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亚市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邓陈哲 尹江源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2723-2725,共3页
目的探讨三亚市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规律,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三亚市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 706份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 目的探讨三亚市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规律,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三亚市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 706份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2010-2016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共64起,中毒人数1 065例,检出病原微生物44起,致病因子共7种,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45.31%(29/64),送检标本1 706份,检出病原微生物214株,发生时间以第二、第三季度为主,分别占35.9%(23/64)和31.3%(20/64);发生场所以餐饮单位为主,占73.44%(47/64)。结论卫生监督人员应加强卫生教育和监管工作,以减少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性 食物中毒 预防控制
下载PDF
三亚市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南卫 陈人强 +1 位作者 邓陈哲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2245-2245,共1页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品 污染
下载PDF
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3
作者 邓陈哲 《职业与健康》 CAS 2000年第8期24-24,共1页
1998年7月5日上海市某旅游团18人在三亚市一酒店进食海鲜后,有16人相继出现食物中毒,其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恶心、呕吐,个别病人发热。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确定为由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沙门菌及志贺菌混合感染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的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邓陈哲 甫祝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940-942,共3页
目的查明引起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病人肛拭子和剩余芒果标本共16份标本,增菌后用PCR方法快速检测目标菌,再依照GB4789-2012方法分离鉴定沙门菌和志贺菌,分离鉴定出的菌株采用K-B法... 目的查明引起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病人肛拭子和剩余芒果标本共16份标本,增菌后用PCR方法快速检测目标菌,再依照GB4789-2012方法分离鉴定沙门菌和志贺菌,分离鉴定出的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采集2名重症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4份,与分离菌株进行相应抗体检测。结果 12份病人肛拭子标本中检出9株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4份剩余芒果标本中检出2株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2位病人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中的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抗体水平均有4倍以上增高。药敏显示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呱拉西林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敏感。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是食用由汤卜逊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混合污染芒果引起,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感染 食源性疾病 暴发
原文传递
铁皮石斛多糖对便秘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陈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多糖(DP)对便秘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30只ICR小鼠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法构建便秘模型,15只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组。将建模成功的28只便秘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4只。实验组予以灌胃4...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多糖(DP)对便秘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30只ICR小鼠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法构建便秘模型,15只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组。将建模成功的28只便秘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4只。实验组予以灌胃45 mg·m L^(-1)DP溶液0.3 m L,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每天2次,3组均连续给药7 d。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免疫器官变化,用培养基培养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用福林-酚法测定肠道蛋白酶活性,用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肠道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结果给药后,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肠道细菌总数分别为(4.26±0.48),(0.65±0.08),(1.79±0.05)×10~8cfu·g^(-1);真菌菌落计数分别为(2.34±0.42),(1.56±0.32),(3.85±0.18)×10~8cfu·g^(-1);大肠埃希菌菌落计数分别为(0.86±0.05),(1.75±0.09),(0.96±0.06)×10~7cfu·g^(-1);乳酸杆菌菌落计数分别为(2.36±0.09),(6.38±0.42),(4.02±0.26)×10~9cfu·g^(-1);双歧杆菌菌落计数分别为(1.96±0.08),(6.59±0.37),(2.85±0.42)×10~9cfu·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P可调控便秘小鼠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相关酶的活性,优化肠道微环境,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铁皮石斛 多糖 肠道微生态 免疫
原文传递
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监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竹良 陈莲芬 +5 位作者 徐大修 黄周珠 邓陈哲 潘超 陈运钰 冯学专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分析三亚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行为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三亚市2009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资料,采用Epidata 3.0对数据进行录入,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吸毒者以男性、青壮年、初中及初中... 目的分析三亚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行为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三亚市2009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资料,采用Epidata 3.0对数据进行录入,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吸毒者以男性、青壮年、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学特征为主,与历年监测的情况相似,具有普遍性。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3.51%,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文化程度是影响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与历年相比,2009年注射吸毒比例显著上升,共针吸毒比例有所上升,共针吸毒现象仍比较严重;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与历年相比显著下降,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明显提高。HIV阳性率1.25%,梅毒阳性率3.49%,丙肝阳性率90.02%,是否注射吸毒者和有否商业性行为者丙肝阳性率都有显著差别。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认识水平不够高,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对吸毒人群持续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吸毒者 知识 高危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