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苓白术散联合ART治疗HIV/AIDS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维 李奇穗 +1 位作者 邓长刚 袁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51-0156,共6页
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HIV/AIDS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筛选2021年2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公卫感染门诊就诊的HIV患者,且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不... 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HIV/AIDS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筛选2021年2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公卫感染门诊就诊的HIV患者,且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继续原方案ART治疗,联合治疗组在ART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口服1-3月,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情况,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7例患者,其中联合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基线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抗病毒治疗时间、感染途径、CD4计数、CD4/CD8、WBC、Hb、Cr、ALT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在:纳差、腹胀、腹泻、乏力、身体困重、消瘦、舌淡苔白腻、脉虚弱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免疫功能恢复方面,联合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可改善艾滋病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CD4细胞的增长,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脾虚湿盛 艾滋病 免疫重建不良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在HIV/AIDS合并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邓长刚 张维 +3 位作者 孙艳雨 李奇穗 黄薇 袁婧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924-928,共5页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常见手段之一,其中PD-1/PD-L1抑制剂疗效显著。癌症及各种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该类患者的特殊免疫情况,多数癌症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艾滋病作为一项排除标准,使免疫治疗在该类感染者...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常见手段之一,其中PD-1/PD-L1抑制剂疗效显著。癌症及各种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该类患者的特殊免疫情况,多数癌症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艾滋病作为一项排除标准,使免疫治疗在该类感染者中寸步难行。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普及使艾滋病感染者寿命不断延长,因而寻找免疫治疗在艾滋病合并癌症患者中的机遇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癌症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重症肺孢子菌肺炎289例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婧 邓长刚 +2 位作者 李奇穗 余庆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4-600,共7页
目的探究影响艾滋病合并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病科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重症PCP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死亡率,分... 目的探究影响艾滋病合并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病科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重症PCP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死亡率,分别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89例艾滋病合并重症PCP患者纳入分析.男性占74.0%(214/289),平均年龄(48.4±13.4)岁.住院病死率为37.0%(107/28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D4+T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低白蛋白、肺部磨玻璃影是否伴有纤维索条状及网状影改变及是否使用呼吸机对患者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肺部磨玻璃影且伴有纤维索条状及网状影改变、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计数低、CD4+T细胞计数低、低白蛋白及无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较晚对该类患者的死亡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重症PCP患者病死率较高,低CD4+T细胞计数、低白蛋白、肺部磨玻璃影伴有纤维索条状及网状影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高及血小板计数偏低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早期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可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袁婧 严晓峰 +5 位作者 张维 孙艳雨 左玉洁 邓长刚 李奇穗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抗病毒方案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3月7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是否存在... 目的评价不同抗病毒方案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3月7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24例COVID-19住院患者纳入研究,男107例(47.8%),总平均年龄(46.3±16.2)岁,从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数时间为5(1~21)d。共有8种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各方案间(α干扰素,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α干扰素+利巴韦林,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其他方案)在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4 d内病毒核酸转阴率、入院后病情进展为重症比例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3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1~2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者(P<0.05)。结论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疗效之间未见显著差异,未发现在α干扰素雾化吸入基础上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和利巴韦林能缩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或缓解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口腔卡波西肉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
5
作者 李奇穗 张维 +3 位作者 黄薇 孙艳雨 邓长刚 袁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2-344,共3页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以梭形细胞增生和血管瘤样结构为特征的恶性肿瘤,与感染人疱疹病毒8(HHV-8)有关,常表现为皮肤红色斑块、丘疹或结节状改变,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卡波西肉瘤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但在艾滋病人...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以梭形细胞增生和血管瘤样结构为特征的恶性肿瘤,与感染人疱疹病毒8(HHV-8)有关,常表现为皮肤红色斑块、丘疹或结节状改变,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卡波西肉瘤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但在艾滋病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普通人群的800倍[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发生的卡波西肉瘤又称HIV相关性卡波西肉瘤(AIDS-KS)[1],好发于中青年男男同性恋人群,进展快,恶性程度较高,若不及时诊断及治疗,病死率较高,及时抗HIV及对症治疗,预后尚可[2]。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发病率达3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病 卡波西肉瘤
下载PDF
复方磺胺甲噁唑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6
作者 李奇穗 张维 +3 位作者 孙艳雨 黄薇 邓长刚 袁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7-209,共3页
复方磺胺甲噁唑为治疗肺孢子菌肺炎、弓形虫脑炎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关键用药,也是艾滋病免疫力低下患者预防感染的首选用药。其引起骨髓抑制多表现为轻度,引起重度骨髓抑制国内外文献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例在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后出... 复方磺胺甲噁唑为治疗肺孢子菌肺炎、弓形虫脑炎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关键用药,也是艾滋病免疫力低下患者预防感染的首选用药。其引起骨髓抑制多表现为轻度,引起重度骨髓抑制国内外文献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例在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后出现的可逆性骨髓衰竭患者,对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磺胺甲噁唑 再生障碍性贫血 艾滋病
下载PDF
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与艾滋病/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玉珊 刘敏 +5 位作者 鲁雁秋 袁婧 邓长刚 何坤 曾琴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AIDS/CM)与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AIDS/TBM)临床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AIDS/CM与AIDS/TBM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转归的异同。结果共...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AIDS/CM)与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AIDS/TBM)临床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AIDS/CM与AIDS/TBM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转归的异同。结果共纳入AIDS/CM 122例,AIDS/TBM 52例;两组病例在人口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比较:AIDS/TBM患者发热和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AIDS/CM患者(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AIDS/CM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AIDS/TBM患者低;AIDS/TBM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IDS/CM患者,而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氯化物定量水平显著低于AIDS/CM患者(P <0.05);影像学比较:AIDS/CM患者肺部病灶发生率显著低于AIDS/TBM患者,但基底节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AIDS/TBM患者(P<0.05)。结论 AIDS/CM与AIDS/TBM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上存在差异,经综合分析容易找到鉴别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雷公藤治疗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绿浪 陈思源 +3 位作者 邓长刚 周怡宏 刘原杰 林连升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治疗对艾滋病(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HAA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雷公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探究雷公藤治疗对艾滋病(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HAA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雷公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CD4+细胞计数、IFN-γ、TNF-ɑ及IP-10的变化情况及免疫重建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D4^+T细胞数量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较治疗前增加(P <0. 05);两组炎症因子随治疗时间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在治疗6及12个月的CD4^+T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 <0. 05)。观察组治疗后其免疫重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雷公藤联合HAART治疗可有效提高AIDS患者免疫重建有效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CD4^+T细胞数量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艾滋病 CD4 +T淋巴细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美罗培南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51例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夏勇 邓长刚 +1 位作者 孔渝 严晓峰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21期22-23,共2页
目的比较国产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观察美罗培南(治疗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照组)治疗100例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51... 目的比较国产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观察美罗培南(治疗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照组)治疗100例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51例治疗有效率64.70%,细菌清除率73.19%,不良反应发生率7.84%;对照组49例治疗有效率63.26%,细菌清除率73.00%,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美罗培南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艾滋病 肺炎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薇 张维 +4 位作者 李奇穗 余庆 邓长刚 陈耀凯 袁婧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是艾滋病患者中常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据统计,全球每年有60多万人死于隐球菌病[1],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主... 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是艾滋病患者中常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据统计,全球每年有60多万人死于隐球菌病[1],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治疗、颅内压管理和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恢复免疫功能。这三方面的最佳结合是实现成功治疗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抗真菌治疗包括三个阶段:诱导、巩固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脑膜炎 HIV 诊断 治疗 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薇 张维 +3 位作者 李奇穗 邓长刚 孙艳雨 袁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艾滋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同时探讨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对2例艾滋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为基础,检索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资料的发表时间,以及... 目的分析并总结艾滋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同时探讨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对2例艾滋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为基础,检索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资料的发表时间,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症状、肌酸激酶峰值、病因、是否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及预后情况。结果病例1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可能与使用核苷类药物相关,病例2的诱发因素考虑HIV相关性肌病导致横纹肌溶解,其中1例合并AKI,此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文献共检索到15篇21例艾滋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报道,其中8例可能以HIV感染为诱发因素,有2例可能与使用核苷类药物有关。文献的21例整体结局较好,仅2例死亡,其中有7例合并AKI。结论有6%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诱因可归因于药物,同时反转录病毒可能在人类肌病中发挥作用,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可并发AKI。临床医师在治疗艾滋病患者时应关注药物的潜在作用,尽早识别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警惕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肌酸激酶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2017—2019年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维 李奇穗 +5 位作者 邓长刚 余庆 王孝淋 黄薇 孙艳雨 袁婧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9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重庆公卫住院患者资料,统计其院感发生率及感染特点;并比较2017-2019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33951例住院患者中感染率1.8%(95%C...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重庆公卫住院患者资料,统计其院感发生率及感染特点;并比较2017-2019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33951例住院患者中感染率1.8%(95%CI:1.7%~2.0%),感染例次率2%(95%CI:1.9%~2.2%);三年间比较其院感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682)例院感患者中艾滋病发生率最高达4.4%(95%CI:2.9%~5.9%);免疫力低下为发生院感的主要危险因素,占64.4%(439/68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达60.4%(412/682)。病原菌以G-为主占53.9%,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在2019年明显高于2017和2018年(P<0.05),其余检出的病原菌分布,三年间无明显差异(P>0.05);2017-2019年三年间包括艾滋病、结核病等的院感发生率均逐年下降(P<0.05),而易感因素分布和各部位感染构成比比较,三年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染病医院院感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3年院感发生率约为2%;但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每年无明显变化,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及G-菌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传染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40例HIV合并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维 李奇穗 +3 位作者 邓长刚 黄薇 孙艳雨 袁婧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780-784,共5页
目的:分析HIV合并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HIV合并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之间在人口学资料、过敏史、致敏药物、临... 目的:分析HIV合并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HIV合并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之间在人口学资料、过敏史、致敏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HIV合并重症药疹患者,其中重型多型红斑(SJS)23例,剥脱性皮炎(ED)15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TEN)2例;平均年龄为(48.7±12.8)岁,男性为主,占85.0%。该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值为113(14~713)个/μL;常见致敏药物为:依非韦伦、磺胺、中药制剂;皮肤瘙痒(80.0%)、发热(52.5%)为其常见临床表现;90%患者出现黏膜受累,82.5%肝脏受累,65%患者合并感染。三种类型重症药疹比较,仅在发热、合并感染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平均最大剂量(78±12.6)mg/d,65%的患者同时联合使用了人免疫球蛋白,使用平均总剂量为(111.4±22.9)g。共3例患者死亡,占7.5%,死亡原因非皮疹本身所致,均为艾滋病合并症所致。结论:HIV合并重症药疹以中年男性多见,平均潜伏期10天,且以使用依非韦伦、复方磺胺甲恶唑、中药制剂及结核药患者常见,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重症药疹 临床特征 治疗措施
下载PDF
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维 李奇穗 +3 位作者 邓长刚 黄薇 孙艳雨 袁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为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NS)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为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NS)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组,比较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是否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CD4、HIV RNA、血清梅毒RPR滴度、脑脊液检查及其临床转归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例HIV合并神经梅毒患者,有症状组70例,无症状组16例,平均年龄(37.63±1.36)岁,男84例(97.67%)。42例(48.84%)患者已接受HAART,54例(62.79%)CD4<200个/μL,60例(69.77%)HIV RNA>1000 CPs/mL,感染途径以同性性行为感染为主(56.98%)。两组在年龄、同性性行为、异性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脊液总蛋白、脑脊液HIV 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脑脊液RPR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脑脊液总蛋白下降(P=0.019)、头颅CT/MRI改善(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下降(P=0.58)、脑脊液RPR滴度下降(P=1.000)、血RPR下降(P=0.34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症状组有2例脑膜血管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有症状组住院时间(20.57±4.65)d,长于无症状组(17.25±2.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TP合并感染,高的血清RPR滴度可能是合并NS的预测因子,建议尽早行腰椎穿刺术排查。无症状组年龄更小,有症状组脑脊液蛋白、脑脊液HIV RNA载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神经梅毒 临床症状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重庆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维 李奇穗 +3 位作者 邓长刚 黄薇 孙艳雨 袁婧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2-756,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恶性肿瘤住院者的疾病谱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恶性肿瘤住院者的疾病谱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16—2020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病率依次为1.85%(29/1570)、2.88%(49/1702)、2.86%(55/1922)、4.45%(122/2742)、4.94%(113/2286),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51,P<0.01)。前五位肿瘤分别为淋巴瘤126例、肺癌94例、卡波西肉瘤39例、肝癌20例、颅内恶性肿瘤13例。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常见肿瘤为淋巴瘤32.35%(99/306)、肺癌27.78%(85/306)、卡波西肉瘤12.42%(38/306),女性分别为淋巴瘤43.55%(27/62)、肺癌14.52%(9/62)、宫颈癌12.90%(8/62)。老年患者以肺癌最多见,占38.29%(85/222),非老年患者以淋巴瘤常见,占50.68%(74/146)。结论重庆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存在性别、年龄分布差异,病种以淋巴瘤、肺癌常见,同时应该重视卡波西肉瘤、肝癌、颅内恶性肿瘤、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恶性肿瘤 疾病谱
原文传递
隔姜灸神阙穴联合参苓白术散对艾滋病脾虚证腹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绿浪 邓长刚 陈思源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8年第9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隔姜灸神阙穴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艾滋病脾虚证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腹泻且属脾虚证的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隔姜灸神阙穴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艾滋病脾虚证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腹泻且属脾虚证的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隔姜灸神阙穴与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黄连素与补液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临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84.91%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4^+T细胞、Th17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D_8^+T细胞、Treg细胞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的情绪功能、疼痛、精力、心理功能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隔姜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艾滋病脾虚证腹泻患者疗效较好,且对改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腹泻 隔姜灸 神阙穴 参苓白术散
原文传递
HIV阳性合并药疹患者93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维 李奇穗 +4 位作者 邓长刚 王孝淋 黄薇 孙艳雨 袁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分析HIV阳性患者合并药疹的临床特征,为HIV阳性患者药疹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住院的HIV阳性患者合并药疹的临床资料,对其基线情况、药疹类型分布、致敏药物、黏膜器官受... 目的分析HIV阳性患者合并药疹的临床特征,为HIV阳性患者药疹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住院的HIV阳性患者合并药疹的临床资料,对其基线情况、药疹类型分布、致敏药物、黏膜器官受累情况、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有93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6.2±15.3)岁,男性占77.42%(72/93)。HIV患者明确由单一药物致敏者80例,常见致敏药物分布依次为ART药物32例(40.00%),抗结核药物18例(22.50%),磺胺12例(15.00%),中药制剂6例(7.50%),解热镇痛类4例(5.00%),青霉素类3例(3.80%),头孢类2例(2.50%)及其他类。轻症药疹最常见的类型为发疹型43例(58.11%),而重症药疹则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共9例(47.37%)。与轻症组比较,重症药疹患者平均年龄更大、从用药到皮疹出现的潜伏期更长(P<0.05)。实验室检查发现两组患者在CD4计数、EO%升高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药疹组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但仍有2例患者死亡,重症组平均住院时间(23.4±10.5)d明显长于轻症组(13.6±5.9)d(P<0.05)。结论HIV患者发生药疹常见的致敏药物为ART药物、抗结核药物及磺胺类药物。轻症药疹患者以发疹型最常见,而重症者以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见,且高龄患者更易发生重症药疹。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HIV合并重症药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药疹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合并与未合并HIV感染的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维 李奇穗 +3 位作者 邓长刚 黄薇 孙艳雨 袁婧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比较合并与未合并HIV感染的肺癌患者临床特征,以期为HIV感染人群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呼吸科收治的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HIV感染合并... 目的比较合并与未合并HIV感染的肺癌患者临床特征,以期为HIV感染人群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呼吸科收治的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HIV感染合并肺癌患者和非HIV感染的肺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分型、ECGO评分、营养不良风险评分、分期及肺癌治疗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4例患者,年龄分布64.5(25~90)岁,男性112例,占77.8%。其中HIV感染合并肺癌患者(HIV组)73例,非HIV感染的肺癌患者(非HIV组)71例。与非HIV组比较,HIV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小[62.0(25,83)岁vs.76.0(47,90)岁],在性别、肿瘤家族史、吸烟史、COPD病史、肺结核病史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咳嗽、咳痰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占86.1%(124/144),其次为淋巴结转移(79.9%)和体重下降(57.6%)。两组在体重下降、发热、营养不良风险评分、ECO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为最常见病理类型,占57.6%(83/144),鳞癌所占比HIV组高于非HIV组(38.4%vs.18.3%)。分期以IV期为主,占77.8%(112/144),未进行肿瘤治疗者占70.1%(101/144),HIV组占94.5%(69/73),非HIV组占45.1%(3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患肺癌较普通人群更趋于年轻化,以腺癌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营养不良风险更高、体能状态评分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艾滋病病毒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绿浪 胡清亮 +3 位作者 邓长刚 周怡宏 刘原杰 林连升 《现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中心收治的86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中心收治的86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 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 76%(P <0. 05)。两组CD3+、CD4+、CD4+/CD8+的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的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D8+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各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常规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肺结核患者采取抗结核药物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措施,不仅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参麦注射液 常规抗结核药物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2例
20
作者 张维 李奇穗 +3 位作者 邓长刚 黄薇 孙艳雨 袁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63-1067,共5页
例1男,27岁,全身大疱性皮损伴破溃及少许渗液,并出现颜面肿胀4 d,意识障碍5 h。患者10年前确诊HIV抗体阳性,未接受抗HIV治疗。1周前患者因“癫痫”控制不佳,开始“丙戊酸钠片”抗癫痫治疗。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例1男,27岁,全身大疱性皮损伴破溃及少许渗液,并出现颜面肿胀4 d,意识障碍5 h。患者10年前确诊HIV抗体阳性,未接受抗HIV治疗。1周前患者因“癫痫”控制不佳,开始“丙戊酸钠片”抗癫痫治疗。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艾滋病等。停用“丙戊酸钠”,同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22.5 g/d[0.4 g/(kg·d)]共5 d治疗,氢化泼尼松40 mg 2次/d[1.5 g/(kg·d)]抗炎,予五水头孢唑林钠抗细菌,更昔洛韦抗疱疹病毒及对症治疗。例2男,45岁,全身多发大疱样皮损,部分皮肤破溃,伴大量渗液,部分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少量渗血,咽痛、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吞咽困难,发热,最高40.2℃。患者入院前3个月确诊HIV抗体阳性,CD4细胞21个/μL,HIV-1 RNA 5.23×10^(-5)CPs/mL,入院前1个月开始抗HIV治疗,方案:拉米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血单纯疱疹病毒DNA、巨细胞病毒DNA阴性。床旁胸片:双下肺散在片状影,考虑感染可能。主要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全身皮肤细菌感染、细菌性肺炎、艾滋病。停用全部抗HIV药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20 g/d[0.4 g/(kg·d)]冲击治疗共5 d,氢化泼尼松50 mg 2次/d[2 g/(kg·d)]抗炎,并予美罗培南1 g每8 h 1次抗细菌等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文献复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