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量CT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邝平定 丁信法 +2 位作者 许晶晶 周琦晶 张敏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能谱曲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NSCLC患者(鳞癌15例,腺癌25例)行双能量增强CT扫描,测量肺癌原发灶、肺门及纵隔内短径5 mm以上的淋巴结(共85枚,包括转移淋巴结53枚,非转移淋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能谱曲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NSCLC患者(鳞癌15例,腺癌25例)行双能量增强CT扫描,测量肺癌原发灶、肺门及纵隔内短径5 mm以上的淋巴结(共85枚,包括转移淋巴结53枚,非转移淋巴结32枚)在不同能量水平下(40~190 keV,间隔10 keV)的CT值,得到肺癌原发灶与胸腔淋巴结的CT能谱曲线,比较两者的CT能谱曲线斜率,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淋巴结转移的CT能谱曲线斜率比值的最佳分界值,并对CT能谱曲线诊断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肺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10±0.11、1.08±0.07和1.54±0.17,其中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灶的曲线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非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灶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灶的能谱曲线斜率比值分别为0.98±0.05和1.40±0.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以能谱曲线斜率比值等于1.15作为淋巴结转移的分界值,CT能谱曲线诊断肺癌患者胸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1.1%、87.5%、91.5%、73.7%和83.5%。结论:双能量CT检查有助于提高NSCLC治疗前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非小细胞肺/诊断 肺肿瘤/诊断 淋巴转移/诊断
下载PDF
双子宫及右肾缺如、双下腔静脉畸形合并宫颈癌一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邝平定 邵国良 李贤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8-738,共1页
关键词 双子宫畸形 双下腔静脉 右肾缺如 宫颈癌 阴道不规则出血 形合 中分化腺癌 阴道镜检查
下载PDF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诊断20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邝平定 俞炎平 +1 位作者 邵国良 田培林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7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T扫描后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及强化特征。[结果]20例中局限型15例,多发节段型5例;20例中肠壁环形增厚型17例,其中8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T扫描后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及强化特征。[结果]20例中局限型15例,多发节段型5例;20例中肠壁环形增厚型17例,其中8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腔内肿块型2例,肠壁环形增厚与肠腔内肿块型并存1例。17例环形增厚的肠壁3例呈规则环形增厚,14例呈不规则环形增厚,肠壁厚薄不均,但黏膜面较光整,未见明显强化及增厚的黏膜层。20例中15例伴发肠系膜和(或)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其中6例见“夹心面包征”,增强后肠壁及肿大淋巴结多为中等均匀强化。20例中3例并发肠套叠,7例伴有肠系膜、大网膜条索状和结节状增厚及腹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典型病例可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邝平定 张敏鸣 朱建华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4期228-230,共3页
多层螺旋CT旋转一周的扫描时间已短至500ms,在心电后门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多层螺旋CT薄层及小螺距扫描心脏后进行冠状动脉重建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非侵袭性冠状动脉成像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 多层螺旋CT旋转一周的扫描时间已短至500ms,在心电后门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多层螺旋CT薄层及小螺距扫描心脏后进行冠状动脉重建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非侵袭性冠状动脉成像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建 多层螺旋CT 扫描计数 图像处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肺部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的高分辨靶扫描CT鉴别诊断 被引量:40
5
作者 潘江峰 邝平定 +3 位作者 应明亮 李鲁 施红旗 舒锦尔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826-828,832,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 GGN)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鉴别诊断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方法分析85例高分辨靶扫描影像表现为p GGN且最大径>5mm的99个结节,根据手术病理分为浸润前病变组(AAH+AIS;79个)和浸润性病变组(MIA+IAC;20... 目的探讨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 GGN)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鉴别诊断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方法分析85例高分辨靶扫描影像表现为p GGN且最大径>5mm的99个结节,根据手术病理分为浸润前病变组(AAH+AIS;79个)和浸润性病变组(MIA+IAC;20个)。图像评价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密度、边界、病变边缘、形状、病变内部和周边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密度、边界、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病变组分叶/毛刺出现率(80.0%)高于浸润前病变组(38.0%)(P<0.01),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出现率(35.0%、50.0%)也高于浸润前病变组(2.5%、25.3%)(均P<0.05)。ROC曲线显示以病变直径10mm为分割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8,区分浸润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和75.9%。结论 p GGN病灶>10mm,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提示肿瘤有浸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磨玻璃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陆方晓 邵国良 +1 位作者 邝平定 郑国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收集本院CT检查及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5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及与支气管的关系等CT表现。结果 5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上肺2例,左下肺2...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收集本院CT检查及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5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及与支气管的关系等CT表现。结果 5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上肺2例,左下肺2例,右下肺1例;中央型2例,均伴有阻塞性肺不张,周围型3例;肿块直径2.0 cm×2.6 cm~4.6 cm×6.6 cm,平均直径约3.6 cm;肿块平扫密度均匀,平均CT值为35 HU,增强后明显或中度强化,CT值平均上升21.3 HU;1例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年龄较轻、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中等或明显强化及与支气管关系密切等CT表现提示支气管肺类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放射摄影术 类癌瘤/放射摄影术 支气管肿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2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引流术后总胆汁酸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玉堂 邵国良 +5 位作者 邝平定 郑家平 夏启荣 姚征 吕蕾 郑亚兵 《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62-463,共2页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于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术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L)及直接胆红素(DBL)的变化。[方法]12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前1d及术后第3d至4周内作TBA、TBL、DBL检测。[结果]PTCD术前TBA...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于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术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L)及直接胆红素(DBL)的变化。[方法]12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前1d及术后第3d至4周内作TBA、TBL、DBL检测。[结果]PTCD术前TBA(131.8±76.6μmol/L)与TBL(416.0±127.5μmol/L)、DBL(300.4±86.9μmol/L)有良好相关性(r值:0.358、0.379,P<0.05);术后3dTBA下降明显(15.9±22.6μmol/L),与术前(131.8±76.6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TBA可作为检验PTCD术后黄疸引流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阻塞 肝外 引流术 胆汁酸类和盐类
下载PDF
颌下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
8
作者 俞炎平 邝平定 张亮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临床上颌下腺恶性肿瘤较少见,但其病理类型较多.目前,国内外有关颌下腺恶性肿瘤CT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22例颌下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旨在探讨和总结颌下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以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颌下腺恶性肿瘤 CT表现 诊断准确性 病理类型 CT诊断 CT征象 国内外
下载PDF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玉堂 邝平定 邵国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9期1277-1278,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肝细胞癌 有效治疗 CARCINOMA 肝功能恶化 晚期患者 肝内播散 远处转移
下载PDF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明君 邝平定 《浙江实用医学》 2011年第6期438-440,458,共4页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结果38例均为单发病灶,左侧及右侧各19例;病灶长径〈1.0cm者3例,1.0~3.0cm者33例(86.8%),〉3.0cm者2例,平均长径1.9cm...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结果38例均为单发病灶,左侧及右侧各19例;病灶长径〈1.0cm者3例,1.0~3.0cm者33例(86.8%),〉3.0cm者2例,平均长径1.9cm;38例患侧均可见部分残余的正常颌下腺,其中35例(92.1%)病灶位于颌下腺边缘(其中17例突出于颌下腺轮廓之外与正常颌下腺边界呈清晰的杯口状),3例位于颌下腺中央;33例(86.8%)病灶边缘光整,5例边缘不光整;30例(78.9%)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密度不均匀;CT平扫15例病灶呈等密度及4例病灶呈稍低密度而显示不清楚,14例病灶呈较低密度,5例病灶呈较高密度;增强后28例(73.7%)CT值增幅为15~40HU;10例(26.3%)病灶增强后中央强化较高而边缘强化较低呈“靶征”。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好发于50岁以下女性;多位于颌下腺边缘、具有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轻中度强化等CT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多形性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的术前综合分析
11
作者 沈正荣 马琪 邝平定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发病特点 诊断 治疗 肝门胆管癌 术前综合分析
下载PDF
复杂踝关节损伤应用MRI和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潘利福 邝平定 张亮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6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探索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诊断复杂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行MRI与多层螺旋CT用以诊断复杂踝关节损伤的患者154例的临床资料,将最终的影像学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并... 目的探索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诊断复杂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行MRI与多层螺旋CT用以诊断复杂踝关节损伤的患者154例的临床资料,将最终的影像学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并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踝关节损伤的Lauge-Hansen分型。结果经过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后,多层螺旋CT的检出符合率是100%,没有误诊和漏诊,MRI的检出符合率是87.7%。误诊6.5%,漏诊率5.8%。差异比较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关节损伤分型的诊断效能比较,SA、PA、PE三型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SE和VC两型,两者诊断效能具备一定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用于复杂踝关节损伤影像学诊断中,多层螺旋CT相对于MRI具备较高的诊出率,更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对于复杂踝关节损伤的分型,两者诊断效能具备差异,考虑到诊出率,在临床实践中,MRI对软组织损伤价值较大,CT、MRI应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踝关节损伤 MRI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症MRI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段寿生 邝平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5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方法对我院3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仅有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本组患者的MRI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1%,与临床病理结果比...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方法对我院3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仅有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本组患者的MRI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1%,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诊断发现34例患者的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小囊状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宫体出现与结合带相似的低信号肿块,边界不清晰,信号欠均匀,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立辉 周建勤 邝平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809-1811,共3页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的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①本组31例患者单发结节或肿块15例,多发结节或肿块16例;②单侧肺发病26例(...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的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①本组31例患者单发结节或肿块15例,多发结节或肿块16例;②单侧肺发病26例(83.4%),两肺发病5例;③28例患者病灶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余3例为三角形肿块与肺门影相连;④伴空洞形成6例,伴肺不张2例并液化坏死1例;⑤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多发结节伴斑片状混合病灶,并伴两侧胸腔少量积液;⑥19例可见肺血管深入病灶;⑦9例病变周围出现环状磨玻璃影呈"晕征"。结论病灶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肺血管深入病灶及"晕征"为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潘利福 邝平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其中良性病变者35例,恶性病变者45例。良性病变者毛刺状及边缘不规则者明显...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其中良性病变者35例,恶性病变者45例。良性病变者毛刺状及边缘不规则者明显少于恶性病变者,P<0.05;良性病变者边缘形态主要表现为光滑。恶性病变者A型者明显多于良性病变人群,然良性病变者C型者较恶性病变者多,P<0.05。良性病变者早期MRI增强率以<60%为主,而恶性病变者以≥60%为主。结论应用动态增强MRI可有利于医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病灶形态,同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MRI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玉杰 闻彩云 邝平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212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以颌下腺肿大或腮腺肿大或颈部淋巴结肿大首诊并经实验室和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IgG4相关性涎腺炎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MR扫描,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7例患者均显示涎腺弥漫...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以颌下腺肿大或腮腺肿大或颈部淋巴结肿大首诊并经实验室和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IgG4相关性涎腺炎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MR扫描,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7例患者均显示涎腺弥漫性肿大或结节,其中2例双侧腮腺受累,3例双侧颌下腺受累,1例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单侧颌下腺肿块或结节。与脑灰质相比,病变T_1WI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_2WI为3例基本均匀等低信号,4例信号不均,内见片状或条索状短T_2信号,及长T_2小囊变信号。增强扫描3例轻中度较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结节或点片状中等强化影,结节灶之间为粗细不均的条带状明显强化影,并渐进性持续强化。腮腺或颌下腺导管未见扩张。结论双侧颌下腺或腮腺弥漫性增大是IgG4相关性涎腺炎最常见的表现,T_2WI弥漫性或局限性低信号改变,粗细不均的条带状明显强化影和渐进性持续强化是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炎 磁共振成像 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颌下腺慢性炎症的CT检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红霞 汤雷军 +1 位作者 程大保 邝平定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颌下腺慢性炎症比较少见,临床常误诊为恶性肿瘤,而颌下腺慢性炎症的正确诊断可避免部分不必要的颌下腺切除,目前国内外有关颌下腺慢性炎症CT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回顾了近年来宁波市第四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2... 颌下腺慢性炎症比较少见,临床常误诊为恶性肿瘤,而颌下腺慢性炎症的正确诊断可避免部分不必要的颌下腺切除,目前国内外有关颌下腺慢性炎症CT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回顾了近年来宁波市第四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20例颌下腺慢性炎症患者的CT检查表现,拟探讨和总结颌下腺慢性炎症的CT征象,以提高其CT检查诊断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切除 慢性炎症 CT诊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检查分析 诊断准确性 恶性肿瘤 CT征象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X线MR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玲红 江明祥 +2 位作者 戴罡 巴蕾 邝平定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BL)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PBL患者资料,20例均行乳腺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5例行乳腺X线检查.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3岁,中位年龄45岁.对...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BL)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PBL患者资料,20例均行乳腺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5例行乳腺X线检查.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3岁,中位年龄4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单侧17例,双侧3例;单发15例,双发3例,多发2例,共27个病灶;肿瘤最大径1.5~9.2cm,平均(5.8±0.6)cm;21个病灶呈边缘光整、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6个呈不规则分叶状肿块,未见毛刺、皮肤增厚及乳头凹陷.与正常乳腺腺体相比,X线检查病灶呈稍高密度12个,等密度5个,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钙化;MR平扫病灶T1WI呈等信号10个,低信号17个;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ADC值平均(0.90±0.07)×10^-3mm^2/s,TIC呈Ⅱ型16例,Ⅲ?型4例.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11个,中度强化14个,明显强化2个;均匀强化10个,稍不均匀强化17个,延迟扫描内部脑回样强化8个,边缘蛋壳样强化6个病灶,8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PB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恶性淋巴瘤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肾脏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19
作者 葛玉杰 闻彩云 邝平定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0期1801-1802,共2页
目的 分析肾脏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血管瘤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其中3例术前行CT和MRI检查,l例仅行CT检查.结果 病灶位于右肾2例,左肾2例,最大层面显示肿瘤大小约2.4&#... 目的 分析肾脏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血管瘤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其中3例术前行CT和MRI检查,l例仅行CT检查.结果 病灶位于右肾2例,左肾2例,最大层面显示肿瘤大小约2.4×1.7cm~3.2×3.7cm,中住大小约2.8×2.5cm.大部分病灶形态不规则,1例肾窦内病例边缘见星形状结构,边界不清,密度不均,2例可见出血,其中l例合并钙化.增强扫描l例出现结节状渐进性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其中2例见分隔状强化.MRI平扫T2WI以等稍高信号为主,期间及周边夹杂点片状高信号,T1WI等低信号为主,强化方式与CT相似.结论 肾脏血管瘤一般不均质,可有钙化和(或)出血,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渐进性强化或分隔状强化有一定特征,仔细鉴别,有助于提示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血管瘤 诊断显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腮腺导管癌16例临床及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映 陈晓冰 邝平定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7期955-95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MRI表现,提高对该少见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DC初诊患者的MRI表现,16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缘、MR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16例患者肿瘤均...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MRI表现,提高对该少见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DC初诊患者的MRI表现,16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缘、MR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16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3例位于浅叶,9例位于深叶,4例病灶跨深、浅叶。病灶最大径为1.4~7.0cm,平均(2.9±0.3)cm。病灶呈类圆形3例,椭圆形4例,不规则分叶状9例。病灶边界清晰6例,边界不清10例,其中6例病灶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侵犯腮腺皮肤、咽旁间隙各2例。信号均匀5例,不均匀11例;病灶MR T_1WI呈等信号7例,低信号9例;T_2WI呈稍高信号4例,低信号12例。增强扫描11例病灶呈明显强化,5例中度强化。10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深叶或跨深、浅叶、边界不清、T_2WI低信号、明显强化及易坏死的占位灶可以提示SDC的诊断,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导管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