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根霉菌丝对固态发酵饲料粗纤维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邓诗贵 徐芳 +2 位作者 汪林兰 李少朋 吴晓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2,共5页
试验研究米根霉菌丝对固态发酵粗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影响。采用米根霉固态发酵麦麸,以ElsonMorga法测定发酵麦麸培养基中米根霉菌丝含量,并测定米根霉菌丝粗纤维含量。结果显示,发酵麦麸培养基第4~6 d时米根霉菌丝的粗纤维总量占麦麸培... 试验研究米根霉菌丝对固态发酵粗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影响。采用米根霉固态发酵麦麸,以ElsonMorga法测定发酵麦麸培养基中米根霉菌丝含量,并测定米根霉菌丝粗纤维含量。结果显示,发酵麦麸培养基第4~6 d时米根霉菌丝的粗纤维总量占麦麸培养基粗纤维总量的45.09%~48.00%,米根霉菌丝含量对固态发酵过程中基质的粗纤维测定值影响显著。采用国标法检测米根霉菌丝(麦麸固态培养4 d~6 d)、佛州侧耳菌丝(平板培养7 d)、哈茨木霉菌丝(平板培养7 d)、酵母菌体(液体培养2 d)和几丁质的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3.36%、14.38%、17.14%、1.63%和83.49%。试验表明,真菌菌丝细胞结构中的纤维素和几丁质等多聚糖类物质会引起固态发酵饲料粗纤维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纤维 米根霉 真菌 菌丝 固态发酵
下载PDF
一株木质素降解白腐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漆酶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诗贵 杨晨军 +1 位作者 冯加洲 吴晓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78-184,共7页
为筛选产木质素降解酶的菌株,采用苯胺蓝-PDA平板法和愈创木酚-PDA平板法从铁皮石斛生长的树皮中筛选到菌株SHIHU-X2,经ITS测序分析将SHIHU-X2鉴定为白腐真菌白黄小脆柄菇(Psathyrella candolleana)。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产漆酶培养基,结... 为筛选产木质素降解酶的菌株,采用苯胺蓝-PDA平板法和愈创木酚-PDA平板法从铁皮石斛生长的树皮中筛选到菌株SHIHU-X2,经ITS测序分析将SHIHU-X2鉴定为白腐真菌白黄小脆柄菇(Psathyrella candolleana)。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产漆酶培养基,结果表明SHIHU-X2菌株产漆酶的最优培养基是:去皮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0 g/L,蛋白胨1.24 g/L,KH2PO4 1 g/L,酒石酸铵0.02 g/L,CuSO4 0.01 g/L,MgSO4 0.56 g/L,MnSO4 0.057 g/L。漆酶活力从初始产酶培养基1.11 U/mL提高到响应面优化后的2.32 U/mL,漆酶活力提高了10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黄小脆柄菇 木质素 漆酶 筛选 鉴定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乳酸菌BN1005富硒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邓诗贵 许赣荣 +4 位作者 倪冬姣 邢宏博 邢孔萍 宾金荣 邹新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07,共5页
该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乳酸菌BN1005富硒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乳酸菌BN1005富硒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9.0 g/L,复合有机氮源15.0 g/L,柠檬酸三铵1.5 g/L,吐温-801.08 g/L,K_(2)HPO_(4)2.0 g/L,MgSO_(4)·7H_(2)... 该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乳酸菌BN1005富硒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乳酸菌BN1005富硒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9.0 g/L,复合有机氮源15.0 g/L,柠檬酸三铵1.5 g/L,吐温-801.08 g/L,K_(2)HPO_(4)2.0 g/L,MgSO_(4)·7H_(2)O 0.2 g/L,MnSO_(4)·4H_(2)O 0.05 g/L,CaCO315.0 g/L,NaCl 3.0 g/L;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装液量60 mL/250 mL,恒温37℃、100 r/min振荡培养36 h,亚硒酸钠5.0 mg/L,亚硒酸钠添加时间8 h。在此优化条件下,乳酸菌BN1005富硒率从7.22%提高至53.81%;富硒量由305.9μg/g提升至607.52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富硒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装载机曲轴断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毛晓峰 骆玉城 邓诗贵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2年第6期397-402,420,共7页
装载机累计运行1700 h后,柴油发动机曲轴发生断裂失效。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金相检查、断口宏观和微观分析等方法,探究曲轴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曲轴的失效模式为高周疲劳断裂失效,裂纹源在曲轴第6连杆颈轴颈内部深度约... 装载机累计运行1700 h后,柴油发动机曲轴发生断裂失效。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金相检查、断口宏观和微观分析等方法,探究曲轴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曲轴的失效模式为高周疲劳断裂失效,裂纹源在曲轴第6连杆颈轴颈内部深度约6 mm区域;轴颈内部未完全闭合的缩孔缺陷和呈带状聚集分布的大颗粒(Ti,Nb,V)(N,C)非金属夹杂物是曲轴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曲轴在服役应力的作用下,缩孔缺陷作为裂纹源在(Ti,Nb,V)(N,C)非金属夹杂物偏聚带发生裂纹扩展长大,形成轴颈内部裂缝,并持续疲劳扩展,最终发生疲劳断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失效 48MnV 高周疲劳断裂 非金属夹杂物 带状聚集分布
下载PDF
微合金中碳钢48MnV曲轴连杆轴颈感应淬火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毛晓峰 李亚军 +3 位作者 邓诗贵 李新凯 赵欢 王荣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8,共7页
采用对比试验法,以淬火功率、回火条件、加热时间、冷却时间等作为变量,研究了微合金中碳钢48MnV曲轴连杆轴颈感应热处理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感应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功率165 kW,电流频率9 kHz,加热时间17 s,冷却间隔时间1 s,冷却... 采用对比试验法,以淬火功率、回火条件、加热时间、冷却时间等作为变量,研究了微合金中碳钢48MnV曲轴连杆轴颈感应热处理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感应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功率165 kW,电流频率9 kHz,加热时间17 s,冷却间隔时间1 s,冷却时间20 s, 210℃回火2.5 h。在优化的感应热处理工艺下,连杆轴颈淬硬层显微组织为细小均匀针状马氏体;轴颈表面、两侧过渡圆角距表面0.25 mm处的最高硬度依次可达720.9、690.0和667.1 HV,耐磨性显著提高;连杆轴颈、过渡圆角表面残余应力呈现为压应力,靠芯轴端过渡圆角残余应力高达-884.0 MPa,靠法兰端过渡圆角残余应力为-831.9 MPa;试样的疲劳极限载荷最高,高达3750 N·m。感应热处理后残余压应力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曲轴连杆轴颈的弯曲疲劳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8MnV微合金中碳钢 曲轴连杆轴颈 感应淬火 显微组织 疲劳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