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中部河流、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安 邢文聪 +3 位作者 王小霞 胡健 刘小龙 李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57-4567,共11页
为了解西藏河流-湖泊体系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对西藏中部河流、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 16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 为了解西藏河流-湖泊体系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对西藏中部河流、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 16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As、Cd、Hg、Ni含量较高,其中Hg和As污染较为严重;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均表明研究区Hg污染较重,其次是As、Cd、Ni;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受Hg、As、Cd、Ni污染,其中Hg污染较重.在空间分布方面,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昂仁金错、堆龙曲及一些封闭型湖泊,其中As污染范围最广.PCA-APCS-MLR分析表明,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分别为自然来源、交通运输和大气传输以及地热活动和矿山开采等;Co、Cr、Cu、Hg、Mn、Ni、V、Zn、Al和Fe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Ba、Mo、Pb主要受交通运输和大气传输影响;As几乎全部来自地热活动和矿山开采;Cd、Sb来源较为广泛,3个主要来源均有占比.土壤中Cd、Hg含量较高,可能受交通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还与工业排放后远距离输送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重金属 来源 生态风险 PCA-APCS-MLR受体模型
下载PDF
青海省河流和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来源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安 王小霞 +3 位作者 邢文聪 胡健 刘小龙 李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53,共10页
为了解青海河流、湖泊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对青海河湖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的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共16种重金属进行分析,并利用主... 为了解青海河流、湖泊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对青海河湖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的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共16种重金属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初步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描述性统计、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表明,青海巴音河流域Hg和Mo以及格尔木河流域Mo污染程度较高,长江源区偶有As、Cd和Pb污染较高样点出现,并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风险.在空间分布方面,Hg污染主要分布于尕海、巴音河上游、托素湖和可鲁克湖附近,Mo污染主要分布于尕海、可鲁克湖和格尔木附近.PCA-APCS-MLR分析表明,青海土壤重金属主要有自然、采矿和交通因素3个来源.除自然因素外,As(20.89%)和Sb(28.35%)还受采矿因素的影响,Ba(19.23%)还受交通因素的影响.Mo除受自然和交通因素影响外,还可能与含Mo油页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河流和湖泊 重金属 污染来源 生态风险指数 PCA-APCS-MLR受体模型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喀斯特流域土壤氮形态测定的影响
3
作者 顾永波 白莉 +4 位作者 王小霞 魏来 邢文聪 李军 刘小龙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4-753,共10页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不同类型土壤样品氮含量的分析结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喀斯特流域石灰性土壤氮含量测定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其影响程度和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采集喀斯特流域乌江中上游四种不同土壤质地表层土壤(0~20 cm)...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不同类型土壤样品氮含量的分析结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喀斯特流域石灰性土壤氮含量测定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其影响程度和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采集喀斯特流域乌江中上游四种不同土壤质地表层土壤(0~20 cm),对比了实验室内不同干燥方式和野外现场提取对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石灰性土壤在干燥过程中,不同氮形态含量总体均表现出烘干土>风干土>新鲜土,表明烘干和风干过程会造成氮含量的测定结果相对于现场提取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不同温度烘干过程中,NH^(+)_(4)-N和有机氮(N_(org))的增加量与温度成正比,并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可能受不同氮转化机理的控制,升温会促进土壤的矿化作用以及N_(org)的转化,而当温度较高(105℃)时,土壤中氮的增加还可能来自于微生物自身在高温条件下的分解;烘干过程中,不同温度处理下的NO^(-)_(3)-N含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现场提取测定的结果,其中40℃下的烘干土中NO^(-)_(3)-N含量最高,表明在该温度条件下硝化作用和矿化作用达到峰值,造成了NO^(-)_(3)-N的累积。不同质地的土壤在干燥过程中各氮形态的增加量也有差异,可能由于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活性的差异在烘干过程中对氮的固定效率不同。本研究明确了喀斯特流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在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具有区别于其它地区土壤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壤氮循环过程以及氮评价等提供参考和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式 喀斯特流域 土壤氮测定 氮形态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对绿地变化的研究
4
作者 邢文聪 王小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15期48-49,共2页
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绿地的合理布局和优化,不仅能带来环境效益,更能对社会、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因素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以天津西青为例进行绿地变化研究,研究发现,在2006-2018年时间段内,绿地的规模总体在不断下降;在200... 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绿地的合理布局和优化,不仅能带来环境效益,更能对社会、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因素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以天津西青为例进行绿地变化研究,研究发现,在2006-2018年时间段内,绿地的规模总体在不断下降;在2006-2015年这段时间内,绿地的面积是逐渐降低的;到了2015年,西青区已有的绿地面积降低了7899hm2,下降幅度高达16.7%;在2015-2018年中,该地区绿地又不断出现上升趋势。由于西青区的开发和发展,迫使原有的成片绿地被分割,绿地受到了人为的干扰。建议方案:①在保护好现存绿地的基础上,增加绿地面积,将生态农业和绿地保护相结合,做到可持续发展;②合理地进行绿地建设,提高民众参与度;③保护绿地系统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应用 绿地变化 西青区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中国草地植被G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霞 邢文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15期15-16,共2页
基于MODIS GPP产品MOD17A2H,分析了气候因子与草地GPP的相关性并得出了以下结论:①近19年中国草地GPP变化速率介于-0.9-1gCm-2a-1之间,总体上GPP不变,四川省和部分东北地区,增长速率为1~4 gCm-2a-1;②年均气温相比日照长度和降水来说对... 基于MODIS GPP产品MOD17A2H,分析了气候因子与草地GPP的相关性并得出了以下结论:①近19年中国草地GPP变化速率介于-0.9-1gCm-2a-1之间,总体上GPP不变,四川省和部分东北地区,增长速率为1~4 gCm-2a-1;②年均气温相比日照长度和降水来说对草地GPP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且草地GPP与降水呈负相关与气温和日照时长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GPP)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下载PDF
近年来唐山市大气颗粒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安 刘海红 +1 位作者 邢文聪 王小霞 《价值工程》 2019年第25期255-256,共2页
本文以唐山市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PM2.5、PM10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唐山市大气颗粒物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唐山市大气颗粒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污染仍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以冬... 本文以唐山市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PM2.5、PM10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唐山市大气颗粒物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唐山市大气颗粒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污染仍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以冬季污染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分布特征 唐山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表土轻组碳氮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雪梅 杨安 +4 位作者 邢文聪 王小霞 刘小龙 Khan M.G.Mostofa 李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65-2573,共9页
土壤轻组(LF)能够反映因人为活动或环境变化引起的土壤微弱改变。为探究青藏高原土壤LF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青藏高原中东部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土LF、重组(HF)及其碳氮含量和碳氮比(C/N),讨论了LF碳氮含量及C/N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 土壤轻组(LF)能够反映因人为活动或环境变化引起的土壤微弱改变。为探究青藏高原土壤LF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青藏高原中东部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土LF、重组(HF)及其碳氮含量和碳氮比(C/N),讨论了LF碳氮含量及C/N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表土LF占土壤总有机质的比例很小(2.11%),不同植被类型表土LF含量排序为:林地>高寒草甸>高山草原>荒漠。表土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平均含量分别为27.23%和2.39%,以林地最高(31.73%,2.64%),荒漠LFOC和高寒草甸HFOC含量最低,分别为24.63%和2.30%。轻组总氮(LFTN)、重组总氮(HFTN)平均含量分别为1.22%和0.12%,以高寒草甸最高(1.28%,0.12%),林地最低(1.14%,0.10%)。轻重组C/N均值分别为27.67和11.59,以林地最高(36.95,15.15),高寒草甸轻组C/N和高山草原重组C/N最低,分别为25.45和10.03,表明林地腐殖化程度较高,有效氮含量较低,而高寒草甸和高山草地与之相反。青藏高原中东部表土LF含量及分布受植被类型影响明显,土壤pH值是影响LF碳氮含量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表土 轻重组分 碳氮含量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