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4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连力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5期127-128,I0001-I0004,共6页
目的总结抗肿瘤药物第4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hub,CNKI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9月第4代小分子EGFR-TKIs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各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位... 目的总结抗肿瘤药物第4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hub,CNKI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9月第4代小分子EGFR-TKIs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各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位点及研究情况。结果已开展临床研究的第4代小分子EGFR-TKIs包括ES-072,TQB3804,BLU-945,其中ES-072和BLU-945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轻;开展临床前研究的第4代小分子EGFR-TKIs包括EAI045,JBJ-04-125-02,BI-4020,JND3229,CH7233163,AZ7608。除ES-072外,其余抑制剂的半数抑制浓度均为纳摩尔级;作用机制为T790M,C797S,L858R,19Del等位点的二重或三重突变。结论各抑制剂的作用位点明确,但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第4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作用位点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黔产泽漆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孟 李芮 +4 位作者 邓连力 张荣红 李勇军 王永林 巩仔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958-2961,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黔产泽漆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金丝桃苷含量的方法,为泽漆药材及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X-brige C_(18);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没食子酸、原儿茶...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黔产泽漆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金丝桃苷含量的方法,为泽漆药材及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X-brige C_(18);流动相为乙腈-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金丝桃苷检测波长分别为271、259、256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金丝桃苷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 6~0.089 6、0.003 6~0.057 3、0.017 2~0.275 5 mg/mL(R2分别为0.999 9、0.999 7、1.000 0),检测限分别为31.43、39.64、49.05 ng/mL,定量限分别为78.58、99.10、122.63 ng/mL,精密度(n=6)、稳定性(n=6)、重复性(n=9)试验的RSD均小于3.0%,回收率为100.24%~101.64%(RSD小于2.0%,n=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黔产泽漆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金丝桃苷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产泽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多波长
下载PDF
局部黏着斑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孟 邓连力 +1 位作者 廖祥明 徐国波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11期1555-1562,共8页
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其作为整合素介导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参与肿瘤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设计高选择性的FAK抑制剂阻断或调... 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其作为整合素介导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参与肿瘤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设计高选择性的FAK抑制剂阻断或调控由FAK介导的肿瘤是目前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大量结构新颖的FAK抑制剂被相继报道,因此,本文将对其进行总结,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黏着斑激酶 抑制剂 抗肿瘤
下载PDF
苗药良姜胃疡胶囊对胃溃疡模型大鼠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邓连力 张金娟 +4 位作者 梁冰 熊英 廖尚高 王海波 何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46-950,共5页
目的:研究苗药良姜胃疡胶囊对胃溃疡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奥美拉唑,0.02 g/kg)和良姜胃疡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3、0.6、1.2 g/kg),每组12只。每天灌胃给药... 目的:研究苗药良姜胃疡胶囊对胃溃疡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奥美拉唑,0.02 g/kg)和良姜胃疡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3、0.6、1.2 g/kg),每组12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无水乙醇复制胃溃疡模型。造模1 h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液量、胃液pH、胃蛋白酶活力、胃溃疡面积及胃溃疡抑制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核因子κB亚基65(p-NF-κB p65)、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活力、胃溃疡面积和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及胃组织中p-NF-κB p65、pIκBα水平均显著增加/升高(P<0.05),胃液p H显著降低(P<0.01);胃组织黏膜充血红肿、黏膜上皮细胞缺损明显、腺体结构破坏、细胞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良姜胃疡胶囊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液量、胃蛋白酶活力、胃溃疡面积和TNF-α、IL-6水平均显著减少/降低(P<0.05或P<0.01),胃液p H显著升高(P<0.05);胃组织黏膜正常、腺体破坏减轻、细胞结构基本完整;良姜胃疡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中p-NF-κB p65、p-IκB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良姜胃疡胶囊可通过升高胃液pH,抑制胃蛋白活力,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的释放,抑制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其对胃溃疡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良姜胃疡胶囊 胃溃疡 胃蛋白酶活力 核转录因子κB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太子参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活性部位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馨 张金娟 +3 位作者 宛蕾 邓连力 廖尚高 何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958-1964,共7页
目的:筛选太子参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太子参药材水提物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以水-乙醇梯度洗脱,得水洗脱部位(Fr.A)、30%乙醇洗脱部位(Fr.B)、50%乙醇洗脱部位(Fr.C)、95%乙醇洗脱部位(Fr.D... 目的:筛选太子参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太子参药材水提物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以水-乙醇梯度洗脱,得水洗脱部位(Fr.A)、30%乙醇洗脱部位(Fr.B)、50%乙醇洗脱部位(Fr.C)、95%乙醇洗脱部位(Fr.D)。采用化学缺氧法以连二亚硫酸钠复制大鼠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采用MTS法检测经太子参各部位低、中、高剂量(Fr.A、Fr.B、Fr.C低、中、高剂量均分别为750、1 500、3 000 mg/L,Fr.D低、中、高剂量分别为5、10、20 mg/L)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筛选活性最强部位。分别采用微板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WST-1法测定经太子参活性最强部位低、中、高剂量预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经4个部位预处理后,Fr.A高剂量组,Fr.B高剂量组,Fr.C各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以Fr.C的活性最强。经Fr.C预处理后,各剂量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中、高剂量组细胞内MDA含量、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高剂量组细胞内SOD活性以及中、高剂量组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太子参Fr.A、Fr.B、Fr.C部位均具有抗心肌细胞H/R损伤的作用,其中以Fr.C的活性最强;Fr.C抗心肌细胞H/R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提高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抑制细胞凋亡,上调Bcl-2蛋白表达以及下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活性部位 大鼠H9c2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胱天蛋白酶3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胺碘酮注射液致急性肝衰竭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欣 袁世加 +5 位作者 周杭 方庆 周磊 喻倩 邓连力 冉莎莎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4-66,共3页
报道1例胺碘酮注射液致急性肝衰竭的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因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因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加胺碘酮注射液治疗(首剂150 mg,缓慢iv;之后在15 h内持续静脉泵入750 mg),1 d后出现肝功能衰竭(ALT 15... 报道1例胺碘酮注射液致急性肝衰竭的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因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因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加胺碘酮注射液治疗(首剂150 mg,缓慢iv;之后在15 h内持续静脉泵入750 mg),1 d后出现肝功能衰竭(ALT 1509 U·L^(-1),AST 2556 U·L^(-1))。经停用胺碘酮注射液并予保肝治疗,5 d后肝功能逐渐恢复。采用RUCAM因果关系评估量表,得分为7分,急性肝功能衰竭与胺碘酮注射液之间相关性为极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肝衰竭 RUCAM因果关系评估量表 肝细胞损伤型 保肝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