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宗酉 杨延江 +22 位作者 郭家良 孙家元 刘磊 陈伟 陈霄 殷兵 王娟 刘松 张如云 王海立 刘勃 张弛 胡畔 杜晨光 邢恩增 孙然 赵海涛 朱燕宾 程家祥 李彦森 孙涛 张晓琳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8-891,共4页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锁骨骨折3516例,占全身骨折的2.78%(3516/126479),男女比为2.40:1。儿童(〈16岁)锁骨骨折949例(26.99%),成人锁骨骨折2567例(73.01%),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2.38%(2567/107648)。成人骨折高发类型为15一B型,占78.18%(2007/2567)。A、B组锁骨骨折分别为1404、2112例,分别占同期全身骨折的2.15%(1404/65267)、3.45%(2112/61212),男女比分别为2.73:1、2.21:1,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41~50岁、0~10岁。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成人锁骨骨折分别为1104、1463例。与A组相比,B组成人锁骨骨折占同期全身骨折的构成比由1.99%(1104/55423)升至2.80%(1463/52225),男女比由3.15:1下降至2.62:1,骨折高发类型15.B型比例由83.70%降至74.03%,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年期间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78%,而成人锁骨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2.38%。与前5年相比,后5年的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构成比上升,15。B型骨折患者的构成比降低,虽然男性患者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但成人锁骨骨折中男性仍多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两种植骨方式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彭兴国 官众 +2 位作者 吴承惠 唐海斌 邢恩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0期1929-193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效果,探讨颗粒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两种植骨方式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32例,其中采用块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60例... 目的:比较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效果,探讨颗粒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两种植骨方式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32例,其中采用块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60例,采用颗粒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72例,随机从两种植骨方式中各抽取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后凸畸形矫正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并发症,两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影像学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块状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15%(3/20)术后9个月融合率45%(9/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95%(19/20).颗粒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45%(9/20)术后9个月融合率80%(16/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100%.块状骨组术前Cobb角为29.8°±5.0°,术后Cobb角为14.7°±2.5°,末次随访Cobb角为16.0°±2.9°.颗粒骨组术前Cobb角为30.9°±7.6°,术后Cobb角为15.6°±3.8°,末次随访Cobb角为16.7°±3.8°,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矫正,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颗粒骨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块状骨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颗粒状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相比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植入方便,出血量少,植骨融合时间短,融合率高,是胸腰椎结核植骨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结核 块状骨 颗粒骨
原文传递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金霖 孙家元 +11 位作者 郭家良 董天华 邢恩增 田野 刘磊 鞠林林 常恒瑞 刘涛 朱燕宾 刘松 陈伟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目的调查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比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东、西部地区共63家医院诊治的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将东部地区35家医院的骨折患者资料定为A组,... 目的调查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比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东、西部地区共63家医院诊治的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将东部地区35家医院的骨折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的骨折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和骨折分型等。结果A组3871例,B组1715例,分别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比例分别为13.18%(3871/29379)、15.63%(1715/10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2.01%(3871/192991)、2.11%(1715/8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8岁(16—110岁)、33岁(16-84岁),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6~48、24—43岁,男女比分别为2.81:1、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男性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21~30岁,构成比分别为26.42%(754/2854)和33.03%(433/1311);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41-50、31-40岁,构成比分别为26.35%(268/1017)、28.71%(116/404)。A、B组高发骨折类型均为22.A型,分别为62.90%(2435/3871)、60.23%(1033/1715),与B组比较,A组22-B型骨折构成比较低,22-C型骨折构成比较高,且女性22-C型骨折构成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西部地区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比例分别为13.18%、15.63%,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2.01%、2.11%,均为男性多见。两地区高发人群均为青壮年,东部地区中老年人群比例以及平均年龄高于西部地区。两个地区骨折高发类型均为22-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单发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邢恩增 鞠林林 +10 位作者 陈伟 金霖 刘涛 田野 常恒瑞 孙家元 刘松 刘磊 李延森 朱燕宾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40,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单发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成人单发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等。将东部地区35所...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单发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成人单发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等。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和骨折部位。结果A组4779例,B组1708例,A组成人单发跖骨骨折占同期成人足部骨折的21.28%(4779/22455),低于B组的26.88%(1708/6354);A组成人单发跖骨骨折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2.48%(4779/192991),高于B组的2.10%(1708/8114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男女比分别为1.21:1和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8,P=0.001)。A组患者中位数年龄(43岁)大于B组(4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75,P〈0.001)。A组21~30岁(19.02%)、31~40岁(18.62%)年龄段患者跖骨骨折构成比低于B组(22.66%、21.60%),51—60岁(21.09%)年龄段患者跖骨骨折构成比高于B组(14.64%);A组患者87.A型(40.18%)、87-C型(5.52%)骨折构成比低于B组(44.38%、8.20%),而87-B型(54.30%)骨折构成比高于B组(47.4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跖骨骨折部位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西部地区均以第5跖骨的发病率最高,跖骨近端骨折构成比最高,西部地区单发跖骨骨折的构成比、男性骨折的构成比均高于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
原文传递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单发楔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5
作者 金霖 郭家良 +10 位作者 常恒瑞 邢恩增 鞠林林 田野 陈伟 孙家元 刘涛 刘磊 朱燕宾 刘松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尔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成人单发楔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成人楔骨骨折患者资料,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尔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成人单发楔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成人楔骨骨折患者资料,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骨折分型。结果共收集457例成人楔骨骨折患者,其中A组384例,B组73例,占同期跗骨骨折的比例分别为4.38%(384/8772)和3.53%(73/2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占同期足部骨折的比例分别为1.71%(384/22455)和1.15%(73/6354),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0.20%(384/192991)和0.09%(73/8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中位数年龄39(29,50)岁大于B组36(25,4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的男女比分别为1.61:1(237/147)、1.52:1(44/29);A、B组男性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21~30岁,构成比分别为28.69%(68/237)和38.64%(17/44);A、B组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41~50岁,构成比分别为26.53%(39/147)和27.59%(8/29);以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61岁年龄段构成比较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发骨折类型均为85-A1型,构成比分别为61.98%(238/384)和52.05%(38/73),B组85-B1型构成比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单发楔骨骨折以男性多见。两地区高发人群均为青壮年,东部地区老年人群(≥61岁)单发楔骨骨折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两地区高发骨折类型均为简单骨折(85-A型),且均为内侧楔骨骨折高发,西部地区内侧楔骨粉碎性骨折(85-B1型)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 楔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