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腹主动脉下段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孝成 陈俞宏 +6 位作者 赵黎明 苏柏友 黄富全 邝权兴 刘佳 张炜 蒙文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腹主动脉下段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2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采用超声引导腹主动脉下段球囊阻断术控制剖宫产术中出血。术前由血管外科医师在超声引导下将球囊放...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腹主动脉下段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2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采用超声引导腹主动脉下段球囊阻断术控制剖宫产术中出血。术前由血管外科医师在超声引导下将球囊放置于髂动脉分叉上方腹主动脉,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再行胎盘剥离及胎盘剥离面缝合。记录产妇术中球囊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输血量、是否保留子宫、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例产妇均成功置入球囊导管并完成手术,术中球囊阻断时间平均(16.5±9.3)min,手术时间平均(62.7±14.5)min,出血量平均(528±203)ml,住院时间平均(7.2±2.4)d。4例(16%)予输血,平均输血量(220±138)ml;1例(4%)出血1 500 ml行子宫切除。新生儿Apgar评分: 1 min为(8.9±0.5)分, 5 min为(9.6±0.2)分。无产妇及胎儿死亡,均未发生下肢动脉血栓、神经损伤、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行剖宫产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下段球囊阻断术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避免对胎儿的放射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球囊阻断术 主动脉 超声引导
下载PDF
球囊阻断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孝成 陈俞宏 +5 位作者 张麟 赵黎明 苏柏友 黄富全 邝权兴 刘佳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阻断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采用球囊阻断下手术治疗25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球囊阻断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采用球囊阻断下手术治疗25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置入球囊导管并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2.7±11.2)min,平均出血量为(132.6±65.4)ml。术后2例患者出现伤口淋巴漏,经局部换药后治愈出院。患者穿刺点经加压包扎后均愈合良好,未见血管损伤及动脉夹层,无下肢缺血坏死者。患者术后随访2~26个月,1例患者因行股动脉直接结扎术遗留下肢缺血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其余下肢功能正常。结论球囊阻断下手术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降低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股动脉 球囊阻断 手术
下载PDF
改良穿刺缝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孝成 陈俞宏 +4 位作者 赵黎明 苏柏友 黄富全 邝权兴 刘佳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282-284,288,共4页
目的总结改良穿刺缝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采用改良穿刺缝合技术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 目的总结改良穿刺缝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采用改良穿刺缝合技术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3.2±1.5)h,术中平均出血量(126±9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2.6)d。共缝合84处股动脉入路,一次成功率95.2%,二次成功率98.8%(83/84)。患者随访1~12个月,未见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穿刺缝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经皮穿刺封堵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孝成 陈俞宏 +4 位作者 赵黎明 苏柏友 黄富全 邝权兴 刘佳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选择6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组则...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选择6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的VCSS评分、CIVIQ评分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VCSS评分(4.01±0.05)分、(1.03±0.07)分比对照组(4.78±0.51)分、(1.81±0.24)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CIVIQ评分(82.11±1.20)分、(88.04±1.06)优于对照组(73.15±1.54)分、(81.32±1.54)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射频消融注射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射频消融 泡沫硬化剂
下载PDF
血清D-D、TAT及PIC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赵黎明 霍鑫 +4 位作者 苏柏友 黄富全 邝权兴 刘佳 张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VTE患者30例作为试验...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联合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VTE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将试验组分为VTE组(21例)与非VTE组(9例)。记录并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清D-D、TAT、PIC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D-D、TAT、PIC单独或联合诊断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清D-D、TAT及PI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TE组患者的血清D-D、TAT及PI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VT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D、TAT及PIC单独诊断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663、0.786、0.814。D-D+TAT、D-D+PIC、TAT+PIC任意两项指标诊断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AUC依次为0.901、0.922、0.937,灵敏度依次为80.95%、85.71%、90.48%,特异度依次为77.78%、88.89%、88.89%。D-D+TAT+PIC三者联合诊断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AUC为0.979,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100%。结论VTE患者的血清D-D、TAT及PIC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清D-D+TAT+PIC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血栓前状态发生VTE的诊断及临床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静脉血栓栓塞症 诊断 临床评估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分子物变化对血栓形成的诊疗作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黎明 霍鑫 +4 位作者 苏柏友 黄富全 邝权兴 刘佳 张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8期1382-1384,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变化对血栓形成的诊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未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变化对血栓形成的诊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未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分别于初诊时、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1个月,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对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包括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sTM、t-PAIC、PIC、TAT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健康组相比,实验组的t-PAIC、PIC、TAT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而实验组与健康组的sT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实验组的TAT、t-PAIC、PI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检测TAT、t-PAIC、PIC等血栓分子标志物,不仅能准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还能对抗凝疗效进行准确评估,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分子标志物 诊断 抗凝 疗效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俞宏 邝权兴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4期161-164,共4页
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相似,从20%~64%不等,最新调查显示根据CEAP分级,C0和C1比例为60~70%,C2和C3约25%,而C4和C6占5%以上。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其发病机制为静脉回流功... 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相似,从20%~64%不等,最新调查显示根据CEAP分级,C0和C1比例为60~70%,C2和C3约25%,而C4和C6占5%以上。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其发病机制为静脉回流功能障碍,导致静脉扩张及血液淤滞,继而引发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乏力、肿胀、疼痛、慢性皮肤营养改变、自发性出血和皮肤溃疡等。目前大隐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主要分为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HLS)和近十多年来迅速兴起的腔内激光消融(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EVLA)、腔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和泡沫硬化剂治疗(Foam Sclerotherapy)等,新的治疗方式仍在不断推出,各种手术方式均有其优缺点,并不断在实践中改进,该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几种治疗方法的一些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外科治疗 腔内治疗
下载PDF
Castor分支支架联合原位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8
作者 龚勇泉 卢天成 +4 位作者 农巍 吴先球 韦成信 邝权兴 李孝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Castor分支支架联合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纵向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15例采用Castor支架联合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资料,... 目的总结分析Castor分支支架联合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纵向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15例采用Castor支架联合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资料,其中弓部动脉瘤10例,主动脉溃疡5例。Castor主体支架锚定在Z1区,分支支架植入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观察围术期和随访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27.0±9.8)min,住院时间(14±2)d,围术期未发现明显内漏及其他严重并发症。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2)个月。随访期内,未见支架移位,主体支架、分支支架以及开窗支架通畅良好,无内漏发生,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Castor支架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技术处理主动脉弓部疾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分支支架 原位开窗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