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有机硅密封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邓福生 王晨旭 +3 位作者 梅博轩 张鹏 盛雪纯 胡涛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纳米银颗粒,然后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硅油基质,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纳米银/有机硅密封胶。研究了纳米银/有机硅密封胶的微观形貌结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纳米银颗粒的质量分数为...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纳米银颗粒,然后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硅油基质,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纳米银/有机硅密封胶。研究了纳米银/有机硅密封胶的微观形貌结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纳米银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0%时,所制备的密封胶显示了出色的拉伸强度(4.22 MPa)和高达157.1%的断裂伸长率。同时,该密封胶还表现出卓越的抗菌性能,并且在室温下放置40 d后仍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能。该工作为绿色、健康和清洁的密封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抗菌 密封胶 有机硅
下载PDF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邓福生 胡何节 +1 位作者 王晓天 陈海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2 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坏死组织清除换药 11例 ,其中 8例溃疡好转 ,3例溃疡无明显改善 ;坏死足趾切除 4例 ,切口愈合后出院 ;动脉搭桥 3例 ,其中 2例足背动...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2 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坏死组织清除换药 11例 ,其中 8例溃疡好转 ,3例溃疡无明显改善 ;坏死足趾切除 4例 ,切口愈合后出院 ;动脉搭桥 3例 ,其中 2例足背动脉搏动恢复 ,3例皮温均明显升高 ;2例截肢 ;另 2例自动出院。结论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是挽救肢体的积极手段 ,配合药物可降低患者的截肢率 ,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外科治疗 并发症 截肢 动脉搭桥 足坏疽
下载PDF
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福生 胡何节 王晓天 《安徽医学》 200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周围动脉瘤 18例的治疗方法。结果  1例行压迫治疗 ;10例行动脉瘤切除 ,其中对端吻合 5例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 4例 ,人造血管移植 1例 ;瘤体切开 7例 ,其中破口修补 5例 ,股...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周围动脉瘤 18例的治疗方法。结果  1例行压迫治疗 ;10例行动脉瘤切除 ,其中对端吻合 5例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 4例 ,人造血管移植 1例 ;瘤体切开 7例 ,其中破口修补 5例 ,股深动脉结扎 2例。 18例患者均痊愈 ,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周围动脉瘤常需治疗 ,治疗时应根据其病因及发生机制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病因 发生机制
下载PDF
周围血管损伤诊治体会
4
作者 邓福生 王晓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总结周围血管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术前检查确诊后 ,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重建血管 19条 ,行血管修补 5条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 8条 ,合并骨折者术后予以固定 ;有血栓形成者 ,术后抗凝、祛聚治疗 7~ 10天。无血栓形成者术... 目的 :总结周围血管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术前检查确诊后 ,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重建血管 19条 ,行血管修补 5条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 8条 ,合并骨折者术后予以固定 ;有血栓形成者 ,术后抗凝、祛聚治疗 7~ 10天。无血栓形成者术后用肝素 3天。结果 :血供恢复良好者 2 9条血管 ;截肢 2例。结论 :彩超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损伤的有效手段 ,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周围血管损伤
下载PDF
医源性肠系膜上血管损伤原因与处理
5
作者 邓福生 李建生 《安徽医学》 1997年第6期43-43,共1页
<正>本院1988~1995年因手术造成的肠系膜上血管损伤5例,现就损伤原因及处理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病史摘要例1系胰体囊肿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在游离胰颈下缘时将肠系膜上静脉横断,即刻发现,行对端吻合治愈。例2系胰头癌,行胰十... <正>本院1988~1995年因手术造成的肠系膜上血管损伤5例,现就损伤原因及处理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病史摘要例1系胰体囊肿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在游离胰颈下缘时将肠系膜上静脉横断,即刻发现,行对端吻合治愈。例2系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肠系膜上静脉撕裂,修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医源性疾病 肠系膜 血管损伤
下载PDF
甲状腺腺瘤术后复发的预防
6
作者 邓福生 《安徽医学》 1998年第5期50-50,49,共2页
<正>甲状腺腺瘤行手术治疗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术后复发.本院1985~1996年收治甲状腺腺瘤1070例,其中因复发再次手术18例,占1.7%.现就复发的预防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8例中女11例,男7例;年龄13~59... <正>甲状腺腺瘤行手术治疗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术后复发.本院1985~1996年收治甲状腺腺瘤1070例,其中因复发再次手术18例,占1.7%.现就复发的预防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8例中女11例,男7例;年龄13~59岁,平均36岁.复发距首次手术时间最长22年,最短6个月,平均9年8个月.首次手术双侧腺瘤1例,单侧17例.手术方式:双侧腺次全切除1例,1侧次全切除10例,单纯腺瘤摘除4例,不详3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 复发 预防
下载PDF
肝脾动脉化疗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附50例报告)
7
作者 邓福生 么文博 +3 位作者 王成一 梁增义 赵俊 李丽平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6期340-342,共3页
本文报告应用普通的X线改良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脾动脉化疗,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5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继发性肝癌7例。癌栓位于门静脉主干30例、门静脉主干及癌结节同侧门静脉分枝20例... 本文报告应用普通的X线改良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脾动脉化疗,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5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继发性肝癌7例。癌栓位于门静脉主干30例、门静脉主干及癌结节同侧门静脉分枝20例。对治疗原理、临床效果和化疗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药物疗法 并发症 门静脉癌栓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维 胡何节 +3 位作者 邓福生 王晓天 雷春 欧阳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94-2097,共4页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解决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5在安徽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血...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解决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5在安徽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epro Tech公司,批号0903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Pepro Tech公司,批号0704CY081);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paque(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公司);PE标记的CD31,鼠抗人vWF单克隆抗体(BD Biosciences公司);FITC标记的兔抗鼠IgG(北京中杉金桥公司)。②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人外周血20mL,肝素抗凝,Hanks液双倍稀释,按1∶2置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离心后提取分液层与上层交界部位呈混浊的灰白色层,即为单个核细胞层。③取离心后的细胞,向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2的胎牛血清、10μg/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不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剂的DMEM-F12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吹打均匀并计数,按1×1010L-1接种于25cm2培养瓶中,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更换培养基,去除未贴壁的细胞,以后每2d换液1次。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单层排列是否呈"铺路石"样结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D31和vWF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①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历从小圆→梭形→扁平细胞的过程,符合内皮细胞的演变过程。②诱导分化后细胞的表面标志鉴定:诱导分化20d,贴壁细胞中62.5%表达CD31,58.2%表达vWF,54.3%表达CD31/vWF。③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透射电镜下细胞胞浆内可见特征性W-P小体。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联合诱导下,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单核细胞 内皮 血管 细胞学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晓天 胡何节 +2 位作者 邓福生 方征东 孙小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7-1129,共3页
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例胸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其中有121例单纯行腔内隔绝术,其中24例术中覆膜支架覆盖了左锁骨下动脉,2例胸主动脉瘤及1例主动脉夹层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转流,左颈总动... 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例胸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其中有121例单纯行腔内隔绝术,其中24例术中覆膜支架覆盖了左锁骨下动脉,2例胸主动脉瘤及1例主动脉夹层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转流,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结扎术,术后1周再行腔内隔绝术。3例失败。结果显示本组住院期间无死亡,随访中发现有2例主动脉夹层因血压控制不理想于术后1、3个月分别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导致肠坏死和A型夹层而死亡,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术后1年因腹主动脉的夹层逆撕导致截瘫。1例胸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的患者于术后1个月死于瘤腔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内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启安 邓克学 +2 位作者 邓福生 曹东兴 胡何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临床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层厚1.25mm×16,床速27.5mm/圈,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重建间隔1.25mm。...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临床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层厚1.25mm×16,床速27.5mm/圈,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重建间隔1.25mm。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至足趾,增强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8-42S,静脉期为120~150s。图像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33例下肢血管在VR及MIP成像中,正常7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胫后动静脉瘘伴多发静脉瘤1例,多发性动脉瘤2例,外伤后下肢胭动脉离断1例,胫后动脉痉挛1例,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再植后血栓形成1例,滑膜肉瘤术后伴股深静脉瘤栓1例,胭动脉远端血栓形成1例,左胫前动脉脉管炎3例,右股骨下段软组织内血管瘤1例(供血动脉来源于股外侧动脉),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前侧血肿机化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可筛选和发现病变,并确定病变性质、范围,可作为临床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肢/放射摄影术 血管疾病/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何节 邓福生 +3 位作者 王晓天 吴维 荚卫萍 历月琴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 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 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隔绝术。1例因破裂口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而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结果10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平均3.5cm。出现Ⅱ型内漏1例。随访1-24个月,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胸主动脉瘤破裂伴食道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感染。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假体植入 主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腔内射频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何节 王晓天 +1 位作者 邓福生 孙小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评价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射频闭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23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接受射频消融闭合治疗,选用合适的射频导管(6F或8F)在超声引导下插入大隐静脉至隐股静脉交界下方0.5 cm处,保持85℃的情况闭合大隐静脉。结果射... 目的评价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射频闭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23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接受射频消融闭合治疗,选用合适的射频导管(6F或8F)在超声引导下插入大隐静脉至隐股静脉交界下方0.5 cm处,保持85℃的情况闭合大隐静脉。结果射频闭合治疗患者20例,23条肢体,射频闭合时间30-40 min,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日5 d,无一例术后皮下淤血、皮肤灼伤或小腿麻木(隐神经损伤),术后症状缓解,3例踝部轻度肿胀,适当抬高患肢、理疗处理2个月后消退;2例足靴区溃疡,术后5周愈合;术后随访12-30月,术后1个月、4个月、8个月、12个月定期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无复发临床表现,深静脉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值得选择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导管消融术 下肢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报告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凤新 邓福生 李宗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激光碎石治疗 腹腔镜联合术 术中胆道镜 结石患者
下载PDF
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育华 李美光 +4 位作者 常德厚 湛秀兰 胡何节 邓福生 王晓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 应用CDFI判断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瓣膜功能。方法 检查 40例患者的髂外、股总、股浅和静脉。股静脉瓣膜功能做Valsalva试验 ,静脉瓣膜功能行挤压远端小腿放松后 ,以CDFI观察血流颜色及频谱有无返向 ,并测量返流的... 目的 应用CDFI判断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瓣膜功能。方法 检查 40例患者的髂外、股总、股浅和静脉。股静脉瓣膜功能做Valsalva试验 ,静脉瓣膜功能行挤压远端小腿放松后 ,以CDFI观察血流颜色及频谱有无返向 ,并测量返流的持续时间。结果 有返流者管腔内径明显增宽 ,最大流速加快 ,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与经大隐静脉穿刺顺行性静脉造影对照 ,超声诊断符合率 87%。结论 CDFI诊断股静脉返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并能判断返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FI 大隐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 彩超 诊断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何节 邓福生 +1 位作者 王晓天 孙小杰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对于TASCB、C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共40例患者(47条肢体),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行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A检查随...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对于TASCB、C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共40例患者(47条肢体),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行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A检查随访。结果47条肢体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6%,共置入自膨式支架31枚,16条仅行PTA。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14增至术后7天的0.82±0.15;随访1~48个月,术后4例发生支架再闭塞,1例再狭窄,其余患者随访期内下肢血流通畅。讨论血管腔内成形术以其微创及安全性,可作为长段(包括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可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巴曲酶对体外培养下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小杰 胡何节 +1 位作者 邓福生 王晓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巴曲酶(DF-521)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细胞培养板中,分为对照组、低剂量干预组(DF-5210.05BU/ml)、中剂量干预组(DF-521... 目的探讨巴曲酶(DF-521)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细胞培养板中,分为对照组、低剂量干预组(DF-5210.05BU/ml)、中剂量干预组(DF-5210.1BU/ml)和高剂量干预组(DF-5210.2BU/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并进一步鉴定EPCs。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及黏附能力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DF-521干预组均随浓度增加明显提高EPCs的数量;中剂量干预组作用24h时对EPCs的数量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增加近1倍(P<0.05)。DF-521对于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也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DF-521可增加体外培养条件下EPCs的数量并改善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细胞 培氧的 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书来 陈家萍 +2 位作者 应美爱 邓福生 王晓天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8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方法16例患者均给予G-CSF300μg/d,进行3d动员,第4天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单个核细胞,处理全血量(6554±563)ml,抗凝剂(ACD)(661±62)ml,将采集的干...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方法16例患者均给予G-CSF300μg/d,进行3d动员,第4天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单个核细胞,处理全血量(6554±563)ml,抗凝剂(ACD)(661±62)ml,将采集的干细胞悬液注射于双/单侧下肢小腿腓肠肌,每侧注射40个点位,0.75ml/点,每点干细胞数>1×108,间距30mm,深15mm。结果采集物中白细胞(1.71±0.77)×108/ml,单个核细胞百分率(96.3±2.6)%,CD34+细胞(1.68±0.81)×106/ml,产品容积(58.9±1.8)ml,14例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疼痛、间歇性跛行、患肢发凉、皮色灰暗、溃疡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临床症状未改善,有效率87.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患者损伤小、操作方便,适用于对药物治疗无效且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干细胞 采集 下肢缺血性疾病 治疗
下载PDF
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天 胡何节 +2 位作者 邓福生 方正东 孙小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40-642,共3页
医源性血管损伤(IVJ)是外周血管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发生在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选取我科处理的51例血管损伤,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医源性血管损伤 原因分 外周血管损伤 手术过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门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天 余军 +1 位作者 邓福生 胡何节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18-419,共2页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栓的诊断及对不同时期门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回顾 16例门静脉血栓的不同治疗方法 ,4例行经皮经股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后 ,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9例经外周静脉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2例行肠 -腔分流术 ;1例行食管...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栓的诊断及对不同时期门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回顾 16例门静脉血栓的不同治疗方法 ,4例行经皮经股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后 ,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9例经外周静脉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2例行肠 -腔分流术 ;1例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结果 :14例症状明显缓解 ,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 ,1例出现肠坏死行坏死小肠切除。治疗过程中无死亡。结论 :该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对早期患者提倡介入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外科手术 门静脉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巴曲酶对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卞剑 胡何节 +1 位作者 邓福生 王晓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5-538,共4页
目的研究巴曲酶(DF-521)对体外培养下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分化、成血管能力以及NO分泌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 目的研究巴曲酶(DF-521)对体外培养下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分化、成血管能力以及NO分泌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经过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后的情况,由此鉴定EPCs。实验分为:DF-521的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和对照组。检测各组EPCs的CD31和vWF表达,观察EPCs在基质胶上的成管情况以及测定培养液中NO的浓度。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结果低、中、高剂量干预组EPCs的数量、CD31、vWF表达及NO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这些效应随DF-521浓度升高而增加(P<0.05)。高剂量干预组EPCs形成条梭状和管腔样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怀布尔-帕拉德小体。结论体外培养务件下.DF-521促进EPCs的增殖和成血管功能,并诱导其向内皮细胞分化,改善分泌NO的能力。DF-521的这些作用可能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