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1
作者 邓舒雨 王云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7-88,共2页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就是对高校全体学生进行的一种基础性语言、文化知识的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思...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就是对高校全体学生进行的一种基础性语言、文化知识的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虽然属于不同体系的教育。但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正确认识与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联,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通识教育
下载PDF
背离与合流: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探索
2
作者 邓舒雨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32-134,共3页
就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实际内容发现,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方面是相背离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又呈现合流的发展趋势。现阶段,通识教育正面临着生存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实际操作效用... 就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实际内容发现,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方面是相背离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又呈现合流的发展趋势。现阶段,通识教育正面临着生存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实际操作效用的危机,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原因,促使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走向合流。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对象、内容、方式以及价值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共性,这就是这两种教育"合流"的理论基础,并且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学生社会实践等一些方面的合作就是这两者合流的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关联 背离与合流 探索
下载PDF
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和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成效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翠玲 臧振华 +7 位作者 邱月 邓舒雨 冯朝阳 谢宗强 徐文婷 刘蕾 陈全胜 申国珍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4-512,共9页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近年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急需考虑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以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近年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急需考虑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以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保护区1980年、1990年、2010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DEM数据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hubeiensis)分布及行为特征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集合种群容量(metapopulation capacity),分析了神农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1980–2015)森林的面积变化、驱动因素以及川金丝猴栖息地面积和破碎化动态格局,论证了神农架保护区对森林和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神农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增加了34.27%,森林覆盖度由47.94%上升到64.36%,增加了16.42%,其中82.77%的新增森林为灌木林和疏林转变而来;川金丝猴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17.70%,集合种群容量增加了515.17%,最适宜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显著降低。天然林保护工程(the Natural Forest Conservation Program,NFCP)和退耕还林工程(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实施后,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增加了23.24%,森林覆盖度增加了12.77%,川金丝猴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14.29%,集合种群容量增加了367.20%。本研究结果表明,神农架保护区在森林和旗舰种栖息地保护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保护成效 森林 栖息地 集合种群容量
原文传递
基于森林碳库动态评估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 被引量:5
4
作者 邓舒雨 董向忠 +5 位作者 马明哲 臧振华 徐文婷 赵常明 谢宗强 申国珍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5,共9页
保护区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最有效方式,但其保护成效有待提升,土地利用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基于神农架地区近20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积累,通过异速生长模型、生物量方程、抽样加... 保护区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最有效方式,但其保护成效有待提升,土地利用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基于神农架地区近20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积累,通过异速生长模型、生物量方程、抽样加权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格局下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凋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有机碳5个碳库动态,分析论证了20年间(1990–2010)神农架保护区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保护成效。研究发现,林地占神农架保护区总面积的92.76%,其中针叶林(51.85%)、落叶阔叶林(35.11%)及常绿阔叶林(4.47%)3种森林类型合计占林地面积的98.56%。20年间神农架保护区林地面积增加了0.11%,灌木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减少了8.85%和6.06%。神农架保护区2010年碳储量为24.24 Tg C(22.57–26.62 Tg C),土壤有机碳和地上碳合计占全部碳储量的90.68%。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3种森林类型碳储量占神农架保护区碳储量的95%。20年间神农架保护区5个碳库碳储量均有所增加,共固碳25.04 kt C(21.83–29.57 kt C),固碳率为1.21 kt C/年(1.09–1.48 kt C/年),其中地上生物量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分别增加14.50kt C(11.81–18.31 kt C)和6.84 kt C。保护区内总碳库碳密度高于保护区外22.37 t C/ha。研究结果表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森林固碳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固碳 保护成效 森林 碳库
原文传递
重度砍伐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崖柏群落结构动态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志霞 赵常明 +4 位作者 邓舒雨 申国珍 谢宗强 熊高明 李俊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339,共7页
砍伐导致濒危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群落结构改变,加剧物种灭绝风险。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为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森林砍伐是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崖柏种群及其群落对砍伐的响应鲜有报道。本... 砍伐导致濒危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群落结构改变,加剧物种灭绝风险。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为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森林砍伐是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崖柏种群及其群落对砍伐的响应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重度砍伐后的崖柏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崖柏群落固定样地的调查和两次复查,对比分析了伐后崖柏种群径级结构、种群生存力、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动态等特征。结果表明:崖柏残存群落伐后13年崖柏种群个体数量增加了22.58%,其中幼苗幼树占85.71%,而崖柏种群生存率下降25.43%,种群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分别增加了24.12%和28.62%。崖柏群落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增加96.43%和33.35%。研究结果表明,砍伐使崖柏种群生存力及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持续下降,崖柏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有向阔叶林演替的趋势,崖柏种群受到严重威胁,亟需采取紧急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砍伐 崖柏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种群生存力 群落结构动态
原文传递
中国中亚热带北部灌丛群落植物空间周转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璐鑫 兰天元 +4 位作者 赵志霞 邓舒雨 熊高明 谢宗强 申国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11-1421,共11页
环境因子是驱动物种空间周转的重要因素,灌丛作为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植被类型,探究其群落的物种空间周转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能够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中国中亚热带北部灌丛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相异性模型,以Bray... 环境因子是驱动物种空间周转的重要因素,灌丛作为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植被类型,探究其群落的物种空间周转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能够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中国中亚热带北部灌丛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相异性模型,以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为指标,分析了气候、土壤、地形、人为干扰等因素对灌丛群落物种周转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物种周转影响显著,且随着海拔、坡度、土壤总氮含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物种周转速率显著增加,而年平均气温和距道路距离对物种周转无显著影响。在过酸过碱的土壤中,物种周转速率较低,在pH=5时,物种周转速率达到最大值。气候、土壤、地形、人为干扰等因素可以解释灌丛植物群落物种周转的33.55%。其中,土壤因素的解释率为26.54%,而气候和地形、人为干扰因素分别解释了13.39%和3.17%,土壤pH的相对贡献率(37.28%)最大。综上所述,环境因子对中国中亚热带北部灌丛群落的物种空间周转过程有重要作用,其中土壤因子为驱动物种周转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异质性 灌丛 物种周转 广义相异性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