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VA菌根真菌双重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
作者 邢晓科 李玉 +1 位作者 王义 张美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研究了以人参VA菌根真菌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的孢子及附着有外生菌丝的人参小根段为繁殖体,以转Ri T-DNA胡萝卜发状根为携带VA菌的载体,建立人参VA菌的双重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采用此种方法建立人参VA菌根真菌双重培养体系是可... 研究了以人参VA菌根真菌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的孢子及附着有外生菌丝的人参小根段为繁殖体,以转Ri T-DNA胡萝卜发状根为携带VA菌的载体,建立人参VA菌的双重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采用此种方法建立人参VA菌根真菌双重培养体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VA菌根真菌 双重培养体系 繁殖体 成体 RiT-DNA胡萝卜发状根
下载PDF
人工栽培铁皮石斛菌根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邢晓科 郭顺星 +1 位作者 陈晓梅 孟志霞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8-563,共6页
从细胞学水平上研究了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菌根特征。结果表明:真菌与铁皮石斛根成功地形成了菌根,真菌菌丝穿透根被细胞,并在根被的某个细胞中定殖,然后经由外皮层的通道细胞进入皮层薄壁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层正是真菌与植物体相互作用... 从细胞学水平上研究了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菌根特征。结果表明:真菌与铁皮石斛根成功地形成了菌根,真菌菌丝穿透根被细胞,并在根被的某个细胞中定殖,然后经由外皮层的通道细胞进入皮层薄壁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层正是真菌与植物体相互作用的活跃部位;真菌侵染大多数的皮层薄壁细胞,并不能侵染内皮层及中柱细胞,从而使根仍然保持生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特征 显微结构 兰科菌根
下载PDF
从ITS序列探讨猪苓与其伴生菌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邢晓科 郭顺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36,共3页
对猪苓菌丝、野生猪苓子实体、野生猪苓菌核和其伴生菌的 5 8SrDNA及其两侧的ITS 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猪苓与其伴生菌的ITS序列同源性达 99 3 6% 。
关键词 猪苓 伴生菌 ITS序列
下载PDF
吉林省参地中的10种VA菌根真菌 被引量:9
4
作者 邢晓科 李玉 Yolande Dalp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1-46,共6页
从吉林省主要人参产区的 5个参场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 10种VA菌根真菌 :1 穴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cavernataBlaszkowski;2 刺状无梗孢囊霉AcaulosporaspinosaWalker&Trapple ;3 束球囊霉Glomusfasciculatum (Thaxter)Gerd &... 从吉林省主要人参产区的 5个参场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 10种VA菌根真菌 :1 穴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cavernataBlaszkowski;2 刺状无梗孢囊霉AcaulosporaspinosaWalker&Trapple ;3 束球囊霉Glomusfasciculatum (Thaxter)Gerd &Trappe ;4 地球囊霉Glomusgeosporum (Nicol &Gerd)Walker ;5 大果球囊霉GlomusmacrocarpumTulasne&Tulasne ;6 微丛球囊霉GlomusmicroaggregatumKoske ;7 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 (Nicolson&Gerdemann)Gerdemann&Trappe ;8 帚状硬囊霉SclerocystiscoremioidesBerk &Broome ;9 棒孢硬囊霉SclerocystisclavisporaTrappe ;10 丽孢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calospora (Nicol &Gerd )Walker&Sanders。其中穴状无梗囊霉 (Acaulosporacavernata)为国内新记录种。文中描述了 10种VA菌根真菌形态学特征 ,并对其频度、优势种类及孢子数量的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根真菌 人参根际土壤 参地 吉林
下载PDF
伴生菌对猪苓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邢晓科 郭顺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 :研究猪苓Grifolaumbellata在与伴生菌Companionfungus共培养过程中 ,伴生菌对猪苓几种酶的活性影响。方法 :测定与伴生菌共培养过程中猪苓菌丝几丁质酶、β 1,3 葡聚糖酶、蛋白酶及胞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伴生菌能诱导猪苓... 目的 :研究猪苓Grifolaumbellata在与伴生菌Companionfungus共培养过程中 ,伴生菌对猪苓几种酶的活性影响。方法 :测定与伴生菌共培养过程中猪苓菌丝几丁质酶、β 1,3 葡聚糖酶、蛋白酶及胞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伴生菌能诱导猪苓几丁质酶及 β 1,3 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 ;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液体培养时 ,在培养的后期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的发酵液中两种胞外多酚酶活性均居于猪苓与伴生菌单独培养的酶活性之间。结论 :伴生菌与猪苓的营养互补可能为猪苓提供一些菌核形成的相关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菌 猪苓 几丁质酶 蛋白酶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伴生菌对猪苓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邢晓科 郭顺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575-1578,共4页
目的:研究伴生菌对猪苓菌丝的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伴生菌的胞内及胞外成分添加到猪苓的液体发酵体系中,发酵培养结束后测定猪苓菌丝的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结果:添加伴生菌菌丝体及适量的未经灭菌的伴生菌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猪... 目的:研究伴生菌对猪苓菌丝的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伴生菌的胞内及胞外成分添加到猪苓的液体发酵体系中,发酵培养结束后测定猪苓菌丝的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结果:添加伴生菌菌丝体及适量的未经灭菌的伴生菌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的生物量,而添加经灭菌的伴生菌发酵液可显著降低猪苓菌丝的生物量;添加伴生菌菌丝体及发酵液均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多糖含量,而显著降低猪苓胞外多糖含量。结论:伴生菌的胞内及胞外成分可在今后猪苓发酵生产时有选择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伴生菌 菌丝生长 多糖含量
下载PDF
猪苓与其伴生菌在几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邢晓科 郭顺星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明确伴生菌、猪苓单独培养以及二者共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即麦麸培养基(WBA)、PDA 培养基和SM培养基,观测猪苓与其伴生菌单独培养及两者共培养的形态特征。结果在相同培养基上猪苓与伴生菌菌落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目的明确伴生菌、猪苓单独培养以及二者共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即麦麸培养基(WBA)、PDA 培养基和SM培养基,观测猪苓与其伴生菌单独培养及两者共培养的形态特征。结果在相同培养基上猪苓与伴生菌菌落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分别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也不相同;在WBA及PDA培养基上,两者共培养时可在接触界面形成致密的拮抗线;与伴生菌共培养后,猪苓菌落表面出现大量的茵丝束。结论猪苓与伴生菌的菌落形态完全不同,两者共培养后在猪苓菌落表面分化出大量的菌丝柬,这是菌核分化前的一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伴生菌 生长特性
下载PDF
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生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关键词 菌寄生真菌 寄主 相互作用 生化过程 次生代谢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共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53-660,共8页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培养 三重培养 培养性状
下载PDF
4种药用半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爱玉 邢晓科 +2 位作者 郭顺星 林文翰 李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目的研究4种药用半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方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为试验菌株,用琼脂块法对分离的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从4种植物中共分离到52株内生真... 目的研究4种药用半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方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为试验菌株,用琼脂块法对分离的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从4种植物中共分离到52株内生真菌,其中有18株真菌对至少1种试验菌株有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34.6%。结论海洋植物的内生真菌中存在着丰富的抗菌天然活性物质,这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红树 内生真菌 海洋真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的发现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顺星 王秋颖 +2 位作者 庄文颖 张集慧 邢晓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0期1151-1154,共4页
在野生猪苓 (Grifolaumbellata (Pers .)Pil偄t)菌核生长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所必需的伴生菌(Grifolasp .)。实验证明 :纯培养的猪苓菌丝不能形成菌核 ,但其与伴生菌共培养 ,无论在实验室培养基上或用树棒栽培 ,猪苓菌核形... 在野生猪苓 (Grifolaumbellata (Pers .)Pil偄t)菌核生长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所必需的伴生菌(Grifolasp .)。实验证明 :纯培养的猪苓菌丝不能形成菌核 ,但其与伴生菌共培养 ,无论在实验室培养基上或用树棒栽培 ,猪苓菌核形成很快且发育正常 ;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另外 ,伴生菌菌丝和猪苓菌菌丝二者形态差别较大 ,前者多为细长的薄壁菌丝 ,后者多为细胞直径较大的薄壁和厚壁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菌丝形成 菌核 伴生菌 应用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红树林4213#内生真菌抗肿瘤代谢产物Altersolanol A的含量
12
作者 李春艳 刘东 +4 位作者 郭顺星 林文翰 邢晓科 陈晓梅 王春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70-72,共3页
建立HPLC法测定红树林4213。内生真菌中抗肿瘤代谢产物AltersolanolA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Sun—FireTMC18(4.6×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检测波长为220nm。在1.94-97μg/mL范围内,样品浓度与峰面积呈线... 建立HPLC法测定红树林4213。内生真菌中抗肿瘤代谢产物AltersolanolA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Sun—FireTMC18(4.6×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检测波长为220nm。在1.94-97μg/mL范围内,样品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7%,RSD为2.70%;100mL4213。真菌发酵液中AhersolanolA的平均含量为44.23mg。本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AkersolanolA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红树林 内生真菌 Altemdand A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猪苓分生孢子产生的电镜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4-558,共5页
The ultrastructure of conidia produced by the mycelia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was studied by use of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only clamped (dikaryotic) mycelia produced ... The ultrastructure of conidia produced by the mycelia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was studied by use of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only clamped (dikaryotic) mycelia produced aerial conidiophores with ovoid to rod-shaped conidia. There was a distinctive bulge near the top of the conidium. The contents of the conidia were dense. This type of conidium could be regarded as arthroconi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分生孢子 电镜研究 植物分析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菌根真菌在改善附生兰干旱耐受性中的作用:以禾叶贝母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娜 赵泽宇 +2 位作者 石利欣 杨露娜 邢晓科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30,共14页
干旱胁迫是在多种生态系统中影响植物生存、发育及产量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菌根共生已被证明可以提高植物对干旱的耐受性。兰科植物对菌根真菌有非常高的依赖性,但是有关兰科菌根真菌是否可以提高宿主植物的耐旱性以及能提高到... 干旱胁迫是在多种生态系统中影响植物生存、发育及产量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菌根共生已被证明可以提高植物对干旱的耐受性。兰科植物对菌根真菌有非常高的依赖性,但是有关兰科菌根真菌是否可以提高宿主植物的耐旱性以及能提高到什么程度还少有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一株分离自附生型兰科植物禾叶贝母兰Coelogyne viscosa的胶膜菌属真菌Tullasnella sp.hy-111对宿主植物幼苗生长及耐旱性的影响,并从转录组水平检测了该菌根真菌对禾叶贝母兰幼苗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hy-111不仅能显著提高幼苗的生物量、与耐旱相关的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富集,而且还能显著诱导植物抗性途径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本研究表明菌根真菌能改善生长于胁迫的附生生境中的兰科植物对于干旱的耐受性,并可能在兰科植物的生态适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菌根 干旱胁迫 生态功能 转录组
原文传递
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生境选择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泽宇 石利欣 +1 位作者 杨露娜 邢晓科 《菌物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3-120,共8页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获取了大量有关兰科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的信息。这些信息为探究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生境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有力证据。综合过去近10年的研究结果,根据兰科植物广域分布、异质性生境、小生境共存以及生...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获取了大量有关兰科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的信息。这些信息为探究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生境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有力证据。综合过去近10年的研究结果,根据兰科植物广域分布、异质性生境、小生境共存以及生态位分化等分布特征,对不同分布特征的兰科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差异进行了梳理归纳,发现:广域分布的兰科植物通常具有泛化的菌根特征,或其特定的真菌伙伴亦具有广域分布特征;异质性生境会导致兰科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暗示菌根真菌在兰科植物适应不同异质性生境过程中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的兰科植物,其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有效避免了不同种兰科植物对同种养分的竞争;不同生态位分化的兰科植物,其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表明菌根真菌在宿主植物的生态位分化过程中亦起到重要作用。未来还应在大尺度空间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类群变化、促进种子萌发特异性真菌类群以及菌根真菌的生态功能等方面加强研究。期望能为从事相关研究的业界同仁提供参考,并为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菌根 群落组成 分布模式 生境选择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一个亟待开发的宝库 被引量:26
16
作者 邢晓科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共8页
内生真菌与药用植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互惠共生关系,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的生长、道地性、产量、质量、功效成分、抗逆性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自身也能产生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在新药研发、... 内生真菌与药用植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互惠共生关系,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的生长、道地性、产量、质量、功效成分、抗逆性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自身也能产生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在新药研发、药用植物栽培生产、菌肥开发、生防菌研发、土壤生态修复、工业化酶生产应用等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更是蕴含着许多还不为人知的内生真菌类群,这一资源宝库亟待人们探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次生代谢产物 药用植物栽培 菌肥 生防菌 土壤生态修复 胞外酶
原文传递
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营养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艳红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7-819,共13页
兰科植物与真菌具有天然的菌根共生关系。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只有与适宜的真菌共生才能萌发;兰科植物作为有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有光合自养、混合营养及完全真菌异养等营养类型。近年研究表明,不同营养类型的兰科植... 兰科植物与真菌具有天然的菌根共生关系。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只有与适宜的真菌共生才能萌发;兰科植物作为有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有光合自养、混合营养及完全真菌异养等营养类型。近年研究表明,不同营养类型的兰科植物其菌根真菌常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出不同的营养作用关系。本文对不同营养类型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营养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兰科植物菌根营养机理、营养关系的变化等进行讨论,以期为兰科菌根营养学研究及菌根技术应用于兰科植物快繁和保育工作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菌根 共生萌发 光合自养型 混合营养型 完全真菌异养型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手参内生真菌的区系组成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艳红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2,共8页
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是一种地生兰科植物,也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研究以ITS1为目标序列,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北京地区松山和百花山的手参内生真菌区系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从手参的根中获得有效序列50 420... 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是一种地生兰科植物,也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研究以ITS1为目标序列,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北京地区松山和百花山的手参内生真菌区系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从手参的根中获得有效序列50 420条,209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属于3门9纲28目54科,包括盘菌纲Pezizomycetes(3个OTU)、伞菌纲Agaricomycetes(21个OTU)、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18个OTU)、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51个OTU)、接合菌纲Zygomycetes(18个OTU)、银耳纲Tremellomycetes(19个OTU)、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22个OTU)、酵母纲Saccharomycetes(8个OTU)、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14个OTU)。其中,百花山手参根中内生真菌优势类群是鸡油菌目Cantharellales(38.62%)和柔膜菌目Helotiales(24.64%)真菌;松山手参的优势内生菌类群是盘菌目Pezizales(66.19%)和鸡油菌目Cantharellales(29.75%)真菌。这些结果利于系统了解手参根部内生真菌区系组成以及优势内生真菌类群,为今后开展相关内生真菌在手参人工繁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真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可操作分类单元
原文传递
兰科菌根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9
作者 盖雪鸽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3-767,共15页
兰科植物(Orchidaceae)是典型的菌根植物,自然条件下其种子的成功萌发和生长的早期阶段对菌根真菌有绝对的依赖性,在有些成年兰科植物中菌根真菌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兰科植物已为濒危物种,鉴于兰科植物天然的菌根共生关系,开... 兰科植物(Orchidaceae)是典型的菌根植物,自然条件下其种子的成功萌发和生长的早期阶段对菌根真菌有绝对的依赖性,在有些成年兰科植物中菌根真菌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兰科植物已为濒危物种,鉴于兰科植物天然的菌根共生关系,开展兰科植物和菌根真菌互作的生态学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更有助于兰科植物的物种保护和野生种群的生态恢复。近年研究表明,兰科植物对真菌的选择和二者共生关系的建立与菌根真菌的空间分布和丰度密切相关,然而当前对自然环境中兰科菌根真菌的实际分布还了解甚少,因此文章从生态学角度系统分析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关系,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旨在为兰科菌根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菌根真菌 真菌多样性 区系组成 生态适应性 生态功能
原文传递
蜜环菌生物种及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0
作者 门金鑫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1-1302,共22页
蜜环菌属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大型真菌,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该属中有些种是重要的林木病原菌,有些种则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由于蜜环菌属真菌形态差异并不明显,缺乏分类特征,该属的分类和鉴定一直是大型真菌的研究热点。自从生物种的... 蜜环菌属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大型真菌,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该属中有些种是重要的林木病原菌,有些种则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由于蜜环菌属真菌形态差异并不明显,缺乏分类特征,该属的分类和鉴定一直是大型真菌的研究热点。自从生物种的概念提出之后,蜜环菌的分类鉴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蜜环菌生物种近40种;而对蜜环菌生物种的鉴定方法则包括了最初的形态学鉴定以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本文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已经鉴定的蜜环菌生物种进行了梳理,并对蜜环菌生物种的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蜜环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属 分类 交配实验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