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药企业新媒体矩阵传播策略研究——以亚宝药业为例
1
作者 邢明阳 林升栋 《现代广告》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本文从面向目标消费者(B2C),以及面向企业、利益相关方(B2B)两个维度入手分析了亚宝药业不同新媒体平台公号的传播目标和传播效果。研究发现,亚宝药业通过对新媒体矩阵的统合管理,初步形成“传播系统合力”,辐射各自不同的目标受众人群... 本文从面向目标消费者(B2C),以及面向企业、利益相关方(B2B)两个维度入手分析了亚宝药业不同新媒体平台公号的传播目标和传播效果。研究发现,亚宝药业通过对新媒体矩阵的统合管理,初步形成“传播系统合力”,辐射各自不同的目标受众人群,公号间相互联系支撑,发挥出立体化传播的优势。研究建议,亚宝药业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拓展矩阵宽度,创新传播形式,促进新媒体矩阵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公号 B2C B2B 矩阵
下载PDF
钼基催化材料在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博 梁志燕 +3 位作者 刘文元 曹嘉真 刘昕玥 邢明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共12页
人类社会的生产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其中有机污染物、细菌和重金属离子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成为当前人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钼基催化剂因其特殊的电子性能和形貌特征,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 人类社会的生产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其中有机污染物、细菌和重金属离子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成为当前人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钼基催化剂因其特殊的电子性能和形貌特征,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概述了不同钼基催化材料在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进展,总结了不同钼基催化剂通过光催化、(类)芬顿、吸附等技术手段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杀菌消毒及去除重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现有的钼基材料在水污染控制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还探讨了提高钼基催化剂吸附和催化性能的改性方法,为未来设计高效稳定的钼基催化剂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处理 钼基催化剂 芬顿 光催化 化学吸附
下载PDF
具有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Ti3+和碳共掺杂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允昌 邢明阳 张金龙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1-1519,共9页
以乙醇为碳源, 采用操作简单的真空活化法一步实现对TiO2的Ti3+与C的共掺杂改性,TiO2用X衍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顺磁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光学性质.结果表明,经Ti3+与C共掺杂改性后的催... 以乙醇为碳源, 采用操作简单的真空活化法一步实现对TiO2的Ti3+与C的共掺杂改性,TiO2用X衍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顺磁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光学性质.结果表明,经Ti3+与C共掺杂改性后的催化剂表现出高的可见光降解甲基橙活性.复合在催化剂表面的石墨可以增强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 而Ti3+与氧缺陷形成的掺杂能级则可以提高光生电子的迁移效率.实验表明,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活化法 Ti3+掺杂 石墨负载 二氧化钛 光催化
下载PDF
TiO_2-SiO_2二维大孔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小龙 潘月 +1 位作者 邢明阳 张金龙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3-393,共11页
本文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锐钛矿晶型结构和较小晶粒尺寸的TiO2-SiO2溶胶,并以聚苯乙烯(PS)小球为模板,采用旋涂法制备了新型大孔TiO2-SiO2复合薄膜,探究了煅烧温度、不同硅钛比以及溶胶添加量对所制备的大孔薄膜形貌及光催... 本文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锐钛矿晶型结构和较小晶粒尺寸的TiO2-SiO2溶胶,并以聚苯乙烯(PS)小球为模板,采用旋涂法制备了新型大孔TiO2-SiO2复合薄膜,探究了煅烧温度、不同硅钛比以及溶胶添加量对所制备的大孔薄膜形貌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该薄膜真空活化前后(Ti 3+掺杂后)在紫外及模拟太阳光下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活性。通过Raman、DRS、SEM、EPR等方法对薄膜进行表征,发现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高透明度、良好附着力及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薄膜 二氧化钛 聚苯乙烯小球 真空活化 光催化
下载PDF
金负载氧化石墨烯/PDPB复合材料用于同步去除六价铬离子和苯酚(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俊 方文章 +2 位作者 王宇航 邢明阳 张金龙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5,共8页
近年来,电镀和染料行业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严重危害着环境.构建无机-有机新型纳米材料用于光催化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共轭聚合物因其低廉的制造成本,快速的电子传送能力,优秀的电化学性能... 近年来,电镀和染料行业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严重危害着环境.构建无机-有机新型纳米材料用于光催化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共轭聚合物因其低廉的制造成本,快速的电子传送能力,优秀的电化学性能和高的机械性能,它们作为一类新能源材料已经快速发展起来.Remita等使用软模板方法制备的一种共轭聚合物聚1,4-二苯基丁二炔(PDPB)在可见光下对苯酚表现出较好的去除率.然而,聚合物PDPB的一些缺陷限制了其应用,比如高的疏水特性和快速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因此,我们引入氧化石墨烯(GO)和金纳米粒子来提高PDPB的光催化活性.通过简单的机械搅拌和光还原方法制备了Au-GO/PDPB复合材料.通过TEM,XRD,XPS,固体紫外和光电流测试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结果发现氧化石墨烯作为优秀的电子传送基地,金纳米粒子作为电子捕获剂,在空间上实现了电子空穴的空间隔离,从而大大提高了Au-GO/PDPB复合材料对于六价铬离子和苯酚的同步光去除的光催化活性.XPS表征和TEM图像表明了GO和Au纳米粒子的存在.其PDPB有着纳米纤维的结构,宽度在20 nm左右,长度在几个微米.当复合了氧化石墨烯后,可以明显看出氧化石墨烯的形态,进一步光还原负载金纳米粒子,同样可以在TEM图中观察到金纳米粒子的存在,其直径在10 nm左右.之后通过光催化同步去除六价铬离子和苯酚来探究Au-GO/PDPB复合材料的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GO/PDPB比纯的PDPB有着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在同步光去除六价铬离子(Cr(VI))和苯酚中.更进一步地是,我们同样确定了GO和Au纳米离子的最佳负载量,结果发现,Au1-GO2/PDPB复合材料(金的负载量为1 wt%,氧化石墨烯的负载量为2 wt%)在所有催化剂中有着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其在4 h内对苯酚的去除率达到49.4%,相应的对于六价铬离子的还原率达到了77.4%.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构建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材料的方法,其在太阳光下对于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同步去除有着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重金属离子 有机污染物 聚合物1 4-二苯基丁二炔(PDPB) 同步去除
下载PDF
CoP助催化光芬顿中单线态氧协同表面吸附羟基自由基降解苯酚 被引量:3
6
作者 俞浩然 刘丹旭 +5 位作者 王恒屹 于海爽 闫青云 嵇家辉 张金龙 邢明阳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2678-2689,共12页
H_(2)O_(2)是一种绿色的化学试剂,常作为氧化剂应用于水污染控制领域.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光催化、电催化以及催化剂催化等手段开发了许多原位生成H_(2)O_(2)直接参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方法.而在这些基于催化反应生成的H_(2)O_(2)的... H_(2)O_(2)是一种绿色的化学试剂,常作为氧化剂应用于水污染控制领域.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光催化、电催化以及催化剂催化等手段开发了许多原位生成H_(2)O_(2)直接参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方法.而在这些基于催化反应生成的H_(2)O_(2)的非均相芬顿或类芬顿反应中,催化剂的表面或剪切面经常会发生物质吸附、H_(2)O_(2)的生成与活化以及活性氧物种(ROS)的生成等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过程和机制非常复杂,而且多数研究并未对此给出清晰的解释.一般来说,不同ROS在水溶液中的氧化性、寿命和扩散距离不同.例如,·OH的氧化性非常强(2.80 V),但寿命短(<1×10^(‒6) s),因而扩散距离非常有限,若在非均相催化剂表面生成便无法扩散到溶液中;而1O_(2)的氧化性相对较弱(2.20 V),寿命较长(2×10^(‒6) s),扩散距离较长,可扩散到溶液中(固液界面处)去氧化弱极性有机分子.受此启发,本文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制备了光催化中常用的助催化剂CoP,构建了能产生各种ROS的CoP/Fe^(2+)/AM1.5体系,并研究其对苯酚等各种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以及降解机理.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纯净的CoP材料,且由于其性质活泼,CoP表面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生成了一层氧化层.通过引入Fe^(2+)和模拟太阳光(AM1.5)辐射构建的CoP/Fe^(2+)/AM1.5体系能有效降解染料、酚类和抗生素等多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对主要目标污染物苯酚的降解率在2 h内达79.9%.自由基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检测证实,CoP/Fe^(2+)/AM1.5体系存在三种活性氧物种,为·OH_(ads),·O_(2)^(-)和1O_(2).进一步结合苯酚及其中间产物的液相色谱图和邻羟基苯甲酸的荧光图可以发现,在CoP/Fe^(2+)/AM1.5体系中,1O_(2)和表面吸附的·OH_(ad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一方面,CoP表面带负电荷,容易吸附H+和铁离子;利用暴露的还原中心(Pδ‒)的还原能力,可以在其表面控制H_(2)O_(2)的生成和活化以及铁离子的循环.另一方面,通过CoP表面暴露的氧化中心(Co^(3+))实现表面·O_(2)^(-)到1O_(2)的可控生成.此外,CoP表面吸附的Fe^(2+)促进了H_(2)O_(2)活化为·OH_(ads),而AM1.5辐照则促进了CoP光生电子的产生及其表面·O_(2)^(-)向1O_(2)的转化.在降解过程中,由于1O_(2)具有迁移到剪切面的能力,有效促进了苯酚的羟基化,使苯酚变成了极性更强的有机物并吸附在CoP表面,随后该有机物被其表面的·OH_(ads)矿化.1O_(2)和·OH_(ads)之间的协同作用是苯酚发生羟基化、开环和降解等反应的原因.这一新机制的研究有望为揭示活性氧物种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表界面反应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羟基自由基 单线态氧 协同效应 羟基化 光芬顿
下载PDF
二氧化铈促进钴氧化物表面氧化一氧化碳的原位表征研究(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郇伟伟 李洁 +1 位作者 嵇家辉 邢明阳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6-663,共8页
CO氧化由其广泛的应用而成为催化领域中研究的重要反应,Co_3O_4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催化活性高等优点而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催化剂的结构、表面特性及反应机理等是研究的重点.催化剂的原位研究对观察相变过程,理解相应的表面化学反... CO氧化由其广泛的应用而成为催化领域中研究的重要反应,Co_3O_4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催化活性高等优点而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催化剂的结构、表面特性及反应机理等是研究的重点.催化剂的原位研究对观察相变过程,理解相应的表面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煅烧法制备了Ce O_2掺杂的Co_3O_4,并对其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原位XRD)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原位DRIFTS)表征了Ce O_2掺杂Co_3O_4对CO氧化的效果.原位XRD测试是在氢气气氛中进行,借以评估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由于Ce O_2的补氧能力,CeO_2掺杂可以提高Co^(2+)的还原能力,并促进了Co^(3+)-Co^(2+)-Co^(3+)循环.采用原位DRIFTS对CeO_2改性的Co_3O_4表面吸附的碳酸盐物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吸附碳酸盐物种的CeO_2掺杂Co_3O_4催化剂的红外峰与纯Co_3O_4相比有所不同.CeO_2掺杂的Co_3O_4上吸附的碳酸盐物种较为活泼,其与催化剂表面的结合作用力比较弱,不会覆盖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能有效抑制催化剂的失活.本文揭示了CeO_2掺杂Co_3O_4促进CO氧化的机理,为设计高效氧化CO的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支持.原位XRD的结果表明,由于CeO_2的补氧能力,引入CeO_2可以显著提高Co^(2+)的稳定性.换句话说,它可以通过降低Co^(2+)的氧化能力来提高Co^(2+)的还原能力,有利于促进Co^(3+)-Co^(2+)-Co^(3+)循环的稳定性,从而使Co^(2+)更容易转化为Co^(3+).原位DRIFTS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吸附在CeO_2-Co_3O_4表面的碳酸盐物种呈游离态,与催化剂表面的结合作用力较弱.这种类型的碳酸盐更活泼,而且不会像那些强作用在催化剂表面的碳酸盐物种那样使表面钝化.CeO_2-Co_3O_4与Co_3O_4的表面吸附的碳酸盐物种的差异是由于引入的CeO_2对氧化钴表面进行修饰改性的结果.在高温和N_2气氛下进行预处理后,CeO_2表面变得光洁且形成了一些氧空位,其特殊的储氧能力通过弱吸附氧使其表面更加活泼.这些结果证实,经过CeO_2的修饰后,氧化钴表面更加活泼,且更适合CO氧化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氧化钴 一氧化碳氧化 原位X射线衍射 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碳酸盐物种
下载PDF
无机助催化(类)芬顿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撰 嵇家辉 +1 位作者 冉茂希 邢明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87-2797,共11页
芬顿技术常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向溶液中加入Fe^(2+)和H_(2)O_(2)便可以产生自由基并进一步氧化有机物,但传统的芬顿技术总是伴随着诸如铁泥、较窄的pH适用范围等缺点.近年来,以MoS_(2)为代表的一类无机助催化剂可以有效地促... 芬顿技术常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向溶液中加入Fe^(2+)和H_(2)O_(2)便可以产生自由基并进一步氧化有机物,但传统的芬顿技术总是伴随着诸如铁泥、较窄的pH适用范围等缺点.近年来,以MoS_(2)为代表的一类无机助催化剂可以有效地促进(类)芬顿反应中Fe^(2+)/Fe^(3+)的循环以及反应中自由基的生成,MoS_(2)因其表面存在的还原态金属活性中心可以有效地还原Fe^(3+)或Co^(3+)等金属离子并减少元素的流失.为了进一步明确无机助催化剂的性能和微观机制,本文综述了以MoS_(2)为代表的助催化剂在均相和非均相芬顿反应中对于H_(2)O_(2)及PMS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均相还是非均相(类)芬顿反应中,MoS_(2)、CoS_(2)等表面存在的还原态金属活性中心均能显著促进(类)芬顿反应中金属离子的循环,并提高反应中强氧化性活性氧物种的浓度,而一些助催化剂在助催化芬顿反应的同时,甚至可以自产活性氧物种或是自主活化PMS.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无机助催化剂极有可能会给反应体系带来重金属离子的二次污染,一般的非均相催化剂及助催化剂的使用时限较短,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业化的应用.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提高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反应稳定性和进一步提高反应活性应作为研究的重点.其中,将纳米技术与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制备相结合,或进一步改善助催化剂的效能均可能有效推进无机催化剂及助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上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催化剂 芬顿反应 污染物降解 二硫化钼(MoS_(2))
下载PDF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中硫化物空心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朱乔虹 邢明阳 张金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774-4781,共8页
利用太阳能进行的分解水制氢技术,可以促进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和清洁能源氢能的研发。在光催化制氢中,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性能是光催化反应性能提升的核心要素,制备优异、高效的光催化剂是提升光催化反应活性的关键步骤。本文从材料形貌... 利用太阳能进行的分解水制氢技术,可以促进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和清洁能源氢能的研发。在光催化制氢中,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性能是光催化反应性能提升的核心要素,制备优异、高效的光催化剂是提升光催化反应活性的关键步骤。本文从材料形貌和制备角度出发,选取金属硫化物为光催化中的主体半导体,对国内外金属硫化物空心结构的研究、应用和进展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空心结构对增大材料比表面积、增强太阳光吸收、加速载流子分离以及提升反应活性的重要性,提出了空心结构在光催化发展中的优势,对空心结构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为这些新型材料的未来研发提供参考,从而能尽快提高光催化反应的太阳光利用率和氢气产量,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光催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制氢 光催化 催化剂 硫化物 空心结构
下载PDF
MoS_(2)的氧化还原特性综述:从污水治理到肿瘤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丽虹 曹嘉真 +1 位作者 郇金亮 邢明阳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82-396,共15页
环境污染及其衍生出的生物毒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寻找环境友好型材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作为备受关注的类石墨烯纳米材料,二硫化钼(MoS_(2))性质优越,来源广泛,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强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与此同时,MoS_... 环境污染及其衍生出的生物毒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寻找环境友好型材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作为备受关注的类石墨烯纳米材料,二硫化钼(MoS_(2))性质优越,来源广泛,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强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与此同时,MoS_(2)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研究学者们进而开发了其在生物应用领域的潜力,包括杀菌及肿瘤治疗等方面.本文总结了MoS_(2)在水处理及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及进展,并关注MoS_(2)在这两种应用场景下的创新.此外,我们还根据成本、回收效率对MoS_(2)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water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tumor therapy NANOCOMPOSITES
原文传递
Fe_(3)O_(4)/MoO_(x)S_(y)表面缺陷实现自由基与非自由基类芬顿反应历程的切换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昕玥 闫心怡 +2 位作者 刘文元 闫青云 邢明阳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03-612,M0004,共11页
自由基与非自由反应历程共同主导的高级氧化技术,无法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高效且高选择性降解,难以满足不同废水的降解需求.本研究通过引入缺陷和调节Mo^(4+)/Mo^(6+)比例,在Fe_(3)O_(4)/MoO_(x)S_(y)活化过一硫酸氢盐(PMS)体系中实现了... 自由基与非自由反应历程共同主导的高级氧化技术,无法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高效且高选择性降解,难以满足不同废水的降解需求.本研究通过引入缺陷和调节Mo^(4+)/Mo^(6+)比例,在Fe_(3)O_(4)/MoO_(x)S_(y)活化过一硫酸氢盐(PMS)体系中实现了自由基与非自由基分别主导的类芬顿反应历程的切换.通过表面包硅修饰破坏了Fe_(3)O_(4)和MoO_(x)S_(y)的晶格结构,引入了表面缺陷.丰富的缺陷电子使得催化剂表面暴露更多的Mo^(4+),进一步促进了PMS活化分解产生自由基,最大反应k值可达1.530 min^(-1),自由基反应历程主导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贡献率则达到了81.33%.Fe含量的改变也会影响催化剂表面暴露Mo^(4+)/Mo^(6+)的比例.Mo^(6+)有助于产生^(1)O_(2),因此,随着Mo^(6+)占比的提高可实现从自由基向非自由基反应历程的切换,且非自由基反应历程主导的降解污染物的贡献率最高可达68.26%.自由基反应历程主导的类芬顿体系可实现对实际有机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高效去除;而非自由基反应历程主导的类芬顿体系则可显著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OD/COD=0.997).Fe_(3)O_(4)/MoO_(x)S_(y)/PMS类芬顿体系中自由基与非自由基反应历程的切换,拓展了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靶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LIKE DEFECT PEROXYMONOSULFATE RADICAL Nonradical
原文传递
MoS_(2)/氧化石墨烯海绵同步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去除超细固体颗粒物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玲俐 闫青云 +4 位作者 冉茂希 刘昕玥 鲍延 段晓光 邢明阳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92-896,M0003,共6页
近年来,水体中悬浮的超细固体颗粒物等纳米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过滤和絮凝沉降等技术去除超细悬浮固体颗粒物的能力有限.本文开发了一种MoS_(2)/氧化石墨烯海绵(SMG-S),可以实现对超细固体颗粒物的高效去除.SMG-S表面经... 近年来,水体中悬浮的超细固体颗粒物等纳米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过滤和絮凝沉降等技术去除超细悬浮固体颗粒物的能力有限.本文开发了一种MoS_(2)/氧化石墨烯海绵(SMG-S),可以实现对超细固体颗粒物的高效去除.SMG-S表面经过简单的化学吸附CaCO_(3)改性后,可增强其表面电正性,实现对电负性超细固体颗粒物(~500 nm)的选择性去除.较强的化学作用力是SMG-S吸附固体颗粒物的关键,而物理吸附作用则决定了海绵的吸附容量,两者共同作用使得总悬浮固体颗粒物(TSS)的去除率增加了1206倍,且饱和吸附量可达11.5 g/g.SMG-S还可引发助催化芬顿反应降解磺胺嘧啶等有机污染物(降解率>90%),并实现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84%)和TSS(去除率>90%)的同步去除.此外,SMG-S类芬顿体系可高效处理皂化油废水,使其化学需氧量和TSS分别从8800和4600 mg/L减小到800和120 mg/L,这说明SMG-S具有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悬浮固体 化学需氧量 固体颗粒物 工业废水 类芬顿体系 吸附容量 氧化石墨烯 潜在应用前景
原文传递
具有介孔壳层的空心Fe3O4/碳MOFs衍生材料用于储锂 被引量:4
13
作者 伊秋颖 杜梦梦 +4 位作者 沈斌 嵇家辉 董陈成 邢明阳 张金龙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空心MOFs及其衍生物因其高比表面积和完美的框架结构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特性决定了MOFs材料在储能和催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针对空心MOFs的壳层进行修饰,如对壳层表面进行介孔修饰,这将赋予MOFs衍生材... 空心MOFs及其衍生物因其高比表面积和完美的框架结构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特性决定了MOFs材料在储能和催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针对空心MOFs的壳层进行修饰,如对壳层表面进行介孔修饰,这将赋予MOFs衍生材料一些新的性能.本文以50 nm尺寸的二氧化硅纳米球为模板,通过配位聚合诱导自组装工艺成功地合成了具有介孔壳层的空心MOFs(MIL-53(Fe)).紧密修饰的介孔结构使空心MOFs的壳层非常薄,从而实现了从MOFs到空心Fe3O4/碳材料的转化.将空心Fe3O4/碳材料作为阳极活性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即使在0.1 A/g电流密度条件下循环200次,电容量仍可保持在1270 mA h/g.本研究为能源领域多功能化MOFs及其衍生物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MOFS HOLLOW Fe3O4/carbon MESOPORE modification LITHIUM ion BATTER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