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新民主主义论到过渡时期总路线——兼论两种社会模式的转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和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102,共9页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模式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对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模式
下载PDF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苏联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邢和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73,共8页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想寻求一种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而且是比苏联更快的方法。人民公社受斯大林所有制理论的影响,与苏联的农业公社有着相同之处。在纠"左"过程中,毛泽东建议四级领导...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想寻求一种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而且是比苏联更快的方法。人民公社受斯大林所有制理论的影响,与苏联的农业公社有着相同之处。在纠"左"过程中,毛泽东建议四级领导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对纠"左"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纠"左",人民公社在所有制形式上退回到类似苏联的农业劳动组合,但仍然保留着苏联农业公社的某些特征,实际上成了两者的混合体,这是纠"左"不彻底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跃进” 人民公社 苏联因素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反对建筑浪费和批判“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邢和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74,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筑界提倡"民族形式"的创作设计,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美化城市。但是,这种设计形式没有处理好建筑的适用、经济和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片面追求建筑外表的华美,从而使建筑成本大大增加,造成巨大浪费,违反...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筑界提倡"民族形式"的创作设计,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美化城市。但是,这种设计形式没有处理好建筑的适用、经济和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片面追求建筑外表的华美,从而使建筑成本大大增加,造成巨大浪费,违反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基本建设方针。为此,全国开展了反对建筑领域浪费的运动,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建筑学界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也开展了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斗争,这就是把"民族形式"的设计思想当作"资产阶级形式主义、复古主义"加以批判,从而把学术问题混淆为政治问题。对建筑领域反对浪费和批判"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党史学界研究的空白,而且还能够为当前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民族形式” 建筑浪费 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
下载PDF
中苏公开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罅漏 被引量:2
4
作者 邢和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6-99,共4页
1 961年 1 0月 ,苏共召开二十二大。中国对苏共二十二大的过激反应 ,成为中苏公开论战的起点。这场论战 ,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过渡”理论的提出 ,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错误认识。全力维护苏联模... 1 961年 1 0月 ,苏共召开二十二大。中国对苏共二十二大的过激反应 ,成为中苏公开论战的起点。这场论战 ,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过渡”理论的提出 ,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错误认识。全力维护苏联模式 ,就是固守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 ,确信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模式 ,把对这一模式的改革当作复辟资本主义。将矛头指向党内“走资派” ,则是对执政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的不清醒认识 ,从而确立了“夺权斗争”的思维逻辑和行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 苏联 “大过渡”理论 社会发展 苏联模式 资本主义
下载PDF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再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邢和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3,共8页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形成初期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陈独秀没有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犯了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这是"二次革命论"产...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形成初期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陈独秀没有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犯了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这是"二次革命论"产生的真正根源。陈独秀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认为中国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则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再探讨
下载PDF
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被引量:4
6
作者 邢和明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3年第1期27-34,共8页
学术界对苏联模式作了很多论述 ,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 ,从毛泽东的角度认识苏联模式 ,学术界却很少论及。毛泽东在他的许多文章、报告和讲话中对苏联模式作了大量评价。苏共二十大前 ,毛泽东全面肯定苏联模式。苏共二十大后 ,毛泽东开... 学术界对苏联模式作了很多论述 ,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 ,从毛泽东的角度认识苏联模式 ,学术界却很少论及。毛泽东在他的许多文章、报告和讲话中对苏联模式作了大量评价。苏共二十大前 ,毛泽东全面肯定苏联模式。苏共二十大后 ,毛泽东开始反思苏联模式。中苏论战中 ,毛泽东全力维护苏联模式。他虽然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缺陷 ,试图走出一条比苏联好的路子来 ,但最终还是未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毛泽东 发展道路 思想认识 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下载PDF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 被引量:4
7
作者 邢和明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3年第3期24-27,共4页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它的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 ,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它的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 ,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发展 ,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所在。陈独秀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对列宁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论述 ,而且在党内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革命论” 新经济政策 认识 影响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账外资金和物资的清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邢和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40,共11页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初期,很多地区和部门通过不合理手段积累了大量账外资金和物资,被称为"小钱柜""小家当"和"小仓库"(简称"三小")。这些资金和物资,有的用于计划外建设,有的被...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初期,很多地区和部门通过不合理手段积累了大量账外资金和物资,被称为"小钱柜""小家当"和"小仓库"(简称"三小")。这些资金和物资,有的用于计划外建设,有的被干部多吃多占。中共中央先后批转湖北等省关于清理"三小"的文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将这项工作作为"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清理。国务院发出《关于在财贸系统清理"小钱柜"的几项规定》,对财贸系统清理"小钱柜"的范围等作出规定。1963年初至1966年上半年,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对"三小"进行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反”运动 清理整顿 财经纪律
下载PDF
关于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再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邢和明 《长白学刊》 200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不是说不要向社会主义过渡。事实上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 ,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三年就被放弃了。结果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 ,解决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而这与建立新民...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不是说不要向社会主义过渡。事实上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 ,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三年就被放弃了。结果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 ,解决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而这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完全不合拍。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除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不完备外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苏联压力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毛泽东以苏联为鉴 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和明 《岭南学刊》 2004年第1期61-63,75,共4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过严重错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而且造成了国家同农村的紧张关系。毛泽东以苏联为鉴,认真探讨和解决中国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过严重错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而且造成了国家同农村的紧张关系。毛泽东以苏联为鉴,认真探讨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苏联 “三农”问题 粮食生产
下载PDF
苏共二十大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和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苏共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出发点。这次大会也推动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深入思考,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由1956年前的全面肯...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苏共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出发点。这次大会也推动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深入思考,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由1956年前的全面肯定转向深入反思。苏共二十大后的一段时间是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揭示得最系统、最完备的时期,这与苏共二十大的背景有关,但毛泽东在反思中又维护了这一模式。由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与苏共有不同的看法,这次大会不仅成为中苏分歧的起点,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初,引发了中苏之间的一场大论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二十大 苏联模式 毛泽东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成因中苏联因素论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和明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1-36,共6页
针对苏共二十二大提出的“全民党”、“全民国家”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有关论述,对此进行了批判,认为苏联出现了“资产阶级特权阶层”,它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是苏联“修正主义”的阶级基础,... 针对苏共二十二大提出的“全民党”、“全民国家”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有关论述,对此进行了批判,认为苏联出现了“资产阶级特权阶层”,它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是苏联“修正主义”的阶级基础,同时又对照国内的情况,这种比照的结果,就是认为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结果提出了“大过渡”的论断,使阶级斗争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发展起来。此外,对苏联文化领域过分严重的估计又导致国内意识形态领域过火的批判。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便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成因 苏联 修正主义 资产阶级特权阶层
下载PDF
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与列宁新经济政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和明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其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其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实质所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陈独秀这一思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发展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
下载PDF
党的七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
作者 邢和明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3,共5页
七大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针对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的国情,七大强调发展工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努力推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大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针对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的国情,七大强调发展工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努力推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并且制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从而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七大召开时,党在解放区已经成为执政的党,因此,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时,尤其强调要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七大通过的党章,特别是党章总纲,贯穿着群众路线的精神,这是七大修改党章的一个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七大 生产力标准 新民主主义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下载PDF
重新认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15
作者 邢和明 《长白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1956年 ,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 ,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 ,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 ,毛泽东在“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路子”上犯了“左”的错误。60年代 ... 1956年 ,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 ,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 ,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 ,毛泽东在“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路子”上犯了“左”的错误。60年代 ,随着中苏论战的逐步升级 ,毛泽东又转向全力维护苏联模式 ,把对这一模式的突破性改革看成搞修正主义。至此 ,对毛泽东来说 ,突破苏联模式的时机已经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 修正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根本问题认识的三个阶段
16
作者 邢和明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38-40,共3页
毛泽东开创并巩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大业。他遵循了“苏联模式”又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反思。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由比较正确走向“左”的轨道。邓小平抓住发展生产力这把开启认识大门的钥匙,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升到新的水... 毛泽东开创并巩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大业。他遵循了“苏联模式”又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反思。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由比较正确走向“左”的轨道。邓小平抓住发展生产力这把开启认识大门的钥匙,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升到新的水平。江泽民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不断实践、认识的过程,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达到全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 生产力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试析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重大体现
17
作者 邢和明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实现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使理论创新在发展性、前提性、过程性和特色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实现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使理论创新在发展性、前提性、过程性和特色性上得到充分体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代领导集体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八大前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思考与改革
18
作者 邢和明 《世纪桥》 2004年第5期31-38,共8页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失误都同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有关。自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没有哪一个...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失误都同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有关。自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没有哪一个时期像八大前后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中国共产党 八大 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 成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与实践 失误
下载PDF
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9
作者 张国宏 邢和明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0,共3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都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初始阶段。本世纪头 2 0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 ,会面临许...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都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初始阶段。本世纪头 2 0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 ,会面临许多新问题 ,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因此要处理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立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积极因素
下载PDF
关于1958年中共批判南共联盟纲领草案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和明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6年第1期46-53,共8页
1958年,中共对南共联盟纲领草案的批判,是中、苏两党在政治上的一次“合作”。中共参加对南共联盟纲领草案的批判,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具有冷战时代的特点。批判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就是批判纲领草案的“修正主义”观点。对于... 1958年,中共对南共联盟纲领草案的批判,是中、苏两党在政治上的一次“合作”。中共参加对南共联盟纲领草案的批判,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具有冷战时代的特点。批判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就是批判纲领草案的“修正主义”观点。对于这次批判,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必须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更好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共联盟纲领草案 “修正主义” 两大阵营 《莫斯科宣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