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和碘图在鉴别结核性和肿瘤性胸膜炎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田玉亭 李代欣 +2 位作者 付志浩 邢富臣 许传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575-1580,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和碘图在结核性胸膜炎(TP)、肿瘤性胸膜炎(N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胸部DLCT增强检查的22例TP(TP组)和20例NP患者(NR组)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DLCT静脉期增强图像重建VNC图像和碘...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和碘图在结核性胸膜炎(TP)、肿瘤性胸膜炎(N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胸部DLCT增强检查的22例TP(TP组)和20例NP患者(NR组)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DLCT静脉期增强图像重建VNC图像和碘图,并分别在VNC图像测量渗出液的CT值,在碘图测量胸膜病变的碘浓度(IC)值。比较TP、NP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渗出液CT值和胸膜病变IC值的差异。对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寻找鉴别TP和NP的独立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渗出液CT值、胸膜病变IC值及两者联合应用鉴别TP和NP的效能,通过Delong检验对各自鉴别效能进行比较。结果TP组患者年龄和胸膜病变的IC值明显小于NP组,渗出液CT值明显高于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并非鉴别TP和NP的独立指标,而渗出液CT值和胸膜病变IC值均为鉴别两者的独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渗出液CT值、胸膜病变IC值及两者联合鉴别TP和N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0.869和0.966,其中两者联合的AUC明显大于CT值和IC值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渗出液CT值和胸膜病变IC值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4.5 HU和1.85 mg/ml。渗出液CT值、胸膜病变IC值和两者联合鉴别TP和NP的敏感性分别为68.2%、70.5%和90.4%,特异性分别为95.0%、94.5%和95.5%,约登指数分别为0.632、0.650和0.859。结论基于DLCT的VNC图像和碘图均是鉴别TP和NP的独立指标,联合应用在鉴别TP和NP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肿瘤性胸膜炎 双层光谱探测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预防微创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2
作者 刘宏 邢富臣 +4 位作者 周海 徐健 王晨焱 黄国金 冀赛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吲哚菁绿和近红外成像技术使胸导管显影,以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0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术前均超声引导下注射吲哚菁绿至双侧腹股沟浅表淋巴结,术中... 目的探讨利用吲哚菁绿和近红外成像技术使胸导管显影,以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0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术前均超声引导下注射吲哚菁绿至双侧腹股沟浅表淋巴结,术中利用近红外成像技术使胸导管显影,避免术中胸导管损伤,若发现有胸导管损伤,则预防性行胸导管结扎手术。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乳糜胸发生情况、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5例患者术中胸导管均成功被识别,术中发现胸导管损伤2例,均预防性行胸导管结扎,无术后乳糜胸发生,无注射相关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6.01±1.59)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11±4.25)d,其他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利用吲哚菁绿和近红外成像技术使胸导管显影,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术后乳糜胸,术中可高选择性地行胸导管结扎,避免过度地预防性结扎胸导管,有利于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吲哚菁绿 乳糜胸 胸导管
下载PDF
生长抑制因子2(ING2)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邢富臣 齐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53-154,共2页
生长抑制因子2(ING2)最早作为肿瘤抑制基因被发现,后来被发现对肿瘤发生有着促进作用。它在基因转录调节、细胞增殖及凋亡调控、DNA复制调控、核苷酸切除后修复调控、精子形成、肌分化和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 生长抑制因子2(ING2)最早作为肿瘤抑制基因被发现,后来被发现对肿瘤发生有着促进作用。它在基因转录调节、细胞增殖及凋亡调控、DNA复制调控、核苷酸切除后修复调控、精子形成、肌分化和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其中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ING2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制因子2(ING2) P53 HDAC P300
下载PDF
胸腔镜治疗毁损肺19例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冀赛光 卞小曼 +4 位作者 邢富臣 周海 徐健 王晨焱 刘宏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476-1479,1494,共5页
目的 总结19例毁损肺患者的胸腔镜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胸腔镜技术在毁损肺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毁损肺患者19例,统计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的比例、手术时间、术... 目的 总结19例毁损肺患者的胸腔镜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胸腔镜技术在毁损肺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毁损肺患者19例,统计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的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9例毁损肺患者中,10例(52.6%)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9例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261.2±77.0)min,平均出血量为(361.6±398.2) mL,平均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15.8±11.4)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2.2±17.7)d,均优于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既往开胸手术研究类似,无非计划再手术及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满1年,日常生活恢复正常,无咯血复发。结论 毁损肺不是胸腔镜手术的禁忌,即使部分患者需要中转开胸完成;胸腔镜及其辅助下的毁损肺切除术具有术中视野好、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毁损肺 外科治疗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生长抑制因子2在人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石佳 吴恺 +5 位作者 张春 邢富臣 高凯 郭骥达 曹克鑫 齐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中生长抑制因子2(IN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3例食管鳞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ING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1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G2...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中生长抑制因子2(IN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3例食管鳞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ING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1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G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ING2在正常食管黏膜中微弱表达,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癌组织中ING2蛋白相对表达量(10.250±3.792)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368±0.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NG2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10,P=0.001)。结论ING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生长抑制因子2 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