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食两用黄栀子农艺性状的比较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杨艳 邝鼎 +5 位作者 唐洁 汤玉喜 张玉荣 黄忠良 杨莉 吴浪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4-137,共4页
为给黄栀子的资源评价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对引种栽培的各类型黄栀子的树高、冠幅、叶片性状、果实表型性状以及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型黄栀子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主要经济性状间存... 为给黄栀子的资源评价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对引种栽培的各类型黄栀子的树高、冠幅、叶片性状、果实表型性状以及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型黄栀子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主要经济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LH黄栀子多数农艺性状均优于其它类型黄栀子。在果实纵横径、单株果数以及单株产量等方面尤为明显。黄栀子单果鲜质量及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可达0.989和0.929;果实纵横径、树高及冠幅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萼长及叶片相关性状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栀子 农艺性状 差异分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迎春花试管培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芳 袁有美 +3 位作者 陈建荣 朱天彧 邝鼎 唐映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6期20-24,共5页
旨在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迎春花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状况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培养条件。以迎春花带芽茎段为材料,通过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新芽、芽生根等步骤建立迎春花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合迎春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培... 旨在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迎春花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状况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培养条件。以迎春花带芽茎段为材料,通过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新芽、芽生根等步骤建立迎春花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合迎春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WPM+3.0 mg/L6-BA+0.5 mg/LNAA,诱导率高达100%;适合迎春花芽伸长诱导的培养基为WPM+2.0 mg/L6-BA+0.5 mg/LNAA,诱导率达56.8%;适合迎春花生根诱导的培养基为1/2 WPM+0.5 mg/L NAA,生根率高达85%,根系发达,试管苗生长健壮。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500 lx,光照时间12 h/d,温度25℃。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对迎春花不定芽的出芽时间和再生率以及生根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春花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技术 试管苗 生根率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康乃馨试管苗增殖和开花诱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雨露 彭洁平 +5 位作者 刘芳 邝鼎 唐映红 袁有美 毛凯权 陈建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07-1912,共6页
以康乃馨无菌苗为实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设不同的pH值,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康乃馨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GA_3,... 以康乃馨无菌苗为实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设不同的pH值,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康乃馨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GA_3,设置不同的光照时间,进行4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筛选诱导康乃馨试管开花的最佳培养条件,建立无菌苗快速繁殖试管诱导开花体系。结果表明,康乃馨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MS+0.5 mg/L NAA+2 mg/L 6-BA,pH6.2,增殖倍数达到11倍。诱导无菌苗试管开花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2 MS+4 mg/L GA_3+0.5 mg/L 6-BA+0.6 mg/L NAA,培养温度20℃,开花率可达87%,单株花朵开花持续时间长可达16 d,光照时间对开花率影响不大,但总体来说光照时间长于12 h,有利于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乃馨 正交设计 组织培养 增殖 试管开花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提取工艺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唐伟卓 满海燕 +4 位作者 杨涛 缪芝硕 祝廷辉 邝鼎 陈建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1,共5页
以"林海1号"栀子为研究对象,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栀子皮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 以"林海1号"栀子为研究对象,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栀子皮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2;栀子肉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得率分别为2.35%和20.4%。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理化性质接近,过氧化值和酸价较低,且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GC-MS分析表明,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栀子皮油中共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44.12%)、棕榈酸(21.86%)、二十碳烯酸(10.46%)、油酸(9.07%)和硬脂酸(5.68%)。栀子肉油中检出13种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53.06%)、油酸(21.88%)、棕榈酸(17.57%)、硬脂酸(3.85%)和二十三烷酸(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皮油 栀子肉油 提取 响应面 理化性质 脂肪酸
下载PDF
栀子枝7种成分LC-MS分析及HPLC-DAD测定 被引量:6
5
作者 缪芝硕 钟益玲 +3 位作者 李海丽 吴倩 邝鼎 唐伟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枝7种成分进行LC-MS分析及HPLC-DAD测定。方法采用LC-MS法开展栀子枝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栀子枝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京尼平苷酸、竹节参皂苷Ⅳa、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枝7种成分进行LC-MS分析及HPLC-DAD测定。方法采用LC-MS法开展栀子枝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栀子枝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京尼平苷酸、竹节参皂苷Ⅳa、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去甲基川陈皮素、栎精-3,7,3',4'-四甲醚的含量。结果从栀子枝中定性分析了30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等多种结构类型。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7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其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和竹节参皂苷Ⅳa是栀子枝中最主要的环烯醚萜及三萜成分,含量分别为2.140、3.575 mg/g。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栀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化学成分 LC-MS HPLC-DAD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栀子果实不同部位油脂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嘉琪 杨涛 +4 位作者 缪芝硕 祝廷辉 邝鼎 陈建荣 唐伟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14-121,128,共9页
为了考察采用超声波提取栀子果皮、果肉两个不同部位油脂的工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对栀子油脂进行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提取栀子果皮油脂的最佳... 为了考察采用超声波提取栀子果皮、果肉两个不同部位油脂的工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对栀子油脂进行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提取栀子果皮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功率320 W、料液比1∶13 g/mL。超声提取栀子果肉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8 min、提取功率360 W、料液比1∶12 g/mL。在上述条件下,栀子果皮、果肉油脂的得率分别可达2.36%和22.60%。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超声波可以破坏栀子果实细胞排列方式和整齐程度,促进油脂性成分溶出。GC-MS实验结果表明,栀子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5.97%,以亚油酸(52.70%)和油酸(21.90%)为主;栀子果皮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22%,以亚油酸(44.80%)和油酸(13.55%)为主。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栀子油脂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栀子果皮 栀子果肉 响应面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栀子不同部位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林 皮家菊 +4 位作者 满海燕 周仁欢 刘芳 邝鼎 陈建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4期136-142,共7页
为优选栀子不同部位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提取工艺并测定期含量,利用正交实验,采用超声、回流、微波3种方法,同时建立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HPLC同步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微波法的提取效果较好。果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时间... 为优选栀子不同部位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提取工艺并测定期含量,利用正交实验,采用超声、回流、微波3种方法,同时建立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HPLC同步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微波法的提取效果较好。果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时间为25 min,料液比为1:15,乙醇浓度为95%;果仁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0,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5%。采用Waters WATO54275-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进行梯度洗脱,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检测波长分别为238、440 nm。HPLC测定结果表明,‘林海1号’栀子果皮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最高含量分别为13.53、3.3 mg/g;果仁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最高含量分别为44.64、7.72 mg/g。上述结果为栀子种质评价和不同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西红花苷Ⅰ HPLC
下载PDF
无定形态药物结晶成核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杰 李康 +8 位作者 杨子晴 丁子涵 肖赛钧 岳志明 蔡鲤镁 黎家文 邝鼎 刘敏卓 曾志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2-1969,共8页
无定形态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但其在制备或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结晶而削弱原有的优势。固体分散体中的无定形态药物结晶过程分为成核和晶体生长两步,其中成核是结晶的起始环节和关键步骤,但目前尚对无... 无定形态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但其在制备或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结晶而削弱原有的优势。固体分散体中的无定形态药物结晶过程分为成核和晶体生长两步,其中成核是结晶的起始环节和关键步骤,但目前尚对无定形态药物结晶成核认识还很有限。本文对无定形态药物成核的研究方法、成核理论、添加物影响成核的机制及成核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期望为无定形态固体分散体处方设计和提高其物理稳定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态药物 结晶 成核 难溶性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