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厦门冬春季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
被引量:78
- 1
-
-
作者
徐慧
张晗
邢振雨
邓君俊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7,共7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IZD-EW-TZ-G06-0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J0506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IUEQN201308)
-
文摘
2014年1~4月在厦门市城区和郊区开展冬春季节大气样品的采集,采用大气预浓缩系统与GC/MS联用技术定量了48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比分析了冬春季城区和郊区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冬季厦门城区和郊区大气中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11.13×10-9和7.17×10-9,春季厦门城区和郊区大气中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24.88×10-9和11.27×10-9,且均表现为烷烃>芳香烃>烯烃.通过B/T值探讨城区和郊区VOCs的来源发现,机动车和溶剂挥发是城区VOCs的主要来源,郊区VOCs除了局地源的贡献外,还受到外来污染物扩散传输的影响.城、郊区的主要VOCs包括丙烯、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苯、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这10种组分对两地VOCs的贡献表现为春季(城区和郊区分别为62.83%和53.74%)高于冬季(城区和郊区分别为61.57%和45.83%).城、郊区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分析显示,芳香烃的相对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烯烃,烷烃最小.C3、C4类烯烃和苯系物是厦门城区和郊区活性较高的物种,对臭氧的贡献较大.比较观测期间城区和郊区VOCs的平均MIR值可知,郊区VOCs的活性高于城区.
-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城区
郊区
臭氧生成潜势
厦门
-
Keyword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urban area
rural area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Xiamen
-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厦门不同功能区VOCs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9
- 2
-
-
作者
徐慧
邓君俊
邢振雨
陈进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01-2709,共9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No.KIZD-EW-TZ-G06-0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3J0506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No.IUEQN201308)~~
-
文摘
为了解厦门市不同功能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于2014年3—8月在厦门市开展大气样品的采集,利用预浓缩系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VOCs含量的定量分析,并采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VOCs进行人群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各功能区VOCs的平均质量浓度差异较明显,表现为工业区(120.88μg·m-3)〉交通区(104.41μg·m-3)〉开发区(84.06μg·m-3)〉港口区(80.78μg·m-3)〉居民区(58.75μg·m-3)〉背景区(41.46μg·m-3).背景区、居民区、交通区、开发区和港口区各类VOCs浓度均表现为烷烃〉芳香烃〉烯烃,工业区则表现为芳香烃〉烷烃〉烯烃.除背景区外各功能区VOCs浓度在6月最低,而除工业区外各功能区浓度在8月最高.温度和风等气象因素是导致VOCs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BTEX)在各功能区总芳香烃中所占的比例为65.20%~78.73%.各功能区BTEX的非致癌风险均表现为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对二甲苯〈苯,在9.73×10-4~1.33×10-1之间,均在安全范围内,而苯的致癌风险在1.23×10-5~3.08×10-5之间,超出安全范围,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功能区
健康风险评价
厦门
-
Keyword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unctional zones
health risk assessment
Xiamen
-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移动监测法测量厦门春秋季近地面CO_2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李燕丽
邢振雨
穆超
杜可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71-1679,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5081)
-
文摘
移动监测对研究城市近地面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野外移动监测车,利用二氧化碳测量仪、粉尘仪及小型气象站,在春秋季共选取14 d,沿厦门不同功能区,在每天不同时间段(09:00~12:00、13:00~16:00、22:00~01:00)进行了CO2与颗粒物(PM)浓度及气象参数的监测,并分析了春秋季不同时段下各功能区近地面CO2空间分布特征以及CO2与颗粒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监测期间,路线从北部的坂头水库背景区经郊区进入市中心最终在城市南部边缘沿海干道结束,CO2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中间市中心高沿市中心向两边边缘处降低的结构,不同功能区CO2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受城市交通,工业,人类活动等排放,地面植物/作物以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交通繁忙区(仙岳路/厦禾路/嘉禾路,477.33μmol·mol-1±6.11μmol·mol-1)高于商业居民区(杏林/思北,454.95μmol·mol-1±5.45μmol·mol-1)高于自然风景区(文屏/环岛路/演武路,441.01μmol·mol-1±6.24μmol·mol-1)高于耕地(农田,436.79μmol·mol-1±1.87μmol·mol-1)高于山体林地(坂头水库,434.06μmol·mol-1±0.31μmol·mol-1);②监测期间春季平均CO2浓度为452.04μmol·mol-1±20.24μmol·mol-1,最大值出现在2013年4月12日的嘉禾路路段(市内交通繁忙区)为533.10μmol·mol-1,最小值出现在2013年4月10日的坂头水库路段(远离市区,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水库周围有大量植被,可认为监测过程中的背景区域)为413.25μmol·mol-1.秋季平均CO2浓度为451.80μmol·mol-1±21.56μmol·mol-1,其中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11月19日的厦禾路路段(市内交通繁忙区)为526.45μmol·mol-1,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11月20日的坂头水库路段为415.01μmol·mol-1.这符合Idso等在1998年提出'城市CO2岛'的现象;③不同时间段CO2浓度表现出夜晚时段(22:00~01:00)高于上午时段(09:00~12:00)高于下午时段(13:00~16:00),阴天普遍高于晴天,且不同功能区CO2浓度在夜晚时段(22:00~01:00)和白天时段(09:00~12:00和13:00~16:00)的差异不同,春季的差异范围为-0.66~29.48μmol·mol-1,秋季的差异范围为-4.01~33.69μmol·mol-1;④市区CO2浓度与周围郊区存在差异,市区CO2浓度均高于郊区;⑤移动监测主要受道路车辆排放的影响,CO2浓度与PM2.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3,P<0.01).
-
关键词
CO2
移动监测
功能区
时空分布
厦门
-
Keywords
CO2
mobile measurements
functional area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Xiamen
-
分类号
X8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