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8~2003年海南省不同疟区居民疟疾血清学纵向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柳坚 蒙锋 +7 位作者 王善青 华德 蓝秀汉 陈雄 关士鹏 邢奇芬 郭仁能 张韻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流行情况 ,了解其流行趋势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南桥、毛阳高低疟区进行纵向调查 ,并与镜检法及 PCR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南桥、毛阳居民 IFAT抗体阳性率分...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流行情况 ,了解其流行趋势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南桥、毛阳高低疟区进行纵向调查 ,并与镜检法及 PCR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南桥、毛阳居民 IF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8.85 % (2 96 / 10 2 6 )和 6 .4 7% (6 4 /989) ,低年龄组阳性率为 9.92 % (39/ 393)和 3.98% (14 / 35 2 ) ;原虫阳性率依次为 6 .6 2 % (6 8/ 10 2 6 )和 1.4 2 % (14 / 989) ,PCR与镜检比较 ,阳性符合率为 86 .90 %。结论 南桥居民抗体阳性率和原虫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毛阳 ,显示疟疾传播仍较严重 ,毛阳疟疾虽有效控制 ,但仍有低年龄组阳性 ,说明疟疾传播尚未阻断。 PCR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病学调查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初步检测 被引量:3
2
作者 符式刚 邢奇芬 庞启滨 《海南医学》 CAS 1999年第1期2-3,共2页
以3-乙酰吡啶(APAD)作为辅酶而设计的微量酶比色法检测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PLDH的OD值随恶性疟原虫率的提高而明显升高,特别是当原虫率达1%以上时,PLDH的OD值更显著,但在低原虫率(0.4%以下)时,阳性血样与... 以3-乙酰吡啶(APAD)作为辅酶而设计的微量酶比色法检测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PLDH的OD值随恶性疟原虫率的提高而明显升高,特别是当原虫率达1%以上时,PLDH的OD值更显著,但在低原虫率(0.4%以下)时,阳性血样与阴性血样OD值有时错位或不能区别。同时显示,同样的原虫率血样裂殖体(S)和滋养体(T)期比环状体(R)期PLDH的OD值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疟原虫 乳酸脱氢酶 检测
下载PDF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及其抗性程度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符式刚 邢奇芬 庞启滨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 建立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株 ,观察其对氯喹和喹哌的抗性变化。 方法 按 Trager等常规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方法和 Reckmann等分别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和药效测试。 结果 所解冻培养的 3虫株 ,在培养初期疟原虫生长细弱 ,... 目的 建立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株 ,观察其对氯喹和喹哌的抗性变化。 方法 按 Trager等常规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方法和 Reckmann等分别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和药效测试。 结果 所解冻培养的 3虫株 ,在培养初期疟原虫生长细弱 ,且能产生配子体 ,并以低配子体率维持一定时间 ,随着配子体消失 ,疟原虫无性体健壮 ,繁殖良好 ;对药敏测定 ,3株疟原虫对氯喹皆具高程度抗性 (分别为 32、6 4和 32 pmol/ # ) ;对喹哌也具抗性 (分别为 6 4、6 4和 32pmol/ # ) ,但连续培养一定时间后 ,对氯喹抗性程度逐渐下降 ,最后皆转变为敏感 (分别为第 170、110和第 80 d)。而对喹哌抗性则无变化。 结论  3株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不稳定 ,可能与原抗性程度不高和易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体外连续培养 药效测试 抗性程度 疟疾 治疗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存活时间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符式刚 邢奇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观察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存活时间 ,分析其培养虫血的感染活力。 方法 采用Tragers等常规体外培养方法 ,待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的原虫率达到 15 %~ 2 0 %时 ,吸取含虫血于保存液置 4℃贮存 ,以后每天吸取少量虫血培养 ,2... 目的 观察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存活时间 ,分析其培养虫血的感染活力。 方法 采用Tragers等常规体外培养方法 ,待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的原虫率达到 15 %~ 2 0 %时 ,吸取含虫血于保存液置 4℃贮存 ,以后每天吸取少量虫血培养 ,2 4h观察原虫生长情况。 结果 恶性疟原虫血 4℃贮存 2d疟原虫减虫率 80 6% ,10d几乎为10 0 % ;11d已未发现疟原虫。 结论 估算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 4℃贮存 ,存活时间不超过 1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红内期 体外培养 存活时间 实验
下载PDF
体外连续培养恶性疟原虫生长状况的快速判定
5
作者 符式刚 邢奇芬 庞启滨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482-483,共2页
目的寻找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简便的培养方法。方法按Tragers等常规体外培养方法,在每培养24h换液时观察培养上清液颜色和测试pH值并采样镜检原虫感染率和疟原虫形态,分析疟原虫生长状态与培养上清液颜色的关系。结果上清液颜色为紫... 目的寻找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简便的培养方法。方法按Tragers等常规体外培养方法,在每培养24h换液时观察培养上清液颜色和测试pH值并采样镜检原虫感染率和疟原虫形态,分析疟原虫生长状态与培养上清液颜色的关系。结果上清液颜色为紫黄色、淡黄色、黄色、淡棕黄色、深棕黄色时,其PH值约分别为7.50~8.00、7.20~7.50、7.20~7.50、6.97~7.12和6.78~7.00,当上清液颜色为淡黄色、黄色、淡棕黄色时显示疟原虫生长形态最好,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83%~4.12%、5.00%~10.80%和8.00%~20.60%、退化原虫率分别为3.12%~5.15%、1.25%~2.25%和1.87%~2.98%,上清液为淡紫黄色和深棕黄色时显示培养液过碱和过酸,恶性疟原虫生长不佳、原虫感染率分别为0.25%和3.08%~11.34%,退化原虫率分别为75.50%~80.43%和35.68%~58.45%。结论培养上清液为淡黄色、黄色、淡棕黄色时显示疟原虫生长好,上清液为淡紫黄色和深棕黄色时显示不适合恶性疟原虫生长,根据上清液的颜色,可快速判定疟原虫生长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体外连续培养 上清液颜色 PH值 生长状态 判定
下载PDF
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纵向调查
6
作者 柳坚 蒙锋 +6 位作者 王善青 华德 蓝秀汉 陈雄 连青林 邢奇芬 郭仁能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C003-C003,共1页
关键词 海南 疟疾 调查
下载PDF
双重PCR用于高疟区疑似疟疾病人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华德 林世干 邢奇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924-926,共3页
目的对高疟区"三热"疑似疟疾病人双重PCR检测与传统镜检法检测的比较,探讨双重PCR应用于临床诊断疟疾的前景。方法在高疟区门诊采集就诊的"三热"疑似疟疾病人末梢滤纸血,用chelex-100提取DNA模板进行双重PCR检测,... 目的对高疟区"三热"疑似疟疾病人双重PCR检测与传统镜检法检测的比较,探讨双重PCR应用于临床诊断疟疾的前景。方法在高疟区门诊采集就诊的"三热"疑似疟疾病人末梢滤纸血,用chelex-100提取DNA模板进行双重PCR检测,同时与显微镜镜检厚血膜查找疟原虫进行比较。结果在334例疑似疟疾病例的血样中,双重PCR检测疟原虫敏感性为96.1%、漏检率为3.9%。镜检法检测疟原虫敏感性为86.1%、漏检率为13.9%。结论双重PCR在诊断疟疾上比传统镜检法敏感性高,适合于临床实验室对疟疾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双重PCR 临床诊断 血片镜检
原文传递
HPLC辅助滴定法测定含辅酶Q10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小稳 黎承 +2 位作者 鲁燕妮 曾德斌 邢奇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现象,建立了一种可排除辅酶Q10干扰的HPLC辅助滴定法测定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的方法。方法采用GB/T5009.56中方法提取辅酶Q10软胶囊中的油脂,HPLC法测定油脂中辅酶Q10的含量,并... 目的通过研究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现象,建立了一种可排除辅酶Q10干扰的HPLC辅助滴定法测定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的方法。方法采用GB/T5009.56中方法提取辅酶Q10软胶囊中的油脂,HPLC法测定油脂中辅酶Q10的含量,并采用GB/T5009.37中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分别滴定油脂和辅酶Q10的过氧化值,通过计算排除辅酶Q10的干扰达到测定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目的。结果 HPLC方法中辅酶Q10在2.00~32.0μg.mL-(1r=0.9998)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建的HPLC辅助滴定法通过植物油中添加定量的辅酶Q10标准品验证了所建方法的可行性,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8.4%,RSD为0.88%。结论该方法排除了辅酶Q10的干扰,解决了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问题,结果准确,适用于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过氧化值 HPLC 滴定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