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加强对血管性认知损害的防与治 被引量:4
1
作者 邢姚姚 郁金泰 谭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在老年期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aD)和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而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病因较明确,患者多有脑卒中病史,表现为波动性病程、阶梯式恶化,而且相对可干预治疗,疗效和预后相对较好。因此。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的临床和颅脑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邢姚姚 杨健军 +1 位作者 许延路 房淑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59-760,共2页
非酮症性高血糖可表现为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偏侧舞蹈症是其少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研究表明,舞蹈症是一种锥体外系症状,患者常突然发病,主要为累及头面部及肢体的不自主运动,通常由对侧基底节或其联系纤维的病变所致。
关键词 舞蹈症 糖尿病 2型 氟哌啶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银建军 邢姚姚 +2 位作者 吴中臣 郁金泰 谭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30-431,434,共3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1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3例AD病人(AD组)和64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PBMC中CD1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D组PBMC中CD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1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3例AD病人(AD组)和64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PBMC中CD1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D组PBMC中CD14阳性细胞率为(68.08±10.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91±10.36)%(t=4.868,P<0.01)。AD组PBMC中CD14mRNA表达水平(0.392±0.214)高于对照组(0.284±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1,P<0.01)。AD组病人CD14阳性细胞率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呈负相关(r=-0.35,P<0.01)。结论 CD14是AD的风险因子,PBMC中CD14阳性细胞率和CD14mRNA表达可显著影响AD病人的智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抗原 CD14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健军 房淑欣 +2 位作者 吕涌涛 芦璐 邢姚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5期2301-2303,共3页
目的: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探讨TEG 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 TEG 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和腺苷二磷酸(ADP... 目的: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探讨TEG 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 TEG 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和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组(n =50)、氯吡格雷组(n =50)。比较两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卒中复发率。结果TEG 显示阿司匹林组的血小板抑制率为(85.23±21.98)%,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的(47.31±22.37)%(t =7.340,P =0.005);TEG 显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为良好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佳(P <0.05),其中阿司匹林抑制率显示良好的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更低(χ2=4.460,P =0.035;χ2=7.232,P =0.007)。结论TEG 对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可用于监测药物疗效以及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原文传递
胶质瘤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姚姚 纪延伟 +1 位作者 卢英云 杨健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61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1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IGF-1...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61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1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IGF-1和GFAP水平,观察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及不同级别胶质瘤IGF-1和GFAP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IGF-1和GF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研究组患者IGF-1和GFAP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低级别组IGF-1水平低于高级别组,GFAP水平高于高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胶质瘤患者可采用IGF-1和GFAP诊断,判断患者级别及预后,利于及时治疗及早期诊断,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胶质瘤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悦 邢姚姚 +1 位作者 康贵云 胡浩然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常规化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阿霉素+长春新碱+...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常规化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心理状态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药物疗法 多发性骨髓瘤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