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范围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免疫城市墙形成的现状调研
1
作者 陈志芳 曹文玲 +5 位作者 邢红娜 刘宏涛 荣策 杨红云 汪朝晖 康熙雄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7期105-108,共4页
目的为了解大范围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免疫城市墙形成的现状,通过对体检人群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及总抗体的检测,讨论体检人群体抗体产生的整体情况与个体免疫的反应能力,并分析不同年龄与性别人群的免疫反... 目的为了解大范围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免疫城市墙形成的现状,通过对体检人群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及总抗体的检测,讨论体检人群体抗体产生的整体情况与个体免疫的反应能力,并分析不同年龄与性别人群的免疫反应能力。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石家庄、贵阳、北京、烟台、潍坊、海口、银川、南京、西安、深圳、镇江、广州、上海、青岛等37个城市接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人群体检套餐中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3项检测的体检者,共61804例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体检者均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3种抗体含量,分析抗体阳性检出情况;分析3种抗体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受检者中的阳性检出情况;分析北京地区12463例体检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总抗体S/CO值随感染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分析北京地区12463例体检者3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S/CO值检测结果。结果总抗体阳性率为97.91%,IgG抗体阳性率为95.97%,IgM抗体阳性率为11.97%,且3种抗体阳性率比较,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均P<0.05);总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体的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降低,IgM阳性率则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均P<0.05);2022年12月3日至12月15日,北京地区12463例受检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总抗体S/CO值在感染的1个月后均在1000COI以上,且波动不明显,基本可维持较高的水平;北京地区12463例受检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总抗体S/CO为(1367.88±533.63)COI;IgG抗体S/CO为(18.96±6.42)COI;IgM抗体S/CO为[0.19(0.1,0.45)]COI;其中总抗体S/CO(COI)≥320的受检者占比为90.62%,≥1000的受检者占比为82.90%;IgG抗体S/CO(COI)≥10的受检者占比为89.84%,IgM抗体S/CO(COI)≥1的受检者占比为12.90%。结论对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人群,3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显示体内抗体产生的情况,95%以上的受检者体内产生了抗体;其中北京地区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为高水平抗体指数,提示北京地区受检者对本次疫情相关病毒株区域性高强度体液免疫墙已形成,也反映了女性及老年人群免疫反应力相对较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总抗体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新冠病毒抗体三项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志芳 曹文玲 +10 位作者 邢红娜 朱萍 李铭睿 刘田田 刘宏涛 刘华 李秀池 马春梅 杨红云 汪朝晖 康熙雄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3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目的对新冠病毒感染康复的体检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和总抗体的检测,了解康复后体检人群抗体产生的整体情况及个体免疫的反应能力。方法纳入2023年1月3–15日进行体检的受检者,共12463例,从整体阳性率和COI结果变... 目的对新冠病毒感染康复的体检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和总抗体的检测,了解康复后体检人群抗体产生的整体情况及个体免疫的反应能力。方法纳入2023年1月3–15日进行体检的受检者,共12463例,从整体阳性率和COI结果变化情况,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抗体变化情况来进行抗体产生情况的分析。采集血液样本,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种新冠病毒抗体,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总抗体的阳性率为97.91%,IgG抗体的阳性率为96.61%。男性和女性三种抗体的COI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和COI检测结果平均值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IgM抗体阳性率和COI检测结果平均值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结论对于本时间段体检人群(多数为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三种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显示体内抗体产生的情况,97%以上的受检者体内产生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总抗体 IGM IGG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邢红娜 王向阳 《种子科技》 2013年第12期66-69,共4页
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地耕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地风浊、水浊,... 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地耕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地风浊、水浊,提高土地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功效,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免耕 播种技术
下载PDF
松土促根剂对小麦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徐光帆 邢红娜 《基层农技推广》 2024年第6期28-30,共3页
分析小麦根系及产量在不同类型促根剂下的具体表现,以此选择最佳的松土促根剂,促进小麦根系及产量的提升。以河南省内乡县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试验组:旋耕+松土促根剂,深耕+松土促根剂,对照组:旋耕和深耕,分析不同类型松土促根剂对小... 分析小麦根系及产量在不同类型促根剂下的具体表现,以此选择最佳的松土促根剂,促进小麦根系及产量的提升。以河南省内乡县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试验组:旋耕+松土促根剂,深耕+松土促根剂,对照组:旋耕和深耕,分析不同类型松土促根剂对小麦根系及产量的影响。在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下,旋耕+松土促根剂、深耕+松土促根剂的小麦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叉数、根尖数、根系干重优于旋耕和深耕,其中旋耕+松土促根剂下的小麦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叉数、根尖数、根系干重最大;旋耕+松土促根剂、深耕+松土促根剂的小麦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高于旋耕和深耕,其中旋耕+松土促根剂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8760.1 kg/hm^(2)、8349.4 kg/hm^(2),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旋耕+松土促根剂最佳,对小麦根系及产量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松土促根剂 根系 产量
原文传递
南阳地区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
5
作者 邢红娜 《基层农技推广》 2022年第5期69-70,共2页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虾的生长习性和水稻的生长规律,以便在提升农户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环保生态养殖的目的。稻虾共生种养是一种健康、积极、环保的种养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可以有...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虾的生长习性和水稻的生长规律,以便在提升农户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环保生态养殖的目的。稻虾共生种养是一种健康、积极、环保的种养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有害物的使用,实现种植与养殖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在稻虾共作种养生产中,河南省南阳地区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在相关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作用机理,阐述和总结了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的优势、应用要点及关键环节,同时分析了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龙虾 共生 效益 关键技术 南阳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