PVCs患者按照下述方法分组。根据PVCs负荷将所有91例患者分为A1组(PVCs...目的探讨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负荷和起源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中心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1例特发性PVCs患者按照下述方法分组。根据PVCs负荷将所有91例患者分为A1组(PVCs负荷6%~19%)和A2组(PVCs负荷20%~54%);按导管消融术标测的PVCs起源部位将73例患者分为右室流出道B1、右室非流出道B2、左室流出道B3和左室非流出道B4四组。对各亚组左心结构与功能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负荷A2组的左房双期容积(LAVmax、LAVmin)、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显著高于低负荷A1组(P〈0.05);PVCs负荷与左房双期容积以及NT-pro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s=0.229,0.261,0.361,P均〈0.05),PVCs负荷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呈显著负相关(r=-0.227, P=0.03);左室起源组较右室起源组有更大的左室/左房直径,即: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51.7±6.3) mm vs (48.3±5.0) mm, P=0.024]以及左房最大直径(LADmax)[(36.2±4.4) mm vs 33.1±4.7 mm, P=0.012];右室流出道B1组的LAVmax较右室非流出道B2组更大[(43.5±12.9) mL vs (32.7±8.4) mL, P=0.040],左室流出道B3组的LADmax显著大于右室流出道B1组和右室非流出道B2组(P〈0.01)。结论PVCs负荷和/或起源部位影响左心功能,左房受到的影响可能发生更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V_1导联起始r波振幅(R-V_1)对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CLBBB)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反应性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CRT的108例患者中,遴选出术前心电图为t-CLBBB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55例,根据R-V_1振幅分为研究组(R-V_1≥0.1 m V,n=26)和对照组(R-V_1<0.1 m V,n=29)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专人随访并记录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评估CRT患者心功能应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变化,测量QRS时限,检测各心腔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等,评估两组患者的CRT反应性及临床获益情况。患者均完成至少6个月随访。结果 CRT前两组间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后两组患者QRS波时限、LVEF、FS、LVEDD等指标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后对照组ΔLVEF和ΔFS较研究组增加更显著(P<0.01)。结论术前R-V_1<0.1 m V的患者CRT反应性明显优于R-V_1≥0.1 m V的患者。R-V_1振幅可作为影响CRT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文摘目的探讨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负荷和起源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中心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1例特发性PVCs患者按照下述方法分组。根据PVCs负荷将所有91例患者分为A1组(PVCs负荷6%~19%)和A2组(PVCs负荷20%~54%);按导管消融术标测的PVCs起源部位将73例患者分为右室流出道B1、右室非流出道B2、左室流出道B3和左室非流出道B4四组。对各亚组左心结构与功能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负荷A2组的左房双期容积(LAVmax、LAVmin)、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显著高于低负荷A1组(P〈0.05);PVCs负荷与左房双期容积以及NT-pro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s=0.229,0.261,0.361,P均〈0.05),PVCs负荷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呈显著负相关(r=-0.227, P=0.03);左室起源组较右室起源组有更大的左室/左房直径,即: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51.7±6.3) mm vs (48.3±5.0) mm, P=0.024]以及左房最大直径(LADmax)[(36.2±4.4) mm vs 33.1±4.7 mm, P=0.012];右室流出道B1组的LAVmax较右室非流出道B2组更大[(43.5±12.9) mL vs (32.7±8.4) mL, P=0.040],左室流出道B3组的LADmax显著大于右室流出道B1组和右室非流出道B2组(P〈0.01)。结论PVCs负荷和/或起源部位影响左心功能,左房受到的影响可能发生更早。
文摘目的探讨CARTOSound引导下射频消融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6-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现象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就其临床特征、消融策略及消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消融效果不同分为反应组和非反应组,分析影响消融效果的因素。结果共入选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44~77(58.36±10.82)岁,病史6个月至2年,患者经消融后腔内即刻静息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0.00±31.12 mmHg vs 57.09±33.44 mmHg,P=0.01)及早搏刺激后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4.09±19.34 mmHg vs 139.60±44.52 mmHg,P<0.01)均明显下降,随访3个月后心脏超声提示室间隔厚度(18.15±92.84 mm)较术前无明显差异(19.50±2.67 mm,P=0.35),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较术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71.09±31.40 mmHg vs 52.38±35.76 mmHg,P=0.28),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相似,但患者NYHA明显改善(1.64±0.15 vs 2.36±0.20,P<0.01)。与非反应组(5例)比较,反应组(6例)患者有室间隔厚度更薄、左心室直径更小、BNP更低的趋势。结论CARTOsound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可改善心功能,短期内可缓解左心室流出道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