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正力行 立德正行——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办学主张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邓肇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9期23-25,共3页
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养正力行"为办学主张,用"正"的校园文化陶冶人、"正"的课程体系塑造人、"正"的学科渗透教育人、"正"的评价机制激励人,着力培养学生"正"人、&... 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养正力行"为办学主张,用"正"的校园文化陶冶人、"正"的课程体系塑造人、"正"的学科渗透教育人、"正"的评价机制激励人,着力培养学生"正"人、"正"学、"正"体、"正"美、"正"劳的品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主张 养正力行 校园文化 课程体系 学科渗透 评价机制
下载PDF
小学品社学科与学生心理健教育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肇玖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80-82,共3页
小学作为学生教育中承上启下的一环,近年来越来越趋向于升学率的竞争,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渗透的桥梁,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关注儿童的品德发展,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小学作为学生教育中承上启下的一环,近年来越来越趋向于升学率的竞争,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渗透的桥梁,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关注儿童的品德发展,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开发小学生的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重视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品德与社会 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生活》多样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被引量:1
3
作者 邓肇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第9期124-125,共2页
当前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而多样化教学能够改善这样的现状。本文就重点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多样化教学的有效实施,以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 品德 生活 多样化教学 实践
下载PDF
真实性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4
作者 邓肇玖 《教育与考试》 2009年第4期83-86,共4页
真实性评价是一种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真实世界的任务的评价方式,既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真实性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又以直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而帮助教师有目的、有针... 真实性评价是一种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真实世界的任务的评价方式,既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真实性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又以直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而帮助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评价 教师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共筑“校园梦” 实现新突破——让孩子在校园中幸福快乐地成长
5
作者 邓肇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9-10,共2页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提出了“中国梦”奋斗目标。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伴随着“十二五”步伐,中国教育从“有学上”迈入“上好学”新发展阶段,作为“中国梦”有机组成部分“教...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提出了“中国梦”奋斗目标。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伴随着“十二五”步伐,中国教育从“有学上”迈入“上好学”新发展阶段,作为“中国梦”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梦”,人们也充满了更多的希望和期待。作为承担中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中国梦”为指导,构筑“校园梦”,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快乐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孩子 中国教育 中国人 领导班子 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 习近平
下载PDF
新校园环境下学校管理对策
6
作者 邓肇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第12期16-17,32,共3页
学.校环境是指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相关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部分。学校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学校的精神环境是指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主观因素。随... 学.校环境是指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相关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部分。学校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学校的精神环境是指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主观因素。随着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新的校园环境给学校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管理 校园环境 学校教育 物质环境 客观因素 基础教育 精神
下载PDF
坚持立德树人 强化养成教育——以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为例
7
作者 邓肇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第3期19-21,共3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所要承担的根本职责。近年来,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积极探索和创新“立德树人”活动,利用各种载体和方法,全面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养成。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养成教育 良好品德 行为规范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8
作者 邓肇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第3期10-11,共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蕴含着许多美育的资源,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美育教学观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美育资源,以真善美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和观念。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做好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蕴含着许多美育的资源,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美育教学观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美育资源,以真善美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和观念。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做好该学科美育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品德与社会 美育 策略
下载PDF
注重形成性评价,优化育人功效——以《我的一天》活动单元为例
9
作者 邓肇玖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 2015年第6期56-57,共2页
现代教育评价观的核心思想是: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本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为实现这一评价功能和目的,我... 现代教育评价观的核心思想是: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本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为实现这一评价功能和目的,我们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成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品德的形成 品德与生活 评价功能 知行合一 评价观 人教版 生生互动 我自己 生活习惯
下载PDF
例谈如何在品德课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10
作者 邓肇玖 《福建教学研究》 2009年第9期9-9,共1页
品德课程作为“活动型综合课程”,以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融合了思品、社会、劳动、健康教育等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需求与体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地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活动... 品德课程作为“活动型综合课程”,以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融合了思品、社会、劳动、健康教育等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需求与体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地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活动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课教学 创设生活情境 综合课程 主题活动 健康教育 实际生活 课程标准 活动情境
原文传递
校有书香好育人
11
作者 吴丽梅 邓肇玖 《中国德育》 2016年第21期50-51,共2页
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明史、启智,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歌德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那么,如何让书香溢满校园,传递文化和美德呢?
关键词 育人 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 传递文化 读书 励志 启智 校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