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豆产能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磊 郝佩佩 +2 位作者 王吴彬 刘方东 邢光南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889-894,共6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是植物蛋白和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也是禽畜养殖业的主要饲料蛋白来源。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豆消费国,85%的大豆需要依赖进口,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探讨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的路径,振兴大豆产业,保障国...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是植物蛋白和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也是禽畜养殖业的主要饲料蛋白来源。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豆消费国,85%的大豆需要依赖进口,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探讨提升我国大豆产能的路径,振兴大豆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文献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低、总产量不足,种植面积小、提升空间有限,大豆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种植补贴政策不完善等影响大豆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大豆产能提升的途径:从产量突破性品种培育、栽培技术改进和高产竞赛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从东北地区大豆面积恢复、西北地区大豆种植、盐碱地开发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等方面多渠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完善大豆补贴及保险政策;从产教融合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振兴大豆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能 现状分析 提高途径 探讨
下载PDF
大豆抗筛豆龟蝽Megacota cribraria(Fabricius)的QTL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邢光南 周斌 +4 位作者 赵团结 喻德跃 邢邯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1-368,共8页
筛豆龟蝽是我国南方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定位筛豆龟蝽抗性QTL,分析其稳定性,为大豆抗筛豆龟蝽育种提供参考。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含184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NJRIKY(简称KY)和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组... 筛豆龟蝽是我国南方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定位筛豆龟蝽抗性QTL,分析其稳定性,为大豆抗筛豆龟蝽育种提供参考。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含184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NJRIKY(简称KY)和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组合衍生的含142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NJRIWT(简称WT)为材料,2004-2006在田间自然虫源下鉴定了筛豆龟蝽抗性。不同年份内以黑霉程度为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差异在每年都达极显著水平,遗传变异系数都相当大,遗传率中等偏高。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KY群体的抗性QTL主要位于D1a和C2连锁群,WT群体的抗性QTL主要位于H和D1b连锁群。KY群体3年均检测出的qRMC-d1a-1位于D1a连锁群,贡献率为7.6%~31.4%;2005和2006两年均检测出的qRMC-c2-1位于C2连锁群,与环境有互作,效应相对较小;抗性等位基因来自南农1138-2;qRMC-d1a-1和qRMC-h-1在2005年和2006年存在显著的互作。WT群体连锁群H上的qRMC-h-1在3年中都被检测到,贡献率为16.3%~36.2%;D1b连锁群上的qRMC-d1b-2在2004年和2005年被检测到,效应相对较小;抗性等位基因来自通山薄皮黄豆甲。虽然WT群体D1b和H连锁群上的这2个QTL在KY群体中也有一年被检测到,但2个群体抗性位点基本上是不同的。QTL在不同环境被重复检出,说明大豆对筛豆龟蝽的抗性由稳定的主效QTL所控制,其2侧邻近标记有希望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筛豆龟蝽[Megacota cribraria(Fabricius)] 抗虫性 QTL定位
下载PDF
大豆地方品种叶片叶柄茸毛性状的形态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邢光南 谭连美 +5 位作者 刘泽稀楠 岳汉 张寒竹 史鸿飞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6,共6页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I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I和II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I、II和III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I、II和V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茸毛 豆卷叶螟 抗虫性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关于Mapmaker/Exp遗传作图中标记分群和排序操作技术的讨论 被引量:14
4
作者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3,共7页
Mapmaker/Exp(3.0)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遗传连锁数据分析软件,在分子标记数量大时(多于500个)往往出现所绘制连锁图谱图距偏大的现象。本文从标记分群和标记排序两个遗传作图环节分析原因并概括出以下两个实施要点:(1)标记分群不应强求同... Mapmaker/Exp(3.0)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遗传连锁数据分析软件,在分子标记数量大时(多于500个)往往出现所绘制连锁图谱图距偏大的现象。本文从标记分群和标记排序两个遗传作图环节分析原因并概括出以下两个实施要点:(1)标记分群不应强求同一LOD值,对特殊的连锁群可试用不同LOD值;(2)在标记排序时,一次order命令后用ripple命令反复梳理有时并不能获得最佳排列顺序,而应多次使用order,每次order后用ripple反复梳理,经反复比较才能得出最佳排列顺序,必要时还须结合人工调整。通过大豆遗传作图实例比较了软件推荐思路2的通常用法和作者建议的新用法所构建的遗传图谱及相应QTL定位的差异,认为新用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maker/Exp(3.0) 遗传连锁图谱 作图技术 标记分群 标记排序
下载PDF
大豆对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Fabricius)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6,共9页
豆卷叶螟是我国南方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危害严重。本文在观察豆卷叶螟田间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特殊的卷叶危害特征基础上,以虫包数、卷叶率、子粒产量为抗性(危害)指标,应用3个抗感杂交组合[科丰1号×南农1138-2(NJRIKY)、... 豆卷叶螟是我国南方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危害严重。本文在观察豆卷叶螟田间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特殊的卷叶危害特征基础上,以虫包数、卷叶率、子粒产量为抗性(危害)指标,应用3个抗感杂交组合[科丰1号×南农1138-2(NJRIKY)、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NJRIWT)和苏88-M21×新沂小黑豆(NJRISX)]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于2004—2006年对大豆抗豆卷叶螟的植株反应进行了抗性鉴定。各类指标在各群体均表现有相当大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率,其中卷叶率指标比其他2类指标遗传变异和遗传率相对较大,年度间更稳定且与产量的负相关更明显,因而提出9月上旬卷叶率为鉴定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最佳指标。对NJRIKY、NJRIWT和NJRISX3个群体抗性遗传分离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0%、80.5%和56.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1%、11.4%和29.1%。2对主基因的作用方式表现组合间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群体各家系的主基因基因型作了归类,可供家系抗性选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卷叶螟 抗虫性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分离分析
下载PDF
大豆资源的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抗性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496,共6页
在观察筛豆龟蝽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的危害特征基础上,比较了田间自然危害条件下各种抗性鉴定指标,以茎枝黑霉程度结合叶片紫斑数为抗性分级指标鉴定了国内外大批资源,筛选出58份抗、感食叶性害虫的大豆材料,其筛豆龟蝽抗性结果表明,... 在观察筛豆龟蝽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的危害特征基础上,比较了田间自然危害条件下各种抗性鉴定指标,以茎枝黑霉程度结合叶片紫斑数为抗性分级指标鉴定了国内外大批资源,筛选出58份抗、感食叶性害虫的大豆材料,其筛豆龟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观察日期间和区组间都有极显著差异,品种×观察日期互作也极显著,最终筛选出PI227687、安陆小黄豆、花柒黄毛豆、沔阳白毛豆等高抗种质,并提出了一套鉴定方法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 抗虫性 鉴定
下载PDF
比较法在生物统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邢光南 管荣展 +1 位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类和农学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随着理论课学时数的减少,必须增设相应的实验课,以强化教学效果。实验课既要传授SAS编程的基本知识,又要与统计方法相结合,解决科研应用问题。教学面临学时数少、内容多等问题。采用...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类和农学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随着理论课学时数的减少,必须增设相应的实验课,以强化教学效果。实验课既要传授SAS编程的基本知识,又要与统计方法相结合,解决科研应用问题。教学面临学时数少、内容多等问题。采用比较教学法,运用实际教学案例,通过数据表格与SAS数据集比较、理论公式计算与SAS软件运算比较、同一SAS程序不同参数比较、相似SAS程序不同运算结果比较及一题多解等办法,增强了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法 生物统计实验 教学 SAS
下载PDF
大豆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QTL定位 被引量:4
8
作者 邢光南 刘泽稀楠 +5 位作者 谭连美 岳汉 王宇峰 KIM Hyun-Jee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0,共9页
大豆叶茸毛形态对抗虫性、耐旱性等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KY)和NJRIXG(XG)进行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均有大幅度变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亲分离,两者有极显著... 大豆叶茸毛形态对抗虫性、耐旱性等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KY)和NJRIXG(XG)进行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均有大幅度变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亲分离,两者有极显著负相关(r=–0.49和–0.62),叶面茸毛密度的遗传率(75.7%~76.8%)高于叶面茸毛长度的遗传率(45.2%~62.9%);检测到2个叶面茸毛密度主效QTL(XG群体的PD1-1和KY群体的PD12-1,表型贡献率分别达20.7%和21.7%);两群体叶面茸毛密度遗传构成中加性QTL贡献率占20.7%~36.2%,互作QTL只占0~1.4%,而未定位到的微效QTL所占份额很大,为38.1%~56.1%,是以往只用定位程序而未注意遗传构成解析所没有发现的特点;未在KY中检测到叶面茸毛长度加性QTL,互作QTL贡献率也仅4.2%,而微效QTL贡献率达58.7%;但在XG中叶面茸毛长度加性QTL PL1-1和PL12-1贡献率分别达18.3%和22.5%,占主要成分,互作QTL和微效QTL贡献均较小,说明该性状两群体的遗传构成有很大差异。大豆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涉及多个效应不同的基因/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茸毛密度 茸毛长度 QTL定位
下载PDF
用SAS程序模拟抽样绘制t、F和χ~2分布 被引量:6
9
作者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198,201,共3页
长期以来作为国际著名的统计软件SAS以其强大的统计功能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并被广泛介绍〔1-3〕。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改进统计课程的教学〔4〕,对那些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奏效的教学内容开展SAS系统辅助... 长期以来作为国际著名的统计软件SAS以其强大的统计功能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并被广泛介绍〔1-3〕。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改进统计课程的教学〔4〕,对那些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奏效的教学内容开展SAS系统辅助教学卓有成效[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S程序 计算机辅助教学 抽样 模拟 传统教学方法 SAS系统 统计功能 统计软件
下载PDF
大豆叶茸毛着生状态的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邢光南 赵团结 +1 位作者 王柬人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773,共6页
大量观察发现大豆叶柄茸毛着生状态有别于叶片茸毛着生状态。根据对392份来自全国各生态区的代表性样本的观察,将叶片茸毛着生状态分为匍匐、半匍匐和斜立3类,将叶柄茸毛着生状态分为紧贴、倾斜和直立3类。发现茸毛着生状态与地理来源有... 大量观察发现大豆叶柄茸毛着生状态有别于叶片茸毛着生状态。根据对392份来自全国各生态区的代表性样本的观察,将叶片茸毛着生状态分为匍匐、半匍匐和斜立3类,将叶柄茸毛着生状态分为紧贴、倾斜和直立3类。发现茸毛着生状态与地理来源有关,纬度增大,斜立型叶片茸毛和直立型叶柄茸毛有增加的趋势。叶片和叶柄茸毛着生状态存在极显著相关性,χ2为164.72。叶片茸毛着生状态和叶柄茸毛着生状态与豆卷叶螟抗性等级间也存在极显著相关,χ2分别为187.46和123.44。匍匐、半匍匐叶片茸毛和紧贴、倾斜叶柄茸毛是抗虫性状,而斜立叶片茸毛和直立叶柄茸毛是感虫性状。卷叶率、虫包在叶片和叶柄茸毛着生状态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匍匐型、半匍匐型叶片茸毛能分别降低32.25%和3.72%的虫包数,51.37%和6.89%的卷叶率。紧贴型、倾斜型叶柄茸毛能分别降低25.93%和46.40%的虫包数,42.20%和62.81%的卷叶率。大豆叶茸毛着生状态可作为豆卷叶螟抗性的指示性状,用于大豆抗豆卷叶螟的种质筛选和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茸毛着生状态 豆卷叶螟 抗虫性 选择效率
下载PDF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邢光南 管荣展 盖钧镒 《中国农业教育》 2017年第5期67-70,共4页
通过分析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及科研反哺教学的层次、形式,文章认为广大教师是科研反哺教学的主力军,课程是科研反哺教学的基本层次和载体。从记录试验操作,展示试验误差来源,拓展统计图表绘制技巧,丰富教学案例,提高统计理论和分析水平以... 通过分析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及科研反哺教学的层次、形式,文章认为广大教师是科研反哺教学的主力军,课程是科研反哺教学的基本层次和载体。从记录试验操作,展示试验误差来源,拓展统计图表绘制技巧,丰富教学案例,提高统计理论和分析水平以及分享教师的科研经验等方面总结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与形式。同时提出提高"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科研反哺教学效果的举措。科研实践和成果丰富了教学内容,强化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资源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下载PDF
生物统计教学中用SAS程序讲解抽样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农业网络信息》 2010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抽样分布是统计推断理论的基础。介绍了利用SAS程序从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中模拟抽样的方法,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掌握总体参数和抽样分布特征数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 SAS 抽样分布 辅助教学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群体农艺加工性状与SSR关联分析和特异材料的遗传构成 被引量:23
13
作者 范虎 文自翔 +4 位作者 王春娥 王芳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5-788,共14页
选用204对SSR标记对全国野生大豆群体(174份代表性样本)的基因组扫描,采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百粒重、开花期、成熟期、干豆腐得率、干豆乳得率和耐淹性性状值关联分析,解析与性状关联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鉴... 选用204对SSR标记对全国野生大豆群体(174份代表性样本)的基因组扫描,采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百粒重、开花期、成熟期、干豆腐得率、干豆乳得率和耐淹性性状值关联分析,解析与性状关联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鉴别出一批与农艺、加工性状关联的优异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进一步分析极值表型材料的遗传构成。结果表明:(1)累计51个位点(次)与性状关联,有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相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关联位点中累计16位点(次)与连锁分析定位的QTL一致;(2)与地方品种群体和育成品种群体的关联位点比较,发现野生群体关联位点只有少数与之相同,群体间育种性状的遗传结构有明显差异。(3)与多性状关联的位点其等位变异对不同性状的效应方向可相同可不同,如GMES5532a-A332对百粒重和耐淹性的相对死苗率都是增效效应,而GMES5532a-A344对百粒重是减效效应,对相对死苗率是增效效应;(4)极值表型材料间的遗传构成有很大差异。表型值大的材料携带较多增效效应大的位点等位变异,例如N23349的百粒重是9.08g,含有4个增效效应较大的位点等位变异;表型值小的材料携带较多减效效应大的位点等位变异,如N23387的百粒重是0.75g,含有4个减效效应较大的位点等位变异。关联作图得到的信息可以弥补连锁定位信息的不足,尤其是全基因组位点上复等位变异的信息为育种提供了亲本选配和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 SSR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变异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特征和地理分化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范虎 赵团结 +2 位作者 丁艳来 邢光南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25,共12页
【目的】从分子标记等位变异水平上探讨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特征、连锁不平衡特点和地理生态分化的遗传机制,并以重要生态性状全生育期为代表解析性状地理分化的遗传基础。【方法】从全国24个省区不同地理生态型的野生大豆材料中抽选... 【目的】从分子标记等位变异水平上探讨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特征、连锁不平衡特点和地理生态分化的遗传机制,并以重要生态性状全生育期为代表解析性状地理分化的遗传基础。【方法】从全国24个省区不同地理生态型的野生大豆材料中抽选174份组成代表性样本,选用204个SSR标记,利用TASSEL及STRUCTURE 2.2软件进行群体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群体的地理分化、亚群体特异性及全生育期位点等位变异的地理分化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中国野生大豆群体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20条连锁群中,I和C2连锁群有相对较多的位点平均等位变异和遗传分化。不论是共线性组合,还是非共线性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LD存在,说明历史上发生过连锁群间的大量重组;野生群体D′平均值为0.34,高值多,比栽培大豆高,说明野生群体发生过更多的重组,保留下较高的LD。采用H-W平衡模型将野生群体聚成4类,模型聚类亚群划分与地理生态分类相关、有交叉,推测各地理亚群体发生过材料的迁移。各地理亚群经长期自然选择,各位点等位基因的频率发生变化,还有新生的与绝灭的,因此,各地理亚群间产生明显的等位基因分化。与地理生态性状全生育期关联的有15个位点160个等位变异,其中,亚群特有等位变异共58个,来自14个位点,同一位点可以在多个亚群体产生不同的特有等位变异,其效应从南至北逐渐下降,这说明生态区间不仅有强烈的遗传分化,而且是有规律的遗传分化。【结论】中国野生大豆群体遗传多样性高,共线、非共线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高,4个生态亚群体间位点高度遗传分化,产生大量地区特有等位变异,全生育期还表现由南向北降效的规律性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连锁不平衡(LD) 群体结构 地理分化 全生育期遗传分化
下载PDF
多环境下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农艺性状相关QTL/片段的鉴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向仕华 王吴彬 +5 位作者 何庆元 杨红燕 刘成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2,共13页
【目的】改进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挖掘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中蕴藏的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为拓宽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遗传基础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通过标记加密和剔除部分单标记型片段的方法,改... 【目的】改进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挖掘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中蕴藏的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为拓宽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遗传基础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通过标记加密和剔除部分单标记型片段的方法,改进以野生大豆N24852为供体,栽培大豆NN1138-2为受体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 CSSLP1;对改进后的群体(Soja CSSLP2)进行3年2点田间试验,通过单标记分析、区间作图、完备复合区间作图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等4种定位方法,结合与轮回亲本有显著差异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间相互比对,检测与大豆开花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相关的野生片段。【结果】改进后的群体(Soja CSSLP2)由150个CSSL构成,其中,有130个家系与Soja CSSLP1相同;在原遗传图谱上,新增40个SSR标记,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由16.15 c M变为12.91 c M,大于20 c M的区段由32个减少至17个,标记覆盖遗传距离总长度较原图谱(2 063.04 c M)增加103.52 c M;群体NN1138-2背景回复率变幅为79.45%—99.70%,平均为94.62%。利用Soja CSSLP2群体,分别鉴定到与开花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相关的4、5、5、7、14和3个工作QTL(working QTL)/片段,其中有15个工作QTL/片段能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属共性工作QTL(joint working QTL);除片段Sct_190—Sat_293上的主茎节数位点外,野生等位变异具有的加性效应方向与双亲表型差异方向一致;单个位点分别能解释5%—64%的表型变异;同时,分别检测到3、2和2个与地点存在互作的株高、主茎节数和单株荚数QTL/片段,其中与凤阳环境的互作均具有增加表型的效应,这可能与凤阳较南京所处纬度高有关;这些位点/片段分布在26个染色体片段上,其中有7个片段与2个及以上性状相关,可能是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与前人结果比较,有3个开花期、3个株高、2个主茎节数、2个单株荚数、8个百粒重、2个单株粒重位点能在其他遗传背景栽培大豆中检测到,说明在这些位点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间及栽培大豆间均存在遗传差异;另外18个位点(片段)为本研究利用野生大豆的新发现。【结论】大豆开花期、株高和主茎节数的遗传基础较百粒重简单,前者均存在效应较大位点/片段,后者多由小效应位点控制,遗传基础极为复杂;野生大豆中蕴藏着新的等位变异,能拓宽栽培大豆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大豆分枝数和叶柄夹角的相关野生片段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吴彬 何庆元 +4 位作者 杨红燕 向仕华 赵团结 邢光南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749-4758,共10页
【目的】从以栽培大豆为遗传背景的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中检测出与分枝数和叶柄夹角有关的野生片段,估计其遗传效应,为未来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CSSL群体(SojaCSSLP1)... 【目的】从以栽培大豆为遗传背景的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中检测出与分枝数和叶柄夹角有关的野生片段,估计其遗传效应,为未来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单标记分析、区间作图、完备复合区间作图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等四种定位方法,结合与轮回亲本有显著差异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间相互比对,检测与分枝数和叶柄夹角相关的野生片段。【结果】累计共检测到3个分枝数相关的野生等位变异/片段和5个叶柄夹角相关野生等位变异/片段,其中与分枝数相关的Sat_160野生片段和与叶柄夹角相关的Sat_286野生片段能分别被所有方法检测到。在这些QTL/片段中,Sat_286位点最高能解释22%的叶柄夹角表型变异;在所有检测到的位点(片段)上,来自野生大豆的等位基因均具有正向的加性效应,这与2个亲本的表型差异相吻合。【结论】所发现的3个分枝数和5个叶柄夹角野生等位变异/片段均来自未报道的QTL/片段,体现了野生大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分枝数 叶柄夹角 株型
下载PDF
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特点与计算程序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贺建波 刘方东 +4 位作者 邢光南 王吴彬 赵团结 管荣展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4-1289,共16页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理论及应用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数量性状研究的热点,但是以往GWAS方法注重于个别主要QTL/基因的检测与发掘。为了相对全面地解析全基因组QTL及其等位基因构成,本研究提出了限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理论及应用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数量性状研究的热点,但是以往GWAS方法注重于个别主要QTL/基因的检测与发掘。为了相对全面地解析全基因组QTL及其等位基因构成,本研究提出了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GWAS方法(RTM-GWAS,https://github.com/njau-sri/rtm-gwas)。RTM-GWAS首先将多个相邻且紧密连锁的SNP分组,成为具有多个单倍型(复等位变异)的连锁不平衡区段(SNPLDB)标记,然后采用两阶段分析策略,基于多位点复等位变异遗传模型,在节省计算空间的条件下保障全基因组QTL及其复等位变异检出的精确度。和以往GWAS方法相比,RTM-GWAS以性状遗传率为上限,能够较充分地检测出QTL及其相应的复等位变异并能有效地控制假阳性的膨胀。由其结果建立的QTL-allele矩阵代表了群体中所研究性状的全部遗传组成。依据这种QTL-allele矩阵的信息,可以设计最优基因型的遗传组成,预测群体中最优化的杂交组合,并用以进行群体遗传和特有与新生等位变异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对RTM-GWAS方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功能进行说明,然后通过大豆试验数据说明RTM-GWAS计算程序的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连锁不平衡区段 多位点模型 QTL-allele矩阵 种质资源群体 优化组合设计
下载PDF
大豆主要株型和产量指标对大气CO2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17
18
作者 苏营 张逸飞 +2 位作者 牟文雅 邢光南 陈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97-2606,共10页
针对当前气候变暖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同步发生现实,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1(HN41)和3个常规对照品种周豆16号(ZD16)、中豆35号(ZD35)和桂黄豆2号(GHD2)为研究对象,通过开顶式气室模拟高CO_2浓度(650μL/L)和温度升高(±0.5—0.6℃)... 针对当前气候变暖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同步发生现实,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1(HN41)和3个常规对照品种周豆16号(ZD16)、中豆35号(ZD35)和桂黄豆2号(GHD2)为研究对象,通过开顶式气室模拟高CO_2浓度(650μL/L)和温度升高(±0.5—0.6℃)研究了大气CO_2和温度升高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对株高、茎粗、单株干重和单株籽粒重影响极显著;温度、CO_2与品种互作极显著地影响单株籽粒重。CO_2浓度升高有增加大豆株高、茎粗、干重和单株籽粒重的趋势,且高温下CO_2浓度升高对株高和茎粗的促进作用更大,而正常温度水平下高CO_2浓度升高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与对照CO_2浓度比,高CO_2浓度显著促进了高温下HN41、ZD16和GHD2的株高,并显著提高了正常温度下HN41、ZD16、ZD35和GHD2的单株干重。与正常温度相比,高温仅显著提高了高CO_2处理下HN41的茎粗,并显著提高了对照CO_2处理下HN41的单株籽粒重。此外,同一CO_2浓度和温度处理下,高光效大豆HN41的茎粗、根冠比和单株籽粒重等都显著高于ZD16、ZD35和GHD2;而仅在正常温度与高CO_2浓度处理下HN41的单株干重显著高于ZD16和GHD2。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显著影响了高光效大豆的生长,其中,高温下CO_2浓度升高有利于其生长势,正常温度下CO_2浓度升高有利于其光合产物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全球变暖 高CO_2浓度 生长势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利用高光谱技术估测大豆育种材料的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10
19
作者 齐波 张宁 +3 位作者 赵团结 邢光南 赵晋铭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3-1085,共13页
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田间作物长势及产量潜力的重要参数,规模化育种要求及时、快速、无损地获取大量育种材料的田间生长信息。本研究利用52份大豆品种(系)的2年田间试验,在盛花期(R2)、盛荚期(R4)及鼓粒初期(R5)测定大豆冠... 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田间作物长势及产量潜力的重要参数,规模化育种要求及时、快速、无损地获取大量育种材料的田间生长信息。本研究利用52份大豆品种(系)的2年田间试验,在盛花期(R2)、盛荚期(R4)及鼓粒初期(R5)测定大豆冠层反射光谱,同步测定大豆LAI和地上部生物量(ABM)。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LAI与冠层光谱在可见光波段(426~710 nm)均表现显著负相关(P〈0.05),在近红外波段(748~1331 nm)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根据文献已报道的植被指数与LAI的线性相关性分析,NDVI和RVI类型的植被指数能够较好地指示大豆LAI,进而在全光谱250~2500 nm范围内涵盖上述两种类型的植被指数,经对建立的大豆LAI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综合评价,遴选出不同生育期敏感植被指数的最优估测模型。其中,R2期RVI(825,586)所建模型(y=0.03x1.83)、R4期RVI(763,606)所建模型(y=0.38e0.14x)及R5期RVI(744,580)所建模型(y=0.06x1.79)的预测表现最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77、0.639和0.664,相对标准误(RRMSE)均小于20%;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3、0.612和0.634,均根方误差(RRMSE*)约20%。进而发现针对LAI和ABM的RVI共性核心波段组合为R2期的825 nm和586 nm、R4期的763 nm和606 nm以及R5期的744 nm和580 nm。本研究结果可望为大豆规模化育种中获取大量不设重复试验材料的田间长势信息提供快速无损预测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光谱 遥感 叶面积指数 地上部生物量
下载PDF
大豆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野生片段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吴彬 何庆元 +4 位作者 杨红燕 向仕华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5-1163,共9页
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是大豆的重要形态性状,与进化密切相关。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不同表型CSSL组间比对,分别检测到与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 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是大豆的重要形态性状,与进化密切相关。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不同表型CSSL组间比对,分别检测到与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的1、3和2个野生片段(基因)。其中,5个野生片段(基因)分别与前人在栽培豆中检测到的无限结荚Dt1、荚色L1、荚色L2、绿种皮G和黑种皮i基因相对应,说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间在这些片段上均存在等位变异分化,是与大豆进化相关的基因/片段。另一个与荚色相关的Satt273野生片段能使大豆表现黑荚,可能是本研究的新发现,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荚色 结荚习性 种皮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