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XL2基因突变与伴AML1-ETO融合基因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C-KIT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崔鹏 徐冬 +2 位作者 邢恬 任国华 马尚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ASXL2基因突变与伴AML1-ETO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C-KIT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伴有AML1-ETO融合基因的初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R直接测序技术对患者ASXL2基因突... 目的:分析ASXL2基因突变与伴AML1-ETO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C-KIT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伴有AML1-ETO融合基因的初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R直接测序技术对患者ASXL2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比较ASXL2基因突变(A组)患者与无突变患者(B组)的临床特征、c-kit基因突变率及预后状况。结果:63例患者中,发生ASXL2基因突变8例(12.70%)。A组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较B组患者明显下降(P<0.01),2组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2组患者均无中枢神经系统、肝、脾浸润病例的出现。A组CD33表达较B组明显降低(P<0.05),而2组其它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缓解率和中位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c-kit基因突变检出率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伴AML1-ETO融合基因的AML患者中,ASXL2基因突变占有一定比例,且该病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和CD33表达往往较低,同时ASXL2基因突变与c-kit基因突变可能并无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ASXL2 AML1-ETO C-KIT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珍惜人才资源 突破成长瓶颈 员工是企业成长的第一动力
2
作者 邢恬 《科技创业》 2005年第8期56-58,7,共3页
Indeed, there are many scientific methods, effective measures and necessary resource cooperation which ultimately make the qual- ity of employees as the utmost impetus of the successful enterprise growth.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人事管理 人才资源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崔鹏 徐冬 +2 位作者 邢恬 任国华 马尚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27-1830,共4页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不常见,其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较少,且国内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在淄博市第一医院诊断的393例SLE患者...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不常见,其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较少,且国内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在淄博市第一医院诊断的393例SLE患者,其中4例出现持续血小板计数增多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25例未出现持续血小板计数增多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SLE合并血小板计数增多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增多与确诊SLE时间间隔、血小板计数增多持续时间、器官受累数、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24 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骨髓形态学检查、JAK2/V617F基因突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及脾显像结果等。结果4例SLE伴持续血小板计数增多,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3±15.1)岁,血小板计数为732×10^(9)/L~1439×10^(9)/L,中位数为903×10^(9)/L;血小板计数增多与确诊SLE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年(2~7年),血小板计数增多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8~28个月);1例ESR升高,1例CRP升高,3例补体C3降低,2例补体C4降低,2例抗dsDNA抗体阳性,3例ACA阳性、2例LA阳性,SLE-DAI评分中位数为5分(2~10分),血小板计数增多原因1例为合并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2例为脾功能减退,1例原因不明。研究组血小板计数、ACA阳性率、L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不常见,脾功能减退是主要原因,合并ET也是一项重要原因,血小板计数增多可能与ACA、LA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评标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世斌 邢恬 《建筑管理现代化》 1993年第3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招标 层次分析法 评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邢恬 孙爱东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5-48,共4页
报道2例在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过程。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5、57岁,T2DM病史分别为10余年及20年。2例患者长期应用胰岛素或口... 报道2例在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过程。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5、57岁,T2DM病史分别为10余年及20年。2例患者长期应用胰岛素或口服药物降糖,血糖未及时监测,入院时血糖升高明显,糖化血红蛋白均>9.0%(分别为10.1%和9.6%)。入院后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联合二甲双胍、达格列净和(或)阿卡波糖治疗,患者血糖趋于平稳,接近院内血糖治疗目标。为了使患者院内治疗方案逐渐过渡为出院后居家治疗的方案,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口服药治疗,患者血糖稳定达标。随访2个月发现其体重和腰围轻微下降,无重度低血糖发生,无胃肠道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
原文传递
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江冬梅 纪敏 +2 位作者 邢恬 戚蓓蓓 宋文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4期2705-2707,26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19例患者中,14例行PTA术,4例行PTA+腔内支架植入术,1例行截肢术;对照组17例患者,全部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点、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共40条靶血管,实施PTA手术的成功率为87.5%。采用两种治疗方法 2周或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明显升高,其中在2周时介入治疗对麻木和紫绀症状的缓解尤其显著,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原文传递
胰腺癌细胞S100A4基因DNA甲基化及表达的研究
7
作者 李建峰 周国雄 +6 位作者 丁晓凌 张海峰 曹维 瞿利帅 张弘 徐正府 邢恬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8-200,共3页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国内外呈上升趋势。S100A4蛋白具有促进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重塑细胞外基质、增加细胞外基质的运动能力、降低细胞间的黏附力等多种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功能。
关键词 胰腺癌细胞 S100A4基因 DNA甲基化 S100A4蛋白 细胞外基质 新生血管生成 肿瘤细胞转移 恶性程度
原文传递
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影响探讨
8
作者 邢恬 徐冬 +2 位作者 崔鹏 臧晓明 马尚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3,共3页
观察使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初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后其血清维生素D(25-OH-D3)水平的变化,然后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将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观察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血清分离胶硅化内壁... 观察使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初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后其血清维生素D(25-OH-D3)水平的变化,然后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将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观察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血清分离胶硅化内壁采血管收集SLE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和同一治疗阶段不同时间段的静脉血,检测并比较两组25-OH-D3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SLE患者,其血清维生素D要高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SLE患者。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LE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病情给予适当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糖皮质激素 血清维生素D 25-OH-D3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