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邓菊慧 李志强 +1 位作者 张睿 李艳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6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与HLA-B27、T淋巴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A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31例AS患者及5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B27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与HLA-B27、T淋巴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A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31例AS患者及5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B27的表达情况,固相夹心法化学发光免疫量度法对血清IL-1β、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A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4-CD8+T(T8细胞)、IL-8、TNF-α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总T细胞)、CD3+CD4+CD8-T(T4细胞)、T4/T8、IL-1β、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B27阳性AS患者和HLA-B27阴性AS患者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和上述细胞因子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AS患者HLA-B27不同荧光强度组别间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LA-B27、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8、TNF-α的检测有助于提高AS诊断敏感性,对判断AS病情的发展转归有一定价值,HLA-B27的荧光表达强弱可能不反映AS病情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HLA-B27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邓菊慧 龚扬彬 薛萍 《华北国防医药》 2007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分为3组:①35例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30mg/24h;②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UAE...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分为3组:①35例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30mg/24h;②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UAER为30~300mg/24h;③17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UAER>300mg/24h;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等指标,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Lp(a)、TC、TG显著升高(P<0.05,P<0.01),且随T2DN进展而递增,不同时期T2D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Lp(a)浓度升高更为突出(P<0.01),Lp(a)水平与肾损害程度(UAER)呈直线正相关(r=0.387,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是T2DN的危险因素,血清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害程度有关,且早于UAER异常,是较敏感的T2DN预测因素,对T2DN预后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脂蛋白(a) 尿白蛋白排泄率
下载PDF
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但刚 吴艾霖 +2 位作者 刘媛 邓菊慧 黄可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与术后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定期检测98例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分析其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结果 PC在术后升高>1...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与术后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定期检测98例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分析其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结果 PC在术后升高>100%的为A组,共45例,占45.9%,愈合时间为(37±5)d;升高50%~100%的为B组,共35例,占35.7%,愈合时间为(27±4)d;升高<50%的为C组,共18例,占18.4%,愈合时间为(30±4)d。A组愈合时间长于B组、C组(P<0.05);术后3次检测,A组PC、PCT比B组、C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前2次检测,3组MPV、PDW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骨折患者受伤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均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变化,血小板升高程度与愈合时间有相关性,提示血小板在骨折伤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术 血小板
下载PDF
终末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但刚 胡宗海 +2 位作者 徐万清 丁雁 邓菊慧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708-709,共2页
目的:观察终末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透析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测定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压积、血沉等指标。结果:终末肾病患者全血粘度低切值(3/s)、高切值(200/s)、红细胞压积和红细... 目的:观察终末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透析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测定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压积、血沉等指标。结果:终末肾病患者全血粘度低切值(3/s)、高切值(200/s)、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电泳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血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粘度低切值、高切值与红细胞压积呈正相关(r=0.868,P<0.01)。终末肾病患者透析后,全血粘度低切值、高切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与透析前比明显升高(P<0.05);全血粘度低切值、高切值、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终末肾病患者全血粘度明显降低,血液透析可以改变其全血粘度降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扬彬 邓菊慧 薛萍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764-76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包括35例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30mg/24h;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30mg/24h<...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包括35例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30mg/24h;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30mg/24h<UAER<300mg/24h;17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UAER>300mg/24h],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等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Lp(a)、TC、TG显著升高(P<0.05,P<0.01),且随T2DN进展而递增,不同时期T2DN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Lp(a)浓度升高更为突出(P<0.01),Lp(a)水平与肾损害程度(UAER)呈直线正相关(r=0.387,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是T2DN的危险因素,尤其血清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害程度有关,且早于UAER的异常,是较敏感的T2DN预测因素,对T2DN预后和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害 血清脂蛋白(a)[Lp(a)] 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
下载PDF
严重创伤后超敏C反应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龚扬彬 吴丽娟 +1 位作者 邓菊慧 刘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2299-2300,2303,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迁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将8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16分)按治疗过程中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患者伤后第1、2、3、7天hs-CRP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迁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将8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16分)按治疗过程中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患者伤后第1、2、3、7天hs-CRP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实验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非感染组hs-CR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T4/T8比值(CD3+CD4+/CD3+CD8+)的水平先降低后升高,T8细胞(CD3+CD8+)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而感染组hs-CRP水平持续升高,总T细胞、T4细胞、T4/T8的水平持续降低,两组患者在伤后各天hs-CRP、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创伤患者的hs-CRP峰值与总T细胞、T4细胞、T4/T8的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67,r2=-0.71,r3=-0.61,均P<0.05)。结论严重创伤后急性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炎症因子hs-CRP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迁有相关性,与创伤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病情程度和时限变化主动给予适当的免疫调控,并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对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T淋巴细胞亚群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微量法筛选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体外有效抑菌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常凯 江忠勇 +5 位作者 曲远青 向礼恩 熊怡淞 王艳艳 邓菊慧 熊杰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9年第4期375-379,共5页
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体外实验表现出协同抑菌的功效,因而筛选出有效地抑菌浓度和抑菌谱对于开发新型体表抑菌药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棋盘法初步筛选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 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体外实验表现出协同抑菌的功效,因而筛选出有效地抑菌浓度和抑菌谱对于开发新型体表抑菌药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棋盘法初步筛选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等8种临床常见标准菌株的有效联合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在体外对8种临床常见菌株均表现出协同和相加抑菌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变形杆菌FIC指数为0.25,其余5种菌株的FIC指数均为0.5。并且成功筛选出0.125+160μg/mL(黄芪提取液+左氧氟沙星)为有效抑菌浓度且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具有作为表皮抗感染药物开发基础,但对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提取液 左氧氟沙星 抑菌浓度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