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早期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邢傲君 张雅楠 +1 位作者 王贺 李明新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50-259,共10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OCTA)评估未出现临床可见视网膜病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并与血液学指标、病程、化疗疗程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40例经扩瞳检眼镜检查无临床可见视网膜病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OCTA)评估未出现临床可见视网膜病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并与血液学指标、病程、化疗疗程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40例经扩瞳检眼镜检查无临床可见视网膜病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研究组)和4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并进行以黄斑为中心6.0 mm×6.0 mm区域和以视盘为中心4.5 mm×4.5 mm区域OCTA扫描,测量指标包括浅表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管密度(V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周长、FAZ面积、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围300μm毛细血管密度(FD300)、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同时进行血液学相关指标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幼稚细胞比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将研究组OCTA参数与血液学相关指标、病程、化疗疗程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研究组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中心凹区、黄斑总体的SCP、DCP的血管密度分别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P<0.05)。研究组黄斑区FAZ的面积、周长较对照组增大(P<0.05),FD30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间RNFL厚度、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凹区SCP、DCP的血流密度,FD300与血红蛋白指标呈正相关(β=0.14,P=0.008;β=0.131,P=0.033;β=0.156,P=0.014);FAZ的面积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β=-0.102,P=0.009);FAZ的周长与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β=-0.261,P=0.033);黄斑总体及中心凹周围区DCP的血流密度与幼稚细胞比例呈负相关(β=-0.129,P=0.006;β=-0.151,P=0.003);黄斑总体及中心凹旁、中心凹周围区SCP的血流密度,FD300与血清中VEGF水平呈负相关(β=-0.025,P=0.018;β=-0.037,P=0.017;β=-0.022,P=0.036;β=-0.037,P=0.025)。中心凹周围区SCP的血管密度,黄斑总体、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DCP的血管密度均与化疗疗程呈负相关(β=-0.152,P=0.038;β=-0.161,P=0.041;β=-0.796,P=0.014;β=-0.130,P=0.011)。黄斑总体、中心凹周围区DCP的血管密度与病程呈负相关(β=-0.142,P=0.046;β=-0.109,P=0.045)。FAZ的面积、FAZ的周长与化疗疗程呈正相关(β=0.183,P=0.007;β=0.197,P=0.039)。结论在出现临床可见的视网膜病变之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视网膜就已经开始出现微血管的损伤;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黄斑微循环损害与幼稚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VEGF水平增高,化疗疗程增加,病程延长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中心凹无血管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